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宝宝起名正文

仙桃归来话仙桃

免费算命 宝宝起名 2022-04-08 3 0

仙桃归来话仙桃

前面讨论过天门、潜江的由来,现在对仙桃由来做下说明,其实仙桃由来比较简单,仙桃市古为沔阳县,1986年以驻地(治所)仙桃镇改今名。

仙桃地名来源据说为当地百姓争相购买仙女所摘之桃敬奉双亲而得名。为此辅以一美丽神话传说加以佐证:传很久以前,一群仙女手捧仙桃前去为王母娘娘祝寿,行至此地,见下方一绿洲上人赶集,乃摆摊卖桃,以探民风。购者纷纷,或曰上敬双亲,或曰下慈子女。仙女感动,乃腾空撒桃。须臾,十里桃林,桃花灼灼,仙桃累累,香飘四方。“仙桃”之名由此而来。事实果真如此吗? 据有关资料记载,古时汉水之南,有一支流名曰“锦瑞河”,河水由老矶头处入口,绕龙华山(实为汉水之滨三角洲上一突起土台,宛若一高山得名。)南流后折向东,形成“凤颈分流”的三角洲地势,名鸡公滩。后因汉江水至此流速减缓,使得水上过往舟楫渔船在此停泊,形成码头,由此得名“尖刀嘴”(伸向水中的尖形陆地叫嘴)。明嘉靖年间,船民认为“尖刀嘴”不吉利,于是根据它的桃形地势称之为“仙桃渡”。嘉靖十年(1531年),沔阳州府派官驻此统领船运事务。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 驻军防匪。自此商贾云集,日渐繁荣。明末,李自成起义军逼近沔阳,官府增兵驻守布防,取名曰“仙镇哨”,继而设行政机构于此称“仙镇公署”,形成集镇。后谐音为仙桃镇,沿袭至今。1952年,沔阳县治迁入仙桃镇。1986年撤县建市,以县治地名为仙桃市。据说因沔阳县“沔”字难写之故。 仙桃市前身为沔阳县。夏、商、周时期为荆州域,春秋、战国属楚,秦隶南郡,汉、晋为云杜、竟陵地。南朝梁天监二年 (503年) ,始置沔阳郡。隋大业初年(605年)改建兴县(西魏置)为设沔阳县,因城在沔水之北而得名。据《沔阳地名志》载,沔阳之名,始见《资治通鉴.晋纪永嘉六年》:“(周)顗(时任军咨祭酒)始至(荆)州,建平流民傅密叛迎杜弢(湘州起义军首领),弢别将王真袭沔阳。”,可知当时有沔阳这个地名,前提是如果不是唐人编晋史杜撰的话。但《沈约志》(沈约是齐梁之际人)称“陶侃为荆州刺史,初治沔阳”,说明这时候已有沔阳了,但考证沔阳或沔阳城为一个村落而已。唐、五代、宋为复州,元改为沔阳府,明为沔阳州,1913年改为沔阳县。1951年析沔境南部分置洪湖县。1986年撤县设市(县级市)。1994年列为省直管市。

