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没有完全觉醒的人,只是基因的奴隶。
男人看到腰比完美的女人,就觉得好看,大脑里会产生愉悦的感觉。
男人对柔软白白的胸脯,总是无法抗拒。
男人到了80也喜欢18的小女生,男人只是被年轻异性吸引,其实本质原因是年轻代表最佳繁殖能力
大多数情况我们只是默认这种感觉,觉得理所当然,因为漂亮啊。
据说小考拉刚出生,喜欢吃妈妈的粪便,因为只有这样,小考拉才能获得肠道细菌,帮助他消化桉树叶子。
小考拉不可能知道背后的原理,他只是看见妈妈粪便,就产生很香很想吃的感觉。
人类也一样,在不断进化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各种偏好,比如男性喜欢女性完美的腰比,背后的原因是更有利于繁殖。
下一个问题出现了。
繁殖谁??
大家可能理所当然地认为,我生孩子,当然是繁殖我了。
但,只要你有一点点科学常识,不是蠢到认为男人提供种子,女人的肚子只是土地的人,就会知道,一个孩子出生,身上携带一半父亲的基因,一半母亲的基因。
那么我作为父亲,现在拥有了一个自己的孩子,准确的说,
我拥有半个孩子,因为另一半基因属于我媳妇。
这还没完,这只是父母和子女之间的基因延续关系。
如果继续想,你会发现事情远比我们以为的复杂。
比如继续追问,我作为父亲,我身上的基因哪来的,肯定也是一半来自我爸,一半来自我妈。
那我呢???属于我的那部分在哪里?抱歉,从基因的延续角度看,没有你。
如果用这种思路看我的孩子,
惊人的事情发现了,
孩子身上没有我的基因,因为我身上没有属于我的基因,我媳妇也没有属于她的基因。
孩子身上的基因,来自于爷爷奶奶,姥姥姥爷,
因为爷爷奶奶生下了爸爸,姥姥姥爷生下了妈妈,爸爸妈妈再生下这个孩子。
这是第二层,
再往下想,爷爷身上的基因哪来的,奶奶身上的基因哪来的,姥姥身上的基因,姥爷身上的基因,都是哪来的???
同样来自于他们的父母,
而他们父母的基因,又来自于上一代父母。
以此类推。
我眼前的这个孩子到底从哪来的?????
如果到此,你也有一点点异样,又说不清的感觉,我们再来看一遍纪伯伦的诗句:
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
他们通过你来到这世界,却非因你而来,他们在你身边,却并不属于你。
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
他们通过你来到这世界,却不是因你而来。
他们不属于父母。
发现了么,孩子属于基因,是基因用来延续自身,而演化出来的工具。
要生孩子的理由,不管是养儿防老,还是因为爱,因为各种各样的理由。
那些理由全是大脑为行为找到的解释。
背后的真相只有一个,基因要延续。
基因通过设定人类的喜好,改变人类的行为,达到繁殖的目的。
至于孩子生完,你作为父母过得好不好,根本不重要,等孩子能够独立生存了,连父母死不死基因都不会关心,
因为繁殖的活动达成,基因延续自身的目的达到了。
基因更关心的是,这个孩子长大以后,能不能顺利找到配偶,生下新的孩子。
就像设定小考拉喜欢吃屎一样,基因通过一系列设定,让人类热衷于繁殖。
吃糖和脂肪爽吧,因为这样你会储存更充足的能量,减小还没生孩子之前就饿死的几率。
至于你吃完胖不胖,会不会糖尿病,脂肪肝,基因完全不关心。
做爱爽吧,看见漂亮异性,如果没有道德和法律的约束,多数男人都想扑上去做点什么吧。
因为这些快乐和冲动,能增加性行为的几率,也就能增加繁殖的几率。
拒绝生育,是人类对基因的抵抗,是摆脱基因的控制。
可惜,你以为这样就自由了,NO,
下一个看不见的主子出现了,模因。
模因是我们大脑里存在的观念。
被父母催婚催生的人,都体会过老人对传统观念的执着。
有的父母甚至这样说,婚必须结,哪怕过几年你再离了,现在也必须结。
孩子也必须生,不生孩子像什么话。
什么造成了父母催婚催生的行为,是观念,也就是模因。
人类的行为有很大一部分,有极强执念,这份执着是对脑中观念的捍卫。
模因这个词最初源自英国著名科学家理查德·道金斯(Richard Dawkins)所著的《自私的基因》(The Selfish Gene)一书,其含义是指“在诸如语言、观念、信仰、行为方式等的传递过程中与基因在生物进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相类似的那个东西。”
跟基因类似,有竞争优势的模因有更强的繁殖能力。
如果人类很容易接受新鲜事物,接受新鲜的观念,那么模因的传递就失去了可能,可惜这种事情不会发生。
尝试跟父母沟通,你就能体会到人们捍卫自己脑中观念的执着和顽固。
人为什么对观念要捍卫,会执着?
