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年,一位外国朋友采访时,问了鲁迅这样一个问题:“您认为在目前中国的文坛上,谁才是无产阶级作家?”
鲁迅不假思索的回答:“丁玲,她是唯一的无产阶级作家。”
在20世纪中国的文坛上,丁玲是一个特殊的存在,她的才华横溢,她的个性人生,让她得到了万人敬仰,万人非议。
她这轰轰烈烈的一生共有四段情感,三人行、姐弟恋,哪一个都是在触碰着当时中国传统社会的底线,可以说是在雷区蹦迪。
事实究竟如何?这四位男子与丁玲是怎样产生交集的?
最纪念的胡也频丁玲是湖南人,在她4岁的时候,父亲病逝,母亲带着她和弟弟回到姥姥家生活。
在姥姥家,她和表哥从小一起长大,算得上是青梅竹马,姥姥看到他们相处的不错,就做主给他们定了娃娃亲。
但是对丁玲来说,表哥只是玩伴,是好友,她第一次在舅舅家感受到了寄人篱下的滋味儿。
这种不适就像一颗小苗种在了她心里,后来上学时接触到的新思想越来越多,她心里的这课小苗越长越大。
特别是舅舅的态度,如果她不听从舅舅的安排,舅舅就会停了对他们母女的接济,他们就会无家可归。
1921年,她唯一的弟弟去世,然而整个家族的人都在指责她,说她克死了弟弟,甚至恶毒的问丁玲她怎么不去死?
这让本来还在纠结犹豫的丁玲产生了反抗的情绪,她和同学们一起上街游行,到处宣传新思想,剪掉辫子,留着学生头,就是我们印象中最典型的进步女青年的形象。
后来,一个同学王剑虹(后来瞿秋白女友)向她介绍了上海的情况,这让追求自由,肆意洒脱的丁玲怎能不心动,她很想去。
幸好母亲不是个重男轻女的,母亲支持她冲破束缚追求自己的生活。
这时,舅舅又用表哥的事情想要逼迫她,她怎肯屈服,于是一气之下,一篇历数舅舅罪行的文章横空出世,刊登在《民国日报》上。
这意味着丁玲与家族彻底决裂,但她不后悔!
1924年,丁玲来到了北京,她没想到她的第1段感情就这么悄然而至。
在一场文艺活动上她结识了青年编辑胡也频,她对这个比自己小一岁的弟弟没有感觉,她此时还完全沉浸在弟弟去世和自己前途迷茫的悲伤中。
但是,胡也频却将丁玲刻进了自己心里,他开始追求丁玲,用的方式笨拙却真诚。
他在一个纸盒里装满玫瑰花,把一个告白纸条放了进去,纸条上写着:“一个新的弟弟”。
丁玲此刻完全不喜欢胡也频,不知该怎么面对这份感情,她抱着试试看的心态给鲁迅写了一封信,想让鲁迅给自己指点迷津。
但此时的鲁迅正忙着和现代评论派论战呢,没空,看到那封信,他下意识的以为是现代评论派的人化名整蛊他的,所以他便置之不理没有回信。
丁玲没有等到回信,心中更加迷茫了,正在她踌躇之际,和她一起来的好友王剑虹一家准备回湖南,邀请她一起,她也不知道要去哪里,索性就同意了。
然而回到湖南之后,在家门口,她看到了追随自己到这里的“弟弟”胡也频。
胡也频冲着丁玲傻笑,丁玲才知道胡也频连人力车夫的钱都是母亲付的,真是个傻弟弟,丁玲心中想到,她的爱情之旅就此开始。
丁玲是一个先进的新女性,她并不在意别人的非议和异样的目光,回到北京之后和胡也频直接在香山同居。
胡也频是个负责的人,说到做到,对丁玲一百二十分的好,那时他们没有收入来源,就靠着写作得来的微薄稿费维持生活,但是他们却感到很幸福。
这一时期的丁玲发表了自己的处女座,叶圣陶发掘了她的才华,接连发表她的小说,使得她成为文坛中的一颗新星。
之后,胡也频去了山东省立高中教书,丁玲忍不住自己对胡也频的思念也跟着去了。
这段时间是他们最为幸福的日子,胡也频在学校教书,丁玲在家照看孩子,他们有共同的爱好——写作,他们也有共同的理想,多么真挚的感情啊!
