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岸英
1950年10月14日晚,毛岸英骑着自行车匆匆来到医院,看望因急性阑尾炎住院的妻子刘思齐。一路上,毛岸英都在思考一个问题:如何向妻子告别,千万不能让她知道自己已经参加了志愿军。
自1949年10月15日结婚以来,毛岸英经常出差,刘思齐则继续读书,两人在一起时间寥寥无几。如今要去朝鲜战场,毛岸英不知道何时才能回来,他真不知道该如何向妻子隐瞒这件事。
一走进病房,毛岸英便看到躺在病床上虚弱的妻子,他赶紧上前安慰道:“思齐,还疼吧?”看着满头大汗的丈夫,刘思齐早已忘记责怪。两人说了很多话,毛岸英最后说:“思齐,这次我要去很远的地方‘出差’,那里很不方便,也接不到信,你可不要着急啊。”
第二天就是两人结婚一周年的日子,可毛岸英又要出差了。刘思齐后来回忆说:“岸英只是说,他这次去的地方很远,很不方便,接不到信,不要着急。其实,岸英从长沙回去时朝鲜战争就爆发了。我一个学生,好像这个事很遥远,附近一个国家打仗,我们会受到什么影响根本不知道,也没想过。他要出差,到哪里去我也不能问。”
晚上11点左右,最后的分别时刻到来了。毛岸英交代了4件事,后来被刘思齐在多个场合称之为“丈夫遗嘱”:
第一件事、自己不在身边时,无论遇到什么情况,都要先完成自己的学业,不要急着找工作;
第二件事、周日放假都要去中南海看望爸爸,不要因为自己不在就不去了;
第三件事、要多帮助下弟弟毛岸青;
第四件事、让我对一些人小心点。
毛岸英和妻子刘思齐
说完这4件事,毛岸英就跟刘思齐告别。刘思齐也感觉了异常,她坚持要把毛岸英送到医院大门口。毛岸英走了几步后,又回来了,最后深深地对刘思齐鞠了一躬。刘思齐后来回忆说:“他骑车之前,给我深深地鞠了一个躬。我当时也不理解,夫妻之间还要鞠躬?我当时也没多想,只是觉得怪怪的,事后我才觉得他说的四件事其实就是遗嘱。岸英要让我知道,万一不幸该怎么办。”
随着毛岸英的身影消失在夜色中,刘思齐泪流满面,两人这一别便是永别!毛岸英去朝鲜不久,刘思齐收到一封信,因是从组织内部送来的,没有邮戳,也就无法回信。这是毛岸英给刘思齐的最后一封信,信中他提到自己一切都好,让妻子不用担心。
1950年11月25日上午11时许,敌机空袭了大榆洞志愿军司令部,毛岸英壮烈牺牲,年仅28岁。当天傍晚,彭德怀便向中央军委汇报了毛岸英牺牲的消息,电文如下:
“我们今日7时已进入防空洞,毛岸英同三个参谋在房子内。11时敌机4架经过时,他们4人已出来。敌机过后,他们4人返回房子内,忽又来敌机4架,投下近百枚燃烧弹,命中房子,当时有两名参谋跑出,毛岸英及高瑞欣未及跑出被烧死,其他无损失。”
周总理当时主持中央军委日常工作,他接到电报后跟朱老总等人商议,考虑到毛主席正集中精力指挥第二次战役,还患了感冒,决定暂时不向他汇报。1951年1月2日,第二次战役已经取得了胜利,志愿军也在朝鲜战场彻底站稳了脚跟。
彭德怀致中央军委的电报
周总理认为是时候汇报毛岸英牺牲的消息,他让叶子龙将一封他的亲笔信和彭德怀电报送给毛主席批示。信中,周总理详细解释了为何直到现在才汇报毛岸英牺牲。当毛主席看了电报和信件后,沉默很久。
据叶子龙回忆,毛主席最后对他和旁边的卫士们摆了摆手后说:“唉,树犹如此,人何以堪?战争嘛,总会有牺牲,这没有什么……”毛岸英从小就吃尽苦头,跟着母亲杨开慧一同被关入监狱,后又在上海街头流浪。
