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15日,铜川市商务局组织召开“铜川老字号”认定评审会,全市共有7家企业被认定为首批“铜川老字号”。
这些老字号都各自经历了艰苦奋斗的创业历程,以自己独树一帜的特色深入人心,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巨大的品牌价值,更承载着人们的美好记忆和情感。
即日起,华商报铜川记者站开设“铜川老字号故事”专栏,让读者深入了解铜川的老字号故事,进一步了解铜川人民生活的小城,脚下的土地以及发生在这片土地上感动着、激励着无数人的商业传奇。
如果您与这些老字号有特殊的故事,欢迎添加铜川二三里资讯微信号(微信号:esl0919)与我们联系。
“七里铺蒸饺”
名字取自铜川地名
一个潜心25年做餐饮的老字号品牌
第一家门店位于陕西铜川王益区七一路,当地称为七里铺,故取名“七里铺蒸饺”。创建于1996年,门店以“蒸饺+陕菜”为招牌特色,其中主打产品“蒸饺”具有“皮如蝉翼、馅大味美”的特点,深受老百姓的喜爱,也是70、80后一代人的美食记忆。
故事追溯到1996年以前,马福蘭是陕西省渭南市富平县施家乡高庙村的一名农村妇女,勤劳朴实,善于烹饪。马福蘭嫁给刘万瑞后,由于生活拮据,家中缺粮,为满足全家人果腹的需求,她经常在下雨天,不用下地干农活的间隙,去野地里拾地软(一种菌类食材)。回家后包成蒸饺让全家充饥。这样比其他面食省面粉,馅料来自大自然,也不用调料,蒸熟后清香四溢。在那个饥谨的年代里,让全家老小健康地存活,难能可贵地享受了人间清欢。
后刘清荣在长期的耳濡目染下,传承了母亲马福蘭的蒸饺技艺,曾先后在铜川水泥厂、铜川供销社供职,后因单位不景气,迫于生活压力他离职早退,1995年在铜川市王益区(过去市政府驻地)七里铺粮食局巷子创立“留馨”蒸饺店,最初店面仅20平方米,由于味道特色,逐渐被铜川市民所熟识。刘清荣热爱文艺,喜好琴棋书画。围绕留馨蒸饺店,聚集了当地一批文人雅士。
第三代刘刚是名退役军人。自幼学习奶奶、父亲的蒸饺技艺。有志于弘扬地域特色膳食文化,勤于钻研,善于实践,不断推陈出新。2007年注册 “七里铺”商标;2014年荣膺铜川市商务局首批“铜川市特色小吃店”。
2018年,铜川七里铺蒸饺有限公司变更为陕西七里铺餐饮股份有限公司在新四板正式挂牌,并获陕西餐饮商会授予的“改革开放30年陕西优秀餐饮品牌”;2019年,七里铺蒸饺获得陕西省烹饪协会授予的“陕西餐饮30年最具影响力餐饮品牌”企业;陕西省餐饮商会授予的“小吃最佳品牌”荣誉;陕西省商务厅授予的“陕菜示范店”荣誉。2020年升级后的七里铺蒸饺全新模式在西安曲江创意谷正式营业。
25年时间里,在刘刚与父亲两代人共同的努力下,从最初的20平方米的小店到如今的几家大小店面,除了规模的扩大,“七里铺蒸饺”这几个字更是寄托了一代人的情感。据刘刚介绍,令他最感动的是,每年寒暑假,在外地求学或工作的一些铜川人会组队来店里聚餐,与他们聊天得知,大部分是从小就吃“七里铺蒸饺”的“老客人”,这也更坚定了刘刚把品牌做下去、做大做强的信念,这一屉屉的蒸饺里寄托了太多人的回忆。
“二十年前我就吃他家的蒸饺,现在都吃习惯了,在这里跟在家一样,每次来服务员都知道我要点什么菜。”张先生笑着对记者说,最开始光顾的是铜川老区的门店,后来搬到新区居住,吃饭的地方也换到了新区的门店。“平时经常和家人过来吃,餐馆的菜品很适合家庭小聚,平时吃个便饭也很合适,口味都是老少皆宜,感觉就像是在家吃饭一样。”张先生说道。
“我们店里老顾客非常多,好多来我们店里的客人都会说这里有家的味道。”铜川新区“七里铺蒸饺”门店的店长杨静在这里工作已经六年了,她介绍说,“有些顾客就会说他们最开始是和家长一起来,现在都有自己的孩子了,平时也会带孩子过来。”
谈及之后的发展,刘刚表示已经在着手将蒸饺做成速冻食品。“由于疫情的冲击,也考虑到,除了在门店就餐,如何让顾客更方便地吃到我们的蒸饺?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他介绍到,去年为此开设了一个场地,目前已通过物流将这些速冻蒸饺发到北京、上海、成都、武汉、深圳等地,也受到了很好的反响。
“最重要的是,我必须要完成我父亲最早给我留下的这一个基础,将‘七里铺蒸饺’做到全国。”刘刚说道,这不仅是自己的梦想,更是对父母的交代。
(华商报记者 张建全 编辑 周佳敏)
原地址:https://chinesefood8.com/39270.html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