最怀念的冯雪峰1928年,这是一个转折点,丁玲遇到了冯雪峰,这是以后让她牵挂了一辈子的男人。
丁玲由于要去日本留学,需要一个日语老师,在朋友的介绍下,她见到了文艺青年冯雪峰。
那时,冯雪峰正在北大自修日语,所以这次是给丁玲做日语老师的。
冯雪峰其貌不扬,丁玲第一眼很失望,在她心里,北大才子就算相貌一般,一身读书的气质总该有吧,怎么这个冯雪峰就像个乡下人似的。
但是他们谈论之后,丁玲发现他们思想还蛮契合的,于是在丁玲心中,对他有了不一样的想法。
丁玲爱上了冯雪峰,是的,她是个坦率的人,丝毫没有掩饰自己对冯雪峰的爱,她说他是她第一次爱的男人。
她说她自己非常期望听到那男子说一声“我爱你”。
丁玲很开放,她提出了和两个男人同居的想法,诡异的是两个男人同意了。
于是那一段时间,在西湖边的一个房子里,两个男人和一个女人诡异的住在一起。
胡也频总感觉这种气氛太怪异了,简直骇人听闻,这能长久吗,他跑去找沈从文诉苦,沈从文苦口婆心的和他说了很多。
他一下子明白过来了,他知道他们三人这样的关系肯定是不长久的,于是回去后他和他们二人说了,让丁玲二选一。
丁玲很痛苦的选择了胡也频。
但是并不意味着她不爱冯雪峰了,她和冯雪峰说他们之间的爱情是柏拉图式的爱情,就算不和他在一起,她爱的人也是他。
丁玲是一个不愿被婚姻束缚住的女子,她并不觉得自己和胡也频的是婚姻,她把他们之间关系定义为同居。
既然如此,和胡也频在一起对丁玲来说就没有什么束缚了,反正对她来说只是同居,她对这段关系的责任感是不强的。
1931年,胡也频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丁玲慌了,她在日记中绝望的说:“天黑了,屋里灯亮着,可是却沉寂的像死了人似的,我的孩子啊,他什么都不知道,我的孩子!”
她与沈从文一起参与营救,但国民党的条件是他投降,以后住在南京受监视,丁玲知道胡也频不会答应的。
胡也频死在了国民党反动派的魔爪之下,丁玲自己发誓说:我要复仇!
可见胡也频在她心中,纵然没有真正的爱情,却也是割舍不下的一个存在。
胡也频去世后,她与冯雪峰又有了联系,冯雪峰安慰她,两人的爱情之火再次点燃。
丁玲给冯雪峰写了一封很长的情书,言语间掩饰不住对冯雪峰极度的爱恋,但冯雪峰已经有了家庭,他采取了冷处理的方式。
他将丁玲写的情书以《不算情书》为题发表在了《文学》杂志上,纪念他们的情谊。
对于这两个男人,丁玲说:
“也频是我最纪念的。雪峰是我最怀念的,也是我第一个爱的男人。”
最后悔的婚姻胡也频牺牲以后,记者史沫特莱采访丁玲时,丁玲认识了翻译冯达。
当时的丁玲孤身一人,心中孤寂,冯达经常看望她,给她买东西,陪她说话。
慢慢的,丁玲也向冯达展开了心扉,两人像朋友一样互相相处,1931年开始同居。
对于冯达,丁玲知道的比较少,只知道一点他简单的家庭关系。
丁玲形容冯达是陌生人,“他没有光,没有热,也不吸引我,他只是默默的工作,但他照顾我,关心我,我们就像两个熟悉的陌生人。”
他们之间的交集又少又简单,有时候她和冯达一起去看灾区的难民,冯达为通讯社收集信息,而她就把得到的素材写进小说里。
他们虽住在一起,但是互相不妨碍,丁玲在写作时,冯达就默默的离开,冯达在工作时,丁玲也会忙自己的事情。
“我和他说我饿了,他就会去买一些菜和面包,做一顿简单的饭,我提一些要求,他也会尽量的满足我,慢慢生活下来,我能容忍有这样一个人在我身边。”
他们的关系就是这样简单,顶多算相敬如宾吧。
1933年5月的一天,冯达出门时告诉丁玲:“12点的时候,如果我没有回来,你就赶紧离开。”
丁玲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上午11点半的时候她回到家准备整理东西离开。
收拾东西时,潘梓年来了,他是《真话报》的总编辑,丁玲以为他是工作上有什么事情,就抓紧收拾。
但是突然一群人急切的来了,听他们慌乱的脚步声,丁玲直觉他们来者不善,果然随着脚步声越来越近,门“砰”的一声被踢开,三个陌生男人闯了进来。
丁玲和潘梓年交换了一下眼神,瞬间明白了一切。
这时,冯达来了,他看到丁玲,明显震惊了,脸上的表情晦暗不明,默默的走到床前做了下来,头低了下来,一言不发。
丁玲瞪了他一眼,慢慢走到衣柜那里,心里在琢磨难道是冯达出卖了他们?
