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宝宝起名正文

潘氏在瑞安历史上武勇文秀各领风骚

潘氏在瑞安历史上武勇文秀各领风骚

瑞安潘氏始迁于唐,盛名于宋后。马屿一甲承传北宋开国名将潘美后裔,潘唯武翼郎“敕建五凤楼”,程门弟子潘旻身世成谜。明代“书宗”姜立纲留存的二方墓志皆书九里潘氏,太仆寺卿孙衣言题匾潘静齐“深明大义”,潘步云立“五品军功”恩及祖父。近代有潘鹏助叶挺建独立团,北伐大战汀泗桥、贺胜桥克吴佩孚主力成“铁军”战将。另外,潘氏尚有巾帼奇女,潘红瑛倾城倾国嫁帝王为妃,潘婉秀秀外慧中诗书传情留世等,武勇文秀,各领风骚。

潘美后裔绵一甲

潘旻身世尚成谜

瑞安潘氏,据《瑞安县志·氏族门》记载:横山乡岩头,先人潘谋襄于唐天宝间,因闽蛮变乱,自长溪赤岸迁入本邑;前里乡之九里,先人潘建于五季时,自福建避乱迁此;章安之藤岙,始迁祖孝宁来自汴京(今河南)。此外,尚有东山之下埠,始祖源仁于元至正时徙东皋等,其源头支派众多。

潘氏在瑞安历史上武勇文秀各领风骚

在旧56省道将近高楼时,有一村名潘山,据《瑞安市地名志》记载,“相传昔有官吏潘某墓葬山间,故名潘山”,据说此为潘氏的发源地之一。记者寻访时,却被村干部告知:潘山已无一户潘姓人家,前头2公里处的56省道边马屿一甲村居有众多潘姓。果然,一甲村现任村委会主任潘传忠说,全村1300多人,潘姓约有250多户、1100多人,约占80%。其始迁祖正是潘孝宁,据一甲《潘氏宗谱》记载,此公颇有来头,生于宋太平兴国八年(983年),系北宋开国名将潘美之孙。

潘氏在瑞安历史上武勇文秀各领风骚

潘美

潘氏在瑞安历史上武勇文秀各领风骚

历史上的潘美(925—991),在北宋开国之初追随宋太祖赵匡胤屡立战功,被封为韩国公,死后追赠为中书令,谥号武惠。因在雍熙三年(986年),攻打辽国失败,导致杨业全军覆没,潘美被削三任,降为检校太保。由此之故,在《杨家将》等相关的小说、演义中,潘美被改名为潘仁美,丑化成一代权奸,恐怕为千古奇冤!一甲村潘氏31世孙潘传荣不无委屈地说,先祖为潘美之孙,常被人指骂为“奸臣后裔”,应该不会有假。

据一甲潘氏最早撰于宋淳熙年间的《潘山潘氏族谱序》记载,其始祖潘孝宁“超然谢爵(弃官不仕),秩游四方,自号清河遁客”,于宋大中祥符戊申(1008)游至瑞安藤岙双山筑室而居,并“作亭数楹,匾曰双泉盘隐,邦人以潘塘命其地”。潘塘或即今马屿潘山村所在地,飞云江上游横贯其前,想必其时风光秀美。但始迁祖“清河遁客”潘孝宁没有想到,其后裔累经飞云江洪灾洗劫,其潘氏族谱就有某“全家遭宣和甲辰(1124)洪水之患沦没无存”的记载。或正因此之故,幸存的潘氏后裔不得不上移下迁到附近的一甲、东源村等地。

潘山潘氏至第八世出了一个潘唯。据记载,此公登宝祐元年(1253)右(武)科进士,官任台州吴都寨巡检,后擢升“武翼郎淮东都统”。按理说,此官不大(宋朝曾定武臣官阶53阶,第42阶为武翼郎),其谱中却有“敕建五凤楼,下有凤池。今独有遗址存,墓前建有神道坊额”的记载,至于为何“敕建五凤楼”及其作用,则别无记载,其后裔也不知其详。几年前,潘山曾发现几块古石材,其中一块刻有“潘公神道”字样,或者就是其墓前坊额。此人可能就是《瑞安市地名志》所载“潘某墓葬山间”之官吏,即潘山之由来。

