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语】
我,是一台重量级的老古董,曾经无数次用自己的身体丈量新生儿来到人世后的第一次体重。
“六斤二两”、“七斤四两”、“五斤八两”......只要听到这个数字在五以上,我都会暗自舒口气,因为五斤是个分界线,五以上意味着至少在体重上,孩子是过关的。
而五以下呢?心里就会揪一揪。无论现在的技术多高超,我工作那的那个年代,体重过低很多时候都无力回天。
嗯,我是一台从1978年来的宝宝秤,我的家,是医院的产房。
虽然你们人类常说“女人四十一枝花”,但秤界40岁的我,早被不断换代的子子孙孙比下去啦!如今的我和很多其他老物件住在一起安享晚年,今天得知我工作后称重的第一个孩子——小芳回来医院生二胎,突然感慨良多,就让我打开这压箱底的话匣子,来跟你们年轻人讲讲这40年里,生娃的那些事儿吧!
【步步惊心·1978】
我上岗的第一天是1978年12月1日,这一天,也是小芳的生日。
那会的妇产科可不像现在这么温馨到处都是充满童真的儿童画↓↓
和其他科室一样,那会只有医院标配的绿白墙,配上红色大字“产房”、“闲人免进,保持安静”。
导乐和家属陪产?不存在的~家属能做的,只有在外面焦急等候。产妇带来生孩子的东西也很简单,脸盆、暖水瓶、卫生纸、尿布,以及大人小孩的一两身衣服。
我秤生以来第一次亲眼目睹“生孩子”,完全没有办法把之后平和温顺,说话细声细语的小芳妈妈和在产床上被阵痛折磨到崩溃大哭咆哮的女人联系在一起,身为一台秤,我自然无法体会犹如同时断12根肋骨的十级疼痛有多可怕,但我这么多年来一直最庆幸一件事儿——我们秤不用生孩子。
都说女人生孩子犹如过鬼门关,幸运的是小芳很快被顺利生出,并没有给妈妈制造太久的痛苦。“六斤五两,女孩!”,我到现在都清晰的记得这个我从业以来称出的第一个数字,非常完美的体重。
但小芳之后出生的那个孩子,家安,一点都不安,毫不夸张的说,让妈妈在鬼门关绕了一圈。
刚送来的时候,家属边大哭边惊呼“倒生子”,产妇已经疼到近乎虚脱,面色苍白,面目狰狞。用专业名词来说,这位产妇“臀位”了,这是胎位不正的一种,正常孩子头先娩出,而“臀位”的孩子则是脚先出。
在今天看来,这算不上什么大事,产检一定能检出,到时候剖腹就好。但在几乎没有产检或只是简单手检的40年前,“脚先出来”意味着产妇和小孩可能都会送命。那个年代,剖宫产很少,且动辄容易大出血。家安的妈妈,是想自己在家生产,发现小孩脚先出来后才紧急入院的。
当晚,医院最有经验的助产士上阵,纯凭娴熟的经验技术把孩子在妈妈肚子里转了回去,最后头先生出来,“五斤八两,女孩”~虽然结果皆大欢喜,但家安妈妈受的罪可能足够她阴影一辈子。
当年的她们,一定想不到40年后,各种曾经让人恐惧的难产犹如家常便饭,而顺产的话医院如果有无痛就更加方便了——一针无痛,十分钟将产妇从地狱带回人间。
另外,听说小芳的二胎姑娘小名薯条,老大是个男孩小名肉包。每十年宝宝的小名儿都会有巨大的风格差,现在这一代小孩,小名普遍属吃......
