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代起,民间就形成了一种传统的习俗:每个人除了大名外,还有乳名,作为成年以前的符号。乳名,通常由父母或长辈命定。
乳名是人生于世的第一个符号,因而无不深深地打上孩子所在家庭的境况、父母对他们的期盼、当时社会的思想意识等方面的印记。这种状况,自古代一直到民国,可以说是经久不衰。
民国时婴儿乳名的题取,大多依古俗进行。这种情况,一方面是说明了习俗的顽固性,另一方面也表明了以往的取名法已得到了人们的认同,而成为支配他们行动的潜意识了。
肖锋将军于1916年春出生在江西省太和县的一个贫苦家庭里。其时,穷人家的孩子,是没有什么高雅的名字的,因而他像其他劳苦家庭的小孩一样,得到了一个很不起眼的名字——未狗,因为他是未时出生的。
未狗,在文人雅士看来,是很鄙俗、粗野的。但是,在这种鄙俗、粗野里,包含了多少文人雅士们所难以理解的长辈对孩子的关怀和爱护呵!
长期以来,在人们的意识中,存在着一种取了卑微的名字的孩子,要比取高雅名字的孩子更容易养活的观念。因而,他们宁愿从名字上"作践”自己的孩子,也不愿因动听的名字而使孩子遭到磨难和不幸。他们这种为孩子命名要以粗俗为依归才能保证其平安成长的迷信心理,在李大钊乳名的题取上有着明确无遗的表露。
1889年,李大钊降临人世。由于其出生那天,他的祖父在棉花地里捉到了一只百灵鸟,就给他起了一个“灵头”的乳名,从音、义两方面祝愿他活得寿长、长得机灵。然而,一些深谙乳名起得越鄙俗越粗野就越容易长大的老太太们对此很不以为然。她们说,灵呀灵的,会叫傻了呢!要是叫"戆头”,倒会越叫越灵,不如叫个"戆头”吧!这样,孩子的乳名就由“灵头”改成了“戆头”。
李立三是家庭的长子。在他出生的那一年,他家栽植的一株凤尾蕉(俗称铁树)开了花,乃父李昌珪认为这是个吉兆,便给儿子起了个“凤生”的乳名。他母亲怕"凤生"难以护佑其成长,又给他起名"狗妹子”,以卑贱之名作为他的护身之宝。
"五四”前后,西风渐入国门,文人骚客大胆地用洋名为其子女命名取字。他们所取洋名,是直接用外国文字的译音所取的最初的中文名字,并非其有了中文名字之后因在国外生活而又再取。此种风气一开,为我国姓名学的发展增添了一种命名方法。
张爱玲原来名焕,因"张焕”连在一起,叫起来不甚响亮,其母在送她入学时一时不知取什么名字好,突然灵机一动,给她起了一个英文名字爱玲(Eileen),这才在中国近代文学史上留下了一个耳熟能详的名字。
倡导白话文运动的胡适博士,平生最反对人取洋名,可是他竟给自己的女儿取名"素斐”。这个"素斐”很有点来历。据旅美华裔史学家唐德刚考证,所谓素斐,即sophia,也就是"莎菲”,是陈衡哲的名字。原来,胡适与陈衡哲留美期间,曾有过一种特殊的感情,为了纪念这段旧情,才为爱女取了这个洋名。
原地址:https://chinesefood8.com/15878.html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