瑞安潘氏在古代最著名首推潘旻。据《瑞安市志》记载,此公“自幼志向高远,博览群书,下笔滔滔不绝”,曾同谢佃、鲍若雨同到洛阳受学程颐,其论学问答编入《程氏全书》,因见北宋末年政治混浊而隐居不仕,宋理学大师朱熹著作的《伊洛渊源录》亦载有他的事迹。

但因志书没有明确其为何方人及生卒年,便有了不同的版本。潘山潘氏宗谱记载他为潘孝宁的六世孙,生于宋嘉祐三年(1058),死后葬潘塘,其子移居乐清清江渡。而九里《潘氏宗谱》则记载为潘建的六世孙,生于宋天圣四年(1026),没有后代。瑞安宋时受学程门的潘旻应该只有一个,潘山与九里的《潘氏宗谱》记载孰是孰非,依然成谜,或者期待有心者,到乐清清江渡寻访有否潘旻后裔或可见分晓。

“书宗”二书潘氏墓志

“太仆”题匾“深明大义”

据九里《潘氏宗谱》记载,其始迁祖潘建,原籍河南,唐末入闽,官为闽王王审知家令,后唐庄宗同光元年(923),为避五季之乱,由闽长溪赤岸迁安固十都东山观霞浦隐居。

九里潘氏后人潘永枢曾回购一块流失的《潘氏虎掌庵记》石碑,碑文上书自潘建七世孙潘京“由孝廉官拜武翊邑大夫”,死后葬虎掌山始,其后十二世均葬于此。此山“距城东北二里,弥望若接青冥”,被称为近云峰,“其峰稍下,窈然夷广,相传因虎坐而掌距其地”,故名为虎掌之原。原来“虎掌庵记”系潘氏后人煞费苦心,在“虎掌之原”建屋四间,为祖先守茔,取名为“虎掌庵”。据记载,此山现介于牛伏岭村与下沙塘村之间,难怪至今牛伏岭村人仍称其为“九里山”。

潘氏在瑞安历史上武勇文秀各领风骚

东山观霞浦潘氏传至第十六世潘凤,于元至正八年(1348)始迁九都九里,此公生有三子,名为潘春、潘复、潘起,分居东、中、西三堡,各堡又分三房,从此子孙繁衍,聚族成村。据其后裔潘永枢介绍,在新中国成立前,东堡、中堡、西堡三村只有7户他姓人家,其余均为潘姓,号称“九里潘”,至今已约有15000人。

到明朝时,九里潘氏已相当有名。“安阳有潘称世族”,署名中顺大夫太仆少卿、被誉为“一代书宗”的姜立纲(撰并书)在《故简庵潘府君墓志铭》中赞道。至今我市发现的二方姜书墓志,皆书九里潘氏,另一方是《明故潘处士墓志铭》,今作为文物均收藏于玉海楼内。

至清代,九里潘氏出了一位潘秉坤,号静齐,时官为太仆寺卿(未赴任)的邑人孙衣言为其题《赠静齐潘君匾额》曰:深明大义。据时为刑部主事的清末大儒孙诒让撰写的《行实》记载,此公“幼以家贫辍学为农,性刚直,好义,既长娴武”。清咸丰十一年(1861),金钱会进攻瑞安城,此公发挥武艺之长,“奋勇平贼获功”,被多统军提督奖以八品顶戴。同治元年(1862),“发逆犯瑞安,随官军剿寇有功,又檄加五品顶戴,入平阳协镇左营效力”。到同治七年(1868),制总李瀚章临温检阅,以为他“技艺娴熟、战功卓著”,奏以守备擢补并赏戴蓝翎。“盖吾乡以武功起家者,以君为称首焉!”孙诒让称。

步云立“五品军功”

潘鹏成北伐战将

无独有偶,同在清咸丰十一年和同治元年“平贼”、“剿寇”建功的潘氏后人,还有潘步云。据记载,此公少应武童试入武学,后入温州左营战兵效用。因在平定平阳金钱会和“发逆”(太平天国义军)中率壮兵“奋勇当先立功”,被授予“五品军功”,并升任温州左营把总。

