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宝宝起名正文

徐闻县迈陈镇打银行政村村庄简史

一、村庄概况

打银行政村位于徐闻县西部,位于迈陈镇境西部,东靠迈市行政村,南邻东莞管区和角尾的北注行政村,西接坑头行政村,北与那朗行政村接壤。辖昌俸上、昌俸下、南岭仔、堤塘、提塘仔、龙马、北英、本宫、打银、龙角等10条自然村。行政村办事处驻地在北英村。境内地势平坦。面积7.8平方公里。全行政村有耕地5600亩;主要农产品有甘蔗、花生、水稻、番薯、瓜菜、芒果等。古迹有康皇庙。有完全小学2所。

打银行政村现有两所小学和一所幼儿园:分别是打银小学,在校学生120人,教职工15人;提塘小学,在校学生110人,教职工12人;还有一间童悦幼儿园,在园幼儿100人,教职工8人。

二、村庄流变和人口态势

明清时期隶属广东省雷州府徐闻县仁政乡,1734年,东场巡检司移驻迈陈圩,下辖东场社、南宋社,此地属东场社管辖,民国初年沿清制。1931年设立迈陈镇,隶属徐闻县第五区,区公所驻迈陈圩,打银改称打银管区,建国后,1950年5月,属徐闻县第三区,1958年成立迈陈公社。1979年改称打银村委会,1983年改称打银乡,1987年复称打银管理区,1991年复称打银村委会至今。

本宫自然村位于迈陈镇西部,距离镇政府1.5千米。东至迈陈圩,南与东莞村委会南田相邻,西接龙马村,北至打银村。聚落呈线状分布,占地面积195亩。清雍正年间建村。相传,因陈姓祖公在清雍正年间曾任武官,故以“本宫”命为村名。今住有郑、陈、邓、詹、梁、殷、李、江等8个姓氏。全村170户,786人,其中:男性450人,女性336人;80岁以上有12人,最年长者101岁(男性);生活主要依靠农业收入540人;常年在城镇生活和打工85人;农村留守儿童7人;实际在村人口701人。

昌俸自然村位于迈陈镇西部,距离镇政府4千米。东至南岭村,南与坑头村委会迈墩村相邻,西至西连镇迈谷村,北与那朗村委会东山村相接。聚落由上、下村组成呈点状分布。占地面积276亩。明天启年间建村。初名盛禄村,后根据谐音,改为昌俸村。今住有詹、陶、殷、黄、陈、谢、王等姓氏。第一大姓为詹姓,明代从广东省高州府吴川县(现湛江坡头)迁此定居;第二大姓为陶姓,清代从福建晋江迁此定居;第三大姓为殷姓,清代从徐闻县城观音楼迁此定居。全村户籍人口1056人,其中:男性644人,女性412人;80岁以上19人,最年长者102岁(男性);生活主要依靠农业收入875人;常年在城镇生活和打工182人;实际在村人口874人。

打银自然村位于迈陈镇西部,距离镇政府1千米。相邻自然村有北英村、本宫村、龙马村、提塘仔村、龙角村。明崇祯初年建村。因建村始祖从化州打铁坡迁来,祈望迁居后由铜铁至金银而致富,遂取名打银村。据村中族谱记载大明崇祯初年,祖先梁兴乔自广东省高州府化县打铁坡村携带妻儿五人,大儿子梁耀兰、二儿子梁耀甲、三儿子梁耀典迁此定居。现全村梁氏人口2188人(含外出居住人口)。始祖乔兴公定下子孙后代派名十九字(乔、耀、高、山、铭、日、国、登、振、兴、汉、光、乾、纪、安、居、庆、祖、怡)至今已有15代。全村户籍人口1100人,其中:男性586人,女性514人;80岁以上30人,最年长者100岁(女性);生活主要依靠农业收入800人;常年在城镇生活和打工300人;实际在村人口800人。

龙角自然村位于迈陈镇西部,距离镇政府3千米。东至北英村,南与龙马相邻,西至角尾乡苞西村,北与提塘仔村相接。聚落呈点状分布,占地面积70亩。清雍正初年建村。因地形似龙形,且村民住在龙眼处,故名龙角村。今住有邓、陈、金等姓氏。第一大姓为邓姓。全村58户,总人口278人,男性243人,女性135人。80岁以上5人,最年长者88(女性);生活主要依靠农业收入220人;常年在城镇生活和打工50人;农村留守儿童7人;实际在村人口220人。