毛主席是伟大领袖,可他也是一位普通父亲,也无比渴望儿子能成才。老年丧子,这种痛彻心扉的痛楚,可毛主席决定独自承受,他要求所有知情者必须向刘思齐隐瞒。之所以不告诉刘思齐,是因为毛主席实在不知道该如何说,那将对年仅20岁的儿媳是多么大打击。
一个月、两个月,一年、两年,刘思齐一直未能收到毛岸英来信……刘思齐好几次到中南海看望毛主席时,都想问问毛岸英情况,可一想到毛岸英临走时跟她所说的话,她又犹豫了,渴望着毛岸英突然出现在她面前。
刘思齐依旧努力读书,每周还是去看望毛主席。转眼来到1953年7月,不知内情的中央摄影组组长侯波送给刘思齐一张毛岸英照片。照片中的毛岸英身穿志愿军军装,刘思齐突然明白丈夫根本不是“出差”,而且去了朝鲜战场。
毛岸英和妻子刘思齐
刘思齐再也忍不住了,拿着照片冲入了中南海。刘思齐流着泪说:“爸爸,岸英已经有两年8个多月没有给我来信了,他是不是不爱我了?”毛主席掐灭手中的烟,缓缓地说:
“思齐,我知道你对岸英的感情很深,亲人之间的离别都是很痛苦的……我至今还记得当年我跟你开慧妈妈在板仓分别的场景……她送了我一程又一程。我对她说,‘我们很快就会见面的,你回去吧’,可她还是站在那里……三年后,我收到了她不幸的消息,还有你的泽民叔叔、泽覃叔叔、泽建姐姐、楚雄弟弟……”
刘思齐瞬间明白,毛岸英再也无法回来了,他牺牲在朝鲜战场上。只见刘思齐扑在毛主席膝上嚎啕大哭起来,她的哭声惊动了中南海……刘思齐自己也不知道哭了多久,她只听到耳边有人小声说:“思齐,你要注意节哀,你爸爸手都冰凉了。”
说这话的是周总理,他也是被刘思齐的哭声惊动。刘思齐清醒过来,只见毛主席木然地坐在那里,脸上没有任何表情,那是巨大的悲痛时刻。刘思齐边擦眼泪边说:“爸爸,我再也不哭了。如果岸英知道我现在这样,也会很难受的。”
毛岸英的牺牲对刘思齐的刺激太大了,可她不愿再勾起毛主席的悲痛,一再强忍着。这一切又怎么能逃过毛主席的眼睛呢,他跟刘思齐说:“思齐,今后你就是我的女儿了。”刘思齐快离开时,毛主席把自己服用的安眠药给了她3颗,放在一个空瓶子里。
毛主席和毛岸英
毛主席认为现在刘思齐知道毛岸英牺牲的噩耗,晚上一定无法睡着,就对她说:“思齐,你晚上回去要是实在睡不着的话,就吃上一颗。”刘思齐点了点头,不过安眠药带回去后被她母亲张文秋藏了起来,原因是担心女儿对药物产生依赖。
从此,刘思齐患上了脑神经衰弱症,毛主席则如同父亲,无微不至地关心着她的情况。刘思齐太年轻了,她的人生才刚刚开始,应该追求自己的幸福,这是毛主席的期望,可他也明白需要时间来冲淡儿媳内心的悲伤。
1955年,刘思齐从高中毕业。毛主席认为是时候让刘思齐换一个生活环境,于是安排她去苏联莫斯科大学深造。出国之前,刘思齐给毛主席写了一封信,那时她正患了感冒,希望能当面跟毛主席告别。
毛主席收信后,立即给刘思齐回信。这是目前公开史料中,毛主席给刘思齐写得最早的一封家书:
“思齐儿:信收到。患重感冒,好生休养,恢复体力,以利出国。如今日好些,望来此看;否则不要来。最要紧是争一口气,学成为国效力。祝好。父字 一九五五年八月六日”
大家注意一个细节,毛主席的这封信落款为“父字”,这足以说明很多,这是一位父亲给即将出国深造的孩子最美好的祝福。从1955年9月至1957年9月,刘思齐在莫斯科大学读书。
毛主席和毛岸英、刘思齐
也许是身处异国他乡水土不服,亦或是要重新学习俄文,加上在数学系学习吃力,刘思齐萌生转学回国学习。1957年暑假期间,刘思齐给毛主席去信,汇报了自己思想和学习情况,明确提出希望回国学习。
毛主席理解刘思齐,同意她的决定,于是当年8月4日回信一封:
