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12月31日)13时,尽管室外温度是“个位数”,但每一位从济坤路入口进入世博文化公园的市民游客脸上都洋溢着温暖的笑容。
在2021年的最后一天,上海向全城人民送来一份生态大礼——历经4年建设,世博文化公园北区率先向公众揭开神秘面纱。
漫步园中,不时传来的赞叹声和叫好声,是人民幸福感、获得感最直接的体现,也是对每一位为这项民生大手笔付出智慧和汗水的人们最好的褒奖。
生态自然永续、文化融合创新、市民欢聚共享,这座世界一流的城市中心公园就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完美演绎。
期盼
今天中午,济坤路上即将撤走的临时围挡前,已经有数十位迫不及待的市民游客翘首以盼,每过一小会儿,就要向工作人员再确认一遍正式开园的时间。
家住沈杜公路的戴培良夫妇一早就甜蜜地携手出门,乘坐地铁8号线换13号线,从世博大道站4号口出来,一眼就看到世博文化公园的标识。“太激动了,一直盼望这座公园开放。”戴培良说,夫妻两人结伴逛了许多上海的公园,听说世博文化公园将是上海未来最值得期待的“杰作”,把他俩的“胃口”吊得十足。
同样一早就兴奋地往世博文化公园赶的,还有家住宝山区的殷先生,他对11年前的世博会记忆犹新:“当时有一个游客中转站叫‘亩中山水’,里面有山有水,也是很有特色的园林。”他来前专门做了“功课”:“我知道这次新造了一个申园,我觉得是对世博会园林的一种致敬。”
家住闵行的网友“圆滚滚”则专门换上了汉服,早早赶来公园等待:“我已经预约了下午的申园,要多拍几组古风写真。”
满怀期待的人群中,谭阿姨是周边小区居民的代表,她走过来只要十几分钟:“20多年前搬过来的时候,这里还是钢厂,环境不好的,谁想得到后来办了世博会,现在又造了世博文化公园,这日子是越来越幸福了。”
望着远处若隐若现的原法国馆顶棚,谭阿姨联想到世博会时让她印象最深的意大利馆,里面有做手工皮鞋的外国老师傅,有“粘”在天花板上的“交响乐队”,还有外壳擦得像镜子一样亮的老爷车,“听说意大利馆和以前上钢三厂的一些老物件都留下来了,我要跑去找找回忆。”
享受近水楼台幸福的,除了周边居民,还有在附近商务楼里的上班一族。吃完午饭,来自中国宝武大厦的周小姐和来自中国黄金大厦的张先生不约而同地来到世博文化公园门口。
“哇!以后午休都可以来这里散步啦,太棒了。”周小姐高兴地手舞足蹈起来。张先生则坦言自己今天休假,是特地从家里跑过来“打卡”的:“这两年我天天在办公室里看着公园一点点建起来,可以说是老熟人了。”
点赞
时间到了13时,临时围挡从此告别历史舞台,世博文化公园作为开放程度极高的公园,市民游客以后可以从四面八方的多个入口进入公园北区。
时光印记大道和申园是市民游客最流连忘返的两个景点。
当人们站在时光印记大道上,凝望着远处四座上海世博会保留至今的场馆,便会有种顿悟:原来,公园也是传承和展现城市文脉的载体。
在这条400多米的线型花园里,率先映入眼帘的是184米(象征世博会184天)的“序章”。象征上钢三厂的前身和兴钢铁厂首次自制成功的28吨薄板机架的28根钢铁树干、上海克虏伯不锈钢有限公司2001年生产的第一卷冷轧钢板制成的“时光卷轴”,无不彰显上海深厚的钢铁工业底蕴。
“走过”钢铁工业时期,迎面而来的是海宝雕塑和43块印有世博会各国展馆主题词的长条地砖,还有陪伴了全球游客184天的“世博钟”。
在时光印记大道的“尾声”,则是一棵从上钢三厂旧炼钢炉里“生长”而出的不锈钢幼苗。象征上海是一座在工业文明基础上重获新生的现代城市,如钢铁般不朽,富有生命活力。
申园更是堪称市民游客赞叹叫好声的“收割机”。
