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呱呱坠地的时候,我们满心欢喜地迎接,孩子一颦一笑我们都觉得异常可爱。可是,随着孩子上幼儿园、小学,我们才会意识到我们到底拿到了一副怎样的底牌。
孩子是内向还是外向?是急性子还是慢性子?是擅长文科还是理科?是有音乐天赋还是有运动天赋?养孩子,在某种程度上来讲,如同打扑克。摸到一副什么样的底牌很关键,打牌的技巧也很关键。比如:什么时候出大招,什么时候保留实力,什么时候虚张声势,什么时候端坐得四平八稳……
养娃就像我们摸到了一手牌之后,无论牌面好坏,我们都想打出“王炸”。
可是,怎么打?用什么拼?
我想,技巧与底牌同样重要。只有我们将两者同时重视起来,才能打出一副漂亮的牌。
(一)不同的底牌,对应不同的育儿压力同一个家庭、同一对父母可以养出截然不同的孩子,同时,同一个孩子若在不同的环境下也可以成长为不同的人。
没有什么道理可言,我们生出怎样的孩子,都是我们拿到的底牌。无论孩子内向外向,喜静喜动,我们除了接纳,别无他法。反正,也不能塞回去重新再生一遍。
所以,不要老是抱怨自己的孩子为什么这样?
“抱怨”要是有用,世界上就没有让人头疼的孩子了。
所以,育儿的第一步就是“接纳”。
放下你对孩子所有的偏见与不满,全心接纳这个孩子,接纳他所有的优缺点。然后,才是想办法去引导,让孩子发扬长处,规避短处,朝着康庄大道努力前进。
而且,如果我们足够细心,我们就会发现:我们越否定孩子,孩子越容易朝着我们否定的方向走。
所以,何必给自己和孩子制造阻碍和反作用力呢?
(二)父母心中都有一个评分系统,你的是什么?每个父母对孩子的言行表现,都会有个预期,有个隐形或者具象的评分系统。
你的评分系统是什么?
我这里提供两个评分系统,大家可以看看属于哪一种。
(1)满分扣减系统
父母给孩子建立一个初始分数100分,他们认为孩子本就应该有礼貌、爱学习、独立自信、能考出好成绩。
然后,每看到孩子的一个缺点或者没有达到他们期望的地方,就往下扣分。
每一次扣分,就对应着每一个失望。
这对我们育儿没有任何帮助,会让父母越来越沮丧失望,而且还会给孩子带来特别大的压力,若是孩子做得总是不如父母的意,还容易让孩子越来越自卑。
《陪你一起长大》中顾新月父母应该是这样的评分系统。
他们认为他们的女儿新月,就应该是第一名,必须是最优秀的。如果没有得第一名,没有得到最热烈的掌声,那么她就是失败的,是让他们失望的。
如果是自我要求高的孩子,用这套评分系统还可以,孩子和父母都会努力做得尽善尽美。
可是,若是那种调皮随意的孩子,他们家得天天鸡飞狗跳,一方越想控制,另一方越绞尽脑汁逃避。
(2)基础分加分系统
这样的父母,在心里给孩子一个基础分,比如60分。只要孩子健健康康,就能得到基础的60分,其他的不做过高的期望。
当他们发现孩子又会背了一首古诗、会写了一个新字、成绩有提升、或者掌握了一项新技能……的时候,就会特别欣喜地给他往上加分。
这样的话,父母和孩子会处于一个良性循环当中。
——父母欣喜、给出鼓励、孩子更自信、更加努力、于是持续进步,再次得到父母的赞扬……
《陪你一起长大》中李非凡妈妈应该是这样的评分系统。她对孩子没有过高的期望,孩子喜欢什么全力支持,关注点在于自己给孩子能带来多大帮助,而不是要求孩子一定要达到什么样的高度。
(三)我们可以把马儿赶到河边,却无法强迫马儿喝水控制型父母养育的孩子,一开始孩子会特别听话,言听计从。因为他知道,若是不听父母的话,等待的将是怎样的惩罚。可是,随着孩子年龄增长,他们的言行就会随之发生改变。
(1)反抗
一些孩子开始滋生反抗的力量,在某一次父母依然像以往那样训诫孩子的时候,孩子突然直视着你的眼睛,对你大声说“不”,然后关上门再也不管不顾。
一旦孩子进入这样“厚积薄发”的反抗期,父母除了让步之外,被无它途。
