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宝宝起名正文

那些正在消失的无锡地名——洛社篇

洛社,位于无锡西北部,大运河两岸,东接石塘湾、钱桥两,南连藕塘、杨市,西靠武进横林,北邻玉祁、前洲。

那些正在消失的无锡地名——洛社篇

洛社

宋代之前,洛社已形成市镇,宋代《府志》已刊有“洛社”地名,据传曾为王羲之的别墅所在地。自宋代以后,先后属招义乡、青城乡,解放后同时设洛社乡和洛社镇,也是原无锡县唯一设镇的地区。

那些正在消失的无锡地名——洛社篇

洛社火车站旧照

洛社自古以来就是无锡西部的重镇,解放前市镇上上有七十多家米行及其它服务性行业,各种行业、商店、应有尽有,不下于城市,故有“小无锡”之称,也是无锡三大米市之一。

那些正在消失的无锡地名——洛社篇

八十年代繁华的洛社人民路

洛社历史名人有晚清的爱国将领李金镛、中国近代著名实业家匡仲谋。

那些正在消失的无锡地名——洛社篇

匡仲谋照

以下是整理的部分洛社地名和历史由来:

人民路——路名,1957年扩建,由原火车站至汽车站,为洛社南北干道。

运河北路——路名,沿大运河北,原名上塘,1975年取名为运河北路,全长约1公里。

运河南路——路名,沿大运河南,原名洛社横街下塘,1975年取名为运河南路,全长约1公里。

健康路——路名,原名半边街,抗战期间因被日寇烧毁半条街而得名,1975年改名为健康路。

工房弄——弄名,大多为丝厂工人居住,故名,为运河南路的支路。

桥 弄—— 弄名,因该弄面对原洛社大桥而得名,为运河南路的支路。

影剧弄——弄名,原名戏馆弄,1975年改名影剧弄,为运河南路的支路。

大街里——弄名,原名老街,后因街路较大,故改名,为运河南路的支路。

大街后巷——弄名,因位于大街里西,故名,为运河南路的支路。

铁路新村——村名,从火车站到洛社师范的居民区。

居民新村——村名,1958年建的居民区,1975年定名居民新村。

工农新村——村名,原名机械新村,1975年改名为工农新村。

南巷新村——村名,原名南巷头村,建人民路时拆迁于南巷新村,故名。

洛社村——行政村名,1964年以驻地洛社镇(自然镇)得名洛社大队,1983年改设洛社村。

柳浪桥——村名,相传,旧时,河边多柳树,是洛社八景之一,称为“柳红莺梭”,河上架一木桥,名柳浪桥。

小张巷——村名,张姓世居于此,为区别于附近的张巷,此村故称小张巷。

双庙——自然镇名,因有双忠庙而兴,故名双庙。双忠庙(又名二忠祠)为纪念南宋末年民族英雄文天祥的部将尹玉、麻士龙两将军而立,尹、麻二将受命支援张全,同救常州之围,战于五牧,为元兵所困,张全坐视,两将孤军作战,力竭而死,所部无一降,文天祥有《吊五牧》诗记载了五牧之役。

