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外来(返)蚌人员需提供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蚌埠疾控发布健康提醒
据蚌埠疾控微信公众号消息,29日内蒙古满洲里市疫情防控工作指挥部新闻发布会公布,内蒙古满洲里市于11月28日—29日8时,首轮全员核酸检测工作全面完成,共采集样本175554人份,检测出阳性样本60份。第二轮大规模核酸检测工作正在进行。鉴于当前疫情防控形势,为切实做好“外防输入”防控工作,保障全市居民身体健康,蚌埠疾控提醒如下:
一、重点人员主动报备。有中高风险地区、正在发生疫情地区所在市旅居史的来(返)蚌人员应第一时间主动向所在社区(村)、单位或入住酒店报告。有中高风险地区、正在发生疫情地区所在市旅居史的来(返)蚌人员应第一时间主动向所在社区(村)、单位或入住酒店报告。中高风险地区来(返)蚌人员以及近期与国内确诊病例活动轨迹有交集的来(返)蚌人员,采取集中隔离医学观察14天,分别在第1、4、7、14天各开展1次核酸检测;发生本土疫情的市(直辖市为区)其他来(返)蚌人员,尽快开展核酸检测,3日内完成2次核酸检测,健康监测14天,监测结束再进行1次核酸检测。
二、省外来蚌人员配合核酸检测。省外来(返)蚌人员需提供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并主动向所在社区(村)、单位或入住酒店报告,抵蚌后至少开展1次核酸检测。各县区要强化社区网格化管理,积极摸排外省来(返)蚌人员。
三、做好个人防护和健康监测。倡议全市居民非必要不出省,非必要不去中高风险地区、有本土病例报告的地区,非必要不前往口岸城市和边境地区;减少前往密闭和人员聚集场所,不聚集、不扎堆,自觉做好亮码、测温、戴口罩、保持“一米线”距离、勤洗手、就餐时使用公筷公勺等个人防护措施;如有发热、干咳、乏力、嗅(味)觉减退、鼻塞、流涕、咽痛、结膜炎、肌痛和腹泻等新冠肺炎症状,及时至发热门诊就诊,如实告之医生流行病学史,开展核酸检测、血常规等检查,在检查结果反馈之前,进行留观,就诊期间做好个人防护,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四、关注疫情动态,遵守防疫规定。请广大市民密切关注近期疫情发生地官方发布的病例活动轨迹,若发现自己或周边人员可能与病例活动轨迹有交集,或“安康码”“行程码”出现红码或黄码等情形,应第一时间向所在社区(村)报备,积极配合开展核酸检测和健康管理措施。正在市外出差、旅行等未返蚌人员请做好旅途、就餐等过程中的个人防护。如滞留涉疫地区,请严格遵守当地防疫规定和要求。
五、尽早接种疫苗。请符合接种条件的市民,包括3-11岁儿童,如无接种禁忌症,请尽早主动完成新冠病毒疫苗的全程接种,共筑免疫屏障。已完成疫苗接种6个月以上的,可接种新冠疫苗加强针。
六、积极配合疫情防控。当接到防疫短信、电话等询问或提醒时,请根据要求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开展相关调查,支持疫情防控工作,共同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新闻多看点
最新
新增确诊病例39例其中本土21例均在内蒙古
11月29日0—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39例。其中境外输入病例18例(广东9例,广西4例,云南2例,天津1例,福建1例,山东1例),含2例由无症状感染者转为确诊病例(均在广东);本土病例21例(均在内蒙古,其中呼伦贝尔市19例、通辽市2例),含2例由无症状感染者转为确诊病例(均在内蒙古)。无新增死亡病例。无新增疑似病例。
当日新增治愈出院病例36例,解除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2290人,重症病例较前一日减少1例。
境外输入现有确诊病例407例(其中重症病例3例),现有疑似病例3例。累计确诊病例10169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9762例,无死亡病例。
截至11月29日24时,据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现有确诊病例790例(其中重症病例7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93285例,累计死亡病例4636例,累计报告确诊病例98711例,现有疑似病例3例。累计追踪到密切接触者1328055人,尚在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32997人。
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无症状感染者22例(均为境外输入);当日转为确诊病例4例(境外输入2例);当日解除医学观察12例(境外输入10例);尚在医学观察的无症状感染者462例(境外输入395例)。
累计收到港澳台地区通报确诊病例29103例。其中,香港特别行政区12430例(出院12134例,死亡213例),澳门特别行政区77例(出院77例),台湾地区16596例(出院13742例,死亡848例)。
近日
在非洲多个国家发现的奥密克戎新型变异株
引起各国高度警惕
奥密克戎对全球影响有多大
疫苗还管用吗
哪些防护措施有效
