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宝宝起名正文

1029个孩子的妈妈——记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潍坊市儿童福利院副院长杨守伟(二)

1029个孩子的妈妈——记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潍坊市儿童福利院副院长杨守伟(二)

走进潍坊市儿童福利院,满地的米黄色,洁净、温馨,让每一个到来的人都能感受到生命的宁静与祥和。

“点一盏心灯,温暖你我;擎一支烛光,照亮你我。”在这里,每一面墙壁会说话。

这是杨守伟和护理员妈妈们用生命呵护的生命港湾。

从心出发,呵护着一个个缺萼花朵的内心世界,静等花开……21年历程,一路走来,杨守伟化为涵养生命的护花“春泥”。

“让躺着的孩子坐起来,让坐着的孩子站起来,让站着的孩子走起来,让走着的孩子跑起来!”用富有生命感的空间、充满生命力量的爱、具有生命温度的点点创意,杨守伟和护理员妈妈们不仅仅是在呵护那些不幸的小小身体,更是在用一种特殊的教育,唤醒着这些孤残孩子的灵魂与生命。

1029个孩子的妈妈——记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潍坊市儿童福利院副院长杨守伟(二)

点亮孩子们眼里的那束光

在福利院二楼的婴儿房,一位穿粉色护理服的护理员妈妈轻轻摇着“月亮船”,患脑积水的小女孩芳芳坐在浅蓝色的“月亮船”上,始终透过房间的窗格子望着窗外。窗外是微风吹动的一片绿植,大自然的光在枝叶间跳跃着,向这个孩子致意。

尽管小芳芳平日看上去没有什么意识,但是她停在绿色生命上的目光给了杨守伟很大的启发。那其实是生命与生命潜意识的对话!

杨守伟和护理员妈妈们抓住孤残儿童的心理特点,把那些富有生命力的绿植设置为孩子们的课程,她们在院子里栽下了海棠树、樱花树、葡萄树、竹林、皂角树、杏树、柿子树、木瓜树等等,教他们去认知绿色,跟他们一起看一树树花开,给他们摘成熟的果子,充分享受大自然的美好。她们就是要让孩子们的童年记忆里充满绿色,而不是有围墙的福利院。

1029个孩子的妈妈——记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潍坊市儿童福利院副院长杨守伟(二)

只有生命能唤醒生命。这是一场心与心的感知与意会,是生命与生命的互动。

在护理脑瘫儿、脑积水孩子时,杨守伟发现,他们看起来不会走路,不会穿衣,不会交流,甚至没有能力表达,你跟他微笑,说话,他们连嘴角都不会上扬,但是,他们的眼睛里有内容。他们懂得谁对他好。

有个患强制性脑瘫的孩子小舟,来福利院时只有3岁,全身除了头部稍微能动,其他部位的肌肉都是僵硬的。杨守伟照顾了他5年,每次去喂饭、抚触,或者抱着他的时候,这个僵硬的孩子依然能认出她来。如果不是她亲自去喂,小舟会抿着嘴把勺子顶在外面,一口也不吃。

在这里,那些几乎没有意识的脑瘫症孩子,是杨守伟眼里的星星,她看到了孩子们眼里的那束生命之光。

“我们就是要用生命唤醒生命”,杨守伟在工作日志里写下了这句话。她把每一个能点燃孩子希望的“小点子”都创新为富有“大爱心”的课程,一点一点唤醒那些沉寂的生命。

在这里,哪怕是生病的孩子,也绝不是多数人想像中那样,眼神空洞,呆头呆脑,相反,他们个个是乐观快乐的小精灵。

“每一个生命都值得尊重,每一个生命都不能轻言放弃。”这句话,写在杨守伟办公室窗台小黑板上,不仅成为她的座右铭,也是她遵从初心最好的注解。

在洒满阳光的画室里,护理员妈妈拿着小春雨的手,一笔一笔地教她画《鱼儿戏水》图,边画边跟孩子轻语着:“这是三点水,这是树叶。”