仙桃现辖干河、龙华山、沙嘴3街道和郑场、毛嘴、剅河、三伏潭、胡场、长埫口、西流河、彭场、沙湖、杨林尾、张沟、郭河、沔城、通海口、陈场15镇。沙嘴街道

原为沼泽地,后淤积成陆,每逢雨季,土墩龙嘴上流淌含泥沙的浊水。传明朝年间成集,故名沙嘴。干河街道

原有一条河流经此地,后因干涸,得此地名。龙华山街道

因龙华山(并不是山)而得名。龙华山实为汉水之滨三角洲上一突起土台,宛若一高山,故名。沔城回族镇

因城在沔水之北而得名。剅河镇

古称地下河为剅,因系地下河出口,后发展成集,故名。毛嘴镇

原名三槐地,因地有古槐而得名。1705年毛姓在河滩沙嘴设店,故名。杨林尾镇

因处古堤岸杨树林带尾端得名。三伏潭镇

原名三伏垸,因三伏酷暑围垸种田得名。后渍水成潭,故名。西流河镇

昔每值长江汛期,河水向西倒流,故名。长埫口镇

原名长淌口,传汉江渍口成潭,经此需淌水而过,后淤积,改淌为埫得名。通海口镇

传昔有地下水涌出,谓来自大海,故名。沙湖镇

隋已建镇,曾为玉沙县治。后成湖沼,遂名沙湖。注:仙桃多因大姓形成集场命名的有彭场、胡场、郑场、陈场、张沟(张家沟)、郭河(郭家河)等镇。彭场镇

昔为白泥湖,清乾隆初成集,因居民多彭姓,故名。郑场镇

原名大有街,因清咸丰四年(1854年)为祭奠一名叫李姑的江湖女侠建大有庵而得名。陈场镇

因明朝末陈姓在此开店铺而得名。胡场镇

清初成集,因胡姓居多,故名。一说传早年名吴家场,因吴家中举而得名,后吴家衰落。光绪年间,胡家连续出了三个举人,更名为胡家场。张沟镇

据嘉靖年间《沔阳志》记载:此地名沧浪,并建有沧浪馆一座。清乾隆时,外来人日多,中有江西张某依小沟定居,张家沟因此得名,后来形成集镇。郭河镇

地处通州河两岸,原为沼泽地,无人居住,明初有郭姓来此围垸子造田,后外来人增多,形成了集镇,故名郭家河。附:仙桃地名的来历

仙桃属古云梦泽,地势低洼,长江、汉水(亦名襄河)、东荆河(亦名南襄河)汛期,经常洪水泛滥成灾,有“十年九水”之说。因而仙桃地名有着鲜明的地域、地方特色。1.江汉水乡 仙桃古今地名绝大部分与水有关,光叫“沟”、“河”、“湖”的地名就不知其数。村子沿河而居地叫“湾”、“滩”;河中土岛叫“洲”;两河之中叫“夹洲”;伸向水中的尖形陆地叫“嘴”;淹水溃口之处和江河交汇处叫“口”;洪水冲成深坑叫“潭”;低湖锅底叫“蔸”、“塌”、“埫”、“海”等,较形象地刻画出地名的水系、水面、水形、海拔等方面的特征。如西流河、郭家河、剅河、张家沟、排湖、沙湖、里仁口、毛嘴、沙嘴等。2.平原地貌 位于江汉平原中部的仙桃,总体地貌平坦,具体地貌不平,正所谓“大平小不平”。高出于平地的叫“台”、“岗”、“岭”、“山”(实为柴林荒洲)、“峰”等;湖边叫“岸”;高地的头叫“垱”、“脑”;民垸叫“越”、“垸”;垸堤叫“堤”;堤斜面叫“坡”;拦河筑坝叫“坝”等,以地貌所命地名也多如牛毛。如金家台、张湾、磨盘洲、坡子场、杨树峰、渔泛峰等。3.经济生活 仙桃为鱼米之乡,以手艺为业的地名不胜枚举。此外还有与水利、建筑、特产等有关的地名。如杨林尾、莲花池、油榨湾、槽坊湾、牌楼湾、魁星阁等。4.宗族宗教文化 姓氏合族而居,以姓氏命名的村湾名是仙桃地方显著特点之一。历史上各种宗教在仙桃盛行,如儒教的“庙”、“阁”,佛教的“寺”、“庵”,道教的“宫”、“观”,基督教的“堂”,伊斯兰教的“寺”等遗址地名,各地都有。如文庙、红庙、白庙、珠玑寺、观音堂、文昌阁、三官殿等。5.历史事件 沔阳自古楚以来,历史事件颇多。