国民党反动派为了利用丁玲在文艺界的名气为自己做事,用了各种办法。
张道藩时任中央宣传部长,他找过丁玲三次,不是让让丁玲写个剧本,就是让丁玲写个提纲,第三次是让丁玲给他们改一下已经写好的提纲和剧本。
三顾茅庐也没用,丁玲的态度就是:我就不给你国民党反动派写东西。
丁玲被囚禁了,外界有很多传言,最著名的是鲁迅为了丁玲写了一首《悼丁君》,最后两句说:
瑶瑟凝尘清怨绝,可怜无女耀高秋。
他知道、确信、肯定丁玲不会自首。
丁玲没有背叛,反而一心求死,她把头伸进套好的颈套,一脚把凳子踢倒,冯达眼疾手快,把失去意识的丁玲救了下来。
冯达向丁玲发了毒誓说没有出卖她,不知道丁玲是否相信,但他实在不忍心看着丁玲就这样死去。
1934年,丁玲在狱中生下了孩子,起名蒋祖慧。
之后她毅然决然的离开冯达,两人此后再没有见面。
回到延安,丁玲向党组织交代了一切,周恩来等同志都认为丁玲没有背叛党。
周恩来更是安慰丁玲:“你们原来有夫妻关系,这没有什么。”
1940年,中共中央组织部对丁玲进行了审查,认定丁玲仍然是一个忠实的共产党员。
姐弟恋——相濡以沫半辈子在延安,丁玲这个久负盛名的作家收到了毛主席、周恩来、张闻天等人的亲切接见。
他们专门为丁玲举办了一个欢迎晚会,毛主席称丁玲为“出牢人”。
丁玲去前线后,毛主席还专门写了一篇《临江仙》发给丁玲,对她的赞誉更是毫不吝啬。
“昨天文小姐,今日武将军”
“纤笔一出谁与似,三千毛瑟精兵”。
在延安,丁玲也遇到了愿意守护她一生的人,那是个比她小13岁的文艺青年。
他叫陈明,在来延安之前,他已经在社会教育方面是一个领导人了,他创办了抗日救国联合会,进行抗日活动;开办“未名剧社”,开展宣传活动,;创办工人夜校,在社会教育方面,他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当时在延安举办的纪念高尔基逝世一周年的文艺晚会上,丁玲在台下,陈明在台上。
台上的他英俊潇洒,表演精湛,技艺纯熟,丁玲似乎在他身上看到了曾经的那个弟弟——胡也频的影子。
8月,组织上为了更好的从事革命工作,组织了西战团,丁玲凭借丰富的工作经验和在文艺界不可撼动的地位成了主任,陈明刚好在丁玲部下做宣传工作。
两人的配合十分默契,陈明脑子快,主意多,还很会做思想工作,丁玲愿意听人意见,没有架子,待人热情。
他们相爱了,但他们的关系却遭到很多人的非议,一是他们年龄差太大,而是他们资历也相差太多。
陈明年轻,心浮气躁,被周围的人纷纷劝说之后,他不知道该怎么面对丁玲,后来他直接闪婚了。
丁玲知道之后很痛苦,她向好友罗兰倾诉,罗兰气冲冲就去找了陈明,陈明无奈的说:“和丁玲在一起,我的压力太大了,她的经历太丰富,我实在有顾虑。”
但是婚后陈明抑制不住的思念丁玲,他发现自己真是做了一件蠢事,感情是欺骗不了的,他愈发郁闷起来,他的妻子知道之后也很通情达理,她说:“当初我们的结合就是一个错误,如今我们来改正它吧。”
两人心平气和的办了离婚手续。
1942年,丁玲38岁,已生育两个孩子,陈明25岁,他们结婚了,没有结婚仪式,两人手牵着手在延安街头散步。
他们觉得这样就是最浪漫的事情。
在此后的岁月中,不管丁玲遇到什么困难,陈明一直陪伴着她,给予她温暖。
他们手牵着手,肩并着肩,相濡以沫,相互扶持,走过了坎坷的后半生。
1986年3月,丁玲知道自己已经到了最后的时刻,她期盼的和陈明说:“你能不能亲亲我。”
离世之前,她的最后一句话是:“你太苦了,我最放心不下的就是你。”
陈明感动的泪流满面,有人说他就是为丁玲活着的,他带给丁玲安稳和守护,他抚平了丁玲内心的创伤,他是丁玲的守护神。
现在丁玲去世了,陈明又化身成丁玲的捍卫者,为丁玲坚贞的形象而努力。
他说丁玲是值得他爱的,他也用一生去守护丁玲。
丁玲是个优秀的作家,是个开风气之先的前卫女性,她不惧世俗,用一生谱写了一卷爱情悲歌。
原地址:https://chinesefood8.com/3113.html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上一篇:明代皇子的命名仪式及命名规范
下一篇:大概只有中国人的名字才会这么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