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4-21 16:05 | 浙江新闻客户端记者 王家维 汤梦丹 杨立超 通讯员 张炎
“我们来这里既是寻亲,也是寻根。”
4月21日下午,第二届嘉兴、海宁、桐乡、平湖、海盐、嘉善大爱公益寻亲会在海宁市马桥街道桐溪社区居委会广场举行,来自山东、河南等全国各地近200位寻亲者齐聚海宁,期盼着能找到几十年前失散的亲人。
上世纪50年代末,恰逢“国家三年困难时期”,江南地区粮食短缺,大批婴儿被遗弃、饿死,后经政府协调,将这些被遗弃的婴儿通过铁路运送至安徽、河南、山东、河北、山西、内蒙古等北方城市,由家境殷实的家庭抱养,人数约有10多万。民间称这批孩子为“政府孤儿”。
【他专程从英国赶来寻亲】
刘东辉专程从英国曼彻斯特过来寻亲,操着山东口音,他说,我是浙江嘉兴人:
“我出生在什么时候,我自己也不知道。可能是1964年或是1965年,被抱养到山东临朐。当时,我的养父母那时有了四个女儿,想要一个儿子。最大的姐姐已经十几岁,最小的姐姐才一岁。
养父母对我很好,视如己出。
小时候和村里的小朋友打架,他们骂我是‘你是南方抱来的野孩子,你滚回去。’哭着回家问养父母,但他们不承认,“你不要听他们瞎说,你就是我们亲生的孩子。”
1986年,22岁的我考上了潍坊医学院,当时升学需要迁户口,在户口迁移证明上,我看到了我的出生地是浙江省嘉兴县。
不想伤养父母的心,我悄悄记下了,什么都没有问。“那时候刚读大学,还十分懵懂,没有真正成熟,不知道该怎么去找。”
大学毕业工作了16年,我一直在山东从事医学工作。直到2003年,我去了英国曼彻斯特大学读硕士和博士。
出国之前,我跟父母吃完晚饭。想到此去经年,我突然向养父母发问,你们能不能告诉我,我是哪里来的。你们对我这么好,找到我也不可能回去。
养父愣了一下,告诉我,我确实是抱养的。
我是哪里来的?浙江南浔附近。再问,他们就说什么也不知道了。
后来我才明白,这是养父母不想让我去寻亲,“南浔”是随口说的。包括我出生时的东西,也都被销毁了。
毕业以后,我定居英国。2012年,养父92岁,去世了。2017年,养母97岁,也去世了。从此,孑然一身。
去年开始,我正式开始寻亲。
当时,是我山东表哥和我养父来把我从浙江抱养到山东,我表哥临死之前,告诉我,是从亲生父母的家中抱养,生母在上海一家棉纺织厂工作过。
年轻的时候,寻亲的念头没有这么强烈。但现在年纪大了,常常想知道亲生父母还在不在世,我还有没有兄弟姐妹,我真的还想见他们一面。”
【她寻亲的同时 也是志愿者】
百黎,是大爱公益服务站志愿者,是帮助寻亲者找到亲人的志愿者,同时,她也是一位曾被遗弃的孩子:
“我出生于1971年1月19日。当时,养父在海宁酿造厂上班,经过海宁福利院时,发现被放在路边的我。当时,养父母都已经四十多岁,没有孩子,于是收养了我。
从小,我被保护得很好,从来没听说过自己不是父母的亲生孩子。
直到七八岁时,刚会识字的我看到了养父的日记,那里写着怎么抱养我的经过,我一下子震惊了,忍不住哭了起来。
但惊讶过后,我马上把那页日记撕了,不想接受这个事实,也不想再让别人知道这个事。天真地以为,撕掉了就不存在了。
我慢慢长大,从未想去找自己的亲生父母,我怨他们把我丢了。而且,我的养父母待我特别好。
直到去年,我进了一个寻亲群“嘉兴地区寻亲群”,接触了到了这个群体。看他们大老远从山东过来,失望地回去。我作为海宁人,十分不忍,我们组织成立了海宁市马桥街道大爱公益服务站。群里刚开始只有几十个人,现在发展到了几百个人。
去年8月,我们举办了第一届大爱公益寻亲会。我的孩子今年22岁,也在这里做志愿者。
从前,我也不想寻亲,我觉得再苦再难也要把孩子养大,怎么能把孩子扔掉呢?我怨他们扔掉我,但接触到越来越多放掉孩子的父母,我了解到,真的是到了,不把孩子扔掉,一家人都会死的地步,才只能把自己的亲生骨肉放掉。
如今我也已经快50岁了,寻找亲生父母的意愿也越来越强烈。我现在只想和他们见一面,看看他们好不好。”
【来海宁18次 只为寻根】
