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宝宝起名正文

古老的客家围屋,渐行渐远的一抹风景

(一)

流萤绕,月润小村清。溪路弯弯归浣女,柳风细细起蛙鸣。小院客家情。

(二)

榕荫下,轻扇语桑麻,月色溶溶含晚露,虫声细细润香茶。能不醉客家?

——《江南好·客家村》·简心

(三)

绿水依依田寨绕。烟雨围楼,小巷榕荫道。飞燕梨花春色好,犁人耕遍鸪声老。

围里人家围外笑。村陌红巾,梅子林边闹。轻担炊烟飘袅袅,谁家农妇田归早?

——《蝶恋花·围屋人家》·简心

古老的客家围屋,渐行渐远的一抹风景

我喜欢行走在赣南乡村,山岭逶迤,田畴泛绿,一条条蜿蜒的溪河旁,三三两两散落着简朴如斯的客家围屋。晚风吹过,炊烟袅袅,树叶婆娑,溪流欢歌,饭菜的香味从围屋里一家家的大门或厅堂的天井里溢出,门口溜达的看家狗便嗖地窜了回去。

我曾在农村担任扶贫工作组长一年,这期间我走访了不少的古村和围屋。虽然事隔四年,但是我仍旧怀念那些扶贫的日子。因为远离城市与喧嚣,乡村予我的感觉是平实、祥和的。没有欲望、没有纷争的世界,使我的心灵呈现极至的纯然与宁静。我喜欢这种人生状态。

古老的客家围屋,渐行渐远的一抹风景

清晨、午时、夜晚,田地、山林、星空,宁静存在于乡村好多美妙的空间与时间里。我最喜欢山村午时的宁静景象了。山里人们利用这空档,午饭,休息,恢复着体力,享受着冬暖夏凉的围屋里营造出来的幽凉,也大都在这个时候迎来下乡走访的我们,这是山里人最有闲空与我们相聚的时刻。

我发现,许多无风的午时,乡村如同树木静如处子,屋顶滞留着炊烟,池塘里的荷花和山野的蒿草不动声色,甚至于溪涧流水也静止了湍动。此时,柿子树下的黄牛儿“哞”的一声叫唤,碎了一角天空,传进围屋里面叩着瓜子聊着农事的我们,让人体验到这山里无边的静谧。此情此景中,我的心境格外清明。我想,环境的宁静,可以为人心灵的宁静提供最好的场景设置。我珍惜这短暂的宁静。便是于这短暂的宁静中,我反思人生,追寻生命的本真,用人性的眼光去关注我身边不同命运的围屋里的人。好多回,因为走近围屋与围屋里的人,我有些感动自己心灵深处迸现的些微的思想光芒。虽然我不能尽意地用文字表述出来与思想者们共鸣,但,那些美好的瞬间永远的长在我的记忆深处。

古老的客家围屋,渐行渐远的一抹风景

便是此刻,我仍会想起这样一种情景——围屋一隅,大树下,一头黄牛或水牛卧在树叶的阴影里,昂着头反刍着胃里的野草,一双毫无欲念的眼睛无目的地注视着远方的水田与山峦。这一情景萦绕于我心长久,尤其是那双毫无欲望的眼睛令我难忘。当时,我曾经毫无理由地与同事一同去猜想一些问题,如它对来往的行人为什么始终无动于衷,是因为它与人类关系太密切了而把人类天然地当作了自己人,还是因为过分地从属于人类而失去了它对人类的最后一点抗争呢?还有,它反刍的动作与执着注视的眼光也很有意思,它是在反刍着它的祖辈曾经的梦想呢,还是在等待篷草间哪只它眼熟的野兔出来饮水?人类应该不应该同情牛的命运呢?它代代为人类奴役,满眼只有服从与善良的神情,几乎看不出它有什么更高的生命要求。而因为这里的山里人贫困,这里的牛也似乎更劳苦,我想,这里的牛从它的祖辈开始就只反刍过稻草与野草的滋味,甚至都没有过吃黄豆等奢侈食品的幸福经历。