龙马自然村位于迈陈镇西部,距离镇政府3千米。在打银村委会西2千米处(即迈角公路旁),距离迈陈镇约3千米。东至本宫村,南与角尾乡昌寸村相邻,西至角尾乡苞西村,北与北英村相接。聚落呈块状分布,占地面积203亩。清康熙初年建村。村名以壮汉语混合地名,龙即村,马指马,意为多养马之村。今住有邓、梁、蔡、黄、许等姓氏。第一大姓为邓姓,清代从广东省雷州府海康县北和标角迁此定居;第二大姓为黄姓,清代从徐闻县西连后村迁此定居;第三大姓为许姓,1937年从徐闻县角尾许家寮迁至迈陈镇打银村后迁此定居。全村206户,1002人,其中男性580人,女性422人;80岁以上26人,最年长者100岁(男性);生活主要依靠农业收入530人;常年在城镇生活和打工140人;实际在村人口890人。

南岭仔自然村位于迈陈镇西部,距离镇政府3千米。东至打银村,南与提塘村相邻,西至坑头村委会东园村,北与昌奉村相接。聚落呈点状分布,南岭仔村,占地面积100亩。清乾隆中期建村。因村民依岭南居住,故名。今住有陈、曾、黄、邓等姓氏。第一大姓为唐姓,相传祖先于清代从广西省桂林府兴安县迁此定居。全村88户,325人,其中男性155人,女性170人;最年长者91岁(女性);生活主要依靠农业收入220人;常年在城镇生活和打工50人;农村留守儿童7人;实际在村人口220人。

提塘自然村位于迈陈镇西部,距离镇政府4千米。东至打银村,南与提塘仔相邻,西至坑头村委会东园村,北与南岭村相接。聚落呈块状分布,占地面积250亩。清康熙初年建村。因村前边有一口大塘,天气干旱时,村民挑大塘内泥土作为土杂肥用,故名提塘村。今住有唐、潘两姓。唐姓始居,祖先于清康熙初年自广西省桂林府兴安县迁此定居。唐氏祖先定居后并育有三个男孩,长子唐启发、次子唐启锐、幼子唐启聪,原分为三房,但是由于长子人丁不旺,后合三为一。潘氏祖先家中由于受贼寇烧毁,无家可归,后迁此定居。全村288户,1130人,其中男性610人,女性520人;最年长者90岁(女性)。

提塘仔自然村位于迈陈镇西部,距离镇政府3千米。村位于打银村委会西3.5千米。东至北英村,南与龙角相邻,西至坑头村委会谈才村,北与提塘村相接。清同治年间建村。因唐姓祖先自提塘村迁此建新村,故名。今住有唐、赖、陈、蔡、邓等姓氏。唐姓始居。现第一大姓为赖姓。全村138户,518人,其中:男性271人,女性247人;80岁以上9人,最年长者98岁(男性);生活主要依靠农业收入320人;常年在城镇生活和打工80人;农村留守儿童7人;实际在村人口450人。

解放初期,行政区域的划分,村、乡、区的建制,可能为了方便村的称呼一直称为打银村至今。

三、村庄往事

(一)昌俸村的故事

相传明朝派遣詹总兵戍守徐闻,曾屯兵于昌俸村,曾在村有鼓楼以指挥、站岗守卫,并设有练兵场、跑马道,现已难以寻觅其踪迹。村民是詹总兵和其随从军队在本地安家落户传承的子孙后代,大多村民分散而居,曾有九条半村之称,人口可达2000余人,但于民国初年匪乱横行,村名四处奔散,死伤众多,导致在建国后该村仅存300来人。

(二)琼雷打银交通站和粤西小拳王的故事

打银村既是一个文化武术之乡,又是一个革命之村。1938年,琼崖纵队司令冯白驹同志在打银村梁步孔家设立革命联络点。1939年,中共琼崖特委广州湾办事处在村民梁玉阶家建立秘密交通站。1941年,因泄密被国民党抄查,交通站负责人被捕。革命老前辈林李明、李振亚、王超、吴必兴、庄田等都居住过梁步孔家中。村民协助冯白驹运送枪支过海。1986年广东省人民政府给梁步孔一家授予“革命之家”称号。1951年,解放海南岛胜利归来徐闻时,解放军40军118师政治部主任刘振华邀请三县贡爷赵育璜写祝文,该村梁昇阶(赵育璜女婿)代笔:“吾军气吞琼海之匪,乘风破浪,乘胜前进”。

