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宝宝起名正文

不要轻信唐后无诗宋后无词 这5首元词放入宋词集中可以乱真

前言

词起源于隋唐,由民间的曲子词发展而来,中唐以前,大诗人李白、白居易、刘禹锡等人就有词作传世。在晚唐五代,大量的文人开始热衷于此道,出现了温庭筠、韦庄、孙光宪、李煜、冯延巳等词家,为宋词的辉煌铺就了道路。

在宋朝,词从诗的附庸一跃而成不可忽视的文体,诞生了数不清的填词大家:柳永、晏殊父子、张先、欧阳修、苏轼、秦观、黄庭坚、李清照、朱敦儒、姜夔、陆游、辛弃疾、张孝祥、吴文英、蒋捷......

王国维在《宋元戏曲史﹒序》中说:

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

其中有一句“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鲁迅曾经有一段自谦的说明常常被人断章取义:

我以为一切好诗,到唐已被做完,此后倘非能翻出如来掌心之“齐天太圣”,大可不必动手,《致杨霁云》

虽然如此说,但鲁迅后面也讲过:”然而言行不能一致,有时也诌几句。“可见诗人们终归是不肯罢手的。

今天不说诗,单说词,也不说其它的时代,单说一下元朝的词。按照王国维的说法,元的一代之文学是”曲“,而且说”宋之词...后世莫能继焉者也.”真的如此吗?

真得如此!确实无法和宋词相比。但是元词也并非一无是处,同样有不少的优秀作品。今天,老街挑出5首元朝的词作,大家评读一下,如果放入宋词里,您能分辨出来吗?

不要轻信唐后无诗宋后无词 这5首元词放入宋词集中可以乱真

1、耶律楚材 鹧鸪天·花界倾颓事已迁

耶律楚材 (1190年 -1244年 )生于燕京,一听名字就知道这是个契丹人,他是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的九世孙。耶律一家世代接受儒家思想的汉文化熏陶, 耶律楚材的父亲用《春秋左氏传》中的"虽楚有材,晋实用之"的典故, 给儿子起名为"楚材"。

1125年,金国灭掉了辽国,从耶律楚材的祖父起,他们一家就世代在金朝作官。1215年 ,蒙古军攻占燕京,耶律楚材归顺蒙古并博得成吉思汗的喜爱 ,被任命为辅臣。1234年,蒙古灭掉金国的时候,耶律楚材已经是窝阔台汗的宰相了。

鹧鸪天·题七真洞

花界倾颓事已迁,浩歌遥望意茫然。江山王气空千劫,桃李春风又一年。

横翠嶂,架寒烟。野花平碧怨啼鹃。不知何限人间梦,并触沈思到酒边?

这首词触景生情,抚今怀古。寄寓了作者对人生、历史的思索。小令虽短,却境界开阔,气象宏大。清·况周颐《蕙风词话》中大家赞许,称这首词具备了苏轼、辛弃疾二人的特点:

高浑之至,淡而近于穆矣。庶几合苏之清、辛之健而一之。

花界:香界,在唐诗中几乎都是指佛寺。在此处指道观,耶律楚材的儿子有几首诗传世,也用花界代指道观。

江山王气空千劫,桃李春风又一年。这一副对联值得玩味, 刘禹锡 《西塞山怀古》说过:金陵王气黯然收。这里说空有王气又能怎样呢?千劫,差不多是无限长了,空有王气还不是一年有一年的”花界倾颓“吗?结句:不知何限人间梦,并触沈思到酒边?这是历尽沧桑的人才能写出的感概,也就是况周颐《蕙风词话》说的:高浑之至,淡而近于穆矣!

