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是一部关于中文姓氏的作品。按文献记载,成文于北宋初。原收集姓氏411个,后增补到504个,其中单姓444个,复姓60个。
《百家姓》采用四言体例,对姓氏进行了排列,而且句句押韵,虽然它的内容没有文理,但对于中国姓氏文化的传承、中国文字的认识等方面都起了巨大作用,这也是能够流传千百年的一个重要因素。
1. 赵Zhào:造父为周穆王驾车,穆王把赵城赐了给他,其后代以国为姓。赵匡胤是宋代的开国皇帝,据说赵姓放在第一位与此有关。
2. 钱Qián:彭祖的孙子彭孚在西周朝廷中任钱府上士,其后人以其官为姓。
3. 孙Sūn:周文王的一后代叫惠孙,他的后代以他的名字"孙"作为姓。
4. 李Lǐ:皋陶的后人理征因得罪纣王被处死,其妻儿在一棵李子树下摘果充饥得以活命,其后人为纪念李子的救命之恩改为"李"姓。
5. 周Zhōu:相传黄帝时就有一位叫周昌的大将,至商代又有一名叫周任的太史,这两个人的后代都以周为姓氏,还有以周文王或者周公的部分后人也以周为姓,以及唐朝时为避唐玄宗名讳,姬姓改为周姓。
6. 吴Wú:周太王亶父之子太伯、仲雍建立吴国,其子孙称为吴氏。
7. 郑Zhèng:郑桓公遗族以国名为姓。
8. 王Wáng:出自姬姓,为周文王第十五子毕公高的后代。
9. 冯Féng:毕公高的后人就以封地为姓。
10. 陈Chén:最早出自妫姓,胡公满的子孙们以国为姓。
11. 褚Chǔ:恭段受封于褚邑,子孙就都以"褚"为姓。
12. 卫Wèi:周文王的第九个儿子叫康叔,建立了卫国,他的后代以国名为姓。
13. 蒋Jiǎng:周武王的兄弟伯龄,被封到"蒋",公族子孙以国名为姓。
14. 沈Shěn:周文王的第十个儿子叫季载,成立沈国。沈国君主的后代都以沈为姓。
15. 韩Hán:周时贵族武子,受封于韩原,子姓以地名为姓;战国时的韩国,被秦国并,原韩国王族世代姓韩。
16. 杨Yáng:上古时候,周宣王的儿子尚父,封到杨邑,称做杨侯,建杨国,子孙用杨姓。
17. 朱Zhū:西周时,周武王封曹侠到邾,后代以地名为姓,写作朱。
18. 秦Qín:上古的非子善于驯养马匹,被周孝王封为秦地的首领,建立了秦国。其后人以国为姓。
19. 尤Yóu:尤姓是由沈姓而来。
20. 许Xǔ:远古炎帝的后代。文叔建立了许国,后代就以许为姓。
21. 何Hé:春秋战国时,韩国的公族中有一支迁移至江淮,以国为姓。
22. 吕Lǚ:炎帝后代伯夷被封为吕侯,他的后代就用吕作为姓。
23. 施Shī:夏朝时,有诸侯国,称施国,今湖北恩施县,其后代姓施。
24. 张Zhāng:春秋时晋国贵族叫解张,他的后代用他的名作为姓。
25. 孔Kǒng:开国君主叫天乙,后将乙字和子字并拢,形成孔字,定为姓。
26. 曹Cáo:远古有一贵族叫"安",帮助大禹治水,被恩赐给一个曹姓。
27. 严Yán:严姓是由庄姓变来。
28. 华Huà:西周时候,宋国公子,受封于"华",他的子孙后来就以地名为姓。
29. 金Jīn:远古黄帝的儿子少昊的后代以金为姓。
30. 魏Wèi:毕万的后代毕斯建起魏国,称魏文侯,其后人以国为姓。
31. 陶Táo:尧的子孙中,有人以制陶为荣耀,就姓陶,世代延续。
32. 姜Jiāng:以地名为姓。
33. 戚Qī:以地名为姓。
34. 谢Xiè:用地名做姓。
35. 邹Zōu:最早出自姚姓,以地名为姓。姓名名典《姓觽》:邹国,舜后,姚姓。舜帝后裔姚姓族人开创建有邹国,是最早的邹国。 参见舜文化,虞舜文化 。
36. 喻Yù:远古黄帝时,有个医官叫俞柎,为喻姓祖先。
37. 柏Bǎi:柏姓起源非常古老,黄帝有个孙子叫颛顼,他的老师就姓柏。
38. 水Shuǐ:水姓是大禹的后代,大禹治水,他的族人都当水工,后来就以水为姓。
39. 窦Dòu:大禹的后代,纪念先人。
40. 章Zhāng:部落得一姓,其中就有章姓。
41. 云Yún:黄帝的后代。
42. 苏Sū:远古贵族昆吾,因为封在苏城为首领,就以地名为姓。
43. 潘Pān:季孙的后代就以潘为姓。
44. 葛Gě:最早的葛姓源于葛天氏。
45. 奚Xī:奚姓是黄帝的子孙。
46. 范Fàn:贵族士会,被晋国国君封为范邑的首领,他的子孙就以地名为姓。
47. 彭Péng:大彭国的创建者篯铿,就是彭祖。
48. 郎Láng:地名为姓。
49. 鲁Lǔ:周公旦的儿子伯禽受封于鲁地,后来鲁国的王公贵族都以鲁为姓。
50. 韦Wéi:韦姓的一支是韩信的后代。
51. 昌Chāng:始祖昌意,是黄帝的儿子。
52. 马Mǎ:赵奢受封马服君,他的子孙姓马。
53. 苗Miáo:春秋时期的贲皇享用苗邑的物产,就以地名为姓。
54. 凤Fèng:黄帝的后代帝喾有个大臣叫凤鸟氏,主管历法天文,其后代以凤为姓。
55. 花Huā:正史上发现最早的花姓名人为唐代有仓部员外郎花季睦。
56. 方Fāng:神农氏的后代中有一位叫榆罔,其儿子受封方山后叫方雷,方雷的子孙就以地名为姓。