如:周昭王率兵伐楚时,在毛嘴东北角乘坐当地人用胶粘拢的渡船过汉江,船在中流瓦解,昭王等溺水身亡,尸体打捞上岸后横排在江边,此地初名横丧口,后改为横口。陈友谅是元末生长在沔阳,与朱元璋争夺江山的农民军领袖,足迹遍布沔阳境内,与他行军作战有关的众多地名、传说十分精彩。沔阳是“辛亥革命”著名策源地之一,也是“老苏区”,后成为白军、红军、日军及地方武装“拉锯战”地区,与这些历史有关的地名也相当多。如横口、救王台、跑马岭、下查埠、屯甲山、擂鼓桥、徐鸳口、红军坝、红区、赤岭、军堤、受降桥等。6.神话传说 仙桃人敬天尊神,崇巫重祀,富于想象,以致于与神话传说故事有关的地名比比皆是。如仙桃镇、禹王宫、仙女山、青龙湾、龙寺潭、八条汉(属西流河)、石土地(属杨林尾)、祖师沟、等。7.祈福心理 因“沙湖沔阳州,十年九不收”导致一个个趋吉避邪、祈求福祉与五谷丰登的垸名、村名应运而生。如大兴垸、永兴垸、永丰垸、千秋垸、福星台等。 资料据《仙桃地名网》编写 知识链接仙桃历史沿革 夏、商为荆州域,周为郧国州国地,春秋战国属楚,秦隶南郡,汉、晋为云杜、竟陵地。梁天监二年(503年)始置沔阳郡设沔阳县,因郡治在沔水之北而得名。以后历代多为州、府、郡治所。隋开皇三年(583年),改沔阳县郡为复州。大业三年(607年)改复州为沔州,改建兴县为沔阳县。改沔州为沔阳郡,郡县治所均设今沔城。唐武德五年(622年),改沔阳郡为复州,州治迁竟陵县,沔阳县属复州。贞观七年(633年),州治迁回沔阳。天宝元年(742年),改复州为竟陵郡。乾元元年(758年),废竟陵郡,重置复州,州治沔阳。宝应二年(763年),州治又移治竟陵,沔阳为属县。五代后梁开平四年(910年),分沔阳南境设白沙微科院。属江陵府。后晋天福五年(940年),升复州为址隶防御州,领景陵、沔阳二县。宋乾德三年(965年),改白沙徽科院为玉沙县,属江陵府。至道三年(997年),玉沙县改属复州。宝元二年(1039年),降沔阳县为镇,属玉沙县。熙宁六年(1073年),废复州,降玉沙县为镇,属江陵府监利县。元右元年(1086年),置复州和玉沙县,沔阳镇仍属玉沙县。南宋端平三年(1236年),复州为复州路,以玉沙为附郭县。十五年(1278年),改复州路为沔阳府,属河南行省荆湖北路宣慰司,辖景陵、玉沙二县,府治和玉沙县治沔阳城。明洪武元年(1368年),沔阳府改属湖广行省。九年(1376年),降沔阳府为州,州治沔阳城。并玉沙县地入州,直属湖广政司,领景陵县。嘉靖十年(1531年),沔阳州改属承天府。天启元年(1621年),沔阳州降为散州。清顺治三年(1646年),沔阳州改属安陆府,分州南境置文泉县,县治新堤镇。三十年废文泉县,并入沔阳州。民国元年(1912年),改沔阳州为沔阳县,县治沔城,属湖北省江汉道,直属湖北省。建国初设沔阳专署。1949年10月,根据湖北省人民政府指示,沔阳县人民民主政府更名为沔阳县人民政府,县治由彭场迁往沔城。1951年6月析县南境置洪湖县。同年撤销沔阳专署,沔阳县改属荆州专区(1970年改为地区)。1952年4月,沔阳县治由沔城迁往仙桃镇。1968年3月,成立沔阳县革命委员会。1980年12月,恢复沔阳县人民政府。1986年5月27日,国务院批准,撤销沔阳县,设立仙桃市;10月正式挂牌成立。1994年10月,根据国务院批复,仙桃市改为省直管市。

原地址:https://chinesefood8.com/19445.html
点击阅读全文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