针对新冠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国家卫生健康委组织中国疾控中心专家就有关问题进行了解答:
1. 奥密克戎变异株的发现和流行情况
2021年11月9日,南非首次从病例样本中检测到一种新冠病毒B.1.1.529变异株。短短2周时间,该变异株即成为南非豪登省新冠感染病例的绝对优势变异株,增长迅猛。11月26日,WHO将其定义为第五种“关切变异株”(variant of concern, VOC),取名希腊字母Omicron(奥密克戎)变异株。截至11月28日,南非、以色列、比利时、意大利、英国、奥地利和中国香港等,已监测到该变异株的输入。我国其他省市尚未发现该变异株的输入。奥密克戎变异株在南非首先发现和报道,但不代表这个病毒是在南非演变形成的,变异株的发现地不一定是起源地。
2. 奥密克戎变异株出现的可能原因
根据新冠病毒数据库GISAID目前共享的信息显示,新冠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的突变位点数量明显多于近2年流行的所有新冠病毒变异株,尤其在病毒刺突(Spike)蛋白突变较多。推测其出现的原因可能有以下三种情况:
(1)免疫缺陷患者感染新冠病毒后,在体内经历了较长时间的进化累积了大量突变,通过偶然机会传播;
(2)某种动物群体感染新冠病毒,病毒在动物群体传播过程中发生适应性进化,突变速率高于人类,随后溢出传染到人类;
(3)该变异株在新冠病毒基因组变异监测落后的国家或地区持续流行了很长时间,由于监测能力不足,其进化的中间代次病毒未能被及时发现。
3. 奥密克戎变异株的传播力
目前,全球尚无奥密克戎变异株传播力、致病力和免疫逃逸能力等方面的系统研究数据。但奥密克戎变异株同时具有前4个VOC变异株Alpha(阿尔法)、Beta(贝塔)、Gamma(伽玛)和Delta(德尔塔)刺突蛋白的重要氨基酸突变位点,包括增强细胞受体亲和力和病毒复制能力的突变位点。流行病学和实验室监测数据显示南非感染奥密克戎变异株病例数激增以及部分取代Delta变异株,传播力有待进一步监测研究。
4. 奥密克戎变异株对疫苗和抗体药物影响
研究表明,新冠病毒S蛋白若出现K417N、E484A或N501Y突变,提示免疫逃逸能力增强;而奥密克戎变异株同时存在“K417N+E484A+N501Y”三重突变;此外,奥密克戎变异株还存在其他多个可能降低部分单克隆抗体中和活性的突变。突变的叠加可能降低部分抗体药物对奥密克戎变异株的保护效力,对现有疫苗免疫逃逸的能力,有待进一步监测研究。
5. 奥密克戎变异株对我国现使用的核酸检测试剂是否有影响
对奥密克戎变异株的基因组分析显示,其突变位点不影响我国主流核酸检测试剂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奥密克戎变异株突变的位点主要集中在S蛋白基因的高变异区,并不位于我国第八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公布的核酸检测试剂引物和探针靶标区域(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向全球公布的ORF1ab基因和N基因)。但南非多个实验室的数据提示,对于检测靶标为S基因的核酸检测试剂可能无法有效检出奥密克戎变异株的S基因。
6. 有关国家和地区采取的措施
鉴于奥密克戎变异株在南非的快速流行趋势,包括美国、英国、欧盟、俄罗斯、以色列、我国台湾和香港等在内的多个国家和地区纷纷限制来自非洲南部的旅客入境。
7. 我国的应对措施
我国的“外防输入,内防反弹”防控策略对奥密克戎变异株仍然有效。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已针对奥密克戎变异株建立了特异性核酸检测方法,并持续针对可能的输入病例开展病毒基因组监测。上述措施将有利于及时发现可能输入我国的奥密克戎变异株。
8. WHO应对奥密克戎变异株的建议
WHO建议各国加强新冠病毒的监测、报告与研究工作,采取有效的公共卫生措施阻断病毒传播;建议个人采取的有效预防感染措施包括公共场所至少保持1米距离、佩戴口罩、开窗通风、保持手清洁、对着肘部或纸巾咳嗽或打喷嚏、接种疫苗等,同时避免去通风不良或拥挤的地方。与其他VOC变异株相比,目前尚不确定奥密克戎变异株传播力、致病性和免疫逃逸能力是否更强,相关研究在未来的几周内将得到初步结果。但目前已知的是,所有变异株都可能导致重症或死亡,因此预防病毒传播始终是关键,新冠疫苗对减少重症和死亡仍然有效。
9. 面对新出现的新冠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公众在日常生活工作中,需要注意哪些?
(1)戴口罩仍然是阻断病毒传播的有效方式,对于奥密克戎变异株同样适用。即使已经完成全程疫苗接种和接种加强针的情况下,也同样需要在室内公共场所、公共交通工具等场所佩戴口罩。此外,还要勤洗手和做好室内通风。
(2)做好个人健康监测。在有疑似新冠肺炎症状,例如发热、咳嗽、呼吸短促等症状出现时,及时监测体温,主动就诊。
(3)减少非必要出入境。短短数天时间,多个国家和地区陆续报告奥密克戎变异株输入,我国也面临该变异株输入的风险,并且目前全球对该变异株的认识仍有限。因此,应尽量减少前往高风险地区,并加强旅行途中的个人防护,降低感染奥密克戎变异株的机会。
安安提醒大家
一定要做好防护
减少出行
来源: 中安在线
原地址:https://chinesefood8.com/30958.html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