张镇桥——自然镇名。

盛巷——片村名,包括:小丁巷,大巷上、陆家村、大桥头、小桥头、二大坝平巷、前东头、后东头。

花渡里——片村名,包括:葛巷、陈巷、吴巷。

绿化村——行政村名,1958年取名绿化大队,1983年改设绿化村。

东 张——村名,因该村位于邵巷之东,以张姓得名。

东栅、西栅——村名,村旁河上曾设有东、西两个栅门,

南 汀——村名,清乾隆年间,此村建有楠木厅,故名楠厅,后演变写为南汀。 下底岸——村名,下底岸为圩田名,用作村名,

双庙村——行政村名,1958年取名为先锋大队,1982年以驻地双庙(自然镇)更名为双庙大队,1983年改设双庙村。

高岸村——村名,1956年渔民定居于此,原名船户,1982年改为高岸村。

五 牧——村名,原名五木,《弘治县志》记载“五木,一名五牧”。

港 东——村名,因位于京杭运河支流之东,故名。

志公村—— 村名,因当地有南朝梁时的志公寺(已毁)而得名。

北 庄——村名,强姓从无锡南门外南庄,北迁于此,故名。

群胜村——行政村名,1958年得名群胜大队,1983年改设群村。

曹村——村名,相传该地为北宋大将军曹彬驻军处,故名。

上洋湖、下洋湖——村名,该村位于北洋湖旁,原名洋湖头,后分成两村。

朱 周——村名,以朱、周两姓得名。

丁章巷——村名,以丁、章两姓得名。

张濮巷——村名,以张、濮两姓得名。

华圻村——行政村名,1958年取名一心大队,1982年以驻地华圻(村)更名为华圻大队,1983年改设华圻村。

南 巷——村名,此地原有南、中、后三巷,后因中、后两村相继废墟,剩下南巷。

杨村村——行政村名,1958年取名万众大队,1982年以驻地前杨村更名为杨村大队,1983年改设杨村村

前杨村、后杨村——村名,因杨姓最早居此而得名杨村,故名。

吴巷——村名,又名吴池头。

岸里——村名,陆姓辟宅于河岸旁,且以养鸭为生,原名鸭棚墩,1958年改名岸里。

西 南——该村位于刘巷之西南,故名

正明村——行政村名,1958年取名正明大队,1983年改设正明村。

周徐巷——村名,以周、徐两姓得名。

大徐巷、小徐巷——村名,徐氏兄弟俩从宜兴到此落户,兄居大徐巷,弟居小徐巷,故称。

杨古旦——村名,以杨姓得名。

施曹巷——村名,以施、曹两姓得名。

许塘巷——村名,据传,许姓从泗江迁居于此,得名许墩启,后习称许塘巷。

卫马巷——村名,清末,卫、马、姚、沈、陆五姓自宜兴先后到此定居,原名卫马姚沈陆巷,后简称卫马巷。

红明村——行政村名,1958年取名红明大队,1983年改设红明村。

东 庄——村名,因位于顾巷之东,故名。

松墩上——村名,因村后河中土墩长有松树,故名。

蒲塘里——村名,村旁河中盛长蒲草,故名。

红卫村——村名,原名蛇渎坝,因村旁坝上蛇多而得名,1966年改名红卫村。

严家荡——村名,严子林自浙江到此落户,因位于芦荡边,故名。

青龙桥村——行政村名,1958年取名红光大队,1982年以境内青龙桥(村)更名为青龙桥大队,1983年改设青龙桥村

桥 南——村名,该村位于张镇桥之南,故名。

尖 上——村名,该村位于河湾尖角处,故名。

住基里——村名,“住基”为当地土语,即村庄。

中水渠——村名,此地前后有三条水渠,该村位于中渠旁,故名。

南 塘——村名,河浜南、北各有一村,此村居南,故名。

吴蒋头——村名,以吴、蒋两姓得名。

张镇村——行政村名,1958年以驻地张镇桥(自然镇) 取名张镇大队,1983年改设张镇村。

北 塘——村名,参见青龙桥村的南塘。

坝头巷——村名,因村中有条坝基而得名。

高田上——村名,该村因地势高而得名。

新开河村——行政村名,1958年取名民主大队,1982年以驻地新开河(村)更名为新开河大队,1983年改设新开河村。

八房向——村名,相传,最初该村有八户人家,故名。

盛巷村——行政村名,1961年由民主大队分出,以境 内盛巷(片村)得名盛巷大队,1983年改设盛巷村。

小丁巷——村名,属盛巷片村。清初,丁姓小房辟宅于此,故名。

大巷上——村名,属盛巷片村,与陆家村相连。

