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城街道简介
曹城街道办事处位于山东省菏泽市曹县境中部,2006年之前为曹城镇,是曹县县委、县政府驻地。北连青菏街道,西接倪集乡,南与郑庄乡接壤,东与磐石街道毗连。总面积26平方公里,辖有南关、西城、北关、东街、西街、北街六个居委会和马山庄、西邵、石庄、王乐田、刘六庄、八里庙6个行政村,总人口7.3万人。耕地面积11000亩。
曹县城历史悠久。唐代设盘(磐)石驿,因驿道有巨石为桥,雅称盘(磐)石桥,俗名大石桥。宋设盘(磐)石镇,置巡简、税课等司。元大德延祐间,复建学宫,渐成重镇。明洪武二年(1369年),曹州治因黄河水患徙迁盘(磐)石镇;洪武四年(1371年),降州为县,名曰曹县;至今为县署驻地。清代境域分属东隅、南隅、西隅、北隅四里;宣统二年(1910)改四里为第一区(城关区)。1938年1月24日沈鸿烈任山东省政府主席,在曹县就职。1952年11月,改为城关镇;1958年,改设东方红公社;1959年改名城关公社;1983年12月复名城关镇;1985年11月改为曹城镇。2006年底,划出东部,置磐石街道,划出北部,置青菏街道,曹城镇改设曹城街道。
曹县城宋时为盘(磐)石镇,西南角有座皇官寺,传为黄巢发动起义的地方。
皇观寺遗址
曹县城西关外邢寨村,是经学家邢昺的故里。北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年),邢昺赴京应试,得中状元。邢昺初授大理评事、知泰州盐城监。后调京师,在东宫、内廷讲学。宋真宗时,邢昺担任翰林侍讲,给皇帝和大臣讲《左氏春秋》。咸平二年(999年)邢昺等人校定《周礼》《仪礼》《公羊传》《谷梁传》《左氏传》《孝经》《论语》《尔雅》等书。两年后,这些书大量印刷,得以广泛流传。景德三年(1006年),邢昺任刑部侍郎,后任工部尚书、礼部尚书、曹州知州。
老邢寨遗址
北街居民委员会
位于曹县闽江路与黄山路交汇处东北角。606户,2400人,面积2.60平方千米。汉族,为县城老城区北隅市民主要居住区,西街社区以东,东街社区以西,东街、西街社区以北,北关社区以南。属曹城镇街道办事处。1958年建立,取名北街人民政府。1967年改名反修街革命委员会,1978年更为今名。因其所辖区域以北大街为轴心而得名。中国戏剧协会会员,湖北省十堰市剧协理事,著名豫剧演员申桂兰;鲁西南著名画家刘子杰;中国戏剧协会山东分会会员候光宇;均出生于此地。
石蛤蟆
三山夹一井胡同曾是曹县人的记忆
西街居民委员会
西关以东,东街以西,南关以北,北关以南。1231户,3452人,面积0.75平方千米。汉族。市民多居西大街、桥庙街、关帝庙街、半截碑街等。1958年建立,取名西街人民政府。1967年改为东方红西街革命委员会,1978年更为今名。因所辖范围囊括县城老城区西隅,且以西大街为腹心而得名。目前已进行棚改。
在原三完小基础上建设中的继孺学校和修缮中的徐继孺故居
徐继孺
徐继孺故居
东街居民委员会
位于曹县城东华龙门街东侧2号。北连曹城镇第六完小,西邻邮电局。西街社区以东,东关街社区以西,南关社区以北,北街社区以南。2700户,12700人,面积3.3平方千米。属曹城镇街道办事处。1958年建立,因辖城内东大街而取名东街人民政府。1967年改称东方红东街革命委员会,1978年改为今名。原中国共产党河南省安阳市宣传部长,安阳市政协主席袁党民;原中国共产党西藏区日喀则分工委组织部长曾鸣和;全国劳动模范、“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青年企业家,原曹县人民政府副县长李玉华;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三检查室副主任袁璞;中国秦汉史研究会会长,山东大学历史系教授安作璋,均出生于此。