不要轻信唐后无诗宋后无词 这5首元词放入宋词集中可以乱真

2、 刘秉忠 干荷叶 寂寞在秋江上

刘秉忠(1216~1274年)初名侃,曾经出家为僧, 秉忠这个名字是忽必烈给起的。这个名字值得记住,据说他是元大都(今天的北京)的规划设计者。刘秉忠不仅建了一座城, 他还建议议取《易经》"大哉乾元"之意,将蒙古更名为"大元", 这就是元王朝命名所由来。

《干荷叶 》一共有八首,据说是作家刘秉忠自己创作的一组散曲。但是被作为词收录入康熙年间沈辰垣等人编定的《钦定历代诗余》。

干荷叶,色苍苍,老柄风摇荡,喊了清香。越添黄。

都因昨夜一场霜,寂寞在秋江上。《干荷叶 》

这是一首颇有哲理意趣的咏物词。荷叶干枯,老柄摇荡,又逢秋霜时节,似乎在表达一种时光流逝、怀才不遇的痛苦。但是从后面的几首看来,更像为摇摇欲坠的南宋王朝写了一首挽歌:

干荷叶,色无多,不奈风霜锉。贴秋波,倒枝柯。宫娃齐唱采莲歌,梦里繁华过。

南高峰,北高峰,惨淡烟霞洞。宋高宗,一场空。吴山依旧酒旗风,两度江南梦。

不要轻信唐后无诗宋后无词 这5首元词放入宋词集中可以乱真

3、张弘范 临江仙·千古武陵溪上路

张弘范(1238-1280年)、耶律楚材、刘秉忠都可以算是元朝的开国元勋了,但是站在南宋的角度看,他们的形象就不那么美好了。特别是张弘范这个人,在历史上几乎是个一号反派人物。

因为他就是金庸小说中,和郭靖大战与襄阳的元兵首领;他是俘获文天祥并受赠”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的人;他还是崖山海战逼得陆秀夫抱着小皇帝跳水的那个人。

他虽是汉人,但是出生于元朝,从小就是元朝官员的子弟。他也是一个诗人,看到下面这首词,让我们暂时忘记他在战争中的所作所为吧。

临江仙·千古武陵溪上路

千古武陵溪上路,桃花流水潺潺。可怜仙侣剩浓欢。黄鹂惊梦破,青鸟唤春还。

回首旧游浑不见,苍烟一片荒山。玉人何处倚阑干。紫箫明月底,翠袖暮天寒。

武人填词达到如此境界,不能不让人想起辛弃疾,辛弃疾曾经预言,“仇虏六十年必亡,虏亡而中国之忧方大。”不过他可能想不到还有一个像他一样也能填词的武将。

英雄气短儿女情长,这首临江仙写得婉约深情、意味深长。梦中思念当年在桃花源时的 “仙侣”,梦醒后佳人不在,眼前只有‘苍烟一片荒山“,然后又转入联想或者回忆:紫箫明月底,翠袖暮天寒。张弘范这首《临江仙》的时空变幻,很有周邦彦《少年游》的特色。

朝云漠漠散轻丝。楼阁淡春姿。柳泣花啼,九街泥重,门外燕飞迟。

而今丽日明金屋,春色在桃枝。不似当时,小桥冲雨,幽恨两人知。《少年游》

不要轻信唐后无诗宋后无词 这5首元词放入宋词集中可以乱真

4、梁曾 《木兰花慢 西湖送春 》

梁曾(1242-1322),字贡父,是一位高寿诗人,和前面3位一样,也是元朝的高官。明朝姜南的《风月堂杂识》评价梁曾:"

贡父政事文学,皆有可观,当有西湖送春一阕,格调俊雅,孰云元人诗余不如宋哉"。

姜南说梁曾的《木兰花慢· 西湖送春 》格调俊雅,谁说元朝人的词(诗余)不如宋朝呢?我们看看这首不让宋人的词:

问花花不语,为谁落,为谁开。算春色三分,半随流水,半入尘埃。人生能几欢笑,但相逢、尊酒莫相催。千古幕天席地,一春翠绕珠围。

彩云回首暗高台。烟树渺吟怀。弃一醉留春,留春不住,醉里春归。西楼半帘斜日,怪衔春、燕子却飞来。一枕青楼好梦,又教风雨惊回。

”问花花不语“出自韦庄的《归国谣·春欲暮》:南望去程何许?问花花不语;”春色三分,半随流水,半入尘埃。“出自苏轼的《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高台彩云”、“留春不住“等也是唐宋人的熟典熟语。