“思齐儿:信收到。回来了,很高兴。转学事是好的,自己作主,向组织申请,得允即可。如不得允,仍去苏联,改学文科,时间长一点也不要紧。不论怎样,都要自己作主,不要用家长的名义去申请,注意为盼。祝你进步。”
毛主席这封家书公私分明,他以自身实际行动告诉人们,共产党人视党性原则第一,但也关注儿女情长。刘思齐回国后,转入北京大学攻读俄国语言文学。不久,刘思齐又转为中国古典文学专业。
儿媳频繁更换专业,毛主席没有责怪,反而给予大力支持。得知刘思齐希望中国古典文学后,痴迷读书的毛主席给刘思齐列了一份长长的书单。时间来到1958年冬天,毛岸英牺牲第八个年头,最后一批志愿军也顺利完成任务回国了,可毛岸英再也回不来。
毛主席和毛岸英
刘思齐跟之前一样,每周都来中南海看望毛主席。看着刘思齐也快到了而立之年,如今还是单身一人,毛主席又一次开导她:“思齐,你还很年轻,前途还远得很,你不能就这样过一辈子。俗话说,少年夫妻老来伴。将来老了,也还要个伴儿嘛。老来没伴儿,好凄惶啊!”
刘思齐又一次哭了,连连摇头拒绝。不久,刘思齐让妹妹邵华对毛主席说:“姐姐对我说,岸英哥哥牺牲这么多年了,生不见人死不见鬼,她没有尽到妻子的责任,还没给丈夫扫过墓呢。姐姐要去朝鲜给岸英哥哥扫墓。不祭奠岸英哥哥,她是不会改嫁的。”
毛主席再次支持刘思齐,安排她去朝鲜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陵园,那里是毛岸英的安眠之地。出发前,毛主席对刘思齐提了三点要求:一是不能花国家一分钱,来回所有费用都由他稿费来支取;二是不要惊动朝鲜党和政府领导人;三是扫墓活动不得见报,一切从简。
1959年春节刚过,刘思齐在妹妹邵华、毛主席办公室秘书沈同陪同下,登上了前往朝鲜的火车。毛岸英墓地跟其他志愿军烈士墓地没有任何不同,坟冢前是一块郭沫若题词的墓碑:毛岸英同志之墓。
刘思齐远远就看到了毛岸英墓地,她以最快速度冲到墓地前跪下,双手抚摸着墓碑失声痛哭:“岸英啊,岸英啊!我来看你了,代表父亲来看你了。对不起,过了这么多年才来看你,我来晚了……”
刘思齐给毛岸英扫墓
刘思齐在墓地前长跪不起,这一声声自责的倾诉,让现场人员无不动容落泪。扫墓结束后,刘思齐在墓碑前捧了一把泥土用手帕小心包裹起来,这泥土包含着她对毛岸英最深沉的思念。因为过于悲伤,刘思齐病倒了,她一回到北京就被直接送进医院。
毛主席闻讯,立即派卫士长李银桥到医院看望。刘思齐身体康复后,再一次来到中南海,这一次非同以往,她要向爸爸汇报朝鲜之行。那一天,毛主席放下手头一切工作,仔细听着刘思齐所说的每一句话。
听完刘思齐的汇报,毛主席说出了埋藏在心里多年的心愿:“思齐,将来你要是有机会去朝鲜,最好去岸英牺牲的地方看一看。”刘思齐用力地点了头,表示一定会去大榆洞,但她没想到爸爸这个心愿她直到2006年才完成,那时她已经是76岁的老人了。
刘思齐给毛岸英扫墓结束后,还是回避改嫁事宜。1961年秋,刘思齐从北大毕业后被分配到解放军工程兵的科研部门,从事翻译方面的工作。刘思齐已经31岁了,别人这个年龄早已一家其乐融融,毛主席非常着急。
张文秋和三个女儿合影
这一次,毛主席两手准备,一是请亲家母张文秋出面劝说,二是自己通过写信再次劝说。鉴于刘思齐经常头痛,毛主席提笔再次给刘思齐写了一封信:
“女儿:你好!哪有忘的道理?隔久了,疑心就生了,是不是?脑痛要注意。是学习太多的原因。还有总是要结婚,你为什么老劝不听呢?下决心结婚吧,是时候了。五心不定,输得干干净净。高不成低不就,是你们这一类女孩子的通病。是不是呢?信到,回信给我为盼!”