北关居民委员会
位于湘江路186号,西城社区、马山庄村以东,田庄社区、东关北社区以西,北街以北,武楼以南。有居民5726户,18990人,面积2.89平方千米。原为北关村民委员会,1995年经曹县人民政府批准,改制为居民委员会。因其位于县城北关而袭今名。
曹城办四完小东门对过50米两棵古槐树,已列为县级保护古树
已列为县级二级保护古树
北关居民委员会
位于曹县老城区城北800米处。南连北城墙,北靠湘江路。聚落呈正方形。汉族。以刘、李、傅、张4姓为多。有南北街1条,东西街3条。为北关居民委员会驻地,辖北关、司庙、万庄朱庄、西店子、东店子、赵庄、茶庵等8个自然村。据清本《曹县志》载:明洪武间(1368一1398年)山西移民迁居于此。正统间(1435-1449年)建县城,因位于北门外,遂名北关。1987年10月,该村43户居民集资5万余元修筑青石街,填平低洼,扩宽路基,青石铺面,历时半年,终成此路。并于1988年4月立碑志念。如今已棚改,原址南侧建曹城办四完小,北侧为青石街花园小区。
司庙
位于曹县城西北1.1公里,湘江路北侧。聚落呈东西长块状,南北街3条,城内工业路东西街1条。汉族,多司姓。属北关居民委员会。明洪武间(1368-1398年),司氏自山西洪洞迁此建村,因于村中筑庙三座而得名。目前村内有后人建的碧霞祠。
万庄
万庄村碑
位于曹县城西北1.6公里处,庄青路南侧。聚落呈东西长块状,东西350米,南北300米。东西大街1条。汉族,多胡姓。属北关居民委员会原为万氏建村,名万庄。据《胡氏族谱》载:明初,始祖讳谦自山西洪洞迁至山东定陶东南四十五里胡庄而居。清初,祖讳白自胡庄迁至万庄定居。胡氏迁入,万氏无继,村名仍旧。
朱庄
位于曹县城西北1.5公里,庄(寨)青(堌集)公路南侧。东邻植物油厂,西连万庄。聚落呈南北长块状,东西220米,南北420米。东西、南北大街各1条。汉族,皆朱姓。属北关居民委员会。《朱氏族谱》:“明末,氏祖讳彦忠自今北朱楼迁此而成村,曰朱庄。”目前已棚改,原址正建设育博家园小区。
西店子
位于曹县城北1.2公里,北关街西侧,西邻面粉厂。聚落呈南北长带状,东西150米,南北230米。东西、南北街各1条。汉族。有赵、马、张3姓,以经商为主。属北关居民委员会。明洪武间(1368-1398年),山西洪洞民迁此,建村于大路西侧,又因村民以做帽垫子为业,而“垫”、“店”谐音,缘此,取名西店子。原址正建设育博家园。
赵庄
位于曹县城北1.5公里,北关街东侧。聚落呈东西长块状,汉族,全系赵姓。属北关居民委员会。据《赵氏族谱》载:赵氏先世系大宋太祖胞弟廷美之后裔,受封秦王而居京师。南宋末年因避金乱而埋名徙居山西洪洞县东门里。明洪武初年,菊伍公复迁山东曹县北门外,以姓名村赵庄。原址建设玖唐府小区。
东店子
位于曹县城北1.2公里处,北关街东侧,南连磐石花园小区。聚落呈东西长块状,东西180米,南北160米。东西街1条。汉族。有宋、侯、张、赵、高、杨等姓。属北关居民委员会。明洪武间(1368-1398年),山西洪洞民迁此,建村于大路东侧,又因村民以做帽垫子为业,而“垫”、“店”谐音,缘此,取名东店子。
茶庵
