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戏堡
地名是人类历史的产物,它往往蕴含着大量的历史信息。
在1986年编辑完成的《四川省威远县地名录》中,共收录地名2838个。而目前正在编纂的《威远县地名录》,计划收录地名10000余个。
在2018年11月14日的史志讲堂上,县特聘史志研究员李宇时主讲《威远地名中的历史记忆》,地名背后的故事让人大开眼界!
那些有趣的地名
三万和
三万和(高石镇兴旺村):有两个说法。一个说法是:从前,有陈姓万和在此居住,弟兄排行第三,故名。另一个说法是:附近多姓陈,旧时陈三万兄弟和睦,待人和气,人称三万和。其死后人们将此地称作三万和,沿袭至今。曾为龙会区农建乡驻地。
茶婆婆
茶婆婆(庆卫镇金龙村):明代,有一位老婆婆在此地施茶水,故名。
送家坡
送家坡(镇西镇秧田村):据传,清朝末年,张姓在此山坡侧面建有一个四合院,张某成名后外迁,将此院及坡上耕地无偿送予杨姓,故名。
熊华堂
熊华堂(新店镇永强村):原名葛藤坡,民国时期修筑威井(威远至贡井)公路时,有一个名叫熊华堂的在此坡西麓建店经营食宿业,待人和气,买卖公平,过往客商喜在熊华堂店加餐歇息,后来逐步演化成地名,沿用至今。曾为新店区永民乡驻地。
添一家
添一家(向义镇塘角村):刘姓人家原来在此开有一家小店,后来又增开一家。
贾山
贾山(界牌镇贾山村):过去此地曾住有几家官司客,贿赂官府,歪理断案,民众怨恨,称此山为假山。后传为贾山定名。
歪嘴坡
歪嘴坡(高石镇刘家村):明代中叶,有某姓焕成在此居住,只要其与人说话、发笑,嘴就会扯歪,故名。
挖断山
挖断山(小河镇):相传此地有一个坟穴,葬后要出帝王,欲毁其龙脉,知县勒命将山挖断,故名。
马方桥
马方桥(庆卫镇庆安村):清代中叶,民众募资修桥。新桥竣工,适逢马姓迎亲花轿至此,众人道喜,新娘方氏下轿踩桥,并说“新人过新桥,取名马方桥”,故名。
凤凰镇
凤凰镇。它不是一个行政区划意义上的乡镇,但曾经是一个商贸意义上的场镇,只是从来没有赶过场而已。现在,它只是一个仅有几户人家的小地名,在观英滩镇青山村。据说,凤凰镇是清末蓝家碥王氏修建的。因其与清溪河对面蓝家碥山顶的凤凰砦(也是王氏所筑)相对,故名。凤凰镇不赶场的传说是:王姓长辈修建起凤凰镇小场后,邀请在外做官的侄子回乡庆贺。长辈到凤凰镇小场迎候,经过小场时,长辈礼请做官的侄子前行,侄子谦让说:“不敢”。长辈误认为“此场不赶”,因此凤凰镇小场从未赶过场。
成都省
成都省。民国时期,时人将成都这座城市戏称为成都省(电影《抓壮丁》里面有“成都省”台词);威远县观英滩镇白云村有个小山丘被称为成都省。据说,解放前,这个小山丘是当地一些放牛娃歇息聊天的地方。下面是从观英滩到资中进而往成都的大路。放牛娃们吹牛摆龙门阵甚是惬意,闲来无事就给此地硬生生“安”了一个名字,叫成都省。
五里浩
五里浩是镇西场的别称。五里浩作为从威远县城经两河口、王家场、余岭铺、高山到荣县的必经驿站,原来建在王家场。后来为了走捷径,改为经黄连寺、双青铺、五里浩、余岭铺、高山到荣县,其场址就由王家场迁到现在的五里浩(镇西场)。因为从王家场到镇西场是五里地,“五里浩”称谓由此而来。
那些和神仙有关的地名
龙滩沟
龙滩沟(铺子湾镇红星村):传说此沟曾有龙出没。
烈神蹬
烈神蹬(越溪镇瑞林村):相传有个性情暴烈的神仙路过此地,在山石上留下一个脚印。(图/冷国文摄)
神仙沟
神仙沟(观英滩镇永兴桥村):相传此沟是神仙游历落脚的地方。现沟口有巨石,刻有“赌仙台”三个字。
那些喊讹了的地名
一些地名在流传中讹变,脱离了本来的名字。主要是汉字读音的儿化、“a”的音变、平舌与翘舌或者前鼻韵与后鼻韵混淆、同音近音错写等。
庄武店
严陵镇兴家村的庄武店,原本是庄尾店。相传此地原有小店,店主人养有一只无尾猴,即庄尾猴,故名。但因为“wei”儿化以后与“wu”儿化以后读音相同,便被讹变为庄武店或庄五店。
涂瓦桥
涂瓦桥。人们是这样说的,公交车站牌曾经也是这样写的,但它却是错的。它原本是涂家桥,是过去楼子湾涂氏出资修建的,即使现在它的标准地名也是涂家桥。但为什么却出现这种讹变呢?就是因为“ a ”的音变。
达木河
达木河。在古时称为挞硙溪或挞磨溪,因为有制作佛香的人在河边设置水磨碾香而得名。随着时间推移,读音的讹变,成为今天的“达木河”。
五云路
五云路。五云路是因为五云山、五云寺而命名。清代三部《威远县志》均记载有“五云寺”,其寺建在五云山上,也就是今天的县人民医院所在地。一是威远现存的有些史志资料显示,县人民医院所在地原来的寺庙名叫舞雩寺。舞雩是起舞以求雨的意思。二是威远老辈人一般将到县人民医院说成是到“wuyishan”。据此,有一种可能:此处原来的寺庙在明代以前可能是舞雩寺,因地属南乡,误“yu”为“yi”,故有“wuyi”之称。后讹变为“五云”。(图/五云路的清晨 杨俊德摄)
南塔山
南塔山。南塔山上没有塔。因为它原本不叫南塔山。据乾隆《威远县志》记载,其时已在御屏山设有南坛,包括社稷坛、山川坛。1994年版的《严陵镇志》在描述杉树坳街时有这样的文字:“街东侧,山如屏,古称御屏山。右设山川、社稷坛,又称南坛山。据周善道在县志上眉批:1958年,建气象站挖地基,发现有条石、瓦砾、石灰等坛址遗物,证实此处是南坛。在高坳(即杉树坳),原立石碑一座,上刻‘二坛界道’,后废”。可见,南塔山实际上是南坛山的讹变。(图/南塔山气象观测站 县气象局供图)
啄老石
你还知道什么有趣的地名吗?
欢迎在文末回复分享。
— END —
(内容来源:县史志办)
原地址:https://chinesefood8.com/37100.html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上一篇:清朝十二位皇帝的儿子简介
下一篇:涂东云:喷洒在纸上的骨血极为浓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