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记•内则》记载,孩子出生三月后取名,男子二十弱冠而取字,女 子十五许嫁行笄礼。古代有名、有字,字与名通常义相比附,以字释名。在 礼节上,一般是自称或称呼下辈时用“名”,称呼尊长时用“字”。取名时最常见的是按照族谱字辈取名,比如排到“银”字辈,那么名 字中必然就有一个银字。
其次是按照生辰八字来取名字。过去孩子出生后, 通常由父母抱着到算命先生那里去算“生辰八字”。因为人们相信阴阳五行 (金、木、水、火、土)的平衡与和谐关系到一个人的命运与前途,认为一 个人最好能同时拥有这五种成分。倘若孩子的“生辰八字”中缺少某种成分,那么在取名时就应当考虑这个因素,缺什么就补什么,使之能拥有这五 种成分,从而保持某种平衡,比如取名“闰土”、“金发”,必是命里缺 土,缺金。
取名还寄托着父母对孩子的企望,不同的名字寄托着父母对孩子的 不同期望。为父母者希望儿女有出息,能替国家出力,所起的名字就有 “国栋”、“国梁”、“国俊”、“国英”、“廷弼”、“辅臣”、“良 臣”、“良佐”、“玉堂”、“传甲”等,推而广之,则为“耀坤”、 “耀明”、“枕亚”、“镇欧”等。
我国是礼义之邦,必然重视道德,因 而与道德有关的名字林林总总,如“冀圣”、“象贤”、“思齐”、“君 范”、“绍德”、“安仁”、“怀义”等;与“冀圣”等并行的女子名字, 则有“淑君”、“淑贞”、“冰心”、“冰莹”等。上述各种名字大都以大 众为对象,如果缩小范围,只以一家为范围,则有“家鹤”、“家鹏”、 “家鸿”、“家凤”、“家骥”、“家驹”、“家骐”、“家麟”、“家 牛”、“家马”之类。
女性方面,多以花卉为取意,乃有“惠芬”、“兰 君”、“菊英”、“杏珍”、“荷香”、“雪梅”等,用之者甚众。给子 女取名“兆福”、“兆富”、“介寿”、“介禄”,或者“念曾”、“继 祖”、“延庆”、“章孙”的,无非都是希望子女能够光宗耀祖。即使起个 “伟”、“斌”、“勇”、“敏”、“健”、“康”之类的单名,也都隐喻 了某种期望。
名字里也有祝长寿的,如“松寿”、“鹤年”、“大椿”;也 有带颜色的,如“青崖”、“碧薇”、“黄石”、“紫君”;也有以声为名 的“天啸”、“啸天”,取“仰天长啸,壮怀激烈”的典故;还有以天气为 名字的,如“雪桥”、“雨苍”、“晴斋”、“晦庵”等。
佛教、道教也 会影响到名字上来,如“化佛”、“山人”、“隐庐”、“岳僧”、“大 慈”、“大悲”、“圆瑛”、“觉慧”、“梦庵”、“觉僧”、“法海”、 “开谛”等,不过这些名字已不是父母所取,大都是自己人到中年之后,尝 尽了人世滋味才自题的。民间有取乳名、贱名的习俗,这与古人求吉避祸的心理有关。
在未给孩 子正式定名之前,先给孩子起一个“乳名”,或者叫“小名”。在取名中有 根据排行呼唤的,如在一些多子女、家境贫寒的家庭,一般多以长幼为序, 如“阿大”、“阿二”,也有“大根”、“二根”等。最普遍的乳名,是根 据孩子的生肖,在象征性的十二生肖中,将阿牛、大虎、小龙、狗剩等用作 乳名。
一些家境好、子女少的人家,通常为孩子取一个辟邪趋吉的小名,如 “栓子”、“锁子”;南方人则喜欢用“阿”字作前綴,如“阿宝”、“阿囡”之类。更有以数目字取名的,如宋朝花灯艺人张十二、鲁迅笔下的“九 斤老太”等。在取名方式上,人名与阶级职业、思想潮流、风俗时尚、寓意 声韵等都有密切联系,典型地反映着特定的民俗文化。
如在我国文化大革命 中,就普遍流行“卫国”、“卫红”、“卫东”、“永革”、“朝红”、 “大庆”、“学工”、“学军”、“反帝”、“反修”之类的名字。取乳名是婴儿诞生礼仪中十分重要的一项,所以旧时取乳名十分郑重, 要由父亲携带糖、饼等礼物,请乡中长者或族中有威望者取名。
据民间传 说,巫术的功能可以由人的乳名、生日等而施术于人,伤害甚至杀人。所以 乳名不能直呼,为了保护孩子,还须使小孩的乳名具有反巫术的能力。这就 衍生出借名、偷名等习俗。《太平御览》引《东观汉记》载,廉范当蜀郡太 守时,做了许多好事,百姓们信任他,纷纷借用他的名字给自己小孩取名。
这些,都是为了保护乳名免遭伤害。正因乳名是很神秘很珍贵的,所以轻易 不能示人,不能叫唤,以免被鬼神听去后,利用语言的魔力,呼名叫魂,伤 害自己。在汉族某些地区,至今还流行着取贱名的习俗。子女长得俊俏,父母为 其取名二丑、丑女;子女长得活泼可爱,父母为其取名赖狗、狗蛋;子女长 得机灵、敏捷,名字上则往往带一 “傻”字或“憨”字。
这是反意正取,惟 恐长相好、太聪明被鬼神看中,容易夭折,而取了难听的贱名如“阿狗”、 “阿猫”等,觉得鬼神都看不上这个孩子了,孩子就容易长大;至于叫做 “留根”、“锁子”等,则更带有明显的将孩子留住、锁住的祈求意味。也有将婴儿寄名给孩子多的人家,或根据五行相生相克原则认为适宜 的人家的,以为这样孩子就会平安无事。
许多地方对认为命中难养的婴儿, 要找一个子女多的人家认个寄养父母,并备“寄名袋” 一个,里边用红纸写 上生辰八字,直到结婚时方可取回。寄名仪式选择吉日举行,孩子家备了宴 席送到寄父母家,寄儿入门时,门口要立一张梯子,生母将孩子从木梯空档 间传递给寄母。
备红绸袋一只,里面放上孩子的生辰八字帖,另外要系上一 丛万年青,挂在厅堂高处a寄父母要出见面礼给孩子,在苏州等吴语地区, 礼品中包袱、领巾、肚兜是最重要的,因为三件东西合起来叫做“包领大”(吴语“肚”读作“大”)。从此,每逢过年,寄父母亲都要给孩子送年夜 饭来,直到孩子长大结婚。
重男轻女的陋俗在取名中也有明显表现。由于传宗接代观念的影响, 人们总是盼望能得儿子,因此如果生了女孩,他们通常会给这个女孩取名 为“同弟”、“亚男”、”来弟”、“招弟”之类(“弟”有时也写作“娣”),希望招来一个弟弟(男孩),这种名字显示了男女的不平等。
再 如,古代一般妇女、尤其是社会底层的劳动妇女,大多是没有名字的。男子 在家直呼其姓,书面语言里则写作“王氏”、”李氏”之类,甚至到婚后也 只是在丈夫的姓后面加上女子的姓,如“陈唐氏”、“唐侯氏”之类,时至 今日,台湾等地妇女的名字还多是“王张氏“、“陈李丽英”之类。
原地址:https://chinesefood8.com/31711.html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