位于曹县城北2公里处。东临聊(城)商(丘)公路,西邻邮电新村,南靠北关之东西大街,北连轧锨厂、玛钢厂。聚落呈刀把形。汉族,有李、杨、赵3姓,赵姓为多,属北关居民委员会。明初,因村人于庙前搭庵卖茶而得名茶庵。过村东西向的路叫茶庵路,也就是现在玖唐府、德嘉绿城北边,三利御园、国开花园、天元锦都南边的路。三利御园、国开花园南半部及德嘉绿城部分用地属于茶庵之地。
建设中的国开花园
西城居民委员会
位于曹城办七完小北侧,钱塘江西路南侧,石庄以东,东街以西,南关以北,北关以南。1670余户,6700余人,面积3平方千米。居民中主要经营蔬菜、烟酒、木料加工等个体工商业。辖区内设有木材交易市场。原为西关村民委员会,1995年经曹县人民政府批准改制为居民委员会。因位于西关而袭今名。
西关
位于曹县城西1.2公里,护城河西岸,北靠闽江路,南临珠江路。聚落刀把状,东西大街1条。多为汉族。有李、武等姓,以农为主,兼有部分商、副业。为西城居民委员会驻地,辖西关、赵楼、扈楼、豆腐园4个自然村。据清本《曹县志》载:明洪武年间(1368-1398年),山西移民居此成村。正统年间(1436-149年)建县城,因该村处西门外,故名西关。
西关火神庙
庙中重修火神庙碑,庙碑刻于清道光元年,即公元一八二一年,清代的西关火神庙,香火盛旺,庙会期间,方圆几十里地群众蜂拥而至,热闹非凡,是清末县城四大庙会之一,如今,藏在民居之间,无人关心无人问,与寂寞为伴,谁能想象它当年繁华?随着棚改,也将人们视野中消失。
火神庙
赵楼
位于曹县城西2公里,山东路西侧。聚落呈东西长方形,东西300米,南北280米。东西中心大街1条。汉族,有赵、王、潘、袁4姓,赵姓为多。属西关居民委员会。据《赵氏族谱》载:越氏家族昔盛于衢州信安即今西安,后裔星罗棋布于直隶、山左。明建文年间(1399-1402年),靖难兵南下赵氏祖始携家避难于曹邑。成化九年(1473年),八世祖讳景隆从隆华村迁此,因建楼而得名。
扈楼
位于曹县城西1.6公里,山东路西侧。小博士学校西北角。聚落呈块状。原住户只剩几户。汉族。属西关居民委员会。据《扈氏族谱》载:清康熙七年(1668年),扈氏自曹县城北朱韩店迁此建村,因盖有楼房,故名。
豆腐园
豆腐园村碑
位于曹县城西1.5公里,珠江西路西端北侧。聚落呈南北长方形,东西200米,南北280米。东西街1条。汉族。有吕、李、朱、孔、赵、伊、姚7姓,吕姓为多。属西关居民委员会。明洪武间(1368-1398年),山西洪洞县民迁此建村,因村民多以磨豆腐为生,遂名豆腐园。磐石街道十里铺《张氏族谱》载:张氏原籍山西洪洞县,始祖于明初迁曹邑西豆腐园。后经祖弘道公迁至城南八里潘庄,至四世时,三、四、五门迁居曹县城东北十里铺。村北有解放前处决犯人的校场。
南关居民委员会
位于南关街61号,2000余户,7100余人,面积4平方千米。青菏路以西,西邵村以东,南朱楼社区以北,东街以南。原为南关村民委员会,1995年经曹县人民政府批准改制为居民委员会。因位于南关而袭今名。辖区内有曹县第三中学、曹县实验中学、曹城办二完小民、喜学校、育才中学。主要小区有鑫光家园、民生城市、和谐家园、龙熙湾、丽水天城、丽水佳园、人大政协家属院、文瑞新村等。
南关
位于曹县城南1.3公里,聊(城)商(丘公路西侧。聚落呈南北长块状。北靠珠江西路,南接粮局饲料厂和蔬菜公司家属院,东连体育新村、金星新村、粮局供应部家属院,西接曹(城)邵(庄)公路。南北中心大街1条,长800米;东西护城堤路1条,长650米;右通南北中心大街和曹邵公路之东西街1条,长380米。众姓氏中,以韩、赵、刘、苏4姓为多。以农为主,兼有部分商、副业。为南关居民委员会驻地,辖南关、孙庄、靳楼、许庄、纪楼、田油坊、万楼、小王庄等8个自然村。山东王光集团以个体私营企业著名。据清本《曹县志》载:明洪武间(1368-1398年)立村。正统间(1436-1449年)建曹县城,因该村处南门外,故名南关。
