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垅,九江市区东侧最南面的一个乡,是庐山白沙河自出山里后,流往鄱阳湖全程所在的乡。高垅名称的由来,谁也说不清楚,据《庐山志》(《桑纪》)记载“大成(山名,在今石排山脑西北)之墟有山如城,其地曰高垅”,我想,现在的高垅,其地名可能与此有关吧。
这高垅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就成立了乡政府,乡政府办公室设在高垅龙公祠后面炮楼内,首任乡长为陈常鹤。后来高垅乡并入海会镇。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分开,几十年后又合并,前两年因设了庐山市,海会镇划归庐山市又将高垅淅离出来,恢复高垅乡,隶属九江市濂溪区。现全乡总面积40平方公里,管辖2个集镇居委会,5个行政村人口,1.5万人。这高垅地处被为九江市濂溪区沿鄱阳湖最南端的位置,被定位为九江市生态农业和旅游休闲区。
高垅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归庐山管理局管辖期间,因倚临鄱阳湖水运码头的特殊条件,被布局为庐山工业发展区,现银门村境内的庐山水泥厂、木工机械长等均为那个时期创建的,七十年代重建高垅乡后就在庐山茶场境内建设的白沙河水电站,随后又引进资金联手庐山茶场开发建设了庐山碧龙潭风景旅游区。这足以说明,勤劳奋进的高垅人从来没有停下前进的步伐,创业建设成果有目共睹。
在这里只是叙叙狭义的高垅,即现在的高垅村(社区)的范围的一些锁事。
马家畈南面,与之隔河相望的村子叫龙潭湾。在龙潭湾屋场西北面,九星公路、环庐山旅游公路与白沙河在这交会而过。从这地段开始,西行上到莲峰山、罗家山,是高垅社区管辖范围,
高垅山青水秀,空气清晰,生态优美,环境怡人。白沙河罗山涧两水系在此地汇合,九星公路穿村而过,庐山冰川大峡谷漂流就在其境内。环庐山旅游公路自南向北,与九星公路交叉后北伸,在白沙河上架起了一坐现代化的公路桥,越过了箬山(又叫营盘山)。这箬山东西走向,一直延绵到青山村的夫山西。在箬山南面斜缓坡面上,原来有车道、库房、物料场,是庐山水泥厂采石场遗址,现在这里依次排列着车道楼房,庭院停车场。这系列建筑,坐北朝南,依山而建,布局有序,层次分明,是高垅乡政府、高垅中学、以及乡属各所、站的办公场所和生活设施。这系列建筑群,都是上世纪七十年代设立高垅乡政府后而陆续建成的。
在箬山北面,到铁子岭东头漫长的山埂南面,中间是一开阔容长的地带,这就是高垅陈家自然村,九星公路穿村而过,并且以九星公路为界,分为上湾陈和下湾陈,这陈姓族群据说是在明代初期,由来自都昌的一位贩卖猪崽的商人落脚此地,而后就地招亲,入赘生子繁衍而成。高垅陈家现为本乡第一大姓氏。
从环庐山公路高垅桥沿河西上,过红鞍石后,北面有一支流,它就是罗山涧。
这罗山涧的水发源于庐山东北麓桥浮脑下牛角冲,经过大雄庵洼出罗山与破山合水峡谷,在龙潭崖以马尾状瀑布冲入罗
山龙潭。这龙潭崖崖高水险,原来崖南侧有条崖坎小道,扶着缝隙可爬上崖
头,进入乌竹岩、大雄庵洼、过牛角冲上浮桥脑。上世纪七十年代,我在庐山茶场塑料厂工作期间,与几个哥们同事经常奉命去大雄庵扛横梁树,回来时因不愿扛着一百多斤的重树爬十分陡峭的乌竹岩,于是便从罗山龙潭口的小路回来。我们沿着大雄庵溪沟小路,把树扛到龙潭崖头路口后,轻轻地把树从龙潭崖上溜滑下来,再空手扶着崖坎小心翼翼地下到崖脚,再经寺垄把树扛回厂,虽是冒险,却也开心。