在这里,哪怕是一个微笑,一个眼神,一个手势,一笔墨彩,这些在外人看来再平常不过的生活细节,都可能是引领孩子生命的雷霆万钧,杨守伟都将之精心设计为对孩子心灵进行呵护和唤醒的小课程。

多年来,福利院始终是两班倒。夜班从下午4点半,一直到第二天早上8点。杨守伟说,这样做是为了保证孩子们在每晚睡前和每早醒后,看到的都是同一个妈妈的脸,不至于让那些弱小的心灵再次有失去妈妈的感觉。

很多长期卧床的孩子,经常会在床上撞床、玩手指、摇头晃脑。她试着把这些不会走、不会坐、甚至连翻身都不会的孩子抱下床,让他们像正常孩子一样可以离开床出去感受阳光,呼吸新鲜空气。

“脱离床铺”像是打开了孩子的心门,更像是情感上“疗伤”,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发现,孩子不晃头,也不撞床了。连儿童护理专家也敬佩杨守伟的独到发现。

杨守伟感受到,孩子们更愿意抱一抱这种抚触,更乐意在垫子上或在小乐园里一起玩耍,形成一个独特的“社交圈”,而且与地板接触可以更快地学会走路,对孩子的语言能力和行动能力都有好处。

为此,她倡导每天“拥抱孩子”“微笑面对孩子”,提出了每天给孩子们做抚触、做亲子操、脱离床铺,每天对每个孩子抚触2次、拥抱最少7次、每天2次将孩子们抱到地垫上。七八十斤重的孩子,杨守伟抱上抱下不觉得累,满眼里都是孩子们的变化。

作为这些孤残孩子的妈妈,她深知,想当个好妈妈,就要是个多面手,既要当老师又要会护理,还要知道如何科学营养搭配,更要关注孩子们的心理健康。为此,只有高中学历的杨守伟悄悄地拿起买来的护理专业教材,一点一点啃起来。

1029个孩子的妈妈——记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潍坊市儿童福利院副院长杨守伟(二)

2005年,杨守伟通过竞聘上岗走上了管理岗位,担任“小精灵之家”的家长,成了全院0-3岁孩子的第一责任人。肩上的担子重了,她的责任心更强了,对生命更加敬畏,越发认识到学习提高护理水平的重要性。

“让孩子们享受科学养育。”杨守伟明白,照顾孤弃儿童光有仁爱之心是远远不够的,为了在工作中更专业、更科学的照顾孩子们,杨守伟带领团队学习护理专业技能,理论、实操反复进行。在全国率先提出脱离床铺、科学抚育、心理护理、重视婴幼儿发展敏感期等理念,获得了业界广泛认可。

杨守伟也收获了一叠证书,孤弃儿童护理员、高级育婴师、营养师、康复保健师、蒙台梭利教师、社工师、社工督导等多项资格证书。她把考出来的资格证书锁到柜子里,在工作中学以致用加以创新,解决了一个又一个护理难题。

毛毛患有先天性心脏病、手部足部畸形,杨守伟为毛毛制定了详细的锻炼手部活动的游戏课程,“敲大鼓”“揉纸团”“小手捡豆子”“串珠子”……她握着毛毛的手做游戏,锻炼他抓握物品,用手指捏东西。

毛毛在她的鼓励下,自己用手去拿水杯、扣扣子,帮小朋友分餐具。毛毛长到5岁时,跟同龄的小朋友一样,一些生活小节能够自理了。

一千个观众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千个孩子有一千个科学养护的办法。近十年来,福利院的孤弃儿童每年基本维持在200多名,病情多种多样。杨守伟眼里,每一个孩子都应该有适合孩子的最好护理模式。

她就像一个经验丰富的老中医,对每个孩子望闻问切,因人而宜地制定了个案化护理方案,开展特教工作,找到了最佳的养护模式。

针对早产孩子的护理,杨守伟探索出三项护理关键措施。为0-3岁的婴幼儿设计了婴幼儿触摸墙,吸引儿童去抬头、俯卧、站立、伸手触摸,儿童大运动、精细动作、认知能力得到了提升。被专家评为全国首创,在全国儿童福利机构推广。

