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宝宝起名正文

王安忆问贾平凹,你离诺贝尔文学奖有多远,他的回答令人猝不及防

1952年农历二月,贾平凹出生于陕西省丹凤县金盆村,属龙。父亲贾彦春是个小学老师,为了纪念孩子出生顺遂,便给孩子起名贾李平,人们都喊他平娃。从12岁起,平娃便随着大人上山砍柴,背着背篓,手提砍刀,带着干粮,要走三十多里路,翻山过河。平娃人小力单,却不少背,经常熬不到下一站“背篓窝”。背过柴的人都知道,半道是不能随意歇息的,一旦坐下就站不起来,必须找到屁股高的石头或者土堆,才能靠着歇一会儿,以便起身。平娃熬不到,便要硬撑,练就了一身耐力,后来写小说,这份耐力和持久力帮了大忙。

冯唐说,写小说,尤其写长篇小说,第一要义就是“坐得住”,肉大臀沉,宛若老僧坐定,方有所成。路遥,贾平凹,王小波,刘震云,陈忠实,等等,凡是在写作领域各领风骚的,都有这个特质。我们经常把写字称为“码字”,犹如工地搬砖,烈日高照,汗流如雨,咬牙支撑,积年累月,方能盖出高楼大厦。许多人之所以不成功,就是缺乏这份耐力,写半道便“断更”了。

平娃跟着大人秋后去地里挖红薯,别人很难挖到,偶尔挖到,也是红根断头,平娃却一挖一个整的,让人看了眼馋。时间一长,他便成为挖红薯专家,人送外号“挖扒”。有人问,你咋挖到的。他说,没啥,全凭感觉。红薯埋在地里,谁都看不见,如果你感觉这里有,就要心明手快,赶紧下锄,全是一刹那功夫。要是犹疑不定,下锄慢,挖的轻,红薯就跑了。

这种挖红薯“感觉”用在写小说上,便叫“灵感”。灵感稍瞬即逝,但是贾平凹天生就有捕捉灵感的悟性,用冯唐话说,叫作“老天爷赏饭”。贾平凹的小说是同时代作家中最有灵性的,跟王小波有一拼。两人同岁,王小波比贾平凹小两个月。

写小说是需要“天赋”的,当然了,做什么事都需要天赋,这种天赋不可捉摸,但的确存在。有人弯腰撅腚写一辈子,也写不出一篇像样东西来,有人随随便便酒足饭饱写一篇,就能扬名立万,流传后世,气死人没商量。贾平凹就有写小说的天赋。

王安忆问贾平凹,你离诺贝尔文学奖有多远,他的回答令人猝不及防

​​1972年初夏,贾平娃来到西北大学读书。入学伊始,他便写了长诗《相片》,没做任何构思推敲,只觉胸有块垒,不得不发,几天后登在校刊上,很快成为学校里声名大噪的“小诗人”。小有两个意思,一是个头小,二是年龄小。每写出一篇,他便偷偷跑到食堂,买二两臊子面犒劳自己。有次拜访一位诗人,诗人告诉他,不要急着写,要沉下心多读书,胸有经书万卷,方能下笔千言。回来后,他一头扎进图书馆,将古典文学看了个遍。

十月金秋,寒风瑟瑟,贾平娃用“贾平凹”的笔名向《西安晚报》投了篇散文,从此推开文学创作的大门。凹读如娃,不读坳。只易一字,境界全出。平凹意即生活中的平坦和崎岖。每个人生于世间,都有一帆风顺的时候,也有曲折坎坷的时候,“跨过几座山,又过几条河,通天大道宽又阔”。

贾平凹有三大嗜好:香烟,明月,油泼辣子(不是抽烟喝酒烫头)。他自觉腰身窄小,面如黑漆,形同饿鬼。

有人问贾平凹,活在世上最怕做什么活儿,他说,最怕抄稿子。写稿子苦心志,抄稿子劳筋骨。

有个心理学家让贾平凹填张调查表:你最爱的男人,我自己。你最爱的作家,苏东坡。你惯用的报复方式,以自己的成功让对方惭愧。

1979年11月,女儿贾浅浅出生(路遥女儿路茗茗也是这年这月出生)。贾平凹多次跟人解释“浅浅”二字含义,“女孩嘛,应该浅显明白,不要那么老谋深算”。后来他夸赞女儿“性极灵惠,添人生无限乐气”。