罗家山渡槽是山世纪在农业学大寨运
动期间,由海会人民公社组织在龙潭崖口修建,截部分水流通过开挖的渠道送入鸦雀垅水库,接济缺水的双峰村,那“全社一盘棋,统一调配水资源”的行动就是当年人民公社的优势。原那条攀崖小路在修筑引水渡槽时被毁掉。不过现在渡槽不渡水了,成为人们去大雄庵洼的路桥。
罗山龙潭清澈的山泉缓缓东流,穿过一个旷坦秀丽的山村。这山村环境优美、风光旖旎,西望罗山、破山巍峨峻拔,峡口龙潭崖瀑布悬挂,涧水悠悠东下流往高垅。紧挨罗山涧北面,一条长形山埂随涧流直延续至村场中部。被世人誉为“判官洗卵”,在村场南面,与“判官洗卵”埂隔溪相望,是片群峦荟萃的细石岭,这里绿树掩映、甜泉涌流,气势柔美楚楚,秀谐动人,又被世人誉为“美女献修”。这自然天成的阴阳和谐,刚柔相济,浑然一体的山峦美景,为罗家山造就了独特的钟灵毓秀,丽艳动人的风光。在罗家山周边,北有凤凰山、烟把山,南有细石岭,大叶垅,更显示得秀峦起伏,峻岭延绵。
南山口还有黄梅垅水库,更为山村增添了一份灵气。这黄梅垅水库为上世纪农业学大寨期间所建,利用白沙河莲峰山背刀涧大堰,将之水截取部分引进黄梅垅水库蓄聚而成,用以截济干旱天罗山乃至高垅的生活生产之需。
罗家山村西南一条山路达罗山洼的古寺北苑庵,这北苑庵再南行经节疤坳、石山洼可达山里(庐山茶场),西北一条山路过破山脚、鸦雀垅水库可达枧洼慧日寺、德化吴章岭。
随罗山涧水流而布的村道,经胡家湾、铁铺李可达高垅乃至浩瀚的鄱阳湖边。罗家山村有罗、徐、章、叶、陈、阳、周、李、王等姓氏人家,他们在涧曲弯的河道两岸,建房安居、和睦相处,繁衍生息。历史上,他们除种地打柴烧炭外,主要还是以打石凿制石磨、石碓等农用石制品为主要生活来源,而且“打石造物”这门手艺从不外传。从而千百年来,一直保留着罗家山独特的历史风情。
罗山涧溪流,出罗家山坳后便经过一个特殊地质构造区——石灰岩石区,这石灰岩石区面积约一平方公里,在庐山山体区域是少见的。这就是罗山涧与白沙河合水上方的墩上埂。这墩上埂实为一狭长山埂西延笔架山东婆婆峦,南临莲峰山背刀涧,北靠罗山涧,都居住胡姓族群,分为前后两个自然村,后村为胡家湾,前村就是胡家墩。
历史上,胡家墩自然村的房舍拥挤于那东端不宽的山埂之末端,北临罗山涧溪,南面悬壁立数丈高的白沙河岸。这悬壁数丈的自然岸坎,历经白沙河水千万年的冲洗不坍塌,缘于其是石灰岩地质结构,甚是坚硬。在这坎崖之上,有一棵空
心古香樟树悬崖而立,其主干全部朽空,其间可站立十余人,可有枝干七八支,长势茂盛,飘向悬空,状如巨伞,甚是壮观。另还,这村中心有一口直径不足三丈的池塘,形似灯盘,虽在埂坡之上,池水常年不干,岸边有一株钵口粗枝壮叶茂的黄连树,扎根岸边,树身斜飘池中,咋看挺像一根燃烧着的灯芯,据说这就是该村名叫墩上,因谐音“灯”而得名的由来。这里还有一特殊自然现象,在这自然村不大的范围内,竟然自然分布着十几棵黄连树,而且大部分是胸围在两米以上的古树,形成了特殊的植物群落。可能是黄连木是喜好酸性土壤在碳酸钙含量高的石灰岩型土地上生长茂盛的缘故吧。
胡家墩南面,与之隔河相望的是石灰山。历史上有石灰窑,周边几十里的人们常用的石灰均产于此。后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庐山设立自然保护区,高垅环山公路以西的地域区划为自然保护范围,从而这里的石灰窑关闭了,结束开采石灰岩的历史。
