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適(作适),◆尋歡作樂。○《南史‧桓康傳》:“帝左右人曰:‘一府皆眠,何不緣牆入?’帝曰:‘我今夕欲一處作適,待明日夜。’”
自適(自适),◆悠然閑適而自得其樂。○《莊子‧駢拇》:“夫適人之適,而不自適其適,雖[盜跖]與[伯夷],是同為淫僻也。”○[唐][薛戎]《游爛柯山》詩:“二仙行自適,日月徒遷徙。”○《宋史‧洪芹傳》:“退寓[永嘉],怡然自適。”○《儒林外史》第三三回:“或據案觀書,或箕踞自適,各隨其便。”
主一無適(主一无适),◆專一,無雜念。○《二程粹言》卷上:“或問[敬子]曰:‘主一之謂敬。何謂一?’子曰:‘無適之謂一。’”○《論語‧學而》“敬事而信”[宋][朱熹]集注:“敬者,主一無適之謂。”○《朱子語類》卷一二○:“[程子]所謂主一無適,主一只是專一。”○[梁啟超]《說常識》:“一國之中,但使能有少數仁人君子,挾主一無適之誠,行百折不回之氣,以日夜與惡社會為不斷之爭鬥,而謂終不能征服之者,吾未之前聞。”
眾適(众适),◆適宜於眾人的行為。○《文子‧微明》:“義者,比之於心而合於眾適也。”○《淮南子‧主術訓》:“法生於義,義生於眾適,眾適合於人心,此治之要也。”
重適(重适),◆I古代稱諸侯的嫡長孫。○《管子‧幼官》:“重適入,正禮義。”○[尹知章]注:“重適,謂承重也。適,諸侯之世子也。”○《宋書‧禮志二》:“大功為重嫡之服,則雖誓,無復有三年之理明矣。”參見“承重”。◆II舊時謂婦女再嫁。○[魯迅]《墳‧我之節烈觀》:“直到[宋]朝,那一班‘業儒’的才說出‘餓死事小失節事大’的話,看見歷史上‘重適’兩個字,便大驚小怪起來。”
中適(中适),◆1.中正適當。○[漢][賈誼]《新書‧容經》:“言秉中適而據乎宜。”○[漢][董仲舒]《春秋繁露‧深察名號》:“用權於變,則失中適之宜。”○《文選‧何晏<景福殿賦>》:“故冬不淒寒,夏無炎燀。鈞調中適,可以永年。”○[李善]注引[高誘]曰:“適,中也。”◆2.心中安適。○[唐][白居易]《負冬日》詩:“外融百骸暢,中適一念無。”
指適(指适),◆1.合乎主旨。○[晉][陸機]《文賦》:“或文繁理富,而意不指適。”按,一說“適”音dí,當。見[張少康]《<文賦>集釋》。2.猶指歸。○[晉][干寶]《搜神記》卷五:“某等以其夢指適異常,試往相問,而果各得此夢,符協如一。”◆订讹条目■分明;确实。○晋陆机《文赋》:“或文繁理富,而意不指適。”■按,一说,適音犱í,当。见张少康《〈文赋〉集释》。○晋干宝《搜神记》卷五:“某等以其夢指適異常,試往相問,而果各得此夢,符協如一。”
之適(之适),◆前往;往來。○《後漢書‧禰衡傳》:“﹝[衡]﹞始達[潁川],乃陰懷一刺,既而無所之適,至於刺字漫滅。”○《三國志‧蜀志‧劉璋傳》:“[先主]所將將士,更相之適,歡飲百餘日。”
政適(政适),◆討伐敵人。政,征伐。○《史記‧范雎蔡澤列傳》:“政適伐國,莫敢不聽。”○[裴駰]集解引[徐廣]曰:“政適音征敵。”
正適(正适),◆正嫡,嫡子。適,通“嫡”。○《詩‧大雅‧大明》“天位[殷]適”[毛]傳:“[紂]居天位,而[殷]之正適也。”○《戰國策‧楚策四》:“故弒賢長而立幼弱,廢正適而立不義,《春秋》戒之。”○[漢][劉向]《列女傳‧霍夫人顯》:“[許后]之子,以正適立為太子。”
造適(造适),◆謂尋訪。○[唐][段成式]《酉陽雜俎續集‧寺塔記上》:“於故簡中睹與二亡友遊寺,瀝血淚交,當時造適樂事,邈不可追。”○[唐][苗晉卿]《壽州刺史郭公神道碑》:“望形而高深莫窺,聽言而是非不惑,所蒞造適,不可得其詳也。”