57. 俞Yú:黄帝时,有个名医叫俞跗,是俞姓的始祖。
58. 任Rén:黄帝的小儿子叫禺阳,受封于任邑。其子孙以任为姓。
59. 袁Yuán:周朝伯辕的后代将辕省去左半边,作为姓。
60. 柳Liǔ:春秋时期展禽,改姓了柳下,史书上称他柳下季,柳姓由此开头。
61. 酆Fēng:周武王将弟弟封于酆邑,他的后代以地名为姓。
62. 鲍Bào:春秋时期敬叔在齐国做官,受封于鲍邑,后代就以鲍为姓。
63. 史Shǐ:黄帝有一名史官叫仓颉,后代以其官职为姓,就形成了史姓。仓颉被中国人尊为造字的圣人。
64. 唐Táng:远古时,尧曾经在"唐"那个地方做首领。尧的族人就有以地名为姓。
65. 费Fèi:春秋时期,鲁国有个人物叫父,因有功劳受封为费邑的首领,现今山东鱼台县费亭一带,他的子孙就以地名为姓,世代延续。
66. 廉Lián:远古黄帝的玄孙叫大廉,大廉的后代形成了廉姓。
67. 岑Cén:周朝岑子建岑国,岑国的公族子孙,以国名为姓。
68. 薛Xuē:薛登的后代以薛为姓。
69. 雷Léi:黄帝的一个妻子姓方雷,雷姓由此而来。
70. 贺Hè:贺姓由庆姓转变来。
71. 倪Ní:倪氏本为郳氏,因避仇改为倪。
72. 汤Tāng:汤王的后代有人就以祖先的名为姓。
73. 滕Téng:周武王封弟弟叔绣封于滕国,后代子孙以国名为姓。
74. 殷Yīn:源出于子姓。
75. 罗Luó:源于熊姓,是以国为名的姓。
76. 毕Bì:毕公高的后代以国名为姓,称为毕氏。
77. 郝Hǎo:源于子姓,是伏羲氏的后裔。
78. 邬Wū:古帝颛顼后裔陆终氏第四子求言(妘姓)别封于邬,后代子孙以邬为姓。
79. 安Ān:源自始祖。
80. 常Cháng:出自姬姓。
81. 乐Yuè:乐源出于子姓,西周末,公子衎字乐父,他的孙子以祖父字中"乐"命氏,称为乐氏。
82. 于Yú:源出于姬姓。周武王的第三个儿子叔分封在邘国,与冯姓相同,后代去邑为姓,称为于氏。
83. 时Shí:春秋时齐国贤士时子的后代以其名字中的"时"为姓。
84. 傅Fù:黄帝裔孙大由封于傅邑,其后代以地名为姓。
85. 皮Pí:樊仲皮的后人以他字中的"皮"为姓。
86. 卞Biàn:西周时,曹叔振铎的子孙分封在卞,他的后代称为卞氏。
87. 齐Qí:齐康公后人,称为齐氏。
88. 康Kāng:源于谥号。
89. 伍Wǔ:春秋时,楚庄王有个宠臣名叫伍参,是楚公族的后人。庄王封伍参为大夫,称为伍氏。
90. 余Yú:春秋时,晋人由余穆公重用,他为穆公出谋划策,攻灭西戎十二国,使秦国成为西方霸主。他的后世子孙以其名字中的"余"为姓,称为余氏。
91. 元Yuán:春秋时,因卫国大夫元 的封地在元,其后世子孙即以元为姓。
92. 卜Bǔ:卜姓是古代从事占卜者的后代。
93. 顾Gù:夏朝附庸国顾国,顾国为商汤所灭后,原王公族人以国名为姓。
94. 孟Mèng:春秋时,卫国国君叫卫襄公,卫襄公的儿子叫公孟。公孟的子孙有的姓公孟,有的省去公字而姓孟。
95. 平Píng:战国末期,韩哀侯之子婼封于平邑。秦灭韩后,婼率族人迁居于下邑,他的孙子以原封地命姓。
96. 黄Huáng:出自赢姓,为陆终的后裔。
97. 和Hé:祝融氏重黎的后人羲和的后代。
98. 穆Mù:意为贤良、和气。
99. 萧Xiāo:萧国后代子孙以国名为姓。
100. 尹Yǐn:上古少昊氏的后裔。
101. 姚Yáo:舜因最初在姚墟,他的后裔子孙即以地为姓。
102. 邵Shào:周文王第五子召公奭(音shì),食邑于召子孙遂以召为氏,后加邑为邵。
103. 湛Zhàn:夏代早期,斟灌氏国后人以国为姓。
104. 汪Wāng:汪姓出自汪芒氏。
105. 祁Qí:源自姬姓。
106. 毛Máo:以封邑名作为姓的。
107. 禹Yǔ:人名命名。
108. 狄Dí:狄姓来自阏伯的母亲。
109. 米Mǐ:春秋时代,楚国的后代当中有了米姓。
110. 贝Bèi:周文王的后代召公康,后代以国名为姓。
111. 明Míng:古代部落首领燧人氏有一个重臣叫明由,他的后世子孙以其名作为姓。
112. 臧Zāng:鲁孝公儿子驱,他的后代以封地名作为自己的姓。
113. 计Jì:禹后人的封地,后人便以国名。
114. 伏Fú:伏姓出自风姓。
115. 成Chéng:出自姬姓。
116. 戴Dài:宋戴公的后裔以他的谥号为姓。
117. 谈Tán:出自子姓,是殷商皇族的后裔。
118. 宋Sòng:出自子姓,起源于战国时期。
119. 茅Máo:周公旦的第三个儿子名叔,受封于茅邑,子孙以国名为姓。
120. 庞Páng:出自高阳氏。黄帝的孙子颛顼生有八个儿子,其中有一个儿子名叫庞降,他的后人就以他的名字作为姓。
121. 熊Xióng:传说黄帝曾在有熊建都,所以黄帝的后代中有人以都城为姓。
122. 纪Jǐ:出自姜姓。西周时,炎帝裔孙被封于纪,建立纪国,因属侯爵,所以被称作纪侯。纪国为齐国所灭,纪侯子孙便以国名为姓。纪姓另有一支由舒姓改成。
