首页 宝宝起名正文

老舍笔下的那个少年,今天依然在我们身边

免费算命 宝宝起名 2022-04-04 3 0

老舍笔下的那个少年,今天依然在我们身边

冬日午后,前门,老阳儿晒得人晕晕乎乎的,远处胡同的上空,铁灰色的鸽子在上下翻飞……在这样的时间和光线下,谈谈老舍是一件多么舒服的事情。

前几天,著名导演/编剧唐大年,中国老舍研究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史宁,话剧《牛天赐》编剧/导演方旭,话剧《牛天赐》领衔主演郭麒麟、阎鹤祥,五位齐聚北京坊Page One书店,与大家分享改编自老师作品的话剧《牛天赐》如何成长,也一起探讨了关于牛天赐以及每一位少年的成长。

老舍笔下的那个少年,今天依然在我们身边

老舍笔下的那个少年,今天依然在我们身边

现场摆放了《牛天赐》演员们的童年照

“牛天赐”是谁?

一名刚刚出生的婴儿被遗弃路边,被本无后嗣的牛姓家庭收养,取名“牛天赐”。牛天赐的养父牛老者,是个有着若干店铺和房产的商人;养母牛老太太,则是出身官宦之家的妇人。牛老太太一心想把牛天赐培养成为一个“官样”的儿子,以完成自己未竟的心愿。却怎料事与愿违,牛天赐的成长道路与牛老太太的期待截然相反。抓周时竟然抓到哗啷棒,爱玩似乎成为了对于牛天赐未来的预示。

牛老太太的“拘束”不仅没有让牛天赐变成一个乖巧懂事的好孩子,反而激发了他对于规矩的反抗。但“拐子腿”和“私孩子”两个标签让牛天赐在成长的道路上不断感受到周围世界对他无端的歧视和冷落,“想象”成了牛天赐抵抗的唯一工具。“想象”让牛天赐在自己的世界里得以喘息,却也阴错阳差地让他背负了对于自己养父母死去的愧疚。于是,一个既不“官样”,也不“体面”的“民国文艺小青年”就这样成长起来了。

致少年牛天赐

老舍笔下的那个少年,今天依然在我们身边

唐大年:

其实老舍先生这本小说和当代生活中有很多相像的地方,有非常深的契合,一个是重商,一个是重官,是深深扎根在中国,是当代社会观念的变化,再说这个小孩牛天赐,他的成长呀,反抗呀,叛逆呀,是每个孩子都会遇到的问题,再就是很多人也是在一种保护下成长,最后这个保护会破裂,人情冷暖,世态炎凉,这是每个人的成长会遇到的,还有意思的一点,是这个人物他的孤寂感, 在父母、学校、老师之间,冲不破的环境氛围,深深隐藏在心里的孤寂,然后更深的是孩子和父母的关系,他为什么是游离的状态,他们没有一个准确的价值观,这个小孩从小在他成长的过程中,他是一个无所适从的状态, 我觉得这个作品搬到舞台上真的是很好,是和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的。

老舍笔下的那个少年,今天依然在我们身边

史宁:

《牛天赐传》这个小说对于老舍先生的写作生涯,它具有“断”代的意义,之前的作品,主要以幽默为主,之后的作品,就比较严肃。但很反常的是,他自己对这个小说的评价不太高。他在1934年的暑假于济南写的,很热的状态,写的很匆忙,另外觉得也写的太过幽默,觉得不完美,但是这个小说随着时间的发展,好像越来越被认可,我也特别期待这个作品会以什么模样被搬到舞台上。

排练是个愉悦的过程

老舍笔下的那个少年,今天依然在我们身边

阎鹤祥:

话剧《牛天赐》我们从10月初开始排练,从围读剧本到下地排练到大家讨论。我、大林、导演跟各位演员度过了一段很愉快的排练经历,真的是很愉快。

老舍笔下的那个少年,今天依然在我们身边

郭麒麟:

我一开始是先看了剧本,剧本已经很精彩了,我们排练先把原著围读了一遍,我念完原著,觉得打开了一个新世界的大门。这原著太精彩了, 排练过程中我很享受,非常感谢导演给我很高的自由度。以前拍戏缺乏一个自主性,之前也很依赖导演,而方导给我非常宽的自由度,让我自己去想,怎么去演,怎么调整,感谢导演。