袁景军,男,政府干部,出生于1964年4月14日(农历),在半岁的时候,从海宁硖石福利院抱到了河南省安阳县马投涧。在被第一家安阳市杨姓农民收养后,没过多久,他又辗转送往袁姓养父收养。在他看来,42岁是他人生的分水岭,因为在这一年,他知道了自己的根在1000多公里外的海宁:
“我是2006年6月6日从我第一个养父那里知道我的身世的,他给了我一个信封,里面写着我是来自浙江嘉兴海宁硖石福利院的。
那年我42岁,我开始到海宁找我的父母兄弟、我的根,17年来,我来了海宁18次。每次来海宁,我的心情都像钱塘潮一样澎湃起伏。因为我知道,海宁永远是我的根,是东山脚下走出的孤儿。我的血管里流的是海宁的血。
每次在安阳,在另外地方,我看到有浙江的车牌,无论是浙F还是浙E,我都会追上去,因为这是嘉兴的车,是家乡的车。
我不图什么,只是想找到他们。他们把我放到福利院,我理解,因为那个年代穷,钱江潮水倒灌,盐水上岸,地里的桑苗插了也种不活。
像我这样的孩子被放到车站、码头、孤儿院,甚至是厕所,又辗转来到北方,像浮萍一样四处漂泊。就我们安阳县,被领养的孩子就有1000多人。
我们这些没有根的孩子,唯一的心愿就是,找到亲人,找到我们的根。无论你在哪里,我都要找到你。”
【寻亲十多年 见见他们,抱抱他们】
董美红,从小被残疾的养父母抱养,小时候没得吃没得穿,现在自己家庭美满生活幸福,但还是心愿未了:
“我出生于1973年1月27日,那是当年的大年夜,我被放在了海宁福利院附近。
我的养父是聋哑人,养母眼镜看不见。那个大年夜,他们刚出生的女儿夭折了,伤心的养父母来了海宁福利院领养了我。于是,只在福利院呆了几个小时,我就被抱到了位于嘉兴王店的养父母家。四年后,他们又给我添了一个妹妹。
从小,因为养父母身体残疾,我们家过得特别贫苦。勉强温饱,衣服都是别人剩下不要穿的。养母眼镜看不见,无法给我们缝补衣物。因此,我和妹妹每天都穿得破破烂烂的。
因为我们家穷,因为我养父母都是残疾人,因为我是被抱养来的,从小,我就受尽了欺负。常常有村里的孩子指着我,说我是外面的野孩子。
长大后,我结了婚,有了幸福的家庭。但我仍然想找到我的亲生父母。丈夫劝我别找了,对我说,“你从小这么苦,都过来了,现在还找他们做什么呢?”
但是我坚持要找到他们,我已经找了十多年了。
我找我的父母,就只想知道我的根在哪里。我不图我父母可以补偿我什么,我只想见见他们,抱抱他们。”
【想让女儿知道 这里有人记挂着她】
李水龙是马桥街道湖塘村的村民,家有三朵金花,但最小的女儿在43年前被送走后,杳无音讯。今天在他的脖子上,挂着一张“1976年 找女儿”的牌子,他希望能找到自己1976年生的女儿,如果没估算错误的话,她今年应该42岁了:
“1976年1月头上,我小女儿刚出生,我给他取名叫李红,希望她将来的日子能红红火火。
她出生没几天,我就把她抱到了老人民医院的东大门。那一天雪下的很大,天气很冷,我在她的襁褓上放了两张纸条,一张写着她的名字,一张写着我的暗号“浙海湖民朝家汇”,意思是,她来自湖塘公社民胜村朝阳组李家汇。
我亲眼看着她被一个本地女人走,我的心很痛,但我不敢出来,就这么眼睁睁看着这个瘦瘦小小的女人抱着她,穿进医院边一个小巷子,消失不见。
我不知道她去了哪里,在海宁,还是在嘉兴,还是像在场的人一样,去了北方。但也许是人老了吧,越来越想一家人整整齐齐,我的大女儿、二女儿也想让小妹回家。所以从去年起,我们开始找她。
我做了DNA鉴定,在寻亲网站上发信息,希望在我还能走得动的时候,再来找找看。
从小我没有能力抚养她,现在我有能力了,我想让她回家看看,万一她也在找我呢?万一她也想回家呢?
我想让她知道,至少在这里,还有一批人记挂着她。 ”
现场,央视也对此次公益寻亲会进行采访。
请把这条消息扩散出去,
让更多人看到!
希望这些寻亲者早日找到自己的亲人、自己的根!
原地址:https://chinesefood8.com/2396.html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