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宝宝起名正文

数学中的陈氏定理是怎样的?

  1742年,德国数学家哥德巴赫发现了这样一个问题:每一个大于4 (或 者等于4)的偶数都是两个质数的和。例如:4 = 2 + 2, 6 = 3 + 3, 8 = 3 + 5,10=5+5, 12=5+7, 14=7+7, 16=5+11, 18=5 + 13, 20=7+13……哥德巴赫对许多偶数进行了检验,都说明这个推论是正确的。

  但是,自然数是 无穷的,是不是这个论断对所有的自然数都正确呢?还需要从数学理论上加 以证明。他于是写信告诉当时著名的瑞士数学家欧拉,要求欧拉对这一事实 从理论上加以证明。后来欧拉复信哥德巴赫,表示他相信这一推测,但他无 法证明,因为没有证明就不能成为一条规律,只能是一种猜想。

  人们就把哥 德巴赫提出来的问题称为“哥德巴赫猜想”,简称为“1十1”。此后,很多人 都企图证明这一推测,可是直到19世纪末,对这一猜想也还不能从理论上去 全面证明它,但也没有发现这个猜想的任何例外而能推翻它,“哥德巴赫猜 想”成了世界上的著名难题之一,有人称它为“皇冠上的明珠”。

20世纪以来,“哥德巴赫猜想”引起了世界上许多著名数学家的兴趣。 我们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早在30年代就对这个猜想问题进行了研究,取得了 一定的成果。1938年,他证明了几乎所有偶数都能表示成两个质数的和,也 即哥德巴赫猜想几乎对所有的偶数成立。

  1949年以后,我国一些年轻的数学 工作者推进了“哥德巴赫猜想”问题的研究成果。1956年,王元教授证明了 每一个充分大的偶数都可以表示为一个不超过3个质数的乘积和一个不超过 4个质数的乘积的和,即为“3+4”问题。1957年王元教授又证明了 “2十3” 问题。

  1962年,潘承洞教授证明了 “1 + 5”问题。王元教授证明了 “1+4” 问题,至此,“哥德巴赫猜想”的研究取得很大进展。1966年,数学家陈景 润在这些研究的基础上,经过刻苦钻研,证明了 “1+2”。这就是说,每一个 大偶数都能够表示为两个数的和,其中一个是质数,另一个或者是质数,或 者是两个质数的乘积。

  例如,18=3+3X5,20=5+3X5, 24=3+3X7, 42 = 7+5X7, 80=3+7X11……取得了当今世界上关于“哥德巴赫猜想”这个 难题研究中最好的成绩。

陈景润的“1 + 2”的研究成果于1973年发表后,引起世界数学家的重 视,被世界称誉为“陈氏定理”。

原地址:https://chinesefood8.com/35492.html
点击阅读全文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