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一篇全球人文与地理
微信公众号:地球知识局
NO.2040-澳大利亚首都
作者:吕宋刘大脑袋
校稿:朝乾 / 编辑:张章樟
提到澳大利亚的城市,我们脑海中总是会闪出许多画面。悉尼歌剧院已经成为了国家象征,墨尔本是许多国人旅行和留学的第一选择,珀斯因为风景如画和低房价吸引了大量华人聚居,布里斯班已经成功申办2032年的奥运会,就连北部小城达尔文也因为一部纪录片而广为人知。
澳大利亚的首都是悉尼还是墨尔本?
题目有错误,拒绝回答!
(图:shutterstock)▼
而澳大利亚的首都堪培拉,却在人们心中没什么印象。按人口排名,堪培拉仅是澳大利亚第8大城市,年轻人口和海外移民所占的比例都在极高的水平。堪培拉没有海港,是一座完全意义上的内陆城市,且位于两山之间的山谷区域。
澳大利亚前八大城市,首都只排第八
而且堪培拉是其中唯一的内陆城市▼
为什么澳大利亚会选择在这里建设首都呢?要弄清这个问题,就得回顾一下澳洲大陆的历史。
新金山
澳洲大陆的人类史大约始于4-4.5万年前,智人通过东南亚的岛屿逐渐进入了澳大利亚。通过上万年的发展,繁衍出数量庞大的澳洲原住民。
这个封闭的大陆使其文明进展缓慢
可能看上去很原始,但绝非可以忽视▼
公元1606年,荷兰探险家发现了这片大陆,并将这里命名为“新荷兰”,这是有记录的欧洲人最早踏足澳大利亚的历史。欧洲人化用拉丁文Terra Australis(南方的土地)给这里取名为Australia(澳大利亚)。
荷兰人四处扩张,但相比土地,他们更重视商业
由于认为澳大利亚海岸的价值较低,所以并未开发
(荷兰探险家在卡奔塔利亚湾,图:wiki)▼
1770年,英国探险家库克船长从东海岸的悉尼登陆澳大利亚,将这片土地命名为“新南威尔士”,也就是今天澳大利亚的新南威尔士州。库克船长宣布,大英帝国在澳大利亚拥有主权,澳洲殖民时代就此开始。
麦哲伦当年走的是“北线”
库克船长走的是“南线”(滑动下图)▼
英国殖民者对澳大利亚的开发,以悉尼为中心,从东部沿海港口向内陆渗透。从不列颠群岛满载移民的船只,总是先开到悉尼。在澳大利亚经济快速发展的形势之下,悉尼从一个殖民据点,慢慢变成了整个大陆的经济、文化中心,时至今日,悉尼仍是澳大利亚人口最多,经济最发达的都市。到19世纪中后期,悉尼人口到达了100万大关,成为了当之无愧的世界级都市。
除了移民,还有大量被流放的罪犯来到这里
英国选择在这里把这些歹徒磨练成老实人
(阿瑟港监狱遗址,图:shutterstock)▼
这时,澳大利亚的大部分地区都得到了勘探和开发,英国人在整个大陆上建立起了6个殖民地。随着深度开发,1851年,殖民者在澳大利亚东南海岸的墨尔本发现了储量巨大的金矿。
欢迎来体验一下抱着235公斤黄金是什么感觉▼
对于财富和黄金的渴求,刺激了全球的探险者前来淘金。让墨尔本这座滨海小城,在发现金矿的短短3年间,人口翻了10倍。当时华人出国发展的首选目的地是美国的旧金山,而墨尔本则后来居上,成为了人们口中的“新金山”。
据报道,墨尔本曾在19世纪下半叶的某个时期,登顶了全世界最富裕城市排行榜的榜首。
新金山出现了,“金山”也就变成了“旧金山”
来这里淘金的人多到组成了一个镇,好想加入
(图:wiki)▼
而且欧洲人对澳大利亚的探索还很有限
广大的内陆意味着无限的宝藏,还有机会上车▼