在墩上自然村西南面,与之隔河相望的是涧洲徐自然村。涧洲徐南面山埂系庐山恩德岭延续椅子山余脉,它上承张家岭,下连石灰山。这山埂宽敞平缓,中段有一南斜的凹沟,当地人称之为金沟。这地带岩石中铁含量较高。在大跃进的一九五八年,涧洲徐、胡家墩、高垅等地土炉炼铁的铁矿石都产自这金沟。这涧家徐居住着多个姓氏人家,而临近白沙河靠胡家墩方向基本上是胡姓族群,是陆续从胡家墩分离搬迁过来的,在这俩地之间的白沙河段
是地势陡峭,水流湍急,原来是汀石垫铺的原始过涧路,历史上这里多次发生洪水冲走行人的灾难。后于上世纪九十年代修建了一座浆砌块石结构的卷拱桥,解决了困扰千百年过涧难的大问题。
过涧洲徐,沿白沙河南岸西上,过瓦窑畈山嘴,就是踏水颈。踏水颈,是“白沙河冰川大峡谷漂流”起点地。这漂流项目在踏水颈修筑了三座蓄水库,对下流长达两公里的河床进行渠道式修建。一至到环庐山旅游公里桥西,再修筑一大水池止漂。旅游投资项目是很成功的,但对水系生态系统的也可能造成影响,现在,在漂流上游再也看不到小鱼小虾了。
过了踏水颈,上行一百米,南岸有个村庄,就是莲峰山。这里莲峰山上延山里,
西望庐山大月山高耸入云、石排山巍然屹立。左有寺垄山、中茅山、笔架山。右有和尚沟、毛峦头、长洼岭、椅子山。这莲峰山,因群山环抱故称莲峰山。村北临白沙河的背刀涧,南靠山里堰,形如水中飘动的巨形木排;村前有一平坦坡峦,面积约三亩左右。山里堰小溪清澈的活水从坡峦南侧边潺潺流过,在这不到一米宽的小溪之上,却有一座造工精致的微型绿石卷拱桥,将小坡峦与出村大路相连接,远看就像巨排被一铁链拴系岸边。
成坡峦内一棵香樟,高有二十八米,胸围近七米,冠盖面积可达六百平方米,五根粗壮遒劲的分枝绕主干轮状分布,枝繁叶茂,形如华盖,这树奇特之处在它分枝低,枝下高只有一米五左右,这在古香樟树类形中,十分少见。这树远看就像一枝硕大的铁锚,故号称千年铁锚樟。据专家鉴定,此树树龄在一千二百年左右,为庐山周边区域第二大古香樟。在此树南面,还有另一棵相伴古树——青檀。这青檀根劲枝繁,生长茂盛,树高达二十五米,胸围在二米五以上,冠幅近二百平方米,树龄在五百年以上。吸人眼球的是,这树有高出地面的板状根,厚达二十厘米,高达八十公分,在庐山区域实属罕见。
在两颗参天大树底下坪地上,杂草灌棘丛生,西南角有一小石公庙座立。在两颗大树周边,有十来关乱坟矗立其间。这是当年国破家亡的历史见证。
一九三八年夏,日本鬼子军队攻占九江后就大举进攻庐山。一天上午,进攻庐山的鬼子军队第一次来莲峰山,那时大部分人都闻风而逃,跑到中峦石排等地躲避,有几位八十岁左右的老人跑不动,就就近躲到村旁的背刀涧藏身。鬼子进村搜刮光财物,并放火烧毁了几栋房屋后,接着牵着狼狗四处搜查,这帮恶魔在狼狗的引领下,来到背刀涧。这些老人中,其中一位发现鬼子来抓他们后,就拼死过涧,向北面笔架山跑去,刚到山脚,只听到“呯”的一声,被鬼子一枪撂倒,当场毙命。其他的人全部被鬼子抓获,随后鬼子将这些老人们捆绑后带到这铁锚樟大树荫下。要这些老人带路寻找其他人,要这些老人领路攻打庐山,老人们没有那个体力,更是决不做违背良心的事。最后成羞恼怒的鬼子当场老人们全部残忍地杀害!夜晚,鬼子离开后,被害老人们的亲友和村民们强忍热泪,草草将这八位罹难者的遗体就地掩埋。现在的莲峰山人一看到那古树乱坟,就油然顿生对那日本强盗的刻骨仇恨!
