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宝宝起名正文

守护“根”与“魂”让朱子文化在新时代绽放光彩

守护“根”与“魂”让朱子文化在新时代绽放光彩

九曲溪畔的武夷精舍,朱熹曾在此著书讲学。本报记者 林熙 摄

新闻回放

“苍崖无古今,碧涧日千里。”武夷山隐屏峰下,九曲溪畔,坐落着古朴典雅的朱熹园。2021年3月22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走进朱熹园。

为总书记做讲解的张建光,曾任武夷山市委书记,现为福建省文史研究馆馆员,当年就与习近平总书记认识。

新时代传承发扬朱子文化有何意义?张建光谈了自己的见解:“有利于赓续民族精神,有利于增强两岸文化认同,有利于促进中华文明发展。”总书记听完,点头赞许。

感慨于一路见闻,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时说:“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有我们今天的成功道路。”他指出,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

殷殷嘱托,言犹在耳。

1999年12月,朱熹园所在的武夷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其“文化”部分与朱子理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新雨过后,隐屏峰下九曲溪畔,朱熹园(武夷精舍)春意盎然。这座因朱子而名扬天下、被誉为“武夷巨观”的宋代书院,历经800多载而再发华滋,去年慕名而来者络绎不绝。

文化潮涌,必有深层的动因;理论建构,才有实践的回响。

一年前,也是春暖花开时,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来到了朱熹园,详细了解朱熹生平及理学研究等情况。他指出,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要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结合起来,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飞跃的重要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对于五千年中华文明史的继承发展关系,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了明确回答。

殷殷话语,犹在耳畔;文化自信的共鸣,更为强烈。

守护“根”与“魂”

去年,在朱熹园为习近平总书记担任向导和讲解员的是省文史研究馆馆员张建光。虽然过去了一年,能够近距离聆听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他依然激动不已。

“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结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重要论述的首次阐述,是习近平总书记朱熹园讲话中最重要思想,彰显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高度重视和充分自信。”张建光说,从2013年11月开始,习近平总书记走过山东曲阜孔庙、湖南长沙岳麓书院,再到福建武夷山朱熹园,足迹所至,立场鲜明,他坚定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种正本清源、继往开来,为新形势下正确对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作为武夷山人,更要有一份责任和担当,坚定不移把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绵延千年,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总书记对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份珍爱尊崇之心,是一以贯之的。”武夷山世遗申报工作委员会原专家组负责人周洪舰思绪万千,20多年前,武夷山申遗的往事历历在目。

1999年,在习近平同志的大力推动支持下,武夷山成功申报《世界遗产名录》,填补了我省一项空白。在他大力支持下,中国社会科学院和武夷山院地合作,宋明理学研究中心落地武夷山,深入阐发朱子文化精髓,守护生生不息的文化根脉。

2002年4月,时任福建省省长习近平为《福州古厝》一书作序:“发展经济是领导者的重要责任,保护好古建筑,保护好传统街区,保护好文物,保护好名城,同样也是领导者的重要责任,二者同等重要。”这些声音如黄钟大吕,跨越时空,历久弥新。

孕育新滋养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朱子故里五夫镇,琅琅诵读声,在武夷山市朱子学校的校园内余音不绝。校园专门辟有朱子文化园,名篇隽语相伴左右,敬师礼、龙鱼戏等活动推陈出新。“走朱子之路,行朱子之道,让莘莘学子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熏陶。”校长李文寿说。

这样的文化景致在武夷山并不少见。紫阳流风,朱子文化气息已经沁入这座城,滋养着人们的现实生活。“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在张建光看来,总书记的讲话指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方式方法,不仅守住“根”与“魂”,更要把握“进”与“变”,为新时代提供新滋养新能量。