1980年盛夏,贾平凹调到《长安》编辑部工作,住在西安北郊方新村两间土屋里。他给村子起名“静虚村”,取自《道德经》: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他说,“神行于虚,才能不滞于物;心静才能站得高看得远,胸有全概,犹如站在太空观地球”。观复意即世间万物你只有静下心来一遍又一遍反复仔细观察,才能认清它的本质。马未都开的博物馆,就叫观复博物馆。

贾平凹的散文,闲适飘逸,简约玄远,宛若空谷萧声,读了之后,犹如进入桃源世界。

贾平凹说,我是一颗小小的石头,一只丑陋的小鸭,一株懦小的树苗。

1983年初秋,金风送爽,贾平凹拜访散文大家孙犁先生,从西安带了个唐三彩骆驼,不想半道摔折一条腿,只好用胶粘好,摆在孙犁书房。贾平凹感慨,世上之事,本来就没有十全十美的,愈是不十全十美,愈才有了诗意。越是珍贵的东西,越是容易破碎,越是容易破碎的东西,越是显得珍贵。

1984年春节,贾平凹回家过年,途中遇到几个占座横汉,把老婆气哭了,指望他出头,他憋红脸喏喏半天,没说出半句话。除夕之夜,老父教诲淳淳:为人处世,要以谦让为怀,以忍让为先。不非议他人,不为虚名误大志,不为安逸疏学识。他后来说,我是挑着鸡蛋过闹市,既怕挤人,又怕人挤。

王安忆问贾平凹,你离诺贝尔文学奖有多远,他的回答令人猝不及防

​​​1984年初秋,贾平凹谈创作心得:搞创作就要有狠劲,要下大功夫,要给自己不停定目标,定大目标。有人搞创作是为了改善生活,小打小闹,挣几个零花钱,这样绝不可能取得大成就。搞创作是马拉松运动,看谁能够坚持到最后。别人写几篇东西发了,不要眼红,要看后劲。一个作者熬到最艰苦的时候,再坚持一下,也就到了另一番天地。

当年明月走红,有人问他写作心得,他说,比我能写的没我有才,比我有才的没我能熬。

贾平凹靠写诗起家,但他后来发现,写诗不是自己长处,够不上发表标准。“人要善于发现自己的长处,例如你硬叫一个善武的人唱一首悦耳的歌,即便打他一顿,他也唱不好”,于是扬长避短,改写小说。

1985年初春,贾平凹再谈创作心得:越是别人都写的,越要尽量少写。越是别人不写的,越要详细来写。越是骇人听闻之处,越要落笔冷静,不露声色。似乎随便极了,似乎无所谓极了,这种大涩,大冷,铁石心肠,才能赢得读者大润,大热,揪心断肠。

贾平凹盛名之下,有一颗清醒的心。他说,今天有人请,是因为昨天写了作品。今天不写,明天想热闹都没人请了。

1987年初春,《浮躁》出版,评论家说,“这是最有锋芒,最痛快淋漓的一部作品”。

写小说之余,贾平凹还写字,画画,写诗,这些都是茶余饭后的消遣,是“副业”,不是“主业”。他说,“诗书画是个整体,各有不可替代的功能,可以使我将愁闷从身躯中一尽儿排泄而平和安宁,亦可在我兴奋之时发酵使我张狂而饮酒般大醉”。

1988年,贾浅浅小诗《黑板擦》荣获全国中小学“宝葫芦”诗歌大赛三等奖。全诗如下:粉笔写一个字,黑板擦就吃一个字,粉笔写完了,它也吃饱了。贾平凹高兴地说,这个“吃”字用得好,很有童心童趣,一个“吃”字把诗写活了。