白沙河从莲峰山村北中茅山脚弯曲而过,这北面山山岩形如刀背,故称为背刀涧。高垅大堰就发源于此。很久以前,人们就这刀背岩下开凿一堰沟,在堰沟口下端修筑了一挡水坝,将背刀涧水面抬高,让其流进堰沟。这条大堰流水,经中茅山、笔架山脚的大堰背流过,以前在这大堰背段,原有三四座水碓,捣制出的木粉,供莲峰山村民制作供香、蚊香所用。
大堰,之所以称作大堰,是因为条它
是白沙河水系最大的人工调水系统,按现在的术语表达,是白沙河流域最大人工引水灌溉工程。堰水流经胡家弯、胡家墩、铁铺李、王家湾、高垅上下弯,接着还有水泥厂、银门、谷山两个行政村,基本解决这么多地方的生活生产需求,最后流进谷山湖。除此之外,上世纪七十年代,人民公社在罗家山黄梅垅修筑了水库,将大堰沟之水引入管理,更科学地提高了大堰沟水的使用效率。
说起高垅,有一个地方值得一提,那就是老虎爪。龙潭弯自然村西面坐落着凤凰山,沿此山岭东部起伏的脉脊线,穿过环庐山公路,一直延伸到九星公路。就在九新公路西侧,有一处平缓的坡峦,平坦微凸,状如拳背,人们称之为“老虎爪”。从九星公路西往上走,有一条修缮工整的水泥台阶直达老虎爪之上。这老虎爪坡峦,是一处半亩大小的山地,西倚大山凤凰岭,东望阔水鄱阳湖,北近白沙河,南连碧众峦;坡头栽植了数棵松柏树,大环境倒是恬静幽美。可是松柏树荫下却荆棘满
布,乱草丛生,地面被野猪拱得坑坑洼洼,狼藉满目。一座孤零零的坟茔,静静地葬立其间,墓北面两米开外的地方,立有一块青石碑,碑上镌刻着这墓主人的事迹。原来这坟是一座革命烈士墓。 这里长眠的革命烈士,生前是位名叫胡传国的中学生。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的一天,突降大雨,他放学回家,路过胡家墩滚水桥时,正遭遇山洪突发,河水猛涨,有位采茶叶的老大妈正在水中朝南艰难地蹚水走过来。胡传国立即转身跑过去,想接应搀扶老大妈。就在此时,洪峰突至,将他冲进翻滚的洪流中。胡传国就这样离开了这个世界,为了帮助老人献出了年轻的生命。后来,庐山区人民政府追认他为革命烈士。并将其遗体移葬在交通便利的老虎爪坡地上,便于人们来此悼念。头几年的清明、“六一”等节日期间,多有共青团、少先队组织来此进行扫墓悼念。这是白沙河流域唯一的一处革命烈士纪念地。
二0二一年六月二十日
原地址:https://chinesefood8.com/21836.html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