老舍笔下的那个少年,今天依然在我们身边

导演方旭:

首先感谢各位朋友对这个戏的关注,我们从10月上旬开始了排练,我特别希望这个过程是大家享受的过程,排练得愉悦,当然这个享受不是在中间不能遇到压力,有了压力,去解决它,才能愉悦。这个戏是我第六次改编老舍先生的作品。这个作品和以往的作品不太一样,他讲了一个成长的经历,更可以和现代的人沟通。

这部戏讲的是是一个北平少年的成长史,而参与这个戏的演员也一起做了一轮生活讲述,我们想知道演员们你们在读剧本的过程中,想到了什么事情,确实很意外,讲述的演员和听的人,有好几次大家的眼泪都流下来了,大家也很奇怪,面对亲人都不一定能这么敞开心扉,大家在剧组能这样,我想是老舍先生的原著其实给了大家这样的感受,我们愿意说是感同身受,你读了它,没有感受,这个事就很无趣。

又欠又孤独的牛天赐

阎鹤祥:

我在剧中饰演的门墩儿就是一个上帝视角、主观视角,或者说了老舍先生当年想说没有说的话。这个角色伴随着牛天赐的成长的过程,牛天赐这个角色找大林演特别合适,大林他的成长是很特别的,他进德云社,接触的都是比他大的人,他的工作状态也很孤独。

郭麒麟:

我哥说的有对的地方,牛天赐的成长,虽然是民国,但是依然可以看到自己的影子,我觉得很多孩子都会遇到这个问题,那么和自己最相像的地方在哪,来之前没有想到孤寂感,感谢嘉宾、我哥提醒了我,小的时候我和爷爷奶奶一起,没离开过他们的视线范围,很少有机会和院里的其他小孩一起玩。来了北京,一大帮哥哥们,都大我十几岁。牛天赐他是拐子腿,他有生理上的残疾,他是有孤寂感的,也因为他的出身问题,他是个私孩子,在当时那个情况下,他受到很多的孤立。

老舍几笔勾勒栩栩如生

老舍笔下的那个少年,今天依然在我们身边

阎鹤祥:

老舍先生之所以被大家这么喜欢,因为有很多鲜活的人物,这些有血有肉的人物,给大家留下深刻的印象。

方旭:

在不断从与老舍先生原著对话的过程中,我们其实发现老舍先生的作品,不以写故事擅长,他擅长写人物,几笔就能勾勒出来得到位。比如说《茶馆》是巅峰之作,我觉得很多时候老舍先生是写人物的命运线,几乎所有的人物都是走这条线,他对人物特质的把握非常准确,老舍笔下出人物,这个人的语言,行思方式都是特别的,都是不一样的,这是老舍先生作品的特点。

唐大年:

老舍先生他不是擅长写一个结构性很强的小说的,他就是擅长一个平铺感,一个生活画卷,一个白描,是对生活的夸张、是神似、像素写,寥寥几笔写人物,从语言神态里可以找出来人物,像这部小说的奶妈,也写奶妈的小九九,也写奶妈的心酸,是带着一种很关切的、很熟悉的,很包容的心态,也能看到他们的缺点和心酸。

打开这个世界的钥匙是爱

老舍笔下的那个少年,今天依然在我们身边

话剧《牛天赐》关注的成长的烦恼,这个问题永远有意义,也永远没意义,因为它永远是个问题,需要解决的问题。老舍先生把这个问题提出来,这么多年后,在今天我们还在讨论这个问题,过一百多年,还是会讨论这个问题。每一个有“成长烦恼、有成长故事的人”都应该看看老舍先生的《牛天赐传》,都应该去剧场看看话剧《牛天赐》。希望每个看过此剧的人,都能在成长中感受到爱,并去爱这个世界。

老舍笔下的那个少年,今天依然在我们身边

2020年

话剧《牛天赐》即将开始全国巡演,

敬请期待。

老舍笔下的那个少年,今天依然在我们身边

-END-

北京日报文化新闻部 天桥盛世集团

联合制作

本期作者:牛春梅

本期编辑:金力维

本期监制:贾薇

原地址:https://chinesefood8.com/13421.html
点击阅读全文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