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宝宝起名正文

周杰伦之后,华语乐坛为何难见好歌?

周杰伦之后,华语乐坛为何难见好歌?

  文 | 华商韬略 周蓉

  从什么时候起,各种某平台神曲就开始霸占年度热歌榜?

  从“我们一起学猫叫,一起喵喵喵喵喵”到“白月光在照耀,你才想起她的好”再到“热爱 105°C的你,滴滴清纯的蒸馏水”,各种神曲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

  似乎整个华语乐坛都姓“dou”了?

周杰伦之后,华语乐坛为何难见好歌?

  不少音乐发烧友不免开始怀念八九十年代的华语乐坛。

  那时有王菲、罗大佑、李宗盛等各具特色的歌唱家,还有周杰伦、许嵩、汪苏泷、徐良等风格独特的音乐才子。

  听到《红豆》《当爱已成往事》会想起自己那段苦涩的爱情,听着《童年》《万有引力》回忆自己无忧无虑的童年。

  这些歌曲,将诗变成了歌,将歌唱成了诗,凝结着那一代音乐人对音乐的热忱。

  而现在的华语乐坛,各类神曲总能出现在大家生活的各种场景,以“亿”为单位的播放量无声描述着歌曲的火爆。

  但这类工厂化的神曲大都只能火爆一时,来得快去得也快。

  能做到长久霸榜的歌曲,基本都出自一人之手——周杰伦。Apple music 2021年度热歌中,前10里周杰伦的歌占了9首,前50里占了42首。

  周董大概没想到,4年没发布新专辑,至今仍能称霸音乐榜单。

  为何整个华语乐坛也跟着变成了一潭死水,唯有某平台神曲代代更替?

周杰伦之后,华语乐坛为何难见好歌?

  老话说互联网是把双刃剑,这剑也捅伤了华语乐坛。

  过去歌手发歌,群众听歌,要么磁带,要么光盘,但不论哪种方式都是实打实的产业链,发歌成本都很高。

  而如今,借助互联网,再无需以往复杂的产业链。简单点的歌曲一个多小时就能发出来,发歌门槛和成本都大大降低。

  只要想,人人都可以发歌。

  听歌的人随手一点,想听什么听什么,除去为听好歌充的VIP,听歌成本几乎为零。

  这时,歌火与不火似乎成了一个概率问题。名利双收最好的办法,从发好歌变成了多发歌。

  那些所谓的音乐创作者似乎找到了一条黄金创作法则:副歌前置,迅速高潮;旋律可以保守,但歌词必须华丽。最大的目标,还得是播放量。

周杰伦之后,华语乐坛为何难见好歌?

  此种格式化生产的某平台神曲,只要听过几次,便会记得几句旋律。再加上短视频的流行和火爆,不想听这些神曲,都难。

  但若是整首歌拿出来细品,就会发现大部分神曲里面基本没有什么内涵,有时甚至是无病呻吟。

  低门槛制作自然也带来了高替代率,不少歌都是火得莫名其妙,被替代后也无人问津。

  高替代率的背后,还有一个问题——基本无人关心那些火爆的神曲是谁唱的。反正歌火了之后,翻唱的人一大把,没有几个人会去特别注意原唱是谁。

  歌火人不火,但大家都记得,这类火爆的歌曲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某平台神曲。这也难怪,整个华语乐坛给人一种姓“dou”的感觉。

周杰伦之后,华语乐坛为何难见好歌?

  音乐载体发生变化后,华语音乐就“变”了。这些神曲虽上头,但早已失去了音乐的灵魂,歌曲的价值也大大下降。

  音乐人只有真正用心做音乐,华语乐坛才能不这么落寞。

  ——END——

  欢迎关注【华商韬略】,识风云人物,读韬略传奇。

  版权所有,禁止私自转载!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

原地址:https://chinesefood8.com/33229.html
点击阅读全文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