春雨润物细无声。如今婴儿部推出一份“保育计划”,在孩子们的卧室门口,养护科宝宝班、贝贝班、乐乐班等不同年龄段孩子的护理流程全挂在墙上,24小时分成约20个时间段,什么时候该干什么,干到什么程度,都清清楚楚。

这背后是杨守伟精心护理21年的经验和心血。

1029个孩子的妈妈——记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潍坊市儿童福利院副院长杨守伟(二)

用标准丈量的爱是对孱弱生命的尊重

设在儿童福利院的“杨守伟劳模创新工作室”,是一座装满爱的空间,工作台上的十几种“产品”是杨守伟给孩子们的专属设计。

杨守伟花费了十几个日夜为脑瘫患儿设计制作了易穿易脱的“脑瘫衣”,防止皮肤受压、磨损的“T型垫”,为大龄脑瘫儿童设计的大靠枕,根据不同孩子的需要,提供适合生活护理与教室学习的创意设计。

还有康复训练抓握能力而又不至器械受伤的多种抓握手环,解决唇腭裂患儿进食困难问题的“吸管式奶瓶”,防止孩子发生自残情形的“约束衣”等等,一个个“小点子”,一颗颗“大爱心”,每一个创意无不考虑到孩子们的感受。

创新设计的康复器械没有成为商品,也没有申请专利,但是却蕴含着杨守伟们的匠心和爱心,千金难买。

福利院的二楼有专门的按摩室,护理员给孩子们进行推拿、艾灸、水疗等。然而在十几年前,这些还是空白。为了掌握按摩的技法和火候,杨守伟转遍了潍坊的盲人按摩店,去“偷师学艺”,甚至免费干了一个多月的小工。

1029个孩子的妈妈——记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潍坊市儿童福利院副院长杨守伟(二)

杨守伟的手头始终有个小本子,回到家里,枕头边放一支笔、一个本和电话,想起点什么随时记录和联系工作。有了微信后,她建起了微信群,想起好点子或有问题,随时发到群里,有时凌晨一两点,甚至三四点。护理员妈妈们接到她的微信,经常就一个话题讨论到天明。

“生育”二字中,“育”可能更重要些。自2006年起,杨守伟在福利院为孤弃孩子们开设早教课堂。2008年,杨守伟结合自己的心得和护理员妈妈们的意见,在党代表提案中建议加强优生优育的教育和干预,对孕妇进行产前检查。

2009年的一天,杨守伟在学习中发现,孩子撕东西也是游戏的一种方式,她兴奋地找来报纸,让孩子撕着玩,还把报纸粘起来让孩子们当球踢。

2010年,儿童福利院从坊子老区搬到了市区,从小平房搬到了四层楼房,杨守伟开心极了,在整个院子的后面种植了各种植物,建了小池塘,一尾尾的小鱼儿让孩子们最愿意在这里学习。养上了鸽子,孩子们的心也跟着鸽子飞出了院子。大自然悄悄来到孩子们跟前。

“小牙刷,手中拿,张开我的小嘴巴。上面牙齿往下刷,下面牙齿往上刷……”在给重症脑瘫孩子护理口腔时,孩子们不配合,护理员妈妈就一边唱歌给孩子们听,一边忍着被孩子们咬伤的痛。

妈妈总是无所不能,杨守伟把无菌纱布缠在手指上,蘸取生理盐水为孩子清洁每一颗牙齿,不仅保证了牙齿健康,减轻了口腔的异味,而且孩子感受到了妈妈的专注、关爱。自从创新了口腔护理方法,孩子们每天期待做口腔护理。

考虑到家庭才是孩子最好的成长环境,杨守伟还争取了“类家庭”项目的实施,让更多孩子享受家庭温暖。杨守伟的这些创新做法先后得到认可,并向全国其他福利院推广。

同事李海云说,孩子一病杨姐就忧心忡忡,她救过很多孩子的命,不是一般人做得到的关爱和照料。这是大爱无疆的精神力量,是爱心成就的精诚匠心!