123. 舒Shū:周朝封皋陶的后代于舒(今安徽庐江县西),建立舒国,曾被徐国所灭,后又复国,不久又亡于楚国,其国君族人以舒为姓。
124. 屈Qū:是夏代屈骜的后代。
125. 项Xiàng:春秋时期,楚国公子燕受封于项城(今河南项城县),建立项国。后项国被齐国所灭,其子孙以国名为姓。
126. 祝Zhù:周武王封黄帝的己姓后裔在祝国(今山东临沂县东南),后代子孙以国名为姓。
127. 董Dǒng:相传黄帝后裔董父被舜帝封于鬷川,并赐以董姓,其子孙沿习为姓。
128. 梁Liáng:西周时,周宣王封秦仲二儿子康在夏阳梁山(今陕西韩城附近)立国为君,为梁康伯。后梁国为秦国所灭,其后代便以梁为姓。
129. 杜Dù:舜封尧之子丹朱于唐。周成王时,唐国因不服王命被灭,成王改封唐国后人于杜(今西安市东杜陵)。宣王执政后,杜国君在朝任大夫,人称杜伯。杜伯因得罪了宣王的宠妃,被宣王屈杀。杜伯子孙大多逃往中原,留在杜城的一支以杜为姓。杜姓另一支为北魏时期鲜卑人独孤浑氏改姓。
130. 阮Ruǎn:出自偃姓。皋陶的后人在商朝时被封在泾水与渭水之间的阮国(今甘肃泾川县东南),商末时被周文王所灭,国人便以阮为姓。
131. 蓝Lán:梁惠王三年,秦子向命封邑在蓝田,他的子孙以地名为姓。
132. 闵Mǐn:源于姬姓。
133. 席Xí:为籍姓所改。
134. 季Jì:颛顼后裔陆终的第三个儿子为季连,他的后代以排行为姓。
135. 麻Má:春秋时期,熊婴做了齐国的大夫,他以祖先食邑为姓,改姓麻,史称麻婴。
136. 强Qiáng:强姓出自姜姓,炎帝的后裔。
137. 贾Jiǎ:周朝康王时,封唐叔虞的小儿子公明于贾(今山西襄汾西南),称贾伯,他的后代以贾为姓。
138. 路Lù:古代传说中黄帝后裔玄元,因有功,被封为路中侯,他的好几代子孙都延承这个爵称,后来渐渐变成了这个氏族的姓。他的后代以路为姓。
139. 娄Lóu:源于姒姓,是大禹的后代。周武王灭商后,把夏帝少康的后代东楼公封于杞国(河南杞县)。至春秋时期,杞国在周围大国的威胁下被迫东迁,杞君有一支子孙被封在娄邑(今山东诸城西南),后来以娄为姓。
140. 危Wēi:三苗族原居于河南南部至洞庭湖、鄱阳湖一带,三苗后裔以危为姓。
141. 江Jiāng:出自嬴姓。颛顼裔孙伯益之后被封在江(今河南正阳西南),江国后来被楚国灭掉,国人便以江为姓。
142. 童Tóng:相传古帝颛顼有个儿子叫老童,他的后代以祖上名字为姓,称童氏。
143. 颜Yán:古帝玄孙陆终第五子名安,周武王封其后裔挟于邾(今山东曲阜南陬村),后有邾武公名夷父,字颜,称之谓颜公。他的后代以祖字为姓,称颜氏。
144. 郭Guō:姬序号为虢公,因虢与郭同音,转化变音,其后代便称为郭姓。
145. 梅Méi:梅姓出于子姓,是商汤的后裔,发源于今天的安徽省亳州东南。
146. 盛Shèng:源出有三:出自姬姓,出自组名为氏,出自少数民族汉化改姓。
147. 林Lín:出自子姓,是商汤的后代。
148. 刁Diāo:出自姬姓。
149. 钟Zhōng:伯宗的儿子伯州食邑在钟离,其后人以钟离作为姓,后简称钟。
150. 徐Xú:出自赢姓,发源于今天的安徽省泗县。
151. 邱Qiū:出自姜姓,发源于今天的山东省昌乐。
152. 骆Luò:出自姜姓。姜太公的后代有一个名叫公子骆,他的后世子孙以他的字作为姓,这样就有了骆姓。
153. 高Gāo:一支源于远古时代高台宫殿的建筑者,其始祖是黄帝时的大臣高元。
154. 夏Xià:源于姒姓,是大禹的后裔。
155. 蔡Cài:源自姬姓,发源于今天的河南省上蔡西南。
156. 田Tián:西周初年,周武王封大禹的后代胡公满于陈(今河南省境内),并且建立了陈国,其后代都以陈作为姓。
157. 樊Fán:出自姬姓,发源于今天的河南省济源县。
158. 胡Hú:源于姬姓和归姓。
159. 凌Líng:出自姬姓,发源于今天的河北省。
160. 霍Huò:出自姬姓,发源于今天的山西省霍县西南。周武王在位时封叔武于霍,并且建立了霍国,世称叔武为霍叔,春秋时霍国被晋献公所灭,此后,霍国王室的后世子孙便以国名为姓。
161. 虞Yú:最早出自姚姓,舜的儿子商均封于虞城,建立诸侯国虞国,其后世子孙便以国名作为自己的姓。
162. 万Wàn:出自姬姓,发源于今天的山西省芮城。
163. 支Zhī:来源比较复杂,而且模糊。传说尧舜时期有一个叫支父的人,他的子孙后代以支为姓。
164. 柯Kē:出自姜姓,发源于齐国(今山东境内),是传说中炎帝的后裔,为姜子牙的嫡系子孙。
165. 昝Zǎn:是由咎姓发展而来的。
166. 管Guǎn:出自姬姓,发源于今天的河南省郑州市。
167. 卢Lú:出自姜姓,发源于今天山东省的长清县。
168. 莫Mò:出自高阳氏,发源于今天河北省任丘北部。
169. 经Jīng:春秋时,郑国公子共叔段被封于京(今河南荥阳县东南),其后代以封邑为姓。