因为不这样做就会死。
当然这里说的死,并不是生理上的死亡,而是另一种死亡,
比如认为生出男孩才算传宗接代,生不出男孩就等于断子绝孙的人,你告诉他就生一个,结果是女孩,必须接受现实。
在延续香火的观念作用下,没有儿子,等于绝后,对他来说,等于面对某种死亡威胁。
那是一种极其恐惧的感受,在这种恐惧情绪的驱使下,他就会采取行动,比如偷偷的生,女孩,再生,女孩,再生男孩,
如释重负,热泪盈眶,觉得自己又能活了。
在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特定的观念,如何引发恐惧,恐惧如何驱使人们行动,行动成功以后,如何让人欢喜。
我们简化这个发生过程,得到这样的认识,观念引发情绪,情绪驱动行为。
再简化,观念驱动行为。
这里说的观念,就是模因。
我们成了模因的奴隶。
去做符合我们脑中已有观念的行为,达到消除恐惧,获得欢喜的目的。
不同的观念驱使人们产生不同的行为。
同样呆在朝九晚五的事业单位,追求安全感,认为稳定最重要的人,很开心,很安逸。
对于另外一些人,认为一眼就能看到死的生活不值得过,很痛苦,很抑郁,这种糟糕的情绪驱使他们逃离。
与基因不同,模因不是生下来就存在于小孩子的脑中,是在成长和生活的环境中,不断被周围人传染和影响的。
虽然有一小部分人,可以出淤泥而不染,通过不断阅读,获得不属于周围环境的模因。
就像一个城乡结合部的小超市店主,也可以在安静的夜晚捧着一本瓦尔登湖。
但这种超出环境的行为毕竟很稀少。
更多的人受限于所处的环境。
所以偏远落后山区的人有更大概率重男轻女,
华尔街和硅谷的人不大可能觉得不生男孩等于断了香火。
但,环境的不同并不等于自由,山区的人被一类模因驱使,华尔街和硅谷的人,被另一类模因驱使。
谁都没自由过。
人类有捍卫自己观念的执着,原因上面说了,因为死亡焦虑。
这带来一个很糟糕的结果,婚姻中,家庭生活中,如果脑中的观念就不同,都想捍卫自己的观念,生活就会很糟糕。
没有边界感的人会控制不住的把手伸向别人的人生,催婚催生就是典型例子。
父母的话说出花,翻译过来也只是为了我不难受,你快点结婚,快点生孩子。
_分割
另外说一下,很不喜欢一些人,一讨论生不生孩子的话题,就说要是所有人都不生孩子,社会不就完了,人类不就完了,巴拉巴拉。
请问,除了吃喝拉撒基本的生存需要,每个人都要做之外,还有任何一件事是全人类都做或者全人类都不做的吗?