在这里,作为妈妈,为了跟病魔战斗、跟死神赛跑,杨守伟全副武装,步伐用秒表来计算。潍坊市民政局的一位同志每次从福利院回来,都禁不住对同事们说,每次见到杨守伟,感觉一位充满力量的“全能妈妈”向他走来。

“我允许我的孩子不完美,但我不娇惯我的孩子”,杨守伟的科学养护里根植着传统的家风。“像医院,像学校,像宾馆,更像一个家!”因为杨守伟这样形容和定义儿童福利院。

每个孩子都珍爱每一个玩具,玩完后就拣回来,整整齐齐摆起来。每个孩子脱离床铺玩时,也在护理员妈妈的指导下,用小手把鞋子排成一溜。

吉光片羽处,千古浞河风。新冠肺炎疫情突袭而来的前一个春天,杨守伟带着孩子们在浞河边上踏青,路上遇到一些善意的路人,他们看到孩子们有的身有残疾,但是衣着漂亮可爱,个个穿着洁白的小袜子,就好奇地问,你们是哪个幼儿园来的?杨守伟自豪地说,我们是党和政府幼儿园的。

2000年以来,在杨守伟和同事的精心护理下,借助各种医疗计划,院里39名心脏病患儿告别了死亡,56名唇腭裂儿童重塑美丽。山东省立医院解晨教授称赞杨守伟是“全省十万护士的楷模”。全国人大代表康凤英参观潍坊市儿童福利院后说:“杨守伟把这些残疾的孩子护理得这么好,真是个奇迹!”

从零开始探索,一点一滴积累经验,一点一滴创新实践,工作越来越规范,程序越来越标准,儿童福利院的护理工作绽放出大爱的光华。

爱无止境,工作标准就无止境。对杨守伟来说,更高的标准在她的心里,在她对孤弃儿童不离不弃的爱里。

1029个孩子的妈妈——记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潍坊市儿童福利院副院长杨守伟(二)

那些孩子的每时每刻,已嵌进她的生命里

每当值夜班,杨守伟在孩子们的房间里一刻不停地转着圈,她怕他们哭,一哭就担心是不是哪里不舒服;一晚上不哭也害怕,有些孩子太脆弱了,杨守伟真怕他们就在睡梦中醒不过来,总是盼着天快点亮。夜班的夜,是多么漫长!

而不上夜班的时候,杨守伟每天清晨都会早早来到福利院,了解每个孩子夜里的情况,然后到每个孩子的房间转一圈。

那是一幅和暖融融的景象——

她首先来到二楼最头上的0-3岁孩子住的婴儿房,孩童们刚刚醒来,小点儿的孩子躺在床上张开双手要抱抱,大点儿的孩子们则麻利地翻身下床,一头扑进她的怀里。

一个个刚从晨光中睡醒的孩子,五颜六色、七高八低、歪歪扭扭地排成一串儿,后一个孩子拉住前一个孩子的衣角,一个个摇摇摆摆跟在杨守伟身后,从这个门口进来,再从那个门口出去。远远望去,有一种憨憨的无言的美。

在先天愚的孩子房间门口,杨守伟不想让这些相对健康的孩子看见大孩子不能自理时狼狈的样子。她告诉孩子们在门口等她,孩子们牵起小手乖乖地、安静地站成一排,在早晨的阳光里,就像青青园中葵。

等到杨守伟故意从房间后门出来,孩子们看到她后,又好奇又惊喜地跳起来,杨守伟招招手,“呼啦”一下,孩子们一溜儿小跑奔向她,就像毛茸茸叽叽喳喳的小鸡仔,跟着母鸡来回逡巡。

——这不是人间的天使,是什么?