如果说工业遗存和世博会遗产勾连起人们关于近现代的记忆,那么本次北区开放的最大亮点——采用传统尺寸、传统工艺营造出来的申园,则承载着唤醒上海江南古典园林底蕴的使命。
园中八景,个个意韵深远,它们分别是醉红映霞、古柯晚渡、玉堂春满、松石泉流、曲韵天香、秋江落照、烟雨蓬莱、荷风鱼乐。
以“烟雨蓬莱”为例,丹枫湖上有三个小岛:“蓬莱”“瀛洲”“方丈”,这是对传统中式园林“一池三山”经典布局的传承。烟雨楼则是苏州、杭州两家设计团队风格的有机融合:“骨架”有杭州园林的简约之风,雕花等局部细节则充分体现了苏州匠人的精致。
“申园主入口的涉趣桥,取名是对明代上海古典园林日涉园的致敬。”申园项目经理周舒延介绍称,申园八景的“曲韵天香”中,制高点露香亭是对明代另一座上海古典园林露香园的致敬,但在功能上拓展为颇具创意的曲艺表演空间,与作为“观众席”的清音馆隔水相望,再衬以满山的牡丹花、周围环以曲廊,极具古典画意,又不失现代的实用价值。
30多年前从哈尔滨转到上海工作生活的陈新觉得,申园生动诠释了什么是海派园林,海纳百川、融会贯通的它藏着许多惊喜:“感觉有些地方能找到苏州退思园的影子,还有几个地方感觉像来到了西湖边。”
家住普陀区的谢彪夫妇则不停地说赞:“上海几座古典园林我们都去过了,申园应该是最好的!能拿出这么一块宝地,建这么好的一座园林,还免费开放,真是上海人的福气。”
挑战
明天就将进入新的一年,新开放的世博文化公园北区将迎来更大客流的挑战。
记者了解到,北区开放后预计瞬时最大客流承载量为5.6万人次;申园每日预约人数暂定为8000人次,预计瞬时最大客流承载量为2100人次。
一旦公园及两个需预约的场所达到瞬时最大客流承载量上限,园方将采取引导游客走单向路线、暂时关闭当天相关预约通道、封闭局部区域等方式进行及时干预。
“在正式对外开放前,公园已经进行了多次内部压力测试,尤其是12月26日的万人测试,及时发现并改进了很多问题。”上海世博文化公园建设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竹表示,之前最主要的标识不够完善的问题已经加强。此外,考虑到冬季开园季候特征、景观风貌不足的实际情况,为丰富游园体验,结合新年喜气洋洋的氛围需求,园内将举办一系列特色开园活动。
目前活动主要有四项:
一是在申园举办的“海韵·江南风”申园盆景赏石展。该展汇集了中国盆景五大流派中的三席,即海派、扬派和苏派盆景的精品佳作及难得一见的赏石珍品,共计280件。
二是在申园举办的“初上·灯华”申园宫灯展。该展跨越元旦和春节,精心挑选来自北京、河南、广州、苏州多地50余件精品非遗宫灯。其中有两盏来自拙政园的壁式宫灯,年代久远,十分珍贵。
三是在原法国馆举办的上海世博文化公园葡香花市。
四是在时光印记大道周围布置的反季节郁金香展示。展示将用30万株郁金香,包括经典的郁金香品种道琼斯、世界喜爱、丹麦和法国之光等35个品种。
助力精细化管理,世博文化公园还打造了一体化运营管理平台,相当于公园的“大脑”。一块巨大的电子屏幕可以实时监控各主要景区的实况、客流量等数据以及预警信息。一旦有游客落水受伤、树木倒伏或是大客流聚集等问题,指挥系统都能快速掌握并处置。
园内,还有许多“隐藏”着的智慧管理细节。园内2.8万棵乔木都配有电子芯片,全程记录其生长、养护等情况。这些数据集成到一体化运营管理平台后,将做成分析报告,帮助管理方精准分配人力物力,更好地守护这片来之不易的上海生态文化宝地。
栏目主编:陈玺撼 题图来源:陈玺撼 摄
文中图片:陈玺撼 摄来源:作者:陈玺撼
原地址:https://chinesefood8.com/33487.html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