你根本无法让所有人都做某件事,你想做都做不到,这种思维方式很糟糕,根本就不值得讨论。
另外,看到有人说,老了以后有个孩子能照顾自己,老年生活不至于太凄惨。
无子女的老人确实不容易,不过换句话说,人生就不可能永远安逸。
年轻时辛苦养孩子,老了可能过得好点,起码有子女照顾。
年轻时不用承受生养孩子的压力,老了就一定会面对无子女的凄凉。
另外,老了以后到底什么情况下会凄凉。
我把老年生活拆分成两个时间段,中间有个明确的节点,即失去生活自理能力。
在生活能够自理的情况下,自己照顾自己,并不会很凄凉,当然,如果整天都觉得无子女很孤独很痛苦,那就又是着了模因的道。
如果不觉得有什么问题,退休了,有的是时间,身体也还好,照顾自己不成问题,就继续浪呗。
失去自理能力就惨了。
我觉得失去自理能力后,生活已经谈不上质量了,人生已结束,只是还有呼吸。
再更新一下
父母生下孩子,孩子50%基因来自父亲,50%来自母亲,但,并不是属于孩子的是0,孩子拥有的是随机产生的不同表达。
基因像原料,父亲给了一桶油漆,母亲给了一桶油漆,两桶一起泼在墙上,随机混合成孩子,
我们知道,即使泼出去的动作再一致,也不可能得到完全相同的两次结果,所以同一对父母生下的每个孩子都有所不同。
这种随机和环境影响产生的不同,属于我们自己。
这样也算是一种安慰吧。
警告!下面这段,如果你已经生了孩子,不要看,下楼去散步吧。
我承认,父母爱起孩子来,是真正的爱,那种爱说不清,看着孩子熟睡的小脸,感觉温馨美好,仿佛拥有了全世界。
这种爱,真实,强烈,毋庸置疑。
but,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感情?
我们试想其他情形,
喝到一定程度的酒,人的情绪会发生变化,可能很嗨,可能变得更沮丧,
为什么,两个小时前,还没喝酒时的自己和两个小时后满身酒气的自己差别那么大?
因为酒精改变了我们身体里的化学反应。
喝咖啡多了人会兴奋,睡不着,还是化学反应。
为什么说,最大的性器官是大脑?还是化学反应。
我们有理由相信,父母对子女的爱也是某种化学反应。
这种化学反应哪来的??
基因设定。
虽然说起来很难接受,但这种爱的产生,跟小考拉喜欢吃妈妈便便的发生原理一样。
在进化的过程中,肯定有不喜欢吃便便的小考拉,然后呢,它体内没有足够的消化细菌,分解桉树叶子,然后它就被桉树叶子毒死了。
所以千万年进化下来,剩下的小考拉都爱吃屎。
在进化的过程中,肯定有不喜欢自己孩子的人出现,然后呢,他们因为没有足够的情感产生,很难因情感产生足够的付出,他们的孩子在艰难环境中存活的几率就会下降。
所以千万年进化下来,绝大多数父母都会对自己的孩子产生强烈的爱。
还是别往细想,如果你已经生了孩子,爱就完了,起码那样更开心。
更新一下,关于觉醒,这其实是人类研究了千百年的问题,我们不谈宗教,只说一点。
我们想想,上面提到的基因和模因控制我们的途径是什么,是通过情绪。
如果我们有办法摆脱情绪的影响,哪怕有影响,但是不会大到影响行为。
我们的行为就不会因情绪的产生而走样,也就摆脱了基因和模因的控制。
方法只需一个,冥想。
据说冥想是一种大脑的力量训练,通过不断主动调动注意力到呼吸上的练习。
我们能够控制注意力的能力就会得到加强。
试想一下,情绪突然涌上来,比如愤怒,人的注意力就会被情绪占据。
但每个人受到情绪影响的程度不同。
如果人每一刻的注意力是固定的,
假设一点点主动控制的能力都没有,那么情绪就能占用100%的注意力,人就变成了情绪动物。
