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近日学习《文心雕龙》,昨日学习李康《运命论》,前几日学习司马相如的《上林赋》和《长门赋》,有感于古文的唯美意境和恢弘气势,却又哀叹于现代文的文弱和无力。
特别是,近几年背诵唐诗宋词,对古文的审美有了更深的感受,而对现代文的苍白深感痛惜。今日,试题一文,分析其原因。
01
古文,特别是古诗词意境悠远、美不胜收,往往三言两语就能引人入胜、令人不能自已。而现代文往往苍白无力,即使大段语句营造出来的唯美景象,也是要么阴柔,要么造作,要么复古。
从文言文到白话文的过渡中,是什么偷走了汉语言的唯美?我认为,除了韵律,主要是造词的问题。是民国以来新造的现代词语,破坏了汉语言的唯美!
02
首先是古今两用的词,意义和内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单以古代文人反复吟唱的“风花雪月”中的“月”来说,在古语中有许多别称。
比如玉兔、玉蟾、玉盘、玉弓、金轮、玉轮、银盘、玉镜、桂月、桂宫、广寒、清虚、嫦娥、婵娟,等等。
每一个名字都非常生动形象,而且背后都有一个凄美迷人的故事,代表有不同的含义。
在古人的文章中,“月”就是夜晚天上的一轮或弯或圆的光轮,可以代表皎洁,可以代表思念,是人间之大美。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简单的一个“月”字就能让诗句意境顿生。
而在现代文中,还是“月”字,但是意义已经完全变化。现代文中的“月”,其实是“月球”,一个冰冷孤寂的星球,是地球的卫星,依靠反射太阳的光芒而发光,月球上没有嫦娥,没有桂树,也没有白兔。
所以,读现代文的“月”,已经勾不起人们关于美的体验,现代的月亮,还不如街头的霓虹灯漂亮。月,真的变成了“秦时明月”。
诸如此类,还有鸿雁、锦书、帘帷、霓裳等等。科技进步和现代工业,消灭了这些词语的同时,也消灭了其中蕴含的美学。
03
其次是新造的现代词语,只为好记,毫无美感。
比如,对于“路”。古语中的“路”,本身就是一个形象的词语,而且还有径、陌、道等别称,在分类上又分为经、纬、环、野、路、道、途、径等。
而在现代,路的命名就变成了“马路”“公路”“高速公路”“京广澳高速”“S3高速”“17号公路”,等等。
单从信息交流和定位来说,非常简单易懂和方便实用,但是放在文章中就会毫无美感。
这还是古今有对照的词语,而那些现代才生出来的新词,更是连丝毫美感都没有。
比如,灯管、汽车、火车、飞机、手机、电脑、互联网、超市、商场、人工智能,等等。
分析来看,古人生活中的物品少,一个物品大多有多种称呼,而且每个物品之间都是独立的名字,相互之间很少有联系,所以能入文章的总能找到和韵或者合景的用词。
而现代人面对琳琅满目的物品,为图省事,起名字都是按照性质和相互联系来确定。
比如,带电的就叫电某,如电话、电脑、电灯、电扇、电线;带轮的就叫某车,如摩托车、汽车、火车、自行车。
就像给孩子起名,认真点的查查楚辞和诗经,算算阴阳五行,找找先生,女孩子大名叫“子涵”,小名叫“伊伊”;男孩子大名叫“文翰”小名叫“兜兜”,听上去多美。
而如果不认真,就变成兄弟四人“大牛”“二牛”“三牛”“小牛”一字排开,听上去就不美。
文章由句子构成,句子由词语组成。如果词语的美学逐渐丧失,那么由词语堆积起来的句子,就很难再有美感。
现代文中的美学,完全是由古人遗留下来的保留词语在支撑。比如成语和典故,甚至整句的诗文。
04
最后,描写心情、感情和动作等不能具象化的词语,还没有遭受现代科技的改造和侵蚀。
比如“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这些现代诗中的代表作,用的全是古语中保留下来的词,如果加进去一两个现代词,诗句的意境立即就会破坏殆尽。
因此,给孩子起名要讲究,给物品起名也要讲究,不但要好记好用,还要优美而有意义。
否则,当科技发展到一定程度,所有的文字和词语都会被数字和字母替代,那时候,就真的没有办法写出千古文章了。而没有美文的时代,想想多么可怕!
原地址:https://chinesefood8.com/23858.html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