【从此生命打开了另一扇门·80年代】
让我们也从“吃”,来打开80年代的话匣子吧。那会大众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产后流行三大件~桂圆茶、红糖水麦乳精。桂圆茶产后补气,红糖水产后调理,麦乳精补充营养。
但从现在的产后饮食禁忌看来,当年这些“条件不错才吃上的东西”,并不科学——因为活血,医生并不建议喝桂圆茶;同样的原因,红糖水只建议在产后一两天内喝,不能贯穿整个月子;至于麦乳精么,那是许多80后小时候的甜蜜回忆,能常喝麦乳精的家庭,条件必是令人羡慕的,只是麦乳精自己可能都想不到,当年贵为网红潮牌的自己,几十年后连影子都很难寻到了。话说回来,即便还在,也还是会消失在准妈妈们的待产包里,因为医生会告诉你“太甜了,影响产奶~”。
80年代的产检虽然与现在的严格规范无法相提并论,但相较于之前已经有了很大提升,下图是80年代,南京市妇幼医生正在指导孕妇数胎动。虽然简陋但整洁清爽的病房、日趋完善的设施配备、更多人性化的措施,都让孕产妇体会到了医院的人文关怀。
那时候剖宫产已经没有那么罕见,但是80后们如果是剖腹产出生,妈妈们的肚子上一定会有一条竖着的“大蜈蚣”,那些年,诸如刀口缝线是否美观之类的问题太遥远了,只要母子(女)平安,没有大出血,没有伤口感染,没有并发症就是万幸。
那会的妈妈们不会想到有一天,剖宫产不到半小时就可以轻松搞定,刀口通常只是一道横着的细线,手术后比基尼泳衣照样穿照样美。
也不会想到有一个小孩的出生,开启了一个新的里程碑,让很多原本无缘成为父母的人,幸福的被孩子喊“爸爸妈妈”。
1988年3月10日上午8点56分,中国大陆第一个试管女婴出生了。“3900克,52厘米”,帮她称重的是下图中我的小姐妹,至今她都为这个经历骄傲不已。
成功完成这次试管婴儿培养的医生,是北医三院的著名专家张丽珠。
宝宝出生的第二天,各大媒体的头版都登出了上图这张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照片,照片上,67岁的张丽珠低头看着怀里已经熟睡的孩子,露出了慈爱的笑容。为了感恩张丽珠大夫,孩子的父母给女儿起名郑萌珠。
这一年是大陆试管婴儿的发端,也开启了一个爆发的时代。
整整30年后,郑萌珠已经长成一个到了而立之年的姑娘,巧合的是她也回到了自己出生的医院成为了一名医务工作者。这张照片,感动了无数人也包括我,生命的传承,真的是一件很美妙的事情。
【母婴分离全面叫停·90年代】
90年代是物质更加丰富的年代,一些比较重视检查的妈妈开始规律产检,但是医院对产检通常没有固定要求,以一个非常注重产检的妈妈举例,整个孕期下来,共需要化验费200元;B超5次150元;
贯穿90年代一个令妈妈们人印象深刻的理念是“母婴分离”的叫停。80年代中期起,为了让经历生产、筋疲力尽的新妈妈好好休息,更多的分泌乳汁,部分医院提倡刚出生的宝宝与妈妈母婴分离,宝宝被送到新生儿室集中护理。
这个理念在今天看来是一个短暂的倒退,妈妈和新生儿同处一室的益处远远大于母婴分离后得到的不踏实的休息,宝宝的哭声和不断吮吸也被证明是更有利于刺激母乳的分泌。
而“母婴分离”最严重的后果,是在那些年造成了极少数孩子抱错的案例,虽然只是极少数,但对于这些家庭来说无异于晴天霹雳。
2017年,上海曾爆出过1989年出生的一个孩子,
在29年后发现抱错,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开始重启调查当年100例新生儿的事件:
好在“母婴分离”的理念在90年代中末期被全面叫停,重新恢复母婴同室至今。现在,婴儿出生后,医护人员首先会在婴儿的手腕或脚腕上,系上腕带,腕带上写有婴儿的身份信息。
即使给婴儿洗澡时,这个腕带也不会被解下。除了腕带,婴儿一出生就要在病历和档案上“盖戳”——留下自己左脚的“足印”。在法医学上,每个人出生时的“足印”是独特的,可用于区分和判别身份信息。所以现在的产科,抱错孩子是几乎不可能发生的事情。
【无痛的开始&剖宫产增多·00年代】
新千年开始后,一切都犹如那句关于奥运的口号——“更高、更快、更强”。