古老的客家围屋,渐行渐远的一抹风景

乡村的牛老实,乡村人家的狗倒是相当厉害。狗不似牛那般宿命。狗与人类显然更平等些,它服从于喜爱它的主人,它坚守自己的职责,它对一些来往之人都有爱憎的表现,狗是格外多情的动物。每每来过一户人家几回后,它便识了客人。见主人厚待客人,它竟也知下回再见时,并不狂叫,而只是默默地引领你走进它的主人家直到主人迎来,之后它还要绕我们转上几圈,以示亲热,也不管我们悸怕与否。有一回,亲眼见到附近的山里孩子丢了自行车落荒而逃的那幅怕狗的狼狈模样,我有些得意,得意狗对自己的稔熟与亲近。我想,能够亲近山里守家的狗,是否便算是亲近了山里人呢?狗是忠诚的,它讨厌主人讨厌的人,喜欢主人喜欢的客,它敢于代替朴素的山里人发言表态,当然是用它自己的方式和语言。我向来不喜食狗肉,既怕燥,也总有不忍的隐约感觉。毕竟狗的忠诚无畏过人,它其实是人类的朋友。我到报社从事编辑工作后,正逢地方上开展新农村建设活动,时常看到一两则关于乡村干部与群众关系好以致连狗都与他亲热的报道见诸报端,心里总有一种怀念在漾起,记忆如一只小袋鼠蓦地从母亲的口袋中跳了出来。

古老的客家围屋,渐行渐远的一抹风景

围屋一旦落根于赣南田野,便充满了乡村味。我始终认为乡村味是最真实暖人的生活气息。有一回,与城里几个作家一同下乡,一个从乡土中走出的作家欢叫道:我闻到了乡村的味道。其他几位愕然:没有哇,我们只闻到了桂花香的味道。那位乡土走出的作家说,不仅仅是桂花香,是土地的味道,没有闻到?!是呀,一个人只有真切感受到了土地的味道,才真正认识了乡村。赣南围屋高耸于乡村旷野,四面空阔,小河流水,瓜果飘香。春天土地在开耕,夏天土地在泛青,秋天土地上有烧稻草的味道,冬天土地上有牛屎臭的味道。围屋里的人居住环境传统而实际。它们虽然不及城市人住宅豪华,但坚固绝不比城里的房差,而且,走进围屋,总是感觉在走进一种浓浓的乡情中。

古老的客家围屋,渐行渐远的一抹风景

我总是怀揣着这样一种美好的感觉走近农家的。撞上好日子,比如信丰县安西乡的“老爷会”,或是赣县韩坊乡的“上丁日”,我们必定就要成为这场盛宴的主客了。二十四年前,我在乡村中学教书,过年时,韩坊的学生邀我去玩,没想到大年初六那天,正是村里文革以来的第一次“上丁日”,由于间隔了近二十年时间没有举行上丁活动,期间各家各户均添了男丁。客家人的规距是初六这天,凡添丁人家每户出一个代表携一台酒席及方桌与条凳,如此,百余户人家便是百余桌酒菜,一桌连着一桌,如同长蛇阵,两侧则坐满了村中有声望的族老和从外地回来过年的嘉宾。若有贵客或先生遇上门,则必定是坐上席无疑了。无意中撞上去的我,便如此生拉硬扯坐了一回上席。不到二十岁的我居右,年近八旬的老族长居左,下面是一长溜的上丁酒席。当老族长说完话,主持人邀我也讲话,我大概讲了一通什么这里山好水好人更好之类的客套话,随即酒席开始,百余户添丁人家的代表提着盛满水酒的锡壶排着队往我和族长的大瓷碗中添酒,意思是我们二人喝了才算承认敬到了酒。前面两人添得满碗的酒,我拼着年轻喝光了,但当我面对长蛇似的添酒队伍时,心里发怵了:这可如何是好呀?学生旁边看出了我的为难,告诉我不要一碗一碗喝,让每家的酒都往其中添去,只需喝最后一碗酒即可。于是,任凭客人如何劝,我都婉拒,眼看着一把把酒壶将酒往有限的碗中添去,溢满桌面,酒水如流,最后,我和族长两人举起满满的“百家酒”,面向大家,一饮而尽。这种风俗如今是年年进行一次,所以我所经历的高贵礼遇是极难再有的了。