如果有一定的控制能力,比如在情绪发作的当下,依然有能力移走10%的注意力,情绪对我们的影响就会剩下90%。
通过不断的冥想练习,大脑的额叶皮质,也就是理性思考的部分,控制注意力的能力就会越来越强。
这就像天天俯卧撑,胸肌会越来越大一样。
在情绪涌上心头时,大脑主动移走注意力的能力越强,情绪占用的注意力就会越少。
当练习达到一定强度,大脑的控制能力达到一定强度,
情绪再次袭来时我们移走的注意力超过被情绪占用的注意力,情绪将不会再控制我们的行为。
解脱达成。
简单说,情绪和理性争夺有限的注意力。
冥想不断提高控制注意力的能力,
当情绪无法占用过多注意力时,
被释放出来的注意力就能帮助我们做正确的事。
人不但觉醒了,也摆脱了基因和模因的控制。
比如,看到美女,冲动情绪产生。
如果它占用了100%的注意力,你就无法思考,精虫上脑,管不了那么多了,先做了再说。
很多强奸杀人案,就是这样发生的。
如果当事人有一点思考能力,应该是个人就知道后果多严重。
只是当时注意力被完全占据,根本无法思考,无法权衡利弊,悲剧就会发生。
同样是看到美女,冲动情绪产生。
如果它无法占据100%的注意力,能给你留出30%用来思考,不需要多复杂的思考,
就知道真下手强奸,之后会被抓坐牢,得不偿失。
冲动行为不会发生,悲剧也就不会发生。
还是看到美女,冲动情绪产生。
如果它一点注意力都无法占用,你就完全不为所动,依然该干嘛干嘛。
就像网上的一个小故事。
一老一小两个和尚过河,遇到一个美女需要帮助。
老和尚背起美女趟过河去,美女表示感谢,
两个和尚继续赶路,
回到寺庙,
小和尚实在忍不住了,
问老和尚,不是说修佛之人不近女色,师傅你怎么背那个美女过河。
老和尚笑道,过了河,我就把那女人放下了,你怎么到现在还记着。
100%注意力不被情绪占用,这是佛的境界。
也是值得追求的境界。
试想一下,想减肥的人,有多少次管不住嘴,迈不开腿的失败经历。
背后的根源,如同看到美女,忍不住想做什么的情况一样。
看到一块好吃的蛋糕,冲动袭来,实在管不了那么多了,就吃一块,明天再说,失败。
如果冲动袭来,很想吃蛋糕,但注意力依然有30%能正常用来思考,就不会促成拿起来,吃下去的行为发生。
可能明智一些,在30%的注意力驱动下,选择起身离开诱惑之地,或者去找一点更健康的食物,代替蛋糕,安抚躁动的心灵,不管如何,肯定都强过管不了那么多,吃了再说的冲动行为。
这是啥状态,自律。
补充一下,评论区很多人提到基因突变,我对相关知识了解有限,不过我觉得父母遗传给孩子的基因,确实有属于孩子自己的成分,而这些成分不是突变,是不同表达,有些基因在父母身上是开启的,显性基因,在孩子身上是关闭的,隐性基因,这个变化就是属于孩子的东西。
基因突变并不是,因为基因突变并不会轻易发生,如果父母基因遗传给孩子,就突变了,这么容易突变,全国14亿人,全球70亿人,这么庞大的群体,动不动就突变,整个人类的基因库还能稳定建立起来么?
基因一定是具有相当程度的稳定性,才有建立人类基因库的可能,否则那么容易突变,科学家想获得完整基因库,岂不是要把70亿人每个都做采样才可以。
还要不停监控新出生的孩子,因为他们会突变,这显然做不到。
很多年前,科学家就宣布,建立了完整的人类基因库,这就表示基因是稳定的。
希望对相关领域有研究的大神解惑答疑。
原地址:https://chinesefood8.com/38592.html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