相传南粤拳王黄金龙在1931年比武招婿,该村村民梁芝扬受邀请,在比武中与其女黄美玲连续较量七十六回合,梁芝扬胜出。黄金龙称之为“粤西小拳王”。

(三)龙马村的风俗

龙马村庄传承至今历史悠久,建有邓氏宗祠始建于清代,但是由于年久失修,加上战乱等原因,损毁较为严重,重建于2001年,占地面积120平方米。每逢佳节村民都会在祭拜祖先和土地神等神灵,祈求福寿安康;期间,最为热闹的是元宵节的“游神”活动,村民个个踊跃参加,集合队伍与东莞村“游神”队伍一起抬着神像出来,沿着周边地区功帮藤牌队“游神”,往往能吸引许许多多的村民来观看。“游神”这一风俗从古一直流传至今,现已被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该村建有土地庙、福德堂,主要供奉土地公、财神,逢年过节村民都会烧香祈福。村主要传统节日为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和冬至等,其中以春节和元宵节最为隆重。春节前,筹备材料制作年糕,期间热闹非凡。除夕之夜,家家户户吃“年夜饭”。清明时节,拜山祭拜祖先。端午节,挂艾叶,包粽子。闹元宵巡游活动,是村民一直以来都举办的最古老、最隆重、最有特色的传统节日。从正月十三开始,一直热闹到元宵节才正式结束,这三天是一年中最为热闹的日子。自正月十三起,村的锣鼓相继擂响,先后汇集俗定的起点。当震耳的三声“锍炮”响过后,巡游大队浩浩荡荡便出发了,到镇圩巡游,彩旗飘扬,锣鼓喧天,八音齐鸣,热闹非凡。最富有特色的,是那精彩的舞狮舞龙表演以及新颖的彩车。世居民族为汉族整个巡游队伍甚为壮观,有如在举行隆重的阅兵仪式。闹元宵巡游活动一般以历史结合当代的民俗艺术为主题,重在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和宣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内容。

四、村庄经济发展

打银行政村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正在一步一个脚印向全面小康社会迈进。打银行政村各自然村也取得长足发展:

本宫自然村庄坐落于玄武岩缓坡台地的丘陵地带。主要以收入以农业生产为主,以种植水稻、蔬菜、玉米、瓜果等农作物,广植苦楝,木蔴黄;个别村民也从事经商、装修、修理、电焊、运输、餐饮等行业;

昌俸自然村传统经营以农业为主,主要以种植水稻、番薯、瓜菜、甘蔗等农作物为主,广植苦楝,木蔴黄。青瓜清脆,鲜嫩,有“青瓜之乡”的美誉。

打银自然村传统经营以农业为主。村有耕地1750亩,其中旱田650亩,坡地1100亩,以种植水稻、香莳、青瓜、玉米、豆角、香蕉、茄子等经济作物为主。

龙角自然村传统经营以农业为主,农作物主要有水稻、北运蔬菜、玉米等农作物为主,是村民重要的经济来源。同时,部分村民到收购点从事搬运工、打包装工等职业来补贴家用。

龙马自然村村庄坐落于玄武岩缓坡台地的丘陵地带,土质为红壤土,该村地处热带,属湿润季风气候,常年干旱,地势北高南低,有大水桥水库排灌支沟经过。村民主要收入来源是农业生产,以种植水稻、瓜菜、茄子等经济作物为主,部分村民土地较少的还会外出务工或者经营个体业补贴家用。

南岭仔自然村传统经济以农业生产为主,农作物主要以种植水稻、北运蔬菜、香蕉、玉米、花生、芒果为主。主要建筑有楼房、瓦房砖房等,村间多植竹、木菠萝。

提塘自然村传统经营以农业为主。主要种植水稻、番薯、花生、青瓜、茄瓜等。现时经营主要种植北运瓜菜、茄子、青瓜、雪豆等农作物。

提塘仔自然村村民以农业生产为主,农作物主要有水稻、北运蔬菜、玉米等农作物为主,是村民重要的经济来源,因为迈陈镇是重要的北运蔬菜产地,瓜菜收获时节,往往有收购瓜菜,为村民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同时,部分村民因耕地少的可以到收购点从事搬运工、打包装工等职业来补贴家用。村民主要收入来源为商业经营、农业生产、工资性收入等。盛产山羊,多种苦楝,木蔴黄。

五、基础设施、村政建设

打银行政村在上级党委的直接指导和大力支持下积极开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成绩显著。群众的生产、生活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本宫自然村北侧接省道S376线。1990年通电,1998年通电话,2002年通自来水,2011年通网络,2013年全村村道实现水泥硬底化。

昌俸自然村1990年通电,1998年通电话,2002年通自来水,2011年通网络,2013年全村村道实现水泥硬底化。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村民们纷纷建起了小洋楼。该村发动群众和外出乡贤筹资金70多万元,于2015年9月建设起一幢两层面积480平方米的文化楼,占地面积380平方米。

打银自然村1990年通电,1998年通电话,2002年通自来水,2011年通网络,2013年全村村道实现水泥硬底。2009年筹款60万元建设50吨水塔,可供应6000多人生活饮水;2014年筹款120万元,建设3.5千米村道、兴建6000平方米活动场地、建设篮球场、安装路灯等基础设施。