刘思齐被毛主席的关心打动了,加上母亲不停劝说,她决定重新组建家庭,开始新的生活。毛主席很高兴,他请身边人帮忙介绍合适的对象,最后在空军副司令兼空军学院院长刘震推荐了一个人,从苏联留学归来不久的空军学院强击机教研室教员杨茂之。
不久,杨茂之的档案送到了毛主席案头:杨茂之刚满30岁,一表人才,为人忠厚老实,他的父母都是渔民……值得一提的是,刘思齐跟杨茂之在苏联留学时都参加了一次联谊会,两人有过一面之缘。
在毛主席的安排下,刘思齐和杨茂之开始交往一段时间后,彼此间都有相见恨晚的感觉。当刘思齐前来告知自己将结婚时,毛主席非常高兴,把刚刚创作的词《卜算子·咏梅》抄写一幅送给她。
刘思齐全家福
1962年2月,刘思齐和杨茂之在北京举行了婚礼。刘思齐结婚那天,毛主席还让叶子龙送去300块钱,用于购买嫁妆,这俨然是一位父亲在送女儿出嫁。《卜算子·咏梅》这首词全文是这样的,“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毛主席把这首词赠送给刘思齐,无疑是称赞她和毛岸英之间的伟大爱情。刘思齐改嫁后,跟杨茂之组建了一个幸福的家庭,育有4个孩子,夫妇还一致决定把长子起名杨小英,以此来纪念毛岸英。
1990年10月,刘思齐、志愿军50军副军长蔡正国烈士之子蔡小东等人受邀访朝,参加纪念中国抗美援朝40周年活动。在活动结束即将回国的前一天,刘思齐准备再次去给毛岸英扫墓。
蔡小东对毛岸英充满敬意,也决定跟刘思齐一起去。在毛岸英墓前,刘思齐表示从没有看到毛岸英的《革命烈士证明书》,本以为是毛主席留下了,可后来整理主席遗物时也没有发现。
刘思齐据此还专门询问有关部门,得到的回复是:“这怎么可能?谁不发也不能不发给你呀!”一旁蔡小东一听,家中也没有父亲的《革命烈士证明书》。两人都出现这样的情况,可见并不是偶然,于是回国后他们多方努力,终于领到了《革命烈士证明书》。
刘思齐来到毛岸英牺牲地大榆洞
另外,相关部门还根据毛岸英当年是志愿军司令部俄语翻译兼机要秘书的身份,给刘思齐补发了320元抚恤金。2006年,毛岸英牺牲的第56个年头,距离毛主席逝世也已经过去了30年。
当年5月12日,76岁的刘思齐率领全家终于来到朝鲜大榆洞,这里就是毛岸英牺牲的地方。此情此景,刘思齐热泪盈眶,她对着身边陪同人员说:“这里是我魂牵梦绕的地方,爸爸当年也希望能这里看看。”
离开大榆树时,刘思齐在当年志愿军司令部旧址树立了一块小石碑,她亲自题写了碑文:毛岸英同志是中国人民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的长子。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于1950年11月25日,因美帝飞机轰炸牺牲于此处。
原地址:https://chinesefood8.com/23943.html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