170. 房Fáng:舜帝后来封丹朱的儿子陵于房国,陵的子孙便以地名为姓。
171. 裘Qiú:春秋时,卫国一大夫受封于裘,他的后代以封邑为姓,称裘氏。
172. 缪Miào:古代"穆"与"缪"同音通用,所以春秋五霸之一的秦穆公也称作秦缪公,他的庶子以谥号命姓,称缪氏。
173. 干Gān:春秋时,宋国有个大夫叫干,他的后代以他名字中的"干"字为姓,称干氏。
174. 解Xiè:出自姬姓,周朝贵族良的封地在解(今山西解县),他的子孙以地名为姓,称解氏。
175. 应Yīng:周武王克商后,封他的第四子于应(今河南鲁山县境内),他的后代以封地为姓,称应氏。
176. 宗Zōng:周朝时设有辅佐天子掌管宗室之事的春官,春秋时鲁国改称宗伯,负责宗庙祭祀礼仪,有世袭此职者,其后代便以"宗"为姓。
177. 丁Dīng:周朝时,姜子牙的儿子伋死后谥号为丁公,他的子孙以谥号为姓,称丁氏。
178. 宣Xuān:出自于谥号。
179. 贲Bēn:贲姓有十起源:一是来自鲁国县贲父的后代;一是来自戎族氏族;一是来自晋国苗贲父的后代;一是来自秦国嬴姓的后代;一是来自两周时期特殊称谓等等。贲还有一个姓的读音为Féi,今不多见。
180. 邓Dèng:殷王武丁封他的叔父于邓国的曼城,称曼氏,后来又改封邓国。
181. 郁Yù:古时有郁国,春秋时为吴国大夫的封邑,其国人多为郁姓。春秋时鲁国有宰相郁贡,他的后人以郁为姓,称郁氏。
182. 单Shàn:源出于姬姓。
183. 杭Háng:源出于姒姓,是大禹的后代。
184. 洪Hóng:共工氏后人因先辈曾负责治水之职,便给共字加水旁,作为自己的姓。
185. 包Bāo:春秋后期,楚国有个大夫叫申包胥,他的子孙以他名字中的"包"字为姓。
186. 诸Zhū:春秋时,鲁国大夫受封于诸(今山东诸城西南),其后裔以封邑为姓,称诸氏。西汉时,历代名人有:无诸被封闽越王,他的后代以其名字中的"诸"为姓。五代后周人诸葛十朋,在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后,不愿做宋朝臣民,隐居在会稽山。
187. 左Zuǒ:周朝史官有左、右之分,左史记言,右史记事。世袭左史之职的后人便以官职为姓。
188. 石Shí:石厚的儿子石骀仲以祖父的字命姓,称石氏。
189. 崔Cuī:春秋时,齐丁公之子季子,把君位让给了兄弟叔乙,自己去了崔邑(今山东章丘),从此称为崔氏。
190. 吉Jí:周宣王时有个大臣叫做尹吉甫,因赫赫军功而闻名,他的后代以他名字中的"吉"字为姓,称为吉氏。
191. 钮Niǔ:《名贤氏族言行类稿》载,东晋有钮滔,其后为钮姓。
192. 龚Gōng:姬和,因封地被称为共(河南辉县)伯,子孙因国命姓,古时"共"、"龚"同音通用,后来传为龚
193. 程Chéng:颛顼有两个孙子重和黎,西周建立以后,重和黎的后代被封于程,并且建立了程国,后代以国为姓。
194. 嵇Jī;嵇姓出自姒姓。
195. 邢Xíng:邢姓出自姬姓。
196. 滑Huá:滑姓出自姬姓。
197. 裴Péi:裴姓出自赢姓。
198. 陆Lù:陆姓发源于今天的山东省平原县一带。
199. 荣Róng:黄帝时,有一个叫荣援的人,黄帝封他为诸侯,并且建立了荣国,他曾经奉黄帝之命铸钟十二个,其后世子孙都以荣为姓。
200. 翁Wēng:在夏朝初年,有一位贵族叫翁难乙,他可以说是翁姓的始祖。
201. 荀Xún:荀姓出自姬姓。
202. 羊Yáng:西周有一个种官职叫羊人,担任这个官职之人的后世子孙,就以此为姓,这样就有了羊姓。
203. 於Yū:发源于今天的河南省。
204. 惠Huì:远古时期的部落联合首领颛顼的后代叫惠连,他的后代子孙就以"惠"作为自己的姓,这样就有了惠姓。
205. 甄Zhēn:上古部落首领皋陶的次子名仲甄,在夏朝时为卿仕,受封于甄,他的后裔也取姓为甄。
206. 曲Qū:曲本是酿酒的主要原料,西周时成为掌管酿酒业的官名,世袭此职的人便以曲为姓。
207. 家Jiā:源自于姬姓。
208. 封Fēng:炎帝的后代,以地为姓。
209. 芮Ruì:源于姬姓。周武王封姬良夫于芮,后人以国为姓。
210. 羿Yì:为夏朝著名弓箭射手后羿的后代。
211. 储Chǔ:相传上古时有储国,储国人的后代以储为姓。
212. 靳Jìn:战国时期靳尚的后代便以靳为姓。
213. 汲Jí:源自于姬姓。春秋时期,卫宣公的公子居住的地方叫汲(今河南汲县),他的后代以汲为姓。
214. 邴Bǐng:齐大夫邴的封地也叫邴(今山东费县东南),他的后代以封邑为姓,也称邴氏,也有去邑成姓,称丙氏。
215. 糜Mí:最早始于夏代,是以谷物名称命名的姓。
216. 松Sōng:起源于秦朝。
217. 井Jǐng:源自姜姓。
218. 段Duàn:春秋时,老子李聃的孙子李宗在晋国为官,封于段干,他的后代一支姓段。
219. 富Fù:周襄王时有姬姓大夫名富辰,直言敢谏,不避贵胄,为人称道,他的后代有的以其名字为姓,称富氏。