南关大井
南关大井口径3.25米,周长9.63米,是曹县县城内保留下来的最大一口古井
孙庄
位于曹县城西南1.9公里,山东南路西侧。聚落呈东西长块状,村内有东西街1条,长180米;南北街1条,长110米。汉族,有孙、张2姓,孙姓为多。属南关居民委员会。据《孙氏族谱》载:明洪武初年,孙氏自山西洪洞迁居磐石镇西二里,因邻皇观寺,故名皇观寺孙庄,简称孙庄。
对于皇官(观)寺的文献记载很少,康熙五十五年版县志、光绪十年版县志和曹南文献录都记载简单:皇官寺在西郭外,崇祯十三年(县人)王士龙建。明朝崇祯十三年即1640年,王士龙应该是当时望族王茂后代,居住城里,建的寺应该是官寺,所以叫皇官寺。由于官与观谐音,后人便称皇观寺。
根据上文,皇官寺在明朝崇祯前就已经存在,王士龙应该是复建或重建。据说唐朝就存在,黄巢起义前曾在此居住。由于官与观谐音,观也庙的意思,普通人叫皇观寺也正常不过了。皇观寺规模应该不小,和尚们于清嘉庆间(1796-1820年)将田租给佃农耕种,由此有了和尚庄,由于八里湾景区开发,和尚庄消失在碧波荡漾的湖水中。1861年6月,捻军攻打曹县,清军300余人来曹救援,驻扎在皇官寺,一夜之间全被捻军斩杀。
靳楼
靳楼村碑
位于曹县城西南2.6公里,许庄西面,淮河路正北500米。聚落呈南北长块状,南北街2条,均长80米。汉族。有王、岳、陈3姓,王姓为多。属南关居民委员会。明洪武间(1368-1398年),靳氏由山西洪洞迁此,因建楼房,取名靳楼。
许庄
位于曹县城西南2.1公里,山东路西侧,孙庄南侧,靳楼东面。聚落呈南北长块状。南北街1条,长190米;东西中心街1条,长180米;后街1条,长160米。汉族,有孔、王、孙、许4姓,孔姓为多。属南关居民委员会。明洪武间(1368-1398年),许氏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以姓命名许庄。
纪楼
位于曹县城西南1.6公里,曹县三中东侧,鑫光嘉园北侧。聚落呈正方形,东西大街1条,南北街2条。汉族。有李、王、赫3姓,李姓为多。属南关居民委员会。据《纪氏族谱》载:明末,纪氏自今砖庙镇纪老家迁此,因建楼而名村纪楼。
田油坊
位于曹县城南1.6公里,纪楼东南面。聚落呈东西长块状,东西大街1条;南北曹(县)邵(庄)公路村内段,长200米。汉族。有田、王、陈、董4姓,田姓为多。属南关居民委员会。明洪武初年,田、王二公自山西洪洞老王家寨迁居曹邑磐石镇,后析居于此,因族人以磨油为业,故名田油坊。
万楼
位于曹县城南1.7公里,曹(县)邵(庄)公路东侧。聚落呈东西长块状,东西中心大街1条,长185米;另有东西小街4条,南北街4条。汉族。有朱、李、纪、杨4姓,朱姓为多。属南关居民委员会。据《朱氏族谱》载:明宣德间(1426-1435年),朱氏十三世祖讳河洋,自河南省今兰考朱老家迁此建村。因该村原系万氏所建,名万楼。后万氏绝,仍用原名。
小王庄
位于曹县城南2.2公里,县食品公司和煤建经营处东侧,南邻巡警大队。聚落呈正方形,东西街1条,长50米;南北街1条,长40米。汉族,全系王姓。属南关居民委员会。明洪武间(1368-1398年),王氏自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以姓命名小王庄。
王乐田村民委员会,辖王乐田、南续宋堂、何楼、黄庄4个自然村。人口2136人,面积3.17平方千米。
王乐田
王乐田村碑
