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设计的小花园!”初秋傍晚,漕开发实验小学二年级学生包宇轩来到小区绿地,紧邻路边的一片月牙形迷你花园,设计创意就来自于她,小花园也被起名为“月牙园”。
包宇轩是首批参与徐汇区虹梅街道“小小规划师”项目的学生之一。“双减”政策出台后,今年9月,虹梅街道联合区域单位漕开发实验小学、专业社会组织“四叶草堂”,创新推出了这一社区自治项目,以大型居住区古美小区为“试验场”,在不到2个月的时间里,由学生和家长共同设计、种植的4座迷你花园日前正式亮相。
10月24日下午举行的“小小规划师”结营仪式。 舒抒 摄
孩子们的业余时间得到充实,居民区新的自治力量以家庭形式出现,专业规划师们在社区有了一批“小帮手”,学校有了开展绿色低碳教育的空间……一次全新的尝试,各方都有收获。
家长的迷茫
“‘双减’之后家长也很迷茫,不知道孩子突然多出来的业余时间该怎么用。”包宇轩的母亲王女士说,当小区居委会询问她,是否愿意和女儿一起来参加“小小规划师”项目时,自己最初的想法是,“就在家门口,不用带孩子到处奔波,还能装扮自己居住的小区,那就试试吧。”
然而,什么是“社区规划”,规划师要做什么,别说上小学的孩子,家长若非相关专业一时也说不清。但第一次课程过后,王女士就感叹,“来对了。”
虹梅街道古三居委会主任张琦介绍,“小小规划师”项目总计6周,参与学生均来自漕开发实验小学,且大多居住在古美小区。每周五课后,先由四叶草堂的老师讲解规划方面的知识,而后当周的周六或周日,选取一天在小区进行现场实践。
四叶草堂联合创始人刘悦来为学生们展示古美片区地图
每周的课程内容也层层递进:第一周调研小区整体环境;第二周对迷你花园进行规划和设计;第三周尝试艺术创作,比如涂鸦;第四周到小区开展现场种植,同时学习财商课,了解建造花园如何进行预算管理,让小朋友们提前进行职业体验;第五周为正式的花园建造,孩子们要实地了解土壤改良、果树修剪,还引入“朴门永续(Permanent Culture)”概念,了解“从金色财富到绿色财富”的转变;第六周是结营仪式以及孩子们主导的现场导览,学习当众表达自己的设计创意。
“小小规划师”们完成的花园。 舒抒 摄
首批参加的学生和家庭来自古美小区的四个居委会——没错,这是一个居住了4000余户居民、实有人口超过1.1万人的自然小区,有古一、古二、古三和古四等四个居民区。小规划师们最终设计建造的花园也分布在四个居委,包括古一居委的“孩子们的理想花园”、古二居委的“食物森林”、古三居委的“好友玫瑰园”以及古四居委的“绿色低碳墙绘花园”。
包宇轩参与设计的“月牙园”
对于还不到10岁的包宇轩来说,自己设计的“月牙园”成为触手可及的真实场景,比想象中的更美、更鲜活。看到自己女儿设计的花园成为小区景观的一部分,王女士坦言,“之前我们家长无论如何也想不到,让只有小学二年级的孩子接触‘规划师’这个职业。”而看到孩子们在专业老师带领下,遍访小区内外的花园,趴在木凳上、伏在地上对着地图勾画行进路线,用轻黏土、模型树动手制作理想中的花园模型,王女士说,不仅孩子的手眼协调性变得更强,对世界的认识也更为丰满。
社区的启发
古美小区的房龄大多超过20年,2019年小区开展了综合治理,改造中规划了几处大型绿地,将小区原有的“灰色地带”全部“变绿”。但以草坪、灌木、乔木为主的传统社区绿化,在对生活品质要求不断提升的居民们看来,始终存在互动性差、难以亲近的问题,对居民区来说也较难打理。