220. 巫Wū:担任巫官后人有的以巫字为姓。
221. 乌Wū:出自金天氏。
222. 焦Jiāo:神农氏的后人,以国为姓。
223. 巴Bā:战国中期,巴国被秦国攻灭,巴人便以国名为姓。
224. 弓Gōng:来源为职官名。
225. 牧Mù:力牧助黄帝治理天下,立有大功,他的后代便以祖上名字为姓,一支姓力,一支姓牧。
226. 隗Kuí和Wěi:汤灭夏桀后,封其后人于隗,建大隗国,春秋时为楚国所灭,其子孙以国名为姓,称隗氏。春秋时晋国大举进攻赤狄诸部落,赤狄人后裔汉化后沿用隗姓。
227. 山Shān:周朝掌管山林的官员叫山师,子孙便称为山氏。
228. 谷Gǔ:源自于嬴姓。
229. 车jū:春秋时,秦国大夫子车仲的后代为车姓 。
230. 侯Hóu:春秋时,晋哀侯和缗侯均为晋武公所杀,哀侯和缗侯的子孙逃难他国后,便以祖上受封爵位为姓,称侯氏。
231. 宓fú或mì:mì音时是安静的意思。读fú,古同"伏","伏羲"亦作"宓羲"。
232. 蓬Péng:源自姬姓。
233. 全Quán:泉府官的后人以职官为姓,便有了泉姓,又因"全"、"泉"同音通用,于是也便有了全姓。
234. 郗Xī:苏忿生的后代受封于郗(今河南沁阳),其后人便以封邑命姓为郗姓。
235. 班Bān:春秋时,楚国若敖的孙子出生后曾被母亲弃于野外,吃虎乳长大。因虎有斑纹,其后代子孙以此事件命姓,为班姓。
236. 仰Yǎng:仰姓一支出自舜帝时大臣仰延之后。
237. 秋Qiū:秋姓为少昊氏之后。
238. 仲Zhòng:商汤王左相仲虺的后代和春秋时宋庄公之子(字子仲)的后代,也以祖上名字为姓。
239. 伊Yī:相传尧出生在伊祁山,他的后代有的以伊为姓。
240. 宫Gōng:周朝时有专门负责宫廷修缮和清洁事宜的官,名宫人,世袭此职的后人便以宫为姓。
241. 宁Nìng:出自赢姓,春秋时期,秦国国君秦襄公的谥号为"宁",他的后世子孙当中有的人就以先人的谥号作为姓。
242. 仇Qiú:出自九吾氏。
243. 栾Luán:出自姬姓,发源于河北栾城一带。
244. 暴Bào:最初形成于商朝,发源地在今天河南省境内。
245. 甘Gān:夏朝的诸侯国当中有一个甘国,后代以国为姓。
246. 钭Tǒu:出自姜姓。齐国的君主康公就以酒器名"钭"作为自己的姓,这样就有了钭姓。
247. 厉Lì:出自姜姓。
248. 戎Róng:出自姜姓。在西周时期,有一个戎国,它是齐国的附庸,后来戎国灭亡了,其公族便以国名作为了姓。
249. 祖Zǔ:汤是商朝的开国君主,他的后人祖乙、祖辛、祖丁等都先后做了商王,其支庶子孙以"祖"作为姓。
250. 武Wǔ:发源于今天广西省的水淳县北部。
251. 符Fú:出自姬姓。
252. 刘Liú:远古尧帝的子孙中,有个叫刘累的,据说他能驯化龙和驾龙飞奔,他就是刘姓始祖。
253. 景Jǐng:在春秋时期景差的后世子孙便以景作为自己的姓,这样就有了景姓。
254. 詹Zhān:据传说"五帝"之一的舜,曾经封黄帝后裔中得詹(受尊敬)的人为詹姓,这样就有了詹姓。
255. 束Shù:战国时期齐国有一疏姓部族,后改为束姓。
256. 龙Lóng:舜做部落联合首领,他的手下有一大臣名纳,为龙氏,他的后世子孙都姓龙。
257. 叶Yè:发源于今天河南省的叶县。
258. 幸Xìng:起源据与幸臣有关。
259. 司Sī:部落首领神农氏的属下当中,有专门负责占卜的大臣名司怪,他的后世子孙便以"司"作为姓。
260. 韶Sháo:乐官的后世子孙以其祖上所作乐曲的曲名作为自己的姓,这样就有了韶姓。
261. 郜Gào:出自姬姓。
262. 黎Lí:发源于今天河南省的浚县。
263. 蓟Jì:发源于今天的北京市西南。
264. 薄Bó:薄国君主的族人,便以封国之名作为自己的姓。
265. 印Yìn:源自于姬姓。春秋时期,郑穆公之子字子印,子印的孙子名段,在郑国为卿大夫,以其祖父的字中的"印"为姓,称为印氏。
266. 宿Sù:伏羲氏的后裔被封在宿国(今山东东平),其后人以国名为姓。
267. 白Bái:白阜被尊为白姓始祖。
268. 怀Huái:是无怀氏的后人。
269. 蒲Pú:舜的后代封于蒲(今山西永济),舜的后代因此以地名为姓。
270. 邰Tái:帝尧任命弃大司农,封于邰(今陕西武功),其子孙以地名"邰"为姓。
271. 从Cóng:从姓源自于姬姓。
272. 鄂È:春秋时,晋国大夫顷父之子嘉父叛晋,奔至鄂,称为鄂侯,他们的后代以鄂为姓。
273. 索Suǒ:索姓是汤王的后裔。
274. 咸Xián:帝喾为部落首领时,有个大臣叫咸邱黑,是咸姓的始祖。
275. 赖Lài:是炎帝的后裔。
276. 卓Zhuó:是春秋时楚国王族的后裔。
277. 蔺Lìn:是春秋时晋国王族的后裔。
278. 屠Tú:古人有以屠宰为业者,他们的后代以屠为姓。
279. 蒙Méng:颛顼的后裔。