古老的客家围屋,渐行渐远的一抹风景

诚然,社会进步的今天,围屋原始的防御功能早已消失,一个个炮楼与一孔孔弹洞,寂寥无语,不再守望战争,惟有朗朗云天可仰,淙淙山溪可听。锁了千百年的三层铁门及巨大门锁也早已失踪,围屋内外鸡犬相闻,田里烟草泛黄,山坡脐橙流金,却并无坏事者行窃,任凭游客来来往往,探头探脑。这与城市人家各住防盗网单元房、老死不相往来、七尺斗室里远离阳光与森林的生存情景截然不同。在围屋,我最喜欢做的一件事,就是与围屋里的人聚坐一会,哪怕只是一小会。浓浓的乡村味中,一群人围着方桌,共酌一壶野参茶,听屋后蟋蟀欢鸣,看阳光斜斜侵入,当真是一种极妙的享受。若能被安排在围屋里吃上一餐便饭则最妙了。二零零四年第十九世客会代表在龙南关西新围的“千人宴”,当时被认为是整个活动最令人感动的仪式之一。当时,我作为论文提交代表参会,亲眼目睹了这一幕,也亲身感受了一回客家围屋里吃饭的美妙。好多次,我发现山里人喂猪吃的大米比城里有些人家吃的米还要好,他们自家吃的全是优质好米。每次遇上围屋里人挽留我吃饭,我便满心欢喜,这种喜悦甚至胜过上五星酒店。期间,我定会赞不绝口这里的饭香,好吃。然后,我会问一个问题:你们家门楣上的那几个字什么意思呀?

古老的客家围屋,渐行渐远的一抹风景

于是,一个家族的故事就此演绎开来。

在赣南客家围屋的大门上,多有围名,如乌石围、燕翼围、龙光围、粟园围、东升围、磐安围、尊三围等等。围内人家户门上空白处都要描上三四个字,当地人叫做“门榜”。在田野上有些张狂地显示自己门派的荣耀,这是赣南客家的一大特色。门榜,又叫门匾或门楣,是客家人居所大门额上的装饰性手画匾框及其题词。门榜标示一个姓氏的悠久与荣耀,家庭的辉煌与声望,家庭的理义与教育,做人的修养与道德,世道的称誉与希冀。因此,门榜,已不仅仅是一种装饰,它实则上已然成为一种文化现象。

我在赣南乡村行游时,每每为那里丰富多彩的门榜文化而着迷。这些门榜文化里,散淡着历史的厚重,流载着岁月的故事,积淀着时间的力量,彰显着家庭的内力,传播着房主的理念,并随着家庭的繁衍世代相传。门匾题词非常有学问,以郡望、姓氏的历史名人为题材,形成某姓氏专用题词的,称为匾。以古代名言警句为题材的题词,则是各个姓氏的共用品。

古老的客家围屋,渐行渐远的一抹风景

上犹是赣南的小县,人口不多,山水秀丽。上世纪五十年代与新安江同期建成的陡水电站,使境内形成了一个与千岛湖一样壮观明丽的陡水湖风景区。分布于上犹的姓氏堂号有九十五个之多,门榜内容因姓氏家族不同而异彩纷呈。

昭示本姓氏家族的渊源,如黄姓的“江夏渊源”,揭示了黄姓的发祥地是古代的江夏郡;陈、钟、赖、邬、庾等姓的“颖川世第”,说的是以上几姓均望出颖川郡;罗姓的“豫章遗风”,则昭示了罗姓望出豫章郡。