遠適(远适),◆遠往;遠行。○[唐][杜甫]《曉發公安》詩:“舟楫渺然自此去,江湖遠適無前期。”○[元][黃鎮成]《遠適》詩:“吉日有遠適,我行志四方。”○[秦牧]《花城‧社稷壇抒情》:“有人遠適异國歸來,俯身去吻一吻自己國門的土地。”
遊適(游适),◆猶游樂。○《宋書‧王敬弘傳》:“山郡無事,恣其遊適,累日不回,意甚好之。”○《魏書‧夏侯道遷傳》:“於京城之西,水次之地,大起園池,殖列蔬果,延致秀彥,時往遊適。”○[宋][沈遼]《雜詩》之四:“[禦寇]好遊適,初聞內觀賞。”
應適(应适),◆見“應敵”。
儀適(仪适),◆儀式;禮節。○《後漢書‧竇融傳》:“[融]先遣從事問會見儀適。”○[李賢]注:“猶言儀注。”
移天適人(移天适人),◆舊時指女子出嫁從夫。○[宋][葉廷珪]《海錄碎事‧人事》:“小家女,破瓜時,移天適人。”原注:“移天適人,謂嫁出。”參見“移天”。
一適(一适),◆1.一度貢舉或推薦。○[漢][劉向]《說苑‧修文》:“諸侯三年一貢士,士一適謂之好德,再適謂之尊賢,三適謂之有功。”○《漢書‧武帝紀》作“壹適”。○[顏師古]注引[服虔]曰:“適,得其人。”◆2.一種快意之事。○《北齊書‧邢子才傳》:“有書甚多,而不甚讎校。見人校書,常笑曰:‘何愚之甚,天下書至死讀不可遍,焉能始復校此,且誤書思之,更是一適。’”◆3.一往。○《宋史‧公主傳‧神宗十女》:“[徐國長公主]歲時簡嬉遊,十年間,惟一適[西池]而已。”◆4.一概適合。○《朱子語類》卷三:“[原思]之辭常祿,使其苟有餘,則分諸鄰里鄉黨者,凡取予一適於義而已。”
燕適(燕适),◆安適。○《新唐書‧奸臣傳上‧李林甫》:“[林甫]善養君欲,自是帝深居燕適,沈蠱衽席,主德衰矣。”○[明][張居正]《承天大志紀贊‧苑田紀》:“《詩》有之:‘維桑與梓,必恭敬止。’重父母之所遺也。夫桑梓且然,況其所燕適而世守者乎?”
閒適(闲适),◆I亦作“閑適”。妾代嫡妻之意。《漢書‧杜欽傳》:“以改前之容侍於未衰之年,而不以禮為制,則其原不可救而後徠異態;後徠異態,則正后自疑而支庶有間適之心。”○[顏師古]注:“間,代也,音居莧反。適讀曰嫡。”◆II亦作“閑適”。清閑安逸;優游自在。[唐][白居易]《與元九書》:“至於‘諷諭’者,意激而言質;‘閑適’者,思澹而詞迂:以質合迂,宜人之不愛也。”○[宋][蘇軾]《與監丞事書》:“君自名臣子,才美漸著,豈復久浮沉里中,宜及今為樂。異時一為世故所縻,求此閒適,豈可復得耶?”[清][宣鼎]《夜雨秋燈錄續集‧石郎蓑笠墓》:“時以短笛自娛,意亦閒適。”○[郁達夫]《一個人在途上》:“這一年的暑假,總算過得最快樂,最閑適。”
戲適(戏适),◆游戲消遣。○《南史‧王僧虔傳》:“父[曇首],與兄弟集會子孫,任其戲適。○[僧達]跳下地作彪子;時[僧虔]累十二博棋,既不墜落,亦不重作;[僧綽]採蠟燭珠為鳳凰。”
無所適從(无所适从),◆不知跟從誰才好。常比喻不知怎麼辦才好。○《北齊書‧魏蘭根傳》:“此縣界於強虜,皇威未接,無所適從,故成背叛。”○[宋][姚寬]《西溪叢語》卷上:“觀古今諸家海潮之說者多矣。或謂天河激湧,亦云地機翕張……源殊派異,無所適從。”○[明][張居正]《請戒諭群臣疏》:“若不特行戒諭,明示以正大光明之路,則眾心無所適從,化理何由而致?”[孫中山]《民族主義》第六講:“[中國]正是新舊潮流相沖突的時候,一般國民都無所適從。”