龙角自然村1990年通电,1998年通电话,2002年通自来水,2011年通网络;2013年全村村道实现水泥硬底化。

龙马自然村1990年通电,1998年通电话,2002年通自来水,2011年通网络,2013年全村村道实现水泥硬底化。

南岭仔自然村1990年通电,1998年通电话,2002年通自来水,2011年通网络,2013年全村村道实现水泥硬底化。

提塘自然村1990年通电,1998年通电话,2002年通自来水,2011年通网络,2013年全村村道实现水泥硬底化。

提塘仔自然村1990年通电,1998年通电话,2002年通自来水,2011年通网络,2013年全村村道实现水泥硬底化。建有文化广场、活动室等活动场所,村道实现水泥硬底化,有县道经过该村,交通较为便利。近年来,该村积极创建生态文明村,村庄绿化覆盖率达55%。该村积极创建市卫生村,努力加大对村容、村貌进行整治美化,建有篮球场、文化中心等基础设施。

五、基层组织建设

解放后,建立打银村党支部。打银村党支部一直秉承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发扬共产主义精神。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近年打银村全体群众多年来积极响应上级号召,人人参加合作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并设有合作医疗站解决群众看病难的问题。并积极推广农业技术,经常组织村民培训农业生产技术和合理利用农药等有关知识。村中办起了两间肥料店、农药店和农业技术推广站,追求水土无违、测土施肥、无害种植,在农业生产方面起着良好的效果。

六、历史文化传承和村庄古迹保育

本宫自然村建有始建于嘉庆年间的关皇庙,但由于年久失修,破损严重,2013年该村村民筹资约40万元在关皇庙原址上重建,建成占地面积130平方,建筑面积300平方米的新庙宇。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村中家家户户都会集体到关皇庙上香祈福,期间伴有舞狮游龙,将关皇大帝神像用轿抬到迈陈、镇圩各主要街道游神。

昌俸自然村村有北府庙,始建于清代,重建于1980年代,主要供奉北府侯王、华光大帝,每逢初一、十五村民都会在携带贡品到庙宇内烧香祈福;同时每逢九月九日都会请雷歌剧团表演,期间村民都会聚集在文化楼观看,人头涌涌。

打银自然村村有清光绪七年(1881年)建的康皇庙,重修三次,是全村子孙后辈重要的活动场所。并留存有三口百年古井;十余棵百年古榕树。

南岭仔自然村有土地公庙,主要供奉土地公,逢初一、十五,村民都会上香祭拜,祈求家和万事兴。村东、西、南建有村主公,这是南岭仔村村民烧香供神的地点,每年十二月三十、正月十二、十五、五月初五、七月十四全村每户进行供奉,尤其是新婚生第一胎男孙,正月十二晚给村主公村送一对灯。

提塘自然村有始建于清代的医关帝庙和土地庙,但是由于年久失修,损毁严重。在2012年至2013年两年村通过集资重建了医关帝庙,庙宇坐北朝南,一幢三进制的庙宇。占地面积约360平方米。庙外白墙青瓦,雕栏玉砌,双龙戏珠,金龙绕柱,庙宇整体气势磅礴,辉煌大气,庙前还有1座聚宝亭,神圣无比。庙内画有关公过五关砍六将的一套画片,人物栩栩如生。每年正月十四,村民都会从庙宇中抬关公的神像出来游神,每家每户都会出来迎接,鞭炮声、锣鼓声、欢呼声绵延不绝,热闹非凡,吸引了周边的村民前来观看。每年正月十二,全村老少会赶到土地庙集会,送灯、求灯、求财、求子等祈福,人山人海。

七、村庄人物

(一)本宫自然村

郑安,曾任国防部韶关兵工厂厂长。

(二)打银自然村

梁步阶,广东著名中医师。

梁步超,广东农业高等专科学校教授。

梁玉珍,中山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党委书记。

梁光钧,湛江市计生局副局长、湛江第二人民医院院长、教授级主任医师。

梁晋,岭南师范学院商学院党委副书记。

(三)龙马自然村

邓毛颖,广州省增城市副市长、中山大学聘任兼职教授、广东省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客座教授,曾获2010年中国测绘科技进步一等奖。

邓毛程,任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食品与生物工程系主任、教授、生物化工专业带头人。

邓锦鸿,湛江市农垦局卫生处处长、广东农垦第二医院院长、主任医师。

注:(作者 徐闻县港澳台侨委 何强)未经允许,请勿转载,谢谢!

原地址:https://chinesefood8.com/3843.html
点击阅读全文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