当孩子因为被控制才去学习的时候,进入这个时期后,他有可能彻底放下学习,甚至干脆休学在家。
我们可以把马儿赶到河边,但是无法强迫马儿喝水。我们可以逼着孩子学习,但是却无法让孩子爱上学习。一旦强迫的外力没了,或者不构成威胁了,那么这个行为便有可能戛然而止。
以上的方式是积极反抗。
还有一种消极反抗。那就是孩子不说“不”,用沉默或者拖拉来面对你的控制。管你如何打骂,我就是这个节奏,能考到的就是这个成绩。
(2)形成被控制模式,认为这就是自己的责任。
这些孩子习惯了父母的控制,认为父母控制他是正常的,自己理应接受父母的控制。于是,学习期间听父母的,工作以后听领导的,结婚以后听伴侣的。总之,谁有权威,就听谁的。
这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乖孩子”,一直在过着被别人控制的人生。
(四)给孩子一些自由的空间,孩子才能找到他的主观能动性一个持续不断被领导推着工作得不到任何休息的员工,没有精力去思考:
我在做什么?为什么这样做?做的方式对不对?有得到什么结果?哪个环节可以改善一下?一个持续不断被父母推着往前走的孩子,也没有精力去思考:
我为什么要奔波在这些辅导班之间?我这样学习,会得到什么结果?我感兴趣的事情是什么?我喜欢/擅长什么?我想过怎样的人生?一个失去自我思考能力的孩子,很容易迷失自我。一个被父母推得太狠的孩子,很容易将弦绷断。
如果我们让孩子懂得学习的意义,让孩子发自内心主动去学习,比我们推着他们学习的效果要好上数倍。只有孩子真心想做的事情,才有可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否则,只能事倍功半。
【例】
昨晚,玥玥收拾书包的时候是九点。她说:“妈妈,我九点半之前,一定能上床。”
我半信半疑地说:“啊?你那个速度,真的可以吗?”
她自信地回答:“可以的。”
于是,自己洗漱、洗脚、铺被子、换睡衣,中间还试了试我给她找出来的几款运动鞋。上床盖好被子的那一刻,她说:“妈妈你看,才9:25。”
平时的晚上,都是我追在她后面反复催着她快一点,再快一点。可是,越催越慢,没有半个多小时,她都做不完这一系列操作。而且经常因为我催烦了,忍不住吼她几句,她才不情不愿地收尾。
昨晚,看着她提前完成的骄傲表情,我心想:“果然还是要有主观能动性,做起事情来才会又快又好又开心。”
我们可以推着孩子认识一些新事物,推着他去做一些事情,但是只有引导孩子发自内心认可这件事,孩子才能真正将它们做好。
【提醒】
当我们发现孩子对某个事情感兴趣的时候,千万不要表现出比孩子更大的热情。因为,我们越热情越主动,孩子就会越容易往后退。
我们仔细想一想,当我们越不让孩子做一些事情的时候,他是不是偷偷摸摸也想去做?可是,当我们期盼着推着他去做一些事的时候,他反而磨磨蹭蹭不配合,提各种条件,仿佛是为我们做的一样。
所以,面对孩子的不同性格,面对孩子的学业情况,我们要支持到何种程度,这种“平衡”要心里有数。
底牌确实很重要,但是我们摸到手以后就不能放回去重新再摸,这是我们无法改变的客观事实。所以,我们能努力的地方就在我们的“打牌技巧”上。
育儿路上,抱怨“底牌”没有意义,努力提高我们的打牌“技巧”才是关键。
——END——
作者:皓月长歌正面管教,家庭教育讲师。家有两只神兽,挑战不断,成长不息。所写文字皆出自个人学习实践,或有局限性,请大家建设性参考。如果你喜欢,欢迎关注我@皓月长歌正面管教,让我们一起拥有更好的亲子关系,成为更好的自己。
原创作品,抄袭必究。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原地址:https://chinesefood8.com/31609.html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