美丽乡村王乐田村
位于曹县城西4.4公里,许(河)单(店)公路南侧。村东西500米,南北400米,聚落呈东西长块状有东西街2条;村南有学校1处。汉族,有王、张、班、宋、刘、和、何、李、石、吴10姓,王姓最多。为王乐田村民委员会驻地,辖王乐田、南宋堂、何楼、黄庄4个自然村。据《王氏族谱・序》载:王氏始祖讳洪,元季自晋迁曹,聚族城西六里新驿塔。三世祖体元公字乐田,与乐德、乐修诸公为伯仲叔季。乐田公分居于此,因其声名独著,盖一方之望也,故以人名村王乐田。附近兴隆寺就是曹县古八景之一“驿寺新塔”旧址。
王乐田村委会
南宋堂
宋堂修路碑
位于曹县城西4.5公里,王乐田村西南。村东西120米,南北100米,聚落呈东西稍长块状。汉族,有宋、刘、赵、芦、马5姓,宋姓最多。属王乐田村民委员会。据《宋氏族谱》载:明洪武间(1368-1398年),宋氏始祖讳明,自山西洪洞迁曹邑城西,因建村于观音堂侧而得名宋堂。后为避重名,改称南宋堂。
何楼
位于曹县城西4公里,王乐田村南边。村东西120米,南北100米,聚落呈东西长块状。汉族,有何氏等姓。目前何姓只剩兄弟三户。属王乐田村民委员会。明崇祯间(1628-1644年),镇淮总兵刘泽清于此置佃户村,何姓佣耕,村名刘庄。清初,刘泽清被诛,家产抄没,遂以佃农之姓改称何庄。后因盖楼,易名何楼。
黄庄
黄庄村碑
位于曹县城西5.1公里,王乐田村西南。村东西100米,南北60米,聚落呈东西长块状。汉族,有黄、刘两姓,黄姓最多。属王乐田村民委员会。据《黄氏族谱·序》载:曹之故城,吾黄氏源地流最多,自宋元已奠于兹。明初,始祖晟,广开荒田于曹邑老黄集、新驿塔。明正德间(1436-1449年),六世祖讳楫迁居于此,以姓名村黄庄。
刘六庄村民委员,辖刘六庄、陈庄两个自然村。人口1450人,面积4.37平方千米。
刘六庄
刘六庄村党群服务中心
位于曹县城西北4.2公里,许单路北城。村东西425米,南北310米,聚落呈东西长块状;东西街2条,一宽5米,一宽8米。汉族,有刘、王、李、班、石5姓,刘姓最多。为养鸡专业村,兼有手工编织业。为刘六庄村民委员会驻地,辖刘六庄、陈庄两个自然村。据《刘氏家谱》载明洪武间(1368-1398年),刘氏祖从山西洪洞携家迁此。因刘祖排行第六,且又六指,遂命村刘六庄。村内有始祖之墓。
刘六庄村刘氏始祖之墓
陈庄
陈庄村碑
位于曹县城西北3.5公里,三干沟西侧。村东西200米,南北120米,聚落呈东西长块状;东西街1条。汉族,有陈、赵、刘3姓,陈姓居多。属刘六庄村民委员会。据《陈氏族谱》载:清初,陈氏由南关堤口迁此。因人稀村小,故名村小陈庄,后陈姓日众改名陈庄,将村碑上“小”字去掉。
八里庙
八里庙村
位于曹县城西北4.2公里,曹北河东侧,庄(寨)青(堌集)公路南400米。村东西370米,南北430米,聚落呈南北长块状;有东西街2条,村北有学校1处。全村1098人,面积1平方千米。汉族,以农为主;有李、陈、刘、伍、赵5姓。为八里庙村民委员会驻地。曹县火化场驻此。据《李氏家谱》载:明洪武间(1368-1398年),李氏自山西洪洞迁此,建村于三官庙旁,因距县城八里,故名八里庙。
石庄村民委员会,辖石庄、辘轳湾、李牌坊、田洼等4个自然村。303户,1506人,4.5平方千米。
石庄
石庄村碑
位于曹县城西2.3公里,田洼南面。聚落呈东西长块状,东西350米,南北200米。汉族,全系石姓。为石庄村民委员会驻地,辖石庄、辘轳湾、李牌坊、田洼等4个自然村。据《石氏族谱》载:始祖讳林宝字玉公,原鲁地奉符人也。自明永乐二年(1404年)初迁曹县,卜居城西新驿塔前,后迁城内,至十世时迁此,以姓名村石庄。
