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11月21日-23日,当太阳到达黄经240度,就到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个节气——小雪。古籍《群芳谱》中说:“小雪气寒而将雪矣,地寒未甚而雪未大也。”也就是说,到了小雪节气,由于天气寒冷,降水形式由雨变为雪。但此时由于“地寒未甚”,雪量还不大,所以称之为“小雪”。虽然此时的雪常常或半冰半融,或落地即融,尚不能以完美的雪花形状在地面上积存。但是,雪的出现,则是寒气真实生成的显现。
“檐飞数片雪,
瓶插一枝梅。”
冬日里的一场初雪,
成了人们翘首企盼的幸事。
期待星星点点的小雪花,
任它吹落鼻尖,
化在触碰到的指间。
更期待雪野中有梅花,
一剪梅,插瓶中,
这样的雪便成了一场“雅雪”。
摄影:ELISA N., NATIONAL GEOGRAPHIC YOUR SHOT
《小雪》
宋·释善珍
云暗初成霰点微,旋闻蔌蔌洒窗扉。
最愁南北犬惊吠,兼恐北风鸿退飞。
梦锦尚堪裁好句,鬓丝那可织寒衣。
拥炉睡思难撑拄,起唤梅花为解围。
小雪·三候
一候虹藏不见。
小雪时节天气已经颇为寒冷,
北方以降雪为主,
南方虽然下雨,
但是雨后的彩虹已经销声匿迹了。
摄影:TOMASZ ROJEK, NATIONAL GEOGRAPHIC YOUR SHOT
《咏廿四气诗·小雪十月中》
唐·元稹
莫怪虹无影,如今小雪时。
阴阳依上下,寒暑喜分离。
满月光天汉,长风响树枝。
横琴对渌醑(xǔ,美酒),犹自敛愁眉。
二候天气上升地气下降,
天气寒冷导致天空的阳气上升,
地面的阴气下沉,
阴阳两气不能融会贯通。
摄影:AIDAN CAMPBELL, NATIONAL GEOGRAPHIC YOUR SHOT
三候闭塞而成冬,
小雪时节的北方已经封冻。
而南方刚刚进入初冬,
雨水明显减少。
摄影:SEYIT KONYALI, NATIONAL GEOGRAPHIC YOUR SHOT
小雪同雨水、谷雨一样,都是直接反映降水量的节气。以现代科学角度来看,小雪是寒潮和强冷空气活动频率较高的节气。
小雪节气以后,长江中下游地区也将陆续进入冬季。随着冬季的到来,全国的降水逐渐跌入一年中的低谷。此时南方的降雨虽然相对较多,天气却是潮湿而阴冷。
2017年的日本初雪,降在北海道的最高峰上。
摄影:JAMES WHITLOW DELANO
由于这时的天气还不算太冷,所以下的雪常常是半冰半融状态,或落到地面后立即融化了,气象学上称之为“湿雪”;有时还会雨雪同降,叫做“雨夹雪”;还有时会降下如同米粒一样大小的白色冰粒,称为“米雪”。
小雪·习俗
大提顿河旁的驼鹿。
摄影:CHARLIE HAMILTON JAMES
小雪节气期间,农历十月十五是我国传统的下元节。下元节,也叫“下元日”“下元水官节”。在这个日子中每所道观都要做道场,祈求下元水官排忧解难。
在北京,有的道观自此日做持续百日的功德道场,直到次年正月二十五结束,期间民众可到道观观看祭祀,并同时拜祭下元水官。在四川广安,各寺观在下元节持斋诵经,患有疾病的,还会献上祭品求神许愿,病愈后还要送匾还愿。
摄影:SHO SHIBATA, NATIONAL GEOGRAPHIC YOUR SHOT
小雪·饮食
摄影:VADIM BALAKIN, NATIONAL GEOGRAPHIC YOUR SHOT
“冬腊风腌,蓄以御冬”。小雪后气温急剧下降,天气变得干燥,是加工腊肉的好时候。小雪节气后,一些农家开始动手做香肠、腊肉,等到春节时正好享受美食。杭州人往往会趁着这个节气开始腌制酱鸭、腊肉。
东南沿海的浙江一带,有在小雪节气中腌菜的习俗,当地人称之为“腌寒菜”。清代文人厉惕斋在《真州竹枝词引》中记述过当时情景:“小雪后,人家腌菜,曰‘寒菜’”。
小雪时台湾中南部海边的渔民们会开始晒鱼干。乌鱼群会在小雪前后来到台湾海峡,另外还有旗鱼、沙鱼等。台湾俗谚“十月豆,肥到不见头”,是指在嘉义县布袋一带,到了农历十月可以捕到“豆仔鱼”。
小雪前后,土家族群众又开始了一年一度的“杀年猪,迎新年”民俗活动,给寒冷的冬天增添了热烈的气氛。吃“刨汤”,是土家族的风俗习惯;在“杀年猪,迎新年”民俗活动中,用热气尚存的上等新鲜猪肉,精心烹饪而成的美食称为“刨汤”。
这刨汤,是宰年猪时用猪内杂,像是肺部及部分肥肉、脑髓等剁细后拌以糯米饭、猪血及少量辣蓼、花椒等香料调成酱状,加上适量的盐粉,再灌进洗净的小肠,然后放入锅中煮制而成。
刨汤里再添些生猪血、猪骨头、肥肉、瘦肉、萝卜、白菜之类,用山泉水合锅而煮,做成刨汤火锅。三分猪血七分水,待到火锅水沸时,刨汤那鲜美香浓致极的真味就出来了。
摄影:STEFANO ZARDINI, NATIONAL GEOGRAPHIC YOUR SHOT
时光反反复复,
就像这节气一遍一遍,
周而复始。
围起暖暖的炉火,
煮一壶沉香的茶汤,
任时光流淌。
原地址:https://chinesefood8.com/18083.html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