但最令人振奋的,还是无痛技术开始普及。产妇分娩是否痛苦,反映了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为产妇减轻痛苦,是对生命个体的尊重,也反映了一种生育文明。
以南京市妇幼举例,从2000年南京市妇幼保健院麻醉科开展分娩镇痛,至今已成功为11万多例产妇实施了分娩镇痛。
“虽然现在院内的无痛技术已经非常成熟,但刚开始的时候可不是这样的,那会一切都要摸索,麻醉剂量的大小和麻醉药的使用都无章可循,产妇一会肚子又疼了,一会宫缩又停了,各种各样的问题都要一个个解决,一次次尝试,当时的医生没觉睡的,一分钟都停不下来。”南京市妇幼产科主任丁虹娟如是说。
相比于八九十年代不得已才剖宫产,2000年后选择剖宫产的妈妈不断变多。
独生子不用考虑疤痕子宫、怕疼、剖宫产技术不断提高,都是妈妈们选择“一刀切”的原因。
但是,现在不少当年没有剖腹指征,但坚决选择剖宫产的妈妈很后悔哦,因为疤痕子宫对于生二胎的时间和危险程度来说都会有一定的影响。
【尊重每一个生命·10后】
相对于前30年,2010后似乎所有的东西都有了一次新飞跃。我也光荣的退休,由更精准的电子秤来给宝宝们精准称出体重啦。
10后的妈妈们很多拖着拉杆箱来生孩子,这是小芳的待产包,里面的新式武器是多年前的妈妈们想都不敢想的:
吸奶器、月子牙刷、月子服、口水巾、纱布巾、新生儿专用指甲剪......跟当年的脸盆、暖水瓶尿布相比,这个单子列出来就可以有半米长。
无痛技术在如今已经非常成熟,新妈妈们通常这么形容这个技术:“一针升仙~”、“觉得它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发明之一”,不过由于众多综合性医院的麻醉团队要优先保障手术麻醉,这项技术之前在全国的普及率并不是很高。
但是~好消息来啦!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在今年11月20日发文,提出“2018至2020年在全国开展分娩阵痛试点,并逐步在全国推广分娩镇痛的诊疗,以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看病就医获得感、幸福感。”
技术高了,对生命的尊重程度也在变高。
30年前的小孩如果生出来便需要抢救(例如早产、窒息、缺氧),一些家长会选择放弃。
“因为当时的技术限制,抢救之后家长不确定小孩以后会遇到什么样的并发症,这对于一个家庭来说代价确实很大。以前一个孩子如果生下来体重低于3斤就非常危险,但是现在,五六百克都有存活可能。”南京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副主任医师陈小慧说,“很多家长都会竭力要求医院全力救治出现问题的新生儿,因为他们对现在的技术条件有信心。我们今年刚成功救治一名胎龄22周+2天,出生体重仅550g的超早产儿点点。小家伙的出院,也刷新了国内报道的最小胎龄超早产儿成功救治的记录。”
胳膊只有成人食指粗的超早产儿点点
除了技术上的信心,新生儿社保的大力保障也免除了家长们不少后顾之忧。
1990年的时候,我的小姐妹曾亲眼目睹过一个农村家庭由于付不起保温箱的钱,用热水袋去给三斤多,七个多月早产的孩子保温,孩子最后遗憾离世。
当时的保温箱一天是24元,一个普通工人月工资大概是80元,现在的宝宝在妈妈肚子里满7个月便可以参加社保,政府付完大部分以后,摊到个人头上的金额,一般家庭已经完全可以承受。
从严肃清冷绿白墙到温馨画儿满走廊
从红糖、桂圆加鸡蛋到科学健康月子餐
从痛苦不堪顺产难到一针无痛轻松生
时代向前,
生娃的技术、理念和人文关怀都在变
但
家长迎接新生命的喜悦和憧憬没有变
医院对每一个孩子负责的态度没有变
生命来来往往,愿从现在到今后的每一天
每一个孩子都可以成就人世间一段独一无二的美好遇见
(文案/王婕 设计/贾辰婧 吴倩 感谢南京市妇幼保健院提供部分照片及专家接受采访)
原地址:https://chinesefood8.com/32044.html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