石庄村牌
辘轳湾
辘轳湾村碑
位于曹县城西3.6公里,李牌坊西面。聚落呈东西长块状,东西大街2条。居民汉族。有邢、邓、王、陈、白5姓,邢姓为多。属石庄村民委员会。据《邢氏族谱》载:“跃进年间(1958年)大搬家,我邢氏众人一起自河西邢寨迁至辘轳湾。”因村东道路弯曲而得名。村西100米处为邢村旧址。邢寨村始建于周朝。至1958年邢氏转徙废村,历时2800余年。为北宋御师、著名经学家邢昺和元末明初金融学家邢百谷之出生地。邢昺葬于旧址西南500米包固口处,邢百谷葬于旧址西北400米处。
辘轳湾村东百花亭
百花亭
李牌坊
李牌坊村碑
位于曹县城西3.5公里,辘轳湾东面,220国道西侧。聚落呈东西长块状,东西250米,南北180米,东西大街1条。汉族。有李、马、陈、王4姓,李姓为多。属石庄村民委员会。据《李氏族谱》载:明洪武间(1368-1398年),李氏迁曹西三里余地居之,名村李楼。三世祖讳景伦,配妻袁氏,孀居一世,孝敬公婆,和睦乡邻,老来桃熟高堂,寿享八十有余。为褒其懿德,乡绅庶民捐资为其设立牌坊,李楼遂称李牌坊。村碑记载:清初,为褒村人李景伦之妻节烈淑贞而敕建牌坊村以得名。
李牌坊村碑位置
田洼
田洼村碑
位于曹县城西3.1公里,石庄北面。聚落呈东西长块状,东西260米,南北240米。东西大街与东西胡同各1条。汉族。有田、刘、王3姓,田姓为多。属石庄村民委员会。据《田王祖谱》载:明洪武元年(1368年),田氏仲昆三人自山西洪洞分迁山东、河南,讳国宝者同王公先居磐石镇,洪武二年,迁此分建二村。该村因地势低洼,以姓名村田洼。
西邵村民要员会,辖西邵庄、西田庄、西陈庄、乔油坊4个自然村。185户,854人,0.54平方千米。
西邵庄
220国道西邵庄村牌,西邵庄新村正在建设
位于曹县城西2.5公里,富华河东南面。聚落呈东西长块状,东西300米,南北240米。南北中心大街1条。汉族,有邵、王、沈3姓,为西邵村民要员会驻地地。辖西邵庄、西田庄、西陈庄、乔油坊4个自然村。据《邵氏族谱・序》载:明洪武年间(1368-1398年),邵氏祖自砀山迁此建村,因位城西,故名西邵。西邵村220国道南50米有古庙遗址一处,面积有2亩多,村民自建玉皇庙一座。
西田庄
西田庄村碑
位于曹县城西2.4公里,西邵庄东南面。聚落呈东西长块状,东西400米,南北300米。东西大街1条。汉族。有田、宋、张、陈、邵5姓,田姓居多。属西邵庄村民委员会。据《田王祖谱》载:明洪武元年(1368年),田氏始祖讳国宝同王公由山西洪洞迁曹邑磐石镇,次年迁居此地,以姓名村田庄。为避重名,1987年4月由曹县人民政府更名为西田庄。
村西有后建土地庙,村民说此土地庙立村时就存在了,是对土地的寄托。
西田庄村街
西陈庄
陈庄村碑
位于曹县城西2.3公里,西邵庄北部。聚落呈东西长块状,东西300米,南北260米。东西大街1条。汉族,均系陈姓。属西邵庄村民委员会。明洪武间(1368-1398年),陈氏祖自山西洪洞老鹳窝举家迁此建村,以姓命名陈庄。为避重名,1989年更名为西陈庄。
乔油坊
乔油坊村碑
位于曹县城西1.9公里。聚落呈东西长块状,东西300米,南北160米。东西大街1条,汉族,有乔、库、邓、朱4姓,乔姓为多。属西邵庄村民委员会。据《乔氏族谱・序》载:明洪武间(1368一1398年),乔氏祖讳过自山西洪洞县迁至曹邑西二里处定居。因建坊磨油,取村名乔油坊。
马山庄村民委员会驻地,辖马山庄、方庄、刘冈庄、北田庄、程庄、刘阁、金庄等7个自然村。总人口2763,面积9.9平方千米。
马山庄
金沙江路马山庄村牌,附近将建设曹县第四高级中学