每次杨守伟走进房间,孩子们都会一拥而上,嘴里喊着“妈妈”,争着抢着要她抱抱。她一个人哪能同时抱起那么多孩子?杨守伟就地坐下,背上趴着一个,腿上坐着两个,怀里揽着一个。有时,她伸出两只手,孩子们就会一人牵着一个手指头!两只手,牵上8个孩子!孩子是最单纯的,只是牵到你的一根手指,他们小脸上就会露出满足和喜悦的表情。

——这不是传说中的“千手观音”,是什么?

1029个孩子的妈妈——记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潍坊市儿童福利院副院长杨守伟(二)

孩子们是她的全部,孩子们的快乐是她全部的快乐。这些小精灵们的一笑一颦充盈着她的精神世界。

她是那么多孩子的妈妈,却拥有着一颗清澈的童心。在福利院她用博大的爱心装下每一个孤弃孩童,回到家,她却像孩子一样,也会跟爱人撒娇,跟女儿撒娇。

这么多年来,爱人和女儿都习惯了她的“偏心”,拿她没办法。

这些年,杨守伟的时间、空间几乎全被孩子们占满了,而给予家人的时间却少之又少。特别是对女儿,她一直心存愧疚。2004年,杨守伟和同事带着3岁患儿张黎明到医院做唇裂修补手术,术后剧烈的疼痛让小黎明不停地挣扎哭闹。为了避免他刚刚缝好的嘴唇再次裂开,杨守伟几乎连续抱了他三天三夜。

而这几天,女儿在家发高烧,不吃饭不睡觉,哭着喊着要找妈妈。家人只好给杨守伟打了电话。杨守伟怀里正抱着刚刚稳定下来的小黎明,轻声对女儿说:“这里也有一个妈妈的孩子,也需要妈妈陪着他,等他好了之后,妈妈就回家陪着你。”女儿的哭声越来越大,杨守伟一咬牙挂断了电话,眼泪却止不住流下来。

从小到大,女儿一直在抱怨杨守伟,小时候抱怨妈妈没有时间陪自己,长大后抱怨妈妈不爱惜自己的身体,没白没黑地扑在工作上。嘴上虽然这么说,女儿却非常懂事,年年都会拿压岁钱给院里的孩子买礼物,放假了就和同学一起来做义工。

小学三年级时,女儿写过一篇叫《假如我是神笔马良》的作文,其中写了这样一段话:

“假如我是神笔马良,我要画又大又温暖的屋子,让福利院的孩子在里面快快乐乐生活,永远也不生病;假如我是神笔马良,我要画漂亮的衣服、好玩的玩具,让福利院的孩子快快乐乐地玩耍;假如我是神笔马良,我要画美味可口的食物,让福利院的孩子想吃什么就吃什么。”“这样,我的妈妈就不会太牵挂他们,就会有时间陪我了。”

看完这段话后,杨守伟走过去,紧紧抱住女儿,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2011年,杨守伟被评为山东省“优秀共产党员”得到5000元奖金,她全部捐献给了儿童福利院,变成了女儿笔下给孩子们的衣服、玩具和食物。

1029个孩子的妈妈——记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潍坊市儿童福利院副院长杨守伟(二)

杨守伟把爱全给了福利院的孩子。这份博大的爱里,有着家人的支持和爱的传递,这给了她无比的温暖和力量。

2006年的6月,杨守伟正在重庆参加中级育婴师培训,在山东新泰老家的父亲病危住院,老人最牵挂的就是她这个在外地工作的小女儿。杨守伟父亲是一名受党教育多年的军人,为了不影响女儿学习,病危的他坚持不让家人告诉女儿。当杨守伟怀揣证书急匆匆赶回老家时,弥留之际的父亲,已经在靠打强心针维持生命,大喘着气,说不出一句话来。

杨守伟跪在父亲病床前,拉着父亲的手,父亲已经连攥她一下的力气都没有了!2006年农历五月初九,在杨守伟回到父亲身边不到半小时后,父亲就闭上了双眼,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母亲告诉她,父亲说的最后一句话是,“和小伟说,一定要照顾好那些没爹没娘的孩子!”