对于澳大利亚殖民地的母国英国来说,这么一个庞大而富裕的后花园自然是不可多得的财富。但经历了美国独立、加拿大动乱等一系列殖民地风波之后,英国对于海外殖民地的治理心有余悸。为了能保持自身在世界另一边殖民地的影响力,实现英国利益的最大化,英国开始赋予殖民地地区人民以公民权,并逐渐退出殖民地地区的军事、政治领域,将殖民地,改为英国特色的“自治领”。
当尤里卡旗升起,在蓝十字星下
澳大利亚人在争取权利和自由
(图:澳大利亚国家博物馆)▼
1870年,最后一批驻澳英军撤离澳大利亚。随后在英国议会的推动下,澳大利亚的6个殖民区结合成了澳大利亚联邦,成为了英国的一个自治领。由于澳大利亚独立的过程十分漫长而且不彻底,直到上世纪80年代才算是一个主权国家,而且今天该国的国家元首仍是英国女王。所以一般认为,澳大利亚名义上的独立,发生于1901年1月1日。
到1901年澳大利亚独立的时候,墨尔本已经成为了澳大利亚的金融中心和又一个文化中心,而悉尼仍然是该国的最大城市。那么问题来了,首都该设在哪里呢?
联邦第一届议会就在墨尔本开幕
当时墨尔本的地位就是这么高(图:wiki)▼
完全规划
在现代国家当中,澳大利亚的独立别具一格,他们是先宣布独立,再研究怎样才是一个“独立国家”应该有的样子。
澳大利亚独立后的20年间,国家机器的主要部分开始紧锣密鼓地建设。然而首都的位置,却迟迟没有敲定。在澳大利亚独立之初,墨尔本执行了首都的职能。联邦议会在墨尔本举行会议,很多的政府机构均设在墨尔本。
悉尼是最初的港口,墨尔本则是最好的深水港
两城分别是新南威尔士州和维多利亚州的掌上明珠
当时还没堪培拉什么事儿▼
事实上,无论是从历史、交通还是政治地位,悉尼都相对具有优势。墨尔本的优势在于更繁华、经济更活跃。但是在首都的选取当中,这些并不是最重要的加分项。真正让墨尔本在首都选拔当中胜出的因素,是澳大利亚前总理、当时的新南威尔士州领导人乔治·里德。
说墨尔本是事实首都,大概只有悉尼会不高兴
(1901年,未来的乔治五世国王和玛丽王后在总督府
图:维多利亚州政府)▼
里德出生于不列颠岛的苏格兰,幼年时随父亲移民到澳大利亚的维多利亚殖民区,后来成为了新南威尔士殖民区的总督。澳大利亚独立后,他仍然担任新南威尔士州的一把手。
胖胖的里德留着海象胡子
看起来很滑稽,但不妨碍他有精明的政治头脑
(图:wiki)▼
在澳大利亚联邦选择首都的时候,看似是两个城市在对比,实际上是是维多利亚州和新南威尔士州两个独立性极高的州在进行角力。但是,出身新南威尔士的里德,并没有为自己所在州辖地的悉尼奋力争取,反而将机会拱手让给了墨尔本。
这一行为在新南威尔士州的官员内部产生了很大的争议,但是里德是女王派过来的官员,大家也是敢怒而不敢言。
19世纪末的悉尼(图:wiki)▼
时间推移到1908年,这时澳大利亚作为一个国家,建制已经相对完整,有了自己的国家意识。当时的澳大利亚盛行贸易保护主义,优先为本国争取利益。这让自我认同为大英帝国国民的里德大为不满,于是他离开了澳大利亚,回到不列颠本土。
里德退出澳大利亚政坛之后,关于首都选在哪里的讨论再次被提出。当时的主要论调在于,首先悉尼和墨尔本都要各退一步,新首都不会在这两个城市之间选拔。另外,首都选在港口城市不利于国防安全,最好要选在内陆。事实上这是一个明智的建议,在二战期间,日本就曾经派潜艇袭击过悉尼。
来吧!建个新的!(1913年堪培拉开工仪式)
(图:澳大利亚国家博物馆)▼
山谷城
在讨论之中,悉尼和墨尔本都提出了自己的要求。新南威尔士州官员表示,澳大利亚的首都可以不在悉尼,但必须在新南威尔士州境内。而墨尔本方面则表示,这座新首都不能距离墨尔本太远。