九里《潘氏宗谱》收录有两道有关潘步云的圣旨,因其军功之故,分别加封潘步云的祖父、父亲为“武德佐骑尉”,加封其祖母、母亲为“宜人”。由此看来,孙诒让先生称潘秉坤为“武功起家者之首”或者有点言过其实。

而在近代,以战功著名的九里潘氏还出了一位北伐战将潘鹏。

据《瑞安市志》记载,潘鹏(1887—1959),幼好学,为邑庠生。清光绪三十年(1904)赴南京应募入清军绿营,任文书。不久,考入江苏淮阴讲武堂。1908年,入云南新军,任蔡锷秘书及副官。民国二年(1913),蔡锷推荐他入北京陆军大学第六期,与蒋介石同学。毕业后,在北洋政府任连、营长等职。1924年,南下广东,参加国民革命军第四军三十四团,协助叶挺创建独立团。1926年5月,潘鹏作为独立团副团长兼参谋长随团参加著名的汀泗桥、贺胜桥之战,打败军阀吴佩孚主力,并乘胜追击,直抵武昌城头。在北伐战争中,叶挺率领的独立团,战无不胜,打出了军威,赢得了“铁军”的光荣称号,叶挺被破格晋升少将,潘鹏等指战员亦分别受到嘉奖和晋级。

卢沟桥事变后,潘鹏调任浙江云和团管区司令,丽水师管区和永乐师管区副司令、陆军少将,后晋升中将。内战开始后,解甲归田。

由此,在九里提起潘鹏,均被称为“潘司令”。在九里民间,还流传有一个“潘司令”喝退孙传芳的故事。据说有一次,潘鹏回归故里,县长吕律畏其名头,吓得逃到平阳去。其时,孙传芳部队路经瑞安,听说该部抢劫、抓壮丁等无恶不作,乡人请潘司令出面,得约法三章:从瑞安南门到九里地界,不得扰民、不得抓壮丁。据说该部队经过时不断打探“九里过了吗”“九里过了再抢”。

红瑛嫁帝王为妃

婉秀秀诗书传情

塘下鲍田有村名上潘,据上潘《潘氏源流记》载,其始迁祖潘知恭(号宏宗)系潘建九世孙,与“九里潘”同宗源出东山观霞浦,但迁居比“九里潘”还早了九世,于南宋大定元年(1162)迁居上潘。

潘知恭到上潘时年仅25岁,9年后生女红瑛。此女长大后倾城倾国,“23岁时被入选皇宫德配南宋第三帝光宗为妻”。由此,上潘的潘氏始祖一跃而成为国丈,门庭日盛,子孙繁荣,故把三孙分为上、中、下三房,分别为上潘、中潘与下潘。几百年后,倭寇入侵,二十多年不断地骚扰、烧杀抢掳,众多民房庙宇化为灰烬,村民四散逃亡。倭乱过后,潘氏后裔重返家乡,大房后裔重回上潘重建家园,中潘的二房后裔则失去了踪迹,三房后裔回到下潘时,见全村已成荒坦,为生存计,只得冒充池姓迁入附近的前池村。由此,国丈的潘氏后裔就只剩了上潘。据说,下潘迁入前池的一房祖上留下遗训,不可与上潘房联姻(因血缘同出一脉之故)。

瑞安潘氏在古代的奇女子还有女诗人潘婉秀。据《瑞安市志》载,潘婉秀(1470—1538),南社乡双峰里(今属飞云)人。夫赵裕为瑞安庠生,后为金乡卫掾,潘氏留家中奉养婆母。劳作之余,以诗寄情,前后所咏70余首,辑成《扣机集》,现仅流存18首。

“俯仰乾坤大,何须较长短。从教书一寄,空使泪千行。芳草绿如恨,落花元自忙。暂停机杼事,一笑倚蓬窗。”这首《春日书怀》,让一位织女的思春之情跃然纸上。再如《戊午(1498)中秋》:“去年今夜同君酌,今夜君同何处筵。唯有广寒宫里月,年年不改旧时圆。”再如“一抹闲云似水流,西风吹老鬓云秋”、“纨扇未能收玉箧,寒声无已到金乡”等,往往寄情于物,借景生情,满腹相思凝成一串串清雅、伤感的诗句,颇有李清照遗风。

*文章来源瑞安日报/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原地址:https://chinesefood8.com/30938.html
点击阅读全文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