《浮躁》获奖,汪曾祺说,贾平凹平易近人,身上没有“作家气”。在稠人广众之中,总把自己缩到最小限度。他很寡言,闲谈之间极富机智幽默。萧乾说,贾平凹“是中国(文学)的曙光”。

贾平凹说,人是要有嗜好的,古人说,人无嗜好不可交。我的嗜好很多,写字,画画,下棋,收集陶罐,瓷瓶,木雕,石刻,最痴心的是玩石头。我最爱那种大一点的,粗一点的,拙笨憨朴的。他曾经收了个北魏石狗,放在屋前看门。一个朋友来访,他正好不在家,便拿了他一副书法,准备出去换钱花。没想到刚一出门,就看到石狗龇牙咧嘴跃跃欲扑,赶紧扔下画跑了。过了两年,朋友说起这事,贾平凹说,贼娃子三年不打自招,你两年就招了。朋友说,你这狗实在怕怕,想起来至今心有余悸。

王安忆问贾平凹,你离诺贝尔文学奖有多远,他的回答令人猝不及防

​​​1990年晚秋,落叶飘零,作家三毛来到杭州,跟贾平凹的朋友说,我最喜欢看平凹的书,连看三遍,每个标点符号都研究,太有意思了。他用词很怪,很有味儿,我每次看完都要流泪,眼睛都要看瞎了。并托朋友给贾平凹带了张名片,上面写着,您的忠实读者三毛。

1991年1月1日凌晨两点,夜雨潇潇,三毛给贾平凹写信,读您的书,内心寂寞尤甚,没有功力的人看了,要走样的。您是大师级作家,您的作品实在太深刻,我今生阅读三个人的作品在二十次以上:一位是曹雪芹,一位是张爱玲,一位是您。落款:陈平(三毛真名)。

写信之后第三天,即1月4日凌晨,三毛自缢身亡。1月15日,贾平凹收到三毛来信,边哭边看,看了又哭,作文悼念,读着您的信,我的心痉挛着。万家灯火,下着雨,您孤独的坐在房间,吃着止痛片,给我写那么长的信,我禁不住又哭了。您是孤独的,一个真正天才的孤独。夜半孤灯下,我常常翻看您的书,瞧着那一张似乎很苦的脸。

三毛和贾平凹虽未谋面,但是神交已久,两人之所以惺惺相惜,就是二人作品中字里行间全都显露出“孤独”二字。三毛列举的曹雪芹,张爱玲,也都是孤独的人,他们的作品,也都是孤独的作品。虽然说真正的大师都是孤独的,但是三毛的孤独和贾平凹的孤独不同。三毛的孤独是“文艺青年”的孤独,贾平凹的孤独是“魏晋名士”的孤独。

三毛身上有极其浓烈的文青气质,跟老公住在沙漠里,满世界游荡,动不动“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三毛曾说,一个人最大的悲剧,就是不能离群索居,因为人毕竟是群居动物。贾平凹身上有非常浓郁的名士气,放浪形骸,虽然时不时去村里转转看看,游山玩水,但是大隐隐于市,还是能够融入红尘的。

贾平凹这种名士气质的孤独,和鲁迅一脉相承。王小波也是孤独的人,可是王小波的孤独是现代知识分子的孤独,跟贾平凹不同。如果将二人做一比较,贾平凹就是他收藏的那些坛坛罐罐,王小波就是一块现代钟表。

王安忆问贾平凹,你离诺贝尔文学奖有多远,他的回答令人猝不及防

​​​1992年初秋,贾平凹来到乡下,潜心创作《废都》。他从早上八点写到下午四点,关门闭窗,拉着窗帘,不要风扇,据说这样容易“聚气”。他一根接一根抽烟,等到四点以后有人叫吃饭,见他端坐在烟雾中,宛若神仙吐纳。写作期间,他的婚姻破碎了。二十年苦心经营的天地毁于一旦,一切都要重新开始。腊月二十九晚上,他抄完最后一个字,讷讷的说,一切都是茫然,茫然如我不知生前何物所变死后变为何物。我要记住这本书带给我的无法说清的苦难,记住在生命中的苦难唯一能安妥我破碎了的灵魂的这本书。

