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东北,大酱作为一种普通的食材,却在老百姓心目中有着很高的位置。是日常三餐中极为重要的角色。东北人吃饭是顿顿离不开酱的。尤其是在夏天,东北人是一定要吃蘸酱菜的。特别是小葱蘸酱。俗话说的好,“小葱蘸酱,越吃越胖”。蘸酱菜所用的酱有自己家做的农家大酱,也有街上超市买来的香其酱,还有辣椒酱。
在东北夏日的傍晚,一碗辣椒酱是整个餐桌的灵魂所在。金黄色的辣椒油封盖住大豆的全部香味儿。晚饭时分,掐一把水灵灵的小葱,切几刀脆嫩的黄瓜条,配上几根儿外皮鲜红,内里洁白水嫩的小水萝卜,洗几把鲜嫩翠绿的生菜,再来块白白嫩嫩的大豆腐。蘸上点儿大酱,那是一定会多下两碗大碴粥的。
酱对于东北人的意义,就像是陈醋对于山西人。油泼辣子对于陕西人,麻酱对于北京人。在东北,每一个家庭妇女做菜都离不开大酱。炖菜要用到酱,熏酱熟食也要用到酱,生吃更是要蘸酱。
东北人吃大酱的传统,大概要追溯到满人入关之前。据说和老罕王努尔哈赤有极大的关联。当时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部落。开始了对明朝征战的时候, 由于长期的缺盐,八旗子弟兵的体力逐渐下降。努尔哈赤想出了解决军中缺盐的办法,就是让部队每征战到一地,都要向女真部落征集豆酱,着急的时候,来不及做饭就打饭包吃。既方便快捷又美味的大酱就成了八旗军中 必备的军需品之一。行军打仗时,总让军厨带上大酱。
直到前些年,满族民间百姓,若是搬家也都 先要把大酱块装上车,以示大酱先行。
东北人的家里。特别是农村,过去家家门前或是 小院子里都有一个大酱缸。酱缸一般都是附近的瓦窑烧制的。酱缸口一般都用白布或者豆腐布盖着。边角系上红布条和螺丝帽。最后用“酱缸帽子”(苇子编的,形状和过去了土改时候,地主挨批斗时,头上戴的尖顶纸糊帽子一样。)盖上。
东北大酱在制制作的过程中,从选豆, 烀豆,做成酱筷子,存放,下酱,打酱缸等等。都有很多细节的讲究。 烀酱的时间是在每年的二月二前后, 下酱的时间,是在农历的四月初八,十八,二十九这几天。(据说是要看金,火的日子)。每一家做的酱都不一样,可以说是一家是一个味。说酱有灵性也好,或者是沾邪魅气儿也好,反正是有一说,说在经期里的女子是不能靠近酱缸的, 要不然,这一缸酱算是白搭了。
东北大酱一,做酱块
1,先是洗黄豆,要把坏的黄豆挑拣出去。然后浸泡五个小时。
2,把黄豆煮熟,一般的时间要两三个小时,要用文火煮,而且要经常翻锅,不能煮糊了。
3,然后把豆子搅碎。可以用勺子压,也不用特别 碎。其中有很多半粒的豆瓣也可以。把搅碎的豆子放在一个四方的盒里压实。然后把盒子翻转,慢慢让豆子滑出来。
4,将压成四方体的酱块子,用刀切成四份儿。手里少沾一些水,将酱块子四周压平整。酱块子晚上放在阴凉的地方。白天放在阳光底下嗮。要把每一面儿都晒的形成一层硬壳,但是中间还是软的。
二,做酱(下酱)
1,等到酱块每面都晒出硬壳,并且面上长出白的,绿的毛来,证明酱块已经晾晒好了。要把酱块上的毛 清洗干净,然后弄成小块儿。
2,然后准备一个坛子,先放水,后放盐。搅拌均匀。老家的规律是1斤酱块,半斤盐,盐少了不行,容易坏。
3,用细纱布盖着,放在阳光底下晒。需要每天用酱耙子(就是一根木棍下边儿钉一块板)每天捣(必须的),把酱沫子盛出来丢掉。每天重复捣酱会变得很细。
等到酱发的时候就可以吃了。一般在六月份左右,就能吃到香味儿浓郁, 色泽金黄的农家大酱了。酱好了,怎么吃?简单点儿的就是小葱蘸酱。复杂点,就是炸鸡蛋酱,炒肉沫酱。可以拌面,也可以下饭吃。当然也可以用来腌菜,但是不要放在酱缸里。把各种蔬菜(茄子,辣椒,土豆)抹上大酱,放三天就能吃了。
干豆腐卷大葱蘸大酱,大酱炖豆腐,大酱熬小鱼,酱炖茄子,酱炒角瓜片,小青菜,婆婆丁蘸大酱等等。
说到蘸酱菜哪种酱比较好?
首先,我心目中,还是喜欢东北农家的大酱。 香气浓郁。虽说有点儿咸,而且是生酱。但是绝对不妨碍它成为蘸酱菜扛把子的地位。用白菜叶或者生菜叶或是干豆腐,在手上摊开,放一片尖椒,几根香菜,两根小葱,一个黄瓜条,一片白菜心,将干豆腐或是菜叶,卷成卷儿。用手捏住,也就是“打饭包”的吃法。往酱里一蘸,吃去吧,那绝对是打耳光也不放手的美味。
第二个应该是香其酱,这个酱在东北名气很大,是熟酱。口味上要比农家自己做的大酱,要淡,但是很香。开袋即食, 稀稠度也正好。
第三是许氏大酱,哈尔滨产的,味道正宗,比较接近农家自己下酱的口味。具有满族风情。但是有臭味儿。而且倒出来感觉有点稀。
说完前三名。再说一下,吃过的东北大酱。
说到东北的酱涵盖面儿很广。东北三省,辽宁酱与吉林黑龙江的酱,有所不同,吉林与黑龙江也不一样。东北酱,有大酱,豆瓣酱(盘酱),辣椒酱。
辽宁的大石桥,农家大酱,营口大酱。
吉林的田野泉。
黑龙江的宝泉岭,太阳岛。
以上几种,酱香浓郁,味道都很不错。
但是,在东北,大酱品牌实在是很多,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钟意的那一口。各位老铁。你们还有补充的吗?
#吃在中国# #你好,大雪#
原地址:https://chinesefood8.com/13568.html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