这首词放入宋词的确可以乱真,但也没有什么特别出色之处。一切好词几乎都被前人写过,再想让人眼前一亮确实太难了。

不要轻信唐后无诗宋后无词 这5首元词放入宋词集中可以乱真

5、刘因 《念奴娇 忆仲良》

刘因(1249年-1293年),字梦吉,号静修,是元代著名理学家、诗人。其故乡容城地处冀中平原,祖辈世代居住于此,因此三世仕金。他出生时,金已经灭国15年了。曾短期在元朝做官, 辞官不就时,忽必烈评价到:"古有所谓不召之臣,其斯人之徒欤!"

据说刘因非常同情南宋,张弘范灭宋后,刘因曾作《渡江赋》以哀之。 他后来到辞官家居的何玮家馆课授徒三年,因何玮曾参与伐宋之役,收集了不少从南宋携回的书籍 ,刘因得以"馆于藏书之家而肆其检阅" 。不知道其中有没有辛弃疾的词作,刘因虽然是一介书生, 下面这首词颇有辛派豪放词风。

《念奴娇 忆仲良》

中原形势,壮东南、梦里谯城秋色。万水千山收拾就,一片空梁落月。烟雨松楸,风尘泪眼,滴尽青青血。平生不信,人间更有离别。

旧约把臂燕南,乘槎天上,曾对河山说。前日后期今日近,怅望转添愁绝。双阙红云,三江白浪,应负肝肠铁。旧游新恨,一时都付长铗。

怀旧忆友是常见的主题,仲良是王庭钰的字,据说这是当时以为善于画龙的画家。刘因这首词把离别之情勾勒得浓烈醇厚。从“烟雨松楸”来看,这不是普通的离别,而是纪念亡友的一首词。

”中原形势,壮东南、梦里谯城秋色。万水千山收拾就,一片空梁落月“,上阕用了众多雄浑阔大的意象,描述了刘因的感受:梦中相思故友,跨越千山万水而来,只见到人去梁空,唯有落月。烟雨中,看到亡友暮边松楸青青,不由得泪眼婆娑。不敢相信,好友竟然已经去了。

下阕回忆当年约誓(曾对河山说),一起“乘槎天上”,如今约期已近,理想破灭空添愁绪。双阙红云,有出仕之意;三江白浪,有归隐之意;遥望红云白浪,书剑无成,理想破灭,当年你如此坚毅自信,如今都成泡影。新恨旧愁,让我不由得想起弹剑而歌的冯谖,空有才而潦倒一生。

不要轻信唐后无诗宋后无词 这5首元词放入宋词集中可以乱真

结束语

诗在唐朝达到了顶峰,因此王安石曾说:“世 间好语言,已被老杜道尽。世间俗语言,已被乐天道尽。“

同理,词在宋朝达到了顶峰。 因为唐诗宋词太过耀眼,遮住了后世的光芒。其实元明清甚至民国,都有不少优秀的作品。今天,除了学校课本里选取的代表作,或者专业人事的课题研究外,后人读诗词,常常忽略掉唐宋以外的作品。

作为业余爱好者,工作之余我们连唐宋诗词都没时间读完,又哪里有时间和兴趣读其他时期的作品呢?毕竟诗词不能换来柴米油盐,还是多看看各种”思维“、”大学“的营销管理更现实些。

@老街味道

被苏轼笑话一树梨花压海棠的张三影 其实还有几十个影

飞红万点愁如海 一篇短文看明白 诗词创作如何用好明喻隐喻和借喻

唐诗宋词中清明时节的雨有个专业名字 大多数人没有听说过

苏轼、王安石、辛弃疾的这三首豪放词代表作 您最喜欢哪一首呢?

唐诗宋词就是田园有宅男 边塞多愤青 咏古伤不起这么简单吗?

原地址:https://chinesefood8.com/27363.html
点击阅读全文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