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出现皇帝最多的姓氏的简单介绍
作为《百家姓》里排第一的姓氏,赵姓有什么过人之处吗?它同战国七雄里的赵国有怎样的联系呢?“一意孤行”这个成语又跟哪个赵姓人有关呢?
“赵”姓,《百家姓》排名第一,它起源于什么呢?
起源于嬴姓,也就是秦始皇嬴政的那个姓,形成于西周时期。嬴姓的祖先叫伯益,伯益第13世孙里有一个叫造父的,他是干什么的呢?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驾驶员”,是为那位特别爱玩的周穆王赶马车的。
造父驾驶技术非常了得,是一个超速大王,放到今天,肯定罚单无数。史书记载,他曾经赶着八匹千里马驾的车,一天一夜走了两千里路。这当然是开玩笑,不可能的事。总之就是造父赶车速度非常快,并为此得到了周穆王的封赏。周穆王把造父封在赵城,就是今天山西省赵城县南部。于是,造父的子孙后代就姓赵了。
赵姓的后续发展过程很复杂,因为姓赵的人里面很多不是汉族人。比如汉代有个人叫赵安稽,这个名字全是汉字吧?对不起,他其实是匈奴人,不是汉族人。比如唐朝有一个人叫赵曳天,非常漂亮的汉字姓名吧?对不起,他是南蛮,也不是汉族人。情况类似的还有五代时期的一个人,叫赵国珍,是广西、贵州一带的南蛮人。蒙古族当中有一个姓,叫要术甲氏,不知道为什么改成了赵,所以蒙古族里面也有赵姓。壮族、瑶族当中,也有赵姓。
而赵宋王朝时赵匡胤又赐了很多他姓的人为赵姓。比如,他曾经赐过姓李的、姓穆的、姓隆的、姓宇文的人改姓为赵。所以赵姓的血缘非常复杂。这排在百家姓第一位的姓,就彰显出中国姓氏文化的这种复杂特点了:不单纯。
到战国七雄之一的赵国灭亡时,赵姓就已经分布在今天的山西、河北、河南、山东一带了。
秦初,秦始皇派了一个叫赵公辅的人到甘肃天水,于是甘肃也开始出现赵姓了。大概在同时,有一个赵王的后代,被流放到了今天的湖北房县,所以湖北也开始有了赵姓。还有个叫赵佗的人,建立了南越国,所以赵姓又进入了两广。赵姓大规模的南迁始于三国时期,宋朝建立后,赵成为国姓,赵姓人口开始飞速增长。宋以后,赵姓已经遍布全国。
赵姓的迁徙线路很清楚,先是在中原地区,包括今天的山西、山东、河北、河南(今后我们谈到地名,除了明确标出的,基本都是指今天的地名);然后到了湖北和甘肃天水,一个往南一个向西;三国时候,开始大规模南迁,最终遍布全国。在最新的资料当中,中国的赵姓人口排名第八,总人口2600万,几乎相当于人家欧洲一个国家的人口总数了,主要集中在黄河沿岸和东北,占全国人口的2.6%,可见这是很大的姓。
这里必须强调一点,请大家务必注意:关于某个姓的人口数,在今天的排名,占全国人口的比例,都是一个大约数;我们没有一个权威的数据,各种数据彼此并不一致。应该说,在这个方面,情况还是相当混乱的,需要做大量的工作。所以,如果大家发现提供的数据有问题,不要觉得很奇怪。有的姓有不止一个数据,有的姓干脆找不到任何数据。提供数据的目的,是为了让大家有个约略的、直观的印象,如此而已。
(图)赵姓的图腾
除了介绍起源和迁徙,怎样能够让大家更好地去感受一个姓氏呢?
我的想法是,每个姓我给大家介绍一个和这个姓有关的人或典故。可能有人要问了,和每个姓有关的典故多了,你怎么选呢?我想,就选一个今天我们都不太了解其原始意义的。比如说,有的典故当年是褒义,今天变成贬义了;或者当年是贬义,今天变成褒义了。这样或许可以更好地让大家感受到传统文化在历史演变中发生的变化。
有一个成语叫“一意孤行”,与之相关的典故就跟姓赵的人有关。
《史记•酷吏列传》里讲到,汉武帝时有两个官,一个叫赵禹,一个叫张汤,都是位居九卿的高官,而且是好朋友。但这两个人的做人风格完全不一样:张汤为人多变,非常圆滑,而赵禹为人忠朴廉洁。赵禹做官以后,门下一个食客都不招揽,绝对不任人唯亲,就是公卿去拜访他,他也一概不见;别人托他办事,果断拒绝。所以,大家都说他:“孤立行一意”。这就是一意孤行的来历。什么意思呢?就是坚持原则,按照自己的意志办事。
大家看到了吧,原来一意孤行是褒义的,今天却成了贬义的,不是好词了,一说“你这个人怎么一意孤行啊?”意思就是你怎么这么拧啊,怎么听不进别人的话?
▌摘自《钱文忠解读《百家姓》》 钱文忠(著)
原地址:https://chinesefood8.com/395061.html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