太绕口了这句,我读了好几遍,差点把舌头咬了。《废都》主人公名叫庄之蝶,取自“庄周化蝶”。庄子做了一场梦,梦见自己变成一只蝴蝶,在万花丛中翩翩起舞。醒来后茫然无措,不知到底是自己变成了蝴蝶,还是蝴蝶变成了自己。

人生一场大梦,世事几度秋凉。唯愿只如初见,当时只道寻常。

《废都》是贾平凹里程碑之作,他的人生从这本书分为前后两截,他的创作也从这本书分为前后两截。

贾平凹说,我在生活里胆怯卑微,做低伏小,在作品里却放肆自在,爬高涉险,是个矛盾人。我命定就是文人,写文章时宛若虎啸群山,发凶发威,不写了,就是落架的凤凰,不如一只鸡。路遥在世的时候,批点过我的名字。说平字形如男宝,凹字形如女宝,是阴阳交合体。我的人生哲学就是口不臧否人物,多给他人做好事。写自己愿意写的事,这是多么愉快的事。

路遥和贾平凹都有肝炎,但是路遥英年早逝(贾平凹说,许多比我病的轻的人都死去了),贾平凹却早已痊愈,我觉得有两个原因。一是路遥熬夜,“早晨从中午开始”,中午起来吃点饭开始写,写到翌日凌晨三四点,作息时间不科学,熬夜最伤身体,谁熬谁知道。王小波英年早逝,也跟熬夜有关,经常半夜两三点不睡觉。贾平凹却是标准的“朝九晚四”,上午九点吃了饭开始写,下午四点就收工了,作息非常科学。二是路遥着急,一心想搞个大作出来,玩命写。但是贾平凹不着急,隔三差五出一本,写呗,反正时间有的是。写不出来练练字,画画画,下下棋,玩玩石,也是人生乐事。

有人问贾平凹,你觉得一部好作品应该什么样。贾平凹说,是不是好书,就看五十年后还有没有人读。

2002年二月,贾平凹五十岁生日。圣人云,五十不惑。贾平凹说,到了五十岁,人就是大人,能说些大话了。我写文章,现在才知道该怎么写了,活人也活出个滋味了。我要做一个倾听者,多做好事,不再恨人,钱当然还是要爱的,具大胸怀,爱小零钱。不浪费时间,不糟蹋粮食。平生一片心,不因人热,文章千古事,聊以自娱。

王安忆问贾平凹,你离诺贝尔文学奖有多远,他的回答令人猝不及防

​2005年,“贾平凹作品研讨会”在上海复旦大学举行,上海作协主席王安忆把学生们的问题精选出来读给他听,贾平凹对每个问题都回答的有来有去。

问:为什么你的作品总有神秘事物?答:这和我的生存环境有关。我生活的地方佛道盛行,巫文化盛行,无形中受这种东西影响。

问:你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是什么?答:最重要的是上大学。如果不上大学,现在还在农村,儿女都一大堆了。

问:你曾评价现代女性服装,脸不行露腿,腿不行露背,背不行露胸,你为什么这样评价?答:这话绝对不是我说的,绝对不是。脸不行了,露腿也没用。

问,你认为你跟诺贝尔文学奖有多远?答:永远。

“永远”二字让人猝不及防。

2008年,贾平凹的《秦腔》获得茅盾文学奖。他在获奖感言中如是说:当获奖消息传来,我说了四个字,天空晴朗。那天天气真的很好,我去街上吃了顿羊肉泡馍。有幸生在中国,作为一个作家,我会更加努力,写出满意的作品。

贾平凹是个孤独的作家,他有一颗孤独的灵魂,虽年近古稀,然笔耕不辍,晚年创作臻于至境,接连写了《自在独行》《生命是孤独的旅程》《愿人生从容》以及《废都》姊妹篇《暂坐》等书,灵气盎然,肆意纵横,既是突破之作,又是集大成者。喜欢贾平凹先生作品的朋友赶紧入手一套看看吧,点击下方链接即可直接购买。

原地址:https://chinesefood8.com/32035.html
点击阅读全文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