“子欲养而亲不待”,没能在父亲病重时多陪伴一会,是杨守伟一生中最大的遗憾。而让她欣慰的是,父亲终其一生,一直坚定支持她的工作。到现在,已经90岁的母亲还时常嘱咐她:“好好给人家看孩子,别吃人家的拿人家的。”老母亲不会说什么豪言壮语,朴素的教导里却包含着多少做人做事的道理!

自古忠孝难两全。天底下所有的儿女、父母其实一样,都希望给父母、给儿女更多的爱,更多陪伴。然而,“我们有很多事,孩子们只有我们”,护理员妈妈是福利院里那些孤残孩子们唯一的依靠。杨守伟深知,自己对孤残孩子的爱里,有父母的深情嘱托,有女儿和爱人的无私支持。她把照顾好这些没爹没娘的孩子,当成了自己对父母养育之恩和家人支持的最大回报!

杨守伟也不是铁打的——多年的操劳,加上平日里顾不上喝水,2009年她患上了胆结石,剧烈疼痛经常影响到她的工作和生活。在婆婆和家人的极力劝说下,她才勉强答应做手术。可就在这时,潍坊市人民医院准备免费为福利院两性畸形患儿阳阳做手术。

听到这个消息,刚刚住进医院的杨守伟躺不住了,手术前几个小时,她悄悄拔下点滴,来到了阳阳的病房。医生和领导同事多次相劝,但杨守伟以“可以再缓几天”为由,硬是陪到阳阳顺利出院。

胆结石手术一拖再拖,为此,杨守伟的婆婆一直“耿耿于怀”。至今,十多年了,胆结石还在杨守伟的体内。每当有人关切地问她,她总是说,“不要提这件事。”

“妈妈,我小时候到底是什么样儿的呀?”面对女儿的问题,杨守伟经常答不上来。快乐的亲子镜头,在杨守伟的脑海里经常“断片”,自己对女儿的亏欠太多了。但是说起这些年来自己护理的那些孤弃孩子,哪个长什么样子,哪个是什么病情,哪个什么时候吃药,哪个什么时候做手术,哪个被家庭收养了,杨守伟记得清清楚楚,讲得明明白白。

她为每一个孤弃儿童做了成长记录,孩子的每一行脚印,和孩子们的一些趣事,都会被杨守伟和同事用心记录下来。从2008年开始,厚厚的成长记录已经有了几百本。当孩子进入家庭时,杨守伟把成长记录做一个副本留下,原件送给他的新妈妈,让新妈妈能更多地了解孩子,更好地延续对孩子的爱。

好在,女儿成人后越来越懂事,越来越体谅杨守伟,无条件支持妈妈的工作,参加工作后,依然初心不改,拥有一颗包容、宽厚、富有同情的心。

每次杨守伟去外地参加会议、作宣讲报告,熟悉的人们时常会钦佩地跟她爱人提起,她爱人总是淡淡一句“咱不清楚”。杨守伟的爱人经常对她说,你因为这些孩子获得了那么多荣誉,家里不会跟着“沾光”,你只要对得起党和国家给你的这些荣誉就行。

这是多么良善、包容的一个家庭啊!

1029个孩子的妈妈——记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潍坊市儿童福利院副院长杨守伟(二)

“杨姐心里只有这些孩子,哪里顾得上管自己和家人!”看着杨守伟每天一心为着福利院的孩子,经常累得直不起腰来,养护科护理员王振霞有一种说不出的心疼。

是啊,多少年来,那些孤残孩子的每时每刻,已经嵌进杨守伟的生命里。每时每刻,她都在用心中的大爱去呵护他们,用生命的光华去普照他们。

而当那些孤残孩子舒展生命的翅翼飞翔之后,杨守伟静静地站在走廊里那面“永远的思念”照片墙前,一个人含着思念的泪水,慢慢回味每个孩子的故事……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高文 尹莉莉 石莹

图片由市儿童福利院提供(文中孤弃儿童和收养家长名字皆为化名)

制图:刘逢霞

原地址:https://chinesefood8.com/35034.html
点击阅读全文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