旧学商量加邃密,新知培养转深沉。正是在这样的方法论指引下,我省深耕传统文化土壤,坚定文化自信,坚持正本清源,守正创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对于南平来说,如何跳出传承弘扬朱子文化之开场研讨会、出本论文集、祭扫朱子墓“老三样”,如何以更高规格、更高标准、更强力度,打造“北孔南朱”的儒家文化研究新格局,是时代必答题。

“牢记总书记嘱托,市里作出了打造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标杆的战略部署,以朱子文化为引领,做好借智借力的文章,借助中国社科院哲学所、中央党校文史教研部等力量,深化拓展‘一区五工程’。”南平市政协主席、朱子文化传承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林斌说,“一区”即朱子文化生态保护区,“五工程”即保护、学术、交流、教化、传播五大工程。

在五夫镇朱子文化园内,仿宋风格的集成殿庄严静穆,与朱子雕像广场连成一体。“以更高层次来规划朱子文化保护建设,朱子博物馆、碑林等项目不断推进,这里将打造世界祭祀朱子的中心。”武夷山朱子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林军说。

让林军更高兴的是,兴贤古街经过整体提升,朱子社仓、兴贤书院、新紫阳楼等经过改造提升,悠悠古巷焕发生机,吸引四面八方的传统文化爱好者,以各自的方式与朱子偕行,河南南阳的“90后”杨林川开发“诸子窑”产品,以文创来礼敬先贤;来自浙江东阳的章平将新民宿取名为镜智精舍,广交志同道合者,共同探讨研究传统文化。

研究传承,意在挖掘当代价值。去年12月,南平联合中国社科院,高规格举办首届考亭论坛,多维阐发朱子学的时代价值和当代意义。“今年我们将系统性举办朱子系列文化活动,在物化和活化上做文章,在朱子文化内容阐释、布展上提高层次,细化成17个工作加以落实,让以朱子文化为引领的闽北文脉在赓续传承中不断弘扬光大。”林斌说。

焕发新光彩

源头既清,波澜自阔。

武夷山东翼,是环武夷山国家公园朱子文化旅游发展带的一隅。在这里,一条“世界遗产文化走廊”轮廓已成,不惟朱子文化,城村闽越王城遗址、上梅柳永文化综合体、下梅万里茶道等文化景观花烂映发,勾连发展带上的建盏建本文化、宋慈文化等,让博物馆里的文物、广阔大地上的遗产、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彰显传统文化的风采神韵。

梳理挖掘当地深厚的传统文化资源,串点成链,创建全国优秀传统文化研学基地,汲取传统文化的思想和智慧,成为武夷山文化传承创新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

放眼全省,各地纷纷以大众化、时代化的打开新方式,不断激活和发展传统文化,打造既厚重又鲜明的八闽文化标识体系,已成为我省文化新现象。

朱子文化正在圈粉。百集《朱子文化》音频已在喜马拉雅南平频道展播,《大话熹游》卡通朱子IP形象产品发布使用,推出70多集系列动画短片,线上播放量超3.2亿次。

福州古厝时常刷屏。去年7月,作为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中国明清建筑博物馆”之誉的三坊七巷沉浸式演出惊艳亮相,采用声光电等多媒体技术,结合闽剧表演、非遗展示等手法,让王审知、林则徐、严复、林觉民和冰心等福州历史名人走近年轻一代。

“福”文化系列活动高潮迭出。迎春元宵主题灯光秀上,闽江两岸20多栋楼宇“福”字光彩夺目,“福星高照福佑中华”照亮江天。

福建是全国唯一以“福”字命名的省份,千百年来,“福”文化早已潜化为塑造八闽儿女价值理想的精神力量。去年11月以来,我省组织开展了系列“福”文化宣传推广活动,深挖“福”文化内涵,让“福”文化在新时代绽放璀璨光芒。

福建正不断提升文化软实力,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讲述福建故事、中国故事。(记者 赵锦飞 郭斌)

来源: 福建日报

原地址:https://chinesefood8.com/14480.html
点击阅读全文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