位于曹县城西北2.5公里,南临许(河)单(店)公路,东靠四级河网。聚落是东西长块状,东西510米,南北250米。东西中心大街1条。汉族。有袁、高、宋、朱等10姓,袁姓为多。明建文年间(1398-1402年),马氏祖讳马三者,自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遂以命村马三庄;后因于村南堆一土山,遂更名为马山庄。另据《高氏族谱》载:明嘉靖间,高氏八世祖自孙高庄(今属砖庙镇孙高庄)分支于此,而马氏乏嗣,村名仍旧。
马山庄村碑
方庄
220国道方庄村牌
位于曹县城西北3.6公里,庄(寨)青(堌集)公路南侧,东靠三干沟。聚落呈东西长块状,东西450米,南北170米,东西中心大街1条。汉族。有方、王、刘、任、陈等7姓,方姓为多。属马山庄村民委员会。原为方氏建村,名方庄。据《刘氏族谱》载:“明洪武年间,吾祖从山西洪洞县迁至方庄。因吾祖精耕细作,勇猛于世,改村名为刘方庄,后经变迁恢复方庄之称。
刘冈庄
刘冈庄村碑
位于曹县城西北3.3公里,西临三干沟,南邻西田庄,东有曹县西客站。聚落呈东西长块状,东西400米,南北300米。东西大街1条。汉族,有曹、宋、王、李、刘5姓,刘姓为多。属马山庄村民委员会。明洪武间(1368~1398年),山西洪洞刘氏始祖字两冈家此。后官河南南阳府邓州通判,名播乡里,村名两冈庄。两冈公尝持节出使异域,带回硕榴,时为邑中奇品,人谓之冈榴,遂名村榴冈庄。因“榴”、“刘”"谐音,乃以姓命村刘冈庄。
北田庄
北田庄村碑
位于曹县城西北3.1公里,庄(寨)青(堌集)公路北侧。聚落呈正方形,东西、南北均长200米。东西大街1条。汉族。有田、曹、宋、林4姓,田姓为多。属马山庄村民委员会。据《田氏族谱》载:明天启年间(1621ー1627年),田氏由曹县城内迁此建村,以姓命名田庄。因该村处于城北,为避重名,1987年3月改称北田庄。
程庄
位于曹县城北3.2公里,东临四级河网。聚落呈正方形,东西、南北均100米,汉族。有程、刘、李3姓,程姓为多。属马山庄村民委员会。明洪武年(1368-1398年),程氏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以姓命名程庄。
由于建设需要,该村大部分村民迁入水岸城邦小区,目前仅剩3户
刘阁
220国道刘阁村牌
位于曹县城西北3.2公里,许(河)单(店)公路北侧,西临三干沟。220国道icon西侧。聚落呈东西长块状,东西400米,南北250米。东西中心大街1条,汉族,有石、刘、孔、班、李等8姓,石姓为多。属马山庄村民委员会。明洪武间(1368-1398年),刘氏祖自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因筑楼阁,遂以姓名村刘阁。
金庄
220国道金庄村牌
位于曹县城西北2.6公里,许(河)单(店)公路北侧。聚落呈东西长块状,东西250米,南北200米。东西中心大街1条。汉族,有刘、贾、金、孙、李、马6姓,刘姓为多。属马山庄村民委员会。据《金氏族谱》载:明末清初,金氏始祖由济南府泗水县迁此建村,以姓命名金庄。
咏玉米
叶厚宽长秸挺立,
棒有一尺皮蝉衣。
头顶须发脸上垂,
玉米清香飘十里。
作者:孙智敏,曹县第三中学高级教师,曹县乡土历史爱好者,曹县政协常委,曹县人民政府行政执法社会监督员。中国生物学教学研究会员等。
原地址:https://chinesefood8.com/15582.html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