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的竹山堵河沧浪公路大桥。(张华魁 摄于2020年5月)
6月9日,位于竹山县城的堵河廊桥具备通车条件,待完成两侧廊亭及内部人行道建设即可交付使用,这是该县在堵河干流上架设的第8座公路大桥,也是2008年以来在堵河干流及主要支流上架设的第18座公路大桥。
堵河是汉江右岸最大支流,由南向北纵贯竹山全境,属高山峡谷型河流,古典籍因其水流落差大,形陡而名“陡河”;又因为易发山洪导致山体滑坡及泥石流堵塞河道,称“堵河”。
高崖峻岭,河溪密布,堵河犹如天堑。直到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初,竹山县堵河干流仍然没有一座桥梁,两岸广设渡口,群众靠小木船往来。
1970年12月13日,竹山县在“三面环水”的县城东端开工兴建一座公路大桥,1973年7月1日竣工通车,命名为堵河大桥,结束了该县堵河干流段无桥梁的历史。
一座堵河大桥没能改变隔河渡水出行难,1982年7月、2002年6月,堵河干流竹山城关南门、窑沟渡口先后发生惨重沉船事故,分别死亡35人、5人。2003年4月,该县在城关南门架设一座钢桁桥,仅供人行。
2007年4月,因为新建水电站施工需要,汉江集团架设潘口施工大桥,2008年3月投入使用,堵河干流有了第二座公路大桥。
堵河二桥、莲花霍河大桥夜景。(张华魁摄于2017年5月)
2008年12月、2009年1月,该县先后在堵河干流和支流霍河交汇处各开工新建一座公路大桥,并先后于2009年10月、2010年1月竣工通车,分别取名堵河二桥、莲花霍河大桥。
2012年3月25日,竹山县在县城纵横大道堵河广场旁开工建设堵河三桥,2013年10月通车。
谷竹高速公路堵河特大桥。(袁平凡摄于2014年12月)
潘口1号大桥、潘口2号大桥。(陶德斌摄于2016年4月)
2014年12月、2015年6月,先后竣工的谷竹高速公路竹山段、县城至潘口水电站坝下一级公路,在堵河干流和支流霍河城关段又分别建成诗湾大桥、霍河特大桥、堵河特大桥和潘口1号大桥、潘口2号大桥等5座大桥,打破空间瓶颈,拉开了县城骨架,带动和促进城市建设南拓东进西延,原本半岛状县城扩展为“两岸(堵河、霍河左右两岸)四地(老城、南山、莲花、潘口4个片区)”,规划控制区由15平方公里扩大为99平方公里,建成区由5.6平方公里扩大到13平方公里。
多座公路大桥连接流经竹山县城的堵河、霍河两岸。(储佼、 章鹏摄于2020年6月)
遇水架桥,逢山开路。十二年来,竹山县还在堵河主要支流上架设了新街、鸽子岩、官渡、田家坝、高家湾、老母滩、白河口、船舱等8座大桥,建成谷竹高速公路并接入国家高速公路网络,新修2546公里县乡道和通村路,17个乡镇均已通达二级路,基本实现村村通客车,县内“两小时交通圈”成型,融入十堰市“三小时交通经济圈”。
古籍如此记载:竹山“男女负荷道路,山高水激,路径崎岖,不通车辙,诚四塞险固之区也”。如今,一名见证交通发展的老干部赋诗抒怀——“公路如网桥如虹,穿山隧道走蛟龙。莫道竹山闭塞苦,鄂渝陕边八面通。”
目前,竹山县堵河干流在建堵河沧浪公路大桥、五福悬索钢构人行景观桥。该县交通运输局介绍,正着手编制“十四五”规划,新建8座跨堵河公路大桥。
通讯员张华魁、张睿、刘焕东
原地址:https://chinesefood8.com/24315.html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