于是,小区绿化的二次改造引入了“六角亭”以及步道、小径等多种元素。恰巧小区内不少居民都是漕河泾开发区扩建时就近动迁的“原住民”,老一辈居民都会种菜,后来则把这一习惯转换成了种花的爱好。多出来的“迷你空间”如何填充,建造小型花园成了理想的选择。
古三居民区的“六角亭”
社区种花达人郁师傅打理的微型花园。 均 舒抒 摄
得知古美小区这一诉求,虹梅街道着手展开对接。今年6月,街道在古美片区成立临时党委,整合周边资源助力古美片区的社区治理。一街之隔的漕开发实验小学与街道一拍即合,开展社校联动深度合作,正在对古美小区社区花园进行改造升级的“四叶草堂”也一并加入。一个专门为社校定制的“沉浸式全流程社区营造计划”就此诞生。
让张琦印象深刻的是四叶草堂为孩子们带来的财商课,对居委会的日常工作也有借鉴意义。“营造一座花园需要花、灌木、架子、栅栏、石子、人工、水电等繁杂要素,但这背后更宏大的意义,是植物减碳带来的从社区角度对我国碳达峰、碳中和所能做出的贡献,社区是落实‘从金色财富到绿色财富’最基础的层面。”
让这位资深的居民区干部感触最深的,是在整地、培土、育苗、扦插、堆肥等一系列实打实的花园建造中,形成紧密互动的社区达人、自治骨干和热心志愿者。
来自四叶草堂的“刘草莓”老师教授财商课。
家长与孩子共同参与花园营建
国庆假期后的周末,漕开发实验小学的40位小小规划师和古美小区的亲子家庭、社区居民共100余人,在自然专家、种植专家等指导老师的带领下,一天之内完成了4个主题花园的营建任务。平常由施工队负责的园林绿化工程,被化整为零成为了一个个有趣的社区活动。原先小区里“各自为阵”的园艺种植达人,则因为孩子们的加入打破了原有的圈子,相互交流经验、讨论花园后续的维护方案。
“小小规划师”的破窗效应,给居委会和街道都带来了新的启发。
情感的投射
“孩子在这里种下一棵树、一朵花,就会经常想来看看它、浇浇水……花园联结了人和自然,也联结了人与人。”四叶草堂创始人刘悦来说。
身为虹梅街道的社区规划师,同时也是上海知名的社区营造专家,在多年沉浸于社区微更新后,刘悦来认为当下的社区规划已经回归于市民生活,从“为人民(for people)”到“与人民(with people)”,再到如今的“由人民(by people)”。
“上海的街道一般有20-30多个居民区,一支标准的规划师队伍以10人为例,很难完全覆盖30个居民区每时每刻的需求,尤其当居民的诉求越来越细分、对品质的要求不断提升,社区规划的挑战也进入了新层面。”
完成社区更新后的古美小区。 舒抒 摄
刘悦来认为,当下的社区规划与治理,不光要为居民畅通投诉、维权、反馈的路径,还应适当引导居民为改善环境出谋划策,乃至“出钱出力”。社区规划师在其中的角色,就是从空间专业角度发挥作用,研究怎样让居民有参与社区规划的路径和方法,发挥自己的能量。“把居民中有意向改变社区的‘小规划师’‘大规划师’培育出来,就是名副其实的‘人民规划师’了。”
四叶草堂与虹梅街道的合作框架或可作为借鉴:以街道为单位参与社区规划的系统和网络构建,以营造社区花园这一最基础的方式为切入点,实现由人民来创造城市空间、社区空间的可能性。
“当上海每个小区都有自己的‘规划达人’时,社区规划就不仅仅是一个自上而下、经过科学分析的‘理性结论’,而是有更多情感投射的‘生活作品’。”
栏目主编:周楠 文字编辑:舒抒 题图来源:四叶草堂;徐汇区虹梅街道
来源:作者:舒抒
原地址:https://chinesefood8.com/39339.html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