就这样,大规模的首都遴选活动,就在悉尼和墨尔本中间的大片内陆区域内开始了。
堪培拉就在这里,夹在两个大王中间
距离悉尼3小时车程,距离墨尔本8小时车程
(如今的堪培拉位于澳大利亚首都直辖区,外面为新南威尔士州所包围)▼
选拔历经多年,在新南威尔士州的60多个居民点中,堪培拉最后脱颖而出。相比于其他城市,堪培拉有诸多的优势:位于山区,气候凉爽宜人;西北东南都有高大山脉,可做军事防御用途;距离悉尼不到300公里,距离墨尔本虽然远些,可也是坐慢火车一下午能到的距离,交通方便;最后,当时的堪培拉已经有移民定居,而人口在当时的澳大利亚属于稀缺资源。
堪培拉还建了一个巨大的人工湖
它从东向西,将城市一分为二,掩盖了缺水这一不利因素
(伯利·格里芬湖,图:shutterstock)▼
1911年,新南威尔士州把堪培拉周边一大片区域规划为建设区,移交给了联邦政府。来自美国的城市规划师沃尔特·伯里·格里芬(Walter Burley Griffin),在图纸上描绘出了整座城市的宏伟蓝图,气势恢宏。
格里芬还给堪培拉设计了一些建筑
可惜最后都没有实现
(堪培拉规划图,图:wiki)▼
从1908年策划、1913年动工,再到1927年建成。堪培拉从几乎是一片平地,变成了能容纳几十万人的大城市。同时,由于这是一座完全由规划师规划出来的城市,道路也非常的齐整规律,很少有道路错综复杂的居民区和参差不齐的老城区。
一篇白纸上建首都,搞一个整整齐齐的大花园
(图:google map)▼
1927年,堪培拉建成之后,澳大利亚将首都从墨尔本迁到了堪培拉。今天的堪培拉不仅是澳大利亚的政治中心,它还是令人印象深刻的国家机构、文化景点、研究和学术机构的所在地。
看完新的国会大厦
还可以去看与他遥遥相对的澳大利亚战争纪念馆
(图:图虫创意)▼
澳大利亚科学院、澳大利亚体育研究所、澳大利亚国家档案馆、澳大利亚国家图书馆和CSIRO等国家重要研究机构都位于这座年轻的首都当中。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堪培拉大学、澳大利亚天主教大学、UNSW等高校也撑起了这个国家教育系统的半壁江山。音乐、艺术、传媒等产业,也在澳大利亚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堪培拉蓬勃发展。
虽然没有悠久的历史,但政策好、资源多
(总督、总理出席堪培拉奠基仪式一百周年
图:澳大利亚国家博物馆)▼
不过,虽然堪培拉在澳大利亚的政治和文化上有着一定地位,但是就经济、活力和知名度而言,它还远不能跟悉尼及墨尔本放在一块比。
在澳洲居民口中,首都堪培拉是一个充满环形交叉路口和寒冷气温的小城市,缺乏活力、没有夜生活,如果不是政府公务员,也没有什么太好的工作机会。一个山谷内陆城市,发展的机会确实受到限制。
归根结底,堪培拉能成为澳大利亚首都,也只是一个权衡利弊的结果。
让我再思考思考
(图:Twitter@PatrickPentony)▼
参考文献:
1./
2./
3./
4./
5.)
6.
*本文内容为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球知识局立场
封面:shutterstock
END
原地址:https://chinesefood8.com/18102.html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