大桥头——村名,属盛巷片村,该村位于桥旁,故名。

小桥头——村名,属盛巷片村,该村位于小桥旁,故名。

大坝——村名,属盛巷片村,因村旁有两条坝。

前东头——村名,属盛巷片村,位于其最东部,且在河浜前,故名。

浜口村——行政村名,1958年取名国庆大队,1982年以境内浜口(村)更名为浜口大队,1983年改设浜口村。

湾 里——村名,该村位于京杭运河河湾处,故名。

钱巷村——行政村名,1958年取名曙光大队,1982年以驻地钱巷更名为钱巷大队,1983年改设钱巷钱村。

戴周巷——村名,以戴、周两姓得名。

小周巷——村名,最初为周姓小房的住地,故名。

周池里——村名,清末,周姓自黄泥坝(现属玉祁)迁此,故名。

张三坝——村名,因该村周围有三条坝,以张姓得名。

黄傲里——村名,清末,黄姓在此建有仓库,土语称傲,故名。

前沈巷、后沈巷——村名,清末,沈姓居于前、后两地,

徐贵桥村——行政村名,1958年取名东方红大队,1983年以境内徐贵桥(桥) 改设徐贵桥村。

徐度里——村名,清道光年间,徐姓自前洲附近的欧塘里迁居于此,故名。

南蒋巷——村名,清代,蒋姓兄弟俩到此建宅于南、北两处,此村居南,故名。

东许巷——村名,因该村位于小许巷(已废)之东,以许姓得名。

杭水渠——村名,因村周多小河,以杭姓得名。

花渡村——行政村名,1958年以境内花渡里(片村)得名花渡大队,1983年改设花渡村。

大树庵——村名,据传,该村原有庵堂,因其旁有大树而得名。

黄泔浜——村名,因该村位于运河支浜旁,且以黄姓得名。

高田上——村名,因地势高,故名。

李 巷——村名,据传,李姓从玉祁迁来,并设砖窑,原名窑庄李巷,后简称李巷。

陶埠漕——村名,明末,陶姓自山东到此定居而得名。

彭湾里——村名,该村位于河湾内,原称白鱼湾,后 因河里多蚌而得名蚌湾里,后演变为彭湾里。

浒泗桥村——行政村名,1958年取名红军大队。1982年以驻地浒泗桥(村)更名为浒泗桥大队,1983年改设浒泗桥村。

端楷桥村——行政村名,1958年沿用新华高级社社名为新华大队,1982年以驻地端楷桥(村)更名为楷桥大队,1983年改设端楷桥村。

马盘村——行政村名,1958年以境内马盘(地片)取名为马盘大队,1983年改设马盘村。

邵顾巷——村名,以邵、顾两姓得名。

南周巷——村名,清时,周姓自河南避难居于此,为区别于附近的周巷(现属玉祁乡)、此村居南,故名。

龙池头——村名,村旁池塘曾遭龙卷风,俗称龙取水,故名。

沟犬里——村名,该村三面环水,得名沟圈里,后演变为沟犬里。

鹅子岸村——行政村名,1958年取名万新大队,1982年以驻地鹅子岸(村)更名为鹅子岸大队。1983年改设鹅子岸村

鹅子岸——村名,宋末,文天祥部将尹玉、麻士龙被元军包围,饿死于此而得名“饿死岸”。有“尹玉战死彭郎村,麻士龙饿死在岸里”之说,后演变为鹅子岸。西村头——村名,系鹅子岸分村,位于其西,故名。

朝南巷——村名,系鹅子岸分村,原以赵姓得名赵南巷,变称朝南巷。

庙沈巷——村名,因该村原有赤湖庙,且沈姓居多,故名。

红湖渔业村——行政村名,1970年成立红湖大队,1982年改为红湖渔业大队,1983年改设红湖渔业村。

红湖新村——村名,1970年围垦北阳湖时为渔民新建的村。

那些正在消失的无锡地名——洛社篇

洛社地名图

参考资料:《无锡县地名录》、《无锡市地名录》、地方志及部分网络文献,部分图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因精力和材料有限,不到之处请批评指正,遗漏之处也请补充;如希望做一期您的家乡篇,可私信联系,有优质的家乡图片希望可以私信发我,小编也将在图后备注来源;各位亲,别忘了关注+点个赞哦,未完待续。。。

往期回顾:梅村;东亭;老城区上;老城区中;老城区下;新安;堰桥;南泉;安镇;鸿声。

原地址:https://chinesefood8.com/24032.html
点击阅读全文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