280. 池Chí:池姓源于嬴姓。
281. 乔Qiáo:黄帝后代以山名取为桥姓,后来有的简化为乔姓。
282. 阴Yīn:周朝有阴邑,其大夫的后裔以食邑为姓,称阴氏。
283. 郁Yù:相传大禹的老师叫郁华,他便是郁姓的始祖,其后裔以祖字为姓,称郁氏。
284. 胥Xū:胥是以祖辈的名字命名的姓,起源于华胥、赫胥二氏。
285. 能Nài:周成王时,大臣熊绎因功受封为男爵,他的后代将熊姓去四点改为能姓。
286. 苍Cāng: 相传黄帝有二十五个儿子,其中有个叫苍林,他的后代以祖辈名字为姓,称苍氏。黄帝的孙子颛顼有八个儿子,都是治世能臣,世称"八恺",其中长子名苍舒,他的后代也以祖字为姓,形成苍姓一支。大约汉代以后,苍姓改为仓姓。
287. 双Shuāng:双姓与蒙姓同出一宗,是颛顼的后裔。夏朝建立后,封颛顼之后于蒙双,有子孙以地名为姓,成为蒙姓和双姓两支。
288. 闻Wén:出自复姓闻人氏。
289. 莘Shēn:莘姓一族是古帝祝融的后代。
290. 党Dǎng:党姓出自夏朝,居住在党项的王族多姓党。
291. 翟Zhái:翟姓出自隗姓。
292. 谭Tán:谭姓是颛顼的后代。
293. 贡Gòng:源于端木氏。
294. 劳Láo:劳姓起源于西汉时期。
295. 逄Páng:逄姓出自姜姓。
296. 姬Jī:相传黄帝的降生地有一条叫做"姬"的河,于是便以"姬"作为姓。
297. 申Shēn:申姓发源于今天河南省的南阳。
298. 扶Fú:大禹任部落联盟首领的时候,其属下有扶登氏,他就是扶姓的始祖。
299. 堵Dǔ:堵姓出自姬姓。
300. 冉Rǎn:帝喾为炎帝部落首领时,属下的八个部落当中就有冉姓,其后人世代姓冉。
301. 宰Zǎi:宰姓源于姬姓,春秋时期,周公孔曾经在周朝任太宰,人称宰孔,其后世子孙就以"宰"作为了姓。
302. 郦Lì:郦姓出自轩辕氏。
303. 雍Yōng:雍姓出自轩辕氏,发源于今天河南省的内黄。
304. 郤Xì:春秋时期,晋国公族子弟叔虎建立郤国,后世子孙以封地名作为姓。
305. 璩Qú:古时候有一个叫蘧邑的地方,那里的人最初是以地名"蘧"作为姓的,后来蘧姓改成了璩姓。
306. 桑Sāng:桑姓出自金天氏。
307. 桂Guì:桂姓出自姬姓。
308. 濮Pú:舜任部落首领时,其子孙散封于濮地,这些人的后代便以地名作为姓。
309. 牛Niú:周朝牛父的子孙以他的字"牛"作为自己的姓。
310. 寿Shòu:是彭祖的后裔。
311. 通Tōng:春秋时,巴国有大夫受封于通川,其后世子孙以封地名"通"作为姓。
312. 边Biān:商代有诸侯国边国,国君为伯爵,被称为边伯,其后代称为边氏。
313. 扈Hù:扈姓为大禹的后代。
314. 燕Yān:南燕灭国后,伯倏的后人以国名为姓。
315. 冀Jì:相传唐尧的后代被周武王分封在冀(今山西河津),其国人便以冀为姓。
316. 郏Jiá:周朝时,有地名称为郏鄏(今河南洛阳西)。居住在这里的人以地名为姓。
317. 浦Pǔ:出自于姜姓。
318. 尚Shàng:尚姓一支为姜太公的后裔。
319. 农Nóng:农姓出自神农氏,是炎帝的后裔。
320. 温Wēn:周武王的儿子叔虞的后代被封于温(今河南温县),其后以封地为姓。
321. 别Bié:《姓苑》记载 "别氏,京兆人,望出天水、京兆"等。
322. 庄Zhuāng:春秋时宋戴公名武庄,他的后人以其名字中的"庄"为姓。
323. 晏Yàn:黄帝后裔颛顼的孙子名陆终,他的儿子为晏安,其后代遂为晏姓。
324. 柴Chái:柴姓出自姜姓。
325. 瞿Qú:瞿姓一支源于人名,商代有一大夫,因封地在瞿上而得名瞿父,他的子孙以祖先名为姓。
326. 阎Yán:上古周武王建立周朝后,武王封一位王族仲奕于阎乡,仲奕的后代以祖上封邑为姓,称阎氏。
327. 充Chōng:充人后代以职官名为姓。
328. 慕Mù:慕姓出自慕容氏。
329. 连Lián:黄帝孙子颛顼的曾孙陆终有子名惠连,他的后代以祖先名中的字为姓。
330. 茹Rú:茹茹以族名为姓。
331. 习Xí:古代有诸侯国习国,其国君后世子孙以习为姓。
332. 宦Huàn:宦姓非常罕见。
333. 艾Ài:艾姓源于夏代,是禹王的后代。
334. 鱼Yú:子鱼孙辈嫡传一支以祖父名字为姓,称鱼氏,支庶孙以"鱼孙"为姓。
335. 容Róng:黄帝有史臣容成,其后代以容字为姓。
336. 向Xiàng:炎帝有一个名叫向的裔孙被封为诸侯,其后代子孙便以先人的名为姓。
337. 古Gǔ:古姓起源于殷商时期。
338. 易Yì:易姓形成于春秋时期。
339. 慎Shèn:慎姓发源于今天安徽省的颖上县西北。
340. 戈Gē:夏代东夷有寒国的儿子在戈国,其后代子孙就以国名作姓。
341. 廖Liào:廖姓起源于今天的河南省唐河县西。
342. 庾Yǔ:相传在远古帝尧时代,有掌庾大夫。以官名作为姓,这样就有了庾姓。
343. 终Zhōng:终姓是黄帝的后裔。
