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詹程开 蓝震/文 徐彦/摄
刚刚过去的2021年,受疫情影响,很多行业都受到冲击。作为疫情下最鲜活的社会细胞,社区小店总在开开关关,浮浮沉沉。如何帮助这些小店抵抗“寒冬”,引发了钱江晚报·小时新闻的关注。
过去10个多月,钱江晚报一直用镜头和笔尖,对准“小时小店”这个群体,记录了一大批温暖的面孔和故事,引发社会各界对这些小店的关注。
在这次省两会上,“小时小店”被代表委员念起。浙江省政协委员田宁专门带来一份提案,为他们鼓劲加油。
他们有一种蓬勃的生命力
也有很多闪光的品质
“小时小店”是什么?相信一直关注钱江晚报和钱报·小时新闻客户端的读者,一定不会陌生。
钱报最早关注小店,是从2021年3月初开始。通过记者深入社区亲身体验,直面社区小店在经历疫情之后的生存状况。并且,以独特的视角、接地气的叙述方式,记录了一大批温暖的面孔和故事,引发社会各界对这些小店的关注。
为了方便小店店主们的沟通与交流,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还向全城发出“集结号”,建立起专属微信群,把这些散落在杭城的社区小店连接起来,一起抱团取暖。
从“社区小店生存启示录”到“小时记者当店长”、从“10个小时直播点授牌”到“百家小店生存调研报告”、从“各路大咖把脉小店经济”到“小时小店请你喝凉茶”……这一年,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录了这些小店的成长与转型、互助与希望、坚守与传承。
在这些小店店主身上,有一种蓬勃的生命力,也有很多闪光的品质。他们,是共同富裕道路上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
杭州新经济政协委员会客厅联合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进行了一场“杭州百家小店生存调研”,多路记者深入杭州城区,耗时半个月,倾听了100家小店店主们的失与得、苦与乐,最终形成《杭州百家小店生存报告》。
在杭州新经济政协委员会客厅联合钱江晚报·小时新闻一起举行的以“把脉百家小店,拥抱数字经济”为主题的线下分享会上,相关主管部门、企业家、社会学者等各路大咖出席,和店主代表们一起进行头脑风暴,共同探讨数字经济浪潮下,作为社会经济细胞的小店如何生存、发展、壮大。
这一切,都是属于钱江晚报·小时新闻和这些散落在城市角落的小店之间的约定。给他们的生存发展,以清晰的指引,给他们在城市扎根,以坚实的力量。
携提案为“小时小店”发声
三点建议为小店鼓劲
△省政协委员田宁(中)在小组发言中。徐彦/摄
对于小店店主这个群体,省政协委员、盘石集团董事局主席田宁心有戚戚。
“20年前,我的创业梦就是从小店开始的。”2000年,田宁从浙江大学毕业后开始创业,不久在杭州颐高数码广场三楼租了个摊位,取名“盘石”。20年间,盘石从一家小店成长为一家知名企业。而那段创业初期小店店主的经历,也被田宁放在企业发展的重要位置。
所以去年5月,当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联系到田宁,想联合由他牵头的杭州新经济政协委员会客厅为小时小店店主们开一场线下交流会时,他不仅全力支持,还携众咖为小店店主答疑解惑。
那次活动激发了他要为这个群体多发声、发好声的想法。这次省两会上,田宁委员专门带来了一份《建议减租降费,用数字化助力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的提案,他写道——“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可直接缓解就业压力,也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载体。2021年,我牵头的杭州新经济政协委员会客厅联合钱江晚报,通过走访、座谈等形式广泛深入调研杭州百家小店生存状况。当前,国内外环境复杂严峻,受疫情不确定性、成本上升等因素影响,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当前面临以下问题:房租、原材料等成本居高不下,经营压力大;单个经济体量小,抗风险能力弱;缺乏适应数字经济发展的技能,难以打破传统经营模式,数字化转型困难;缺少关注引导、培训扶持、权益保障和制度规范等。”
“量大面广的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是我省经济韧性、就业韧性的重要支撑。”对于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纾困和发展,他建议:
一、为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提供数字化工具和培训,帮助其转型升级;
二、建议通过减负降税、信贷融资等帮扶手段,切实减轻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经营负担;
三、实施网格化精准帮扶管理,增强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政策知情度和抗风险能力。
“我想包括盘石在内,鼓励数字经济龙头企业扶持带动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为不同行业的商户数字化转型技术提供个性化解决方案。”
昨天(1月17日)听完政府工作报告,田宁很激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千方百计惠企助企,充分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并且提到‘力争为市场主体减负3000亿’,这些‘真金白银’的利好政策,对小店店主们来说,是一剂强心针。”他说,“小店稳了,市场主体就稳了。”
鼓励大企业开辟规模化的消费区域
“小经济”也要插上数字化“大翅膀”
△省人大代表、传化集团员工 陆亚芳
和田宁委员一样,关注“小时小店”的还有省人大代表、传化集团员工陆亚芳。
“经常在钱江晚报和钱报·小时新闻客户端上看到相关报道,深知这些小店的不易。”作为一名在企业深耕25年的省人大代表,陆亚芳也结合自己的经验,给小店发展提供了很多好的建议。
陆亚芳认为,很多大企业都是从小微企业一步步成长起来的,可以为以小店为代表的小微经济发展助力。
“在我们传化大楼底下,有一个‘美食花园’,集结了二三十家小店,包括餐饮店、水果店、文印店、理发店等各种不同的业态,它们既服务于大楼内的员工,也对外开放。”陆亚芳说,因为有稳定的客源,这些小店的总体经营情况都还不错,“我们整幢大楼有三四千人,再加上周边写字楼的员工、附近工地的建筑工人等消费群体,都给小店的发展注入了很大动力。”
陆亚芳表示,像这样的模式,是很值得复制和推广的。应该鼓励大企业在企业大楼、产业园区等场所,多开辟一些规模化的消费区域,引入多种形态的店铺,形成服务集群,“对小店的发展来说,就不用再单打独斗,可以抱团取暖,而且,在为小店长久生存发展提供保障的同时,还为企业员工提供了便利。”
“除此之外,现在正在推进的未来社区建设、老旧小区改造等项目,都可以把社区小店的布局和发展进行通盘考虑,用更加前瞻性的眼光和设计,让各种小店的业态和社区生活有机结合起来。”陆亚芳说。
陆亚芳还建议,让小店店主都能享受到数字化发展的红利,让他们的“小经济”可以插上数字化的“大翅膀”。
“很多小店店主在数字化方面,可能只是用支付宝或微信收款,更多的技能就不太掌握了。”陆亚芳说,可以多开展数字化方面的引导和培训,“让他们也能掌握数字化的‘流量密码’,不光在实体店里做经营,也可以借助数字化平台的力量,多元化拓展生意。”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来源:钱江晚报·小时新闻
原地址:https://chinesefood8.com/23877.html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