显示本姓氏谱系的高贵家风或门第,如孔姓的“泥山流芳”,说的是春秋时期孔氏大思想家孔丘诞生于山东的曲阜尼山,其事迹和思想彪炳史册,流芳千古。钟姓的“越国家声”,说的是唐睿宗时期,钟绍京因助李隆基平定韦后之乱,爵封越国公的历史事实,钟绍京本人是赣南客家人,籍贯兴国县高兴乡,至今他的古墓前凭吊之人仍然是络绎不绝。张姓的“曲江风度”、“相国遗风”,说的均是张姓先人张九龄的故事。张九龄为唐时韶州曲江(今韶关)人,唐玄宗时迁中书令,赣南与粤北之梅关即为他亲自督导下开通的,从某个意义来说,他是唐以来中国南方海上丝绸之路的开创人之一。此外,某些姓氏的“大夫第”、“司马第”等等,则是显示其高贵门第的。赣南客家人主张“耕读传家”,每每喜欢从自己祖上寻求一些可以光耀姓氏的文化内容来激励后人。

古老的客家围屋,渐行渐远的一抹风景

反映本姓氏谱系中名人先贤的事迹。如钟姓的“知音高风”、“飞鸿舞鹤”,前者记录下了春秋时期钟子期和俞伯牙“高山流水”觅知音的千古佳话,后者记录了三国时期魏太傅钟繇的书法独树一帜,其书“若飞鸿戏海,舞鹤游天”的事迹。刘姓的“校书世第”“禄阁光辉”指的都是西汉刘向奉汉成帝之命校正五经异同于天禄阁。张姓的“金鉴千秋”指的是唐相张九龄向玄宗上《千秋金鉴录》的史实。王姓的“三槐世德”叙述了这样的事实:宋朝王祐曾在庭院中植槐三棵,预言子孙必然显贵,后次子王旦果于太平兴国年间考中进士,后出任宰相。田姓的“紫荆传芳”说的是临潼有个田真,兄弟三人分家,财产均分后,尚剩屋前一株紫荆树未分,约定次日斫分为三,各得其一。谁知次日早上,树已枯萎待毙,田真对两个兄弟说:“树木同株,闻将分斫,所以憔悴,是人不如木也。”说完悲不自胜。兄弟相感,不再分家,屋前的紫荆又繁茂起来。赣南人从中原南迁而来,虽然远离故土,但心系中原,骨子里沉染得仍是浓浓的中原文化,他们想尽一切可能来彰显自己的文化之渊源。

古老的客家围屋,渐行渐远的一抹风景

显示本姓氏谱系先贤品格高尚。如黄姓的“叔度高风”,反映了东汉黄叔度的高尚品行,其品行:“汪洋若千顷波,澄之不清,淆之不浊。”杨姓的“清白传家”叙述了东汉杨震为官清廉,一生清白。曾有人夜怀十金,向他行贿,杨震不接受。行贿人说:“暮夜无知者。”杨震回答说:“天知,地知,子知,我知,何谓无知?”终不受贿。曾姓的“三省传家”取之于《论语·学而》中曾子所说的一句话:“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以此垂诫后人要向曾子那样严格要求自己。

显示门风纯朴、吉祥、兴盛。如书写“忠厚传家”、“耕读传家”、“勤俭持家”、“艰苦奋斗”、“紫气东来”、“和为贵”、“得我所”、“安其居”以及“春秋鼎盛”、“风华正茂”、“桂馥兰馨”、“竹苞松茂”、“兰桂腾芳”等等。

古老的客家围屋,渐行渐远的一抹风景

好多回,我流连于围屋,流连于一扇扇门榜前,用心魂倾听一个个家族故事,陶醉于客家古风古韵中。在门榜前,思想的翅膀很容易展翼,掠过围屋的飞檐,飘过层叠的远山,走进岁月的长河里。

原地址:https://chinesefood8.com/17652.html
点击阅读全文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