344. 暨Jì:暨姓是颛顼的后人。
345. 居Jū:居姓出自杜姓。
346. 衡Héng:出自伊姓。
347. 步Bù:步姓发源于今天山西省的临汾市南。
348. 都Dū:春秋初年,郑国有个公族大夫叫子都,他的子孙以其字"都"作为姓。
349. 耿Gěng:出自姬姓。
350. 满Mǎn:西周胡公满的支庶子孙当中有人以先祖名字中的"满"字作为姓。
351. 弘Hóng:在春秋时期,卫国有个大夫叫弘演,他的后世子孙就以其名字中的"弘"字作为自己的姓。
352. 匡Kuāng:春秋时期,鲁国大夫施孝权的家臣句须任匡邑宰,后来他的孙子就以祖父做官地的名称作为自己的姓。
353. 国Guó:大禹为首领时,有一个专门掌管车马的人名叫国哀,后世子孙都随之以国为姓。
354. 文Wén:周武王追谥父亲西伯姬昌为周文王,子孙以其谥号"文"作为了姓。
355. 寇Kòu:春秋时期卫灵公的孙子在卫国任司寇,他的后世子孙就以官名"司寇"作为自己的姓,后来简称寇氏。
356. 广Guǎng:上古广成子的后代以广成为姓。
357. 禄Lù:出自子姓,是殷商最后一个帝王纣王的后代。
358. 阙Què:阙姓起源于春秋之时。
359. 东Dōng:东姓源于远古之时。
360. 欧Ōu:春秋时,越王无疆将次子封于乌程(今浙江吴兴)欧余山的南面,古代称山南为阳,所以他被称为欧阳亭侯。
361. 殳Shū:出于有虞氏。
362. 沃Wò:沃丁的子孙有的以他的名字为姓,称沃氏。
363. 利Lì:出于理姓,与理、李、里同宗。
364. 蔚yù:北周时设有蔚(yù)州,居住在这里的人以地名为姓。
365. 越Yuè:越国公族支庶子孙有的以原国名为姓,形成越姓。
366. 夔Kuí:远古时,尧和舜的乐官名叫夔,此姓的起源就在尧舜帝时代。夔原指龙形动物。
367. 隆Lóng:隆姓源于地名。春秋时,鲁国境内有隆邑(今山东泰安西南),居住在这里的人以其地名为姓,形成隆姓。
368. 师Shī:源于技艺和职官名。
369. 巩Gǒng:周敬王时有同族卿士简公,受封于巩(今河南巩县),称为巩简公。巩简公的子孙以封邑为姓,称巩氏。
370. 厍Shè:厍姓源于北周厍狄氏所改姓。
371. 聂Niè:春秋时,齐丁公封其支庶子孙于聂邑(今山东茌平西),建聂国,为齐国附庸。其后世子孙以国名为姓,形成聂姓。
372. 晁Cháo:源于姬姓。古代"朝"与"晁"相通,都有早晨之意,所以在姓中"朝"也写作"晁"。周朝时,景王之子王子朝的子孙以朝为姓,又称"晁"氏。
373. 勾Gōu:又写作"句"。其姓最早见于《山海经》:"困民之国,勾姓"。
374. 敖Áo:上古五帝之一颛顼的老师叫做大敖,有的写做太敖,他的后代以祖上名字为姓,形成敖姓。
375. 融Róng:融姓起源于上古,是颛顼高阳氏后裔。
376. 冷Lěng:冷姓系泠姓所改。
377. 訾zǐ或zī:周朝时有訾邑(今河南巩县西南),居住在这里的人有的以地名为姓 。
378. 辛Xīn:辛姓源于姒姓。
379. 阚Kàn:阚姓源自姜姓。
380. 那Nā:商朝君王武丁的裔孙到那地(今湖北荆门东南)定居,形成那姓。
381. 简Jiǎn:春秋时,晋国大夫狐鞫居为周文王的后裔,他被封于续,死后谥号为简。
382. 饶Ráo:饶姓一支源于姜姓。
383. 空Kōng:空姓为复姓空同、空桑、空相等省文改成。
384. 曾Zēng:曾参是春秋时的鲁国人,而且是孔子的得意弟子。
385. 毋Wú:毋姓起源于上古,尧属下毋句制造出乐器罄,他就是毋姓的始祖。
386. 沙Shā:炎帝做部落首领时,他的属下有夙沙氏,其后世子孙省文为沙氏。
387. 乜Niè:产生于春秋时期,卫国有大夫的采邑在乜城,其后人就把采邑名作为了姓。
388. 养Yǎng:春秋时期,吴国公子掩余、烛庸逃到楚国,楚王把养地(今河南境内)封给了他们,后来其子孙后代就以祖上的封地名"养"作为姓。
389. 鞠Jū:鞠姓出自姬姓,周始祖弃有支孙名叫陶,他出生时手心有纹似"鞠"字形,所以取名鞠陶,他的后世子孙便以鞠作为自己的姓。
390. 须Xū:须姓源自风姓,是太昊伏羲氏的后代,春秋时期有风姓国叫须句国,该国的国民则称须句氏,后来改为须氏。
391. 丰Fēng:春秋时期,郑穆公的儿子丰,在郑僖公时任大夫,他的孙子便以其名"丰"作为姓,而称为丰施、丰卷,后来他们的子孙也随之姓丰。
392. 巢Cháo:尧为帝时,有大臣巢父常居于山中,以树为巢,故称有巢氏。禹帝时曾封有巢氏之后建立巢国(今安徽境内)。在夏、商、周三代,巢国世代为诸侯国,春秋时期,楚国灭掉巢国,巢国后代公族便以原国名作为姓。
393. 关Guān:夏朝时,夏桀是一个荒淫的暴君,有个叫关龙逢的贤臣曾去劝谏他,结果被处死,关龙逢的后代便姓关。
394. 蒯Kuǎi:商朝时有蒯国(在今天河南省洛阳市一带),其国人后来以国名作为姓。
395. 相Xiàng:夏朝有一个帝王叫相,他的后裔支庶子孙,有的就以祖上的名字作为姓。
