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年间,一名台湾“里长”背负200多位亡故老兵的骨灰,渡过海峡,归根故土。从2004年第一次履行对一位老兵“伯伯”的“回家”承诺开始,刘德文义务寻找并带着老兵们的骨灰返乡,足迹遍及大陆近28个省(区、市)。刘德文的先辈生活在江苏徐州,后来移居福建再到台湾。
2月6日,刘德文告诉南都记者,今年春节他收到了来自大陆的96通拜年电话和微信,都是曾经帮助过的老兵后人送上的祝福。身处台湾高雄,他细数春节年俗,感慨两岸同根同源,“是祖先带来的中华民族文化。”新的一年,他最盼望疫情早日过去,“大陆的亲人朋友,身体健康,平安快乐,恢复正常生活,让更多老兵‘回家’。”
已送200多位赴台亡故老兵归根故土
南都此前报道,刘德文出生在台湾屏东,年少时曾到高雄打拼。2002年起,他作为高雄市祥和里“里长”服务社区。那时,祥和里住着1800多位赴台老兵,他们的亲人大多在祖国大陆。
漫长的寻亲之旅始于2003年。一位“伯伯”在临终之际托付刘德文,将他的骨灰带回家,埋在父母坟前,让十几岁离乡的他,在身后尽一份孝道。“我当时就跟伯伯说:‘没问题,里长一定会圆你的心愿。’”
2004年,他联系上这位老兵在湖南老家的亲人,背着“伯伯”的骨灰渡过海峡,了却一桩夙愿。此后,更多人通过两岸的媒体、在大陆做生意的台商、网络等渠道找来,委托刘德文找寻亲人的骨灰,带回大陆落叶归根。
过去18年间,刘德文收到了三四百封委托信件。最近一次带着老兵踏上回乡旅程是在2019年12月,他把一位名叫王书铨的老兵“背”回了湖北荆州。那一年,他一共送了24位老兵“回家”。
2月6日,刘德文告诉南都记者,目前已有200多位亡故老兵的骨灰,渡过海峡,归根故土。还有100多封委托信件中提及的老兵,下落不明,正在找寻。委托人提供的信息往往十分有限,一字之差便会造成许多麻烦。要回溯年代久远的往事,完成老兵家人的心愿,有时要一周,有时要两年,“我不放弃,老兵的家人就不会放弃。”
刘德文春节探望老兵。受访者供图
春节期间,他没有休息,继续穿行于人迹罕至的灵骨塔、公墓与寺庙,找寻老兵们的遗迹。曾住在祥和里的千余名老兵日渐凋零,如今剩下38名独居的老人。刘德文春节又去探望他们,“送点菜,祝福他们身体健康。”他把老兵当作父辈对待照顾,“他们也把我当作自己的儿子。”
春节收到老兵后人的拜年电话和微信
刘德文的先辈生活在江苏,后来从福建移居到台湾。到了他这一代,祖上已在台湾土生土长了6代人。背负老兵骨灰穿越海峡送归回乡,他的足迹遍及大陆近28个省(区、市),在这过程中也意外找到了家族根柢。
在台湾刘氏宗祠里,刻在中厅上的堂号为“彭城”,这是江苏徐州的古称,意在提醒后代子孙,不能忘记先辈故土。有一年,刘德文前往徐州沛县送归老兵骨灰时,翻阅当地族谱才发现,自己所属的“德”字辈就在其中,是第73代后人。当地送给他一本族谱,他兴奋地带回台湾,“父亲好高兴。”他告诉一双儿女,“要知道根在哪里”。后来,再到大陆为老兵寻亲时,他也会专程搭车到沛县祭祖。
“两岸都是一家人,我们过春节的习俗,也是祖先带来的中华民族文化。”刘德文介绍,在高雄迎接新春的活动与大陆相似,小年夜“送灶神”,除夕“大团圆”,初一“拜亲友”,初二“回娘家”,初九庆“天公生”,十五“闹元宵”,爆竹声中除旧岁,总把新桃换旧符。
今年春节,他收到了来自大陆的96通拜年电话和微信,都是曾经帮助过的老兵后人送上的祝福。“虽然没有血缘,但我们比血缘更亲”,刘德文笑称,“我也蛮高兴的,在大陆的亲人比在台湾还多”。
刘德文今年55岁,台湾天气炎热,寻找老兵遗骸时,中暑是家常便饭,还曾因跌入深坑摔断肋骨。但他说,每一次接受委托都是承诺和缘分,“大陆的亲人把这件事交给我,我就要坚持做下去。”他开始着手为老兵墓地建档,在外用手机记录下墓穴,回家整理墓主、位置等信息,以便收到委托人请求时,更快从建档资料中查询。
现在,又有25位老兵的骨灰已被找到,但由于疫情,两岸往来不便,还未送归大陆。新的一年,刘德文最盼望疫情早日过去,“大陆的亲人朋友,身体健康,平安快乐,恢复正常生活,让更多老兵‘回家’。”
采写:南都记者 张林菲 实习生 崔晓晴
原地址:https://chinesefood8.com/38376.html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