396. 查Zhā:查姓出自姜姓,是炎帝后裔。
397. 后Hòu:后姓出自太昊氏,是上古太昊的孙子后照的后代。
398. 荆Jīng:西周初年,荆君有庶出子孙则以原国号作为姓。
399. 红Hóng:红姓出自熊姓。
400. 游Yóu:春秋时期,郑国国君郑穆公之子名偃,字子游,他的孙子以祖父的字作为姓。
401. 竺Zhú:汉代,有枞阳人竹晏改"竹"为"竺",其后世子孙即沿用竺姓。
402. 权Quán:商武帝武丁的后人被封于权地(今湖北境内),其后代以国为姓。
403. 逯Lù:秦国公族大夫有人受封于逯邑(今陕西境内),其后世子孙以地位姓。
404. 盖Gě:春秋时期公族大夫受封于盖邑(今山东沂水县西北),后代子孙就以地位姓。
405. 益Yì:伯益是秦国的始祖,其支庶子孙中有人以祖上的名字作为自己的姓。
406. 桓Huán:源于上古,黄帝时有大臣桓常,他是桓姓的始祖。
407. 公Gōng:出自姬姓。
408. 万俟Mò Qí:东晋时,鲜卑族的万俟部落随拓跋氏其部落族人以"万俟"为姓。
409. 司马Sī Mǎ:相传帝少昊始设司马一职,掌管军政。
410. 上官Shàng Guān:春秋时期,楚庄王幼子名子兰,担任上官大夫。子兰的子孙便以地名命姓。
411. 欧阳Ōu Yáng:蹄被封于乌程欧余山的南面,被称为欧阳亭侯,他的支庶子孙以封地命姓。
412. 夏侯Xià Hóu:杞简公的弟弟被称为夏侯,他的子孙于是以"夏侯"为姓。
413. 诸葛Zhū Gě:商朝时,伯夷的后裔。
414. 闻人Wén Rén:春秋时少正卯声誉高被称做"闻人"。他的支庶子孙有的便以"闻人"为姓。
415. 东方Dōng Fāng:伏羲氏创八卦,八卦以东方为尊,其后代支庶子孙便以东方为姓。
416. 赫连Hè Lián:是西汉时匈奴族的姓,始祖为匈奴右贤王刘去卑。
417. 皇甫Huáng Fǔ:春秋时宋戴公之子公子充石,字皇父。他的孙子以祖父之字为姓。
418. 尉迟Yù Chí:为鲜卑族姓。
419. 公羊Gōng Yáng:春秋时鲁国人公孙羊孺颇有才华,他的支庶子孙以祖上名字中的两个字命姓,形成公羊姓。公羊姓今已融入公姓。
420. 澹台Tán Tái:春秋时期,孔子有个弟子名叫澹台灭明,字子羽。
421. 公冶Gōng Yě:春秋时鲁国季氏有族人叫季冶,字公冶,他的子孙便以公冶为姓。
422. 宗政Zōng Zhèng:也作"宗正"。宗正是秦汉时期的官名,专管皇帝亲属的有关事宜,自秦始皇时开始设置。汉朝时。高祖刘邦有个本家亲戚担任宗正这一官职,后改姓为宗正。
423. 濮阳Pú Yáng:濮阳为地名,在今河南濮阳县,当地人有以地名为姓的,称为濮阳氏。
424. 淳于Chún Yú:春秋时期有淳于国,淳于国的人后来称为淳于氏。
425. 单于Chán Yú:历史上匈奴族的最高首领称为"单于",他们的后代中有以"单于"为姓的。
426. 太叔Tài Shū:春秋时,卫文公有儿子名叫太叔仪,他的后代就是太叔氏。
427. 申屠Shēn Tú:为上古舜帝的后代。
428. 公孙Gōng Sūn:周朝国君一般立正妻所生的长子为太子,其他儿子就称为公子。公子的儿子被称为公孙。有公孙的后代就以公孙为自己的姓。
429. 仲孙Zhōng Sūn:出自姬姓。
430. 轩辕Xuān Yuán:相传黄帝号轩辕氏,他的后代中有以轩辕为姓的。
431. 令狐Líng Hú:魏颗被晋君别封于令狐,"以邑为氏"而姓的令狐。
432. 钟离Zhōng Lí:源出于嬴姓。
433. 宇文Yǔ Wén:鲜卑族有个部落首领自称"字文氏"。
434. 长孙Zhǎng Sūn:北魏建立后,拓跋硅认为大伯沙莫雄的大儿子嵩是曾祖父的长孙,就赐嵩为"长孙"氏。嵩的后代也就一直以长孙为自己的姓。
435. 慕容Mù Róng:三国时期,鲜卑族首领莫护跋在棘城以北建立国家,其后代以国为姓。
436. 鲜于Xiān Yú:源出子姓。
437. 闾丘Lǘ Qiū:春秋时齐国有大夫名叫闾丘婴,他的后代称为闾丘氏。
438. 司徒Sī Tú:先秦设司徒这一官职。有的司徒后代就把官职作为自己的姓,称为司徒氏。
439. 司空Sī Kōng:出自姒姓,是大禹的后代,以官职名为姓。
440. 佟Tóng:源于妫姓,出自夏王朝末期太史终古的后代。
441. 第五Dì Wǔ:源于妫姓,出自汉高祖刘邦强迁原战国时期齐国的田氏公族时封的编序,属帝王赐姓。
442. 言Yán:出自春秋时言偃之后,以祖名为姓。
443. 福Fú:出自春秋时齐国大夫福子丹之后,以祖名为姓。
欢迎关注:学习强国
原地址:https://chinesefood8.com/2587.html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下一篇:蛇年韩姓男孩起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