無適(无适),◆I1.猶無往,到處。○《荀子‧禮論》:“三年之喪,何也?曰:稱情而立文,因以飾群別親疏貴賤之節,而不可益損也。故曰無適不易之術也。”○[楊倞]注:“適,往也。無往不易,言所至皆不可易。”○《文選‧顏延之<陶徵士誄>》:“賦詩歸來,高蹈獨善,亦既超曠,無適非心。”○[張銑]注:“曠,明;適,往也。言既遠明事理,則無往不合其心也。”◆2.不快,不舒暢。[唐][岑參]《六月三十日水亭送華陰王少府還縣》詩:“失路情無適,離懷思不堪。”◆II見“無適無莫”。2.無敵。適,通“敵”。《戰國策‧秦策三》:“[吳王][夫差]無適於天下,輕諸侯,凌[齊][晉],遂以殺身亡國。”○《淮南子‧齊俗訓》:“夫一者至貴,無適於天下,聖人託於無適,故民命繫矣。”
所適(所适),◆所嫁之人,丈夫。○[清][李漁]《奈何天‧崖略》:“多少詞人能改革?奪旦還生,演作風流劇。美婦因而讎所適,紛紛邪行從斯出。”○[清][鈕琇]《觚賸‧蛟橋幻遇》:“我姐妹五人,各有所適。”
隨性適分(随性适分),◆謂作者詩文的風格,是依據各人的情性氣質而定的。○[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明詩》:“然詩有恒裁,思無定位,隨性適分,鮮能圓通。”○[周振甫]注:“隨性適分,定位立體,和各人的性情有關。”
順適(顺适),◆1.順從,迎合。○《戰國策‧燕策三》:“於是尊[荊軻]為上卿,舍上舍。太子日日造問,供太牢異物,間進車騎美女,恣[荊軻]所欲,以順適其意。”○《漢書‧元后傳》:“[宣帝]聞太子恨過諸娣妾,欲順適其意,乃令皇后擇後宮家人子可以虞侍太子者,[政君]與在其中。”○[宋][蘇轍]《春秋論》:“事有以拂乎吾心,則吾言忿然而不平;有以順適乎吾意,則吾言優柔而不怒。”◆2.順應,適應。○《舊唐書‧裴度傳》:“伏以頤養聖躬,在於順適時候。若飲食有節,寢興有常,四體唯和,萬壽可保。”◆3.順心適意;順遂舒適。○[明][方孝孺]《與鄭叔度書》之五:“[養浩兄]在[深溪]必順適。”○[明][汪綺石]《理虛元鑒‧論勞嗽吐血能治不能治大旨》:“凡患此疹者,如心性開爽,養調自然,又當境遇順適,則為可治。”○[楊朔]《北線》:“[李全喜]心情順適,心眼也變機靈了。”◆4.通順恰當;流暢。○[金][王若虛]《滹南詩話》卷上:“[樂天]之詩……至長韻大篇,動數百千言,而順適愜當,句句如一,無爭張牽強之態。”○[明][方孝孺]《與鄭叔度書》之二:“澤中之夫,升尋丈之丘而望焉,所見不過東阡北陌,雞犬牛羊蹤跡,輒逞智以談於人,終不暢達而順適。”○[葉聖陶]《倪煥之》二六:“在同伴中以直爽著名的[蔣華]忽然感覺口齒間不大順適,吞吐地說:‘他們對於你也說了好些閑話呢?’”
屬適,◆碰巧;刚好。○《三国志·魏志·贾诩传》:“太祖曰:‘與卿言而不答,何也?’詡曰:‘屬適有所思,故不即對耳。’”
守適(守适),◆居於正妻地位。指嫡配、正夫人。○《左傳‧昭公三年》:“今嬖寵之喪,不敢擇位,而數於守適,唯懼獲戾,豈敢憚煩。”○[杜預]注:“不敢以其位卑,而令禮數如守適夫人。”
適足(适足),◆謂充足適度而不過分。○《墨子‧經說下》:“損飽者去餘,適足不害,能害飽。”○[孫詒讓]間詁:“能與而通。害飽,疑當作飽害。言若食適足不害于人,而過飽乃為害。”○《漢書‧食貨志上》:“故大孰則上糴三而舍一,中孰則糴二,下孰則糴一,使民適足,賈平則止。”
適子(适子),◆同“嫡子”。◆《儀禮‧士冠禮》:“適子冠於阼,以著代也。”○《晉書‧荀勗傳》:“﹝[荀畯]﹞無適子,以弟息[識]為嗣。”○[宋][朱熹]《<四書集注‧大學章句>序》:“及其十有五年,則自天子之元子眾子,以至公卿大夫元士之適子,與凡民之俊秀,皆入大學。”○[清][福格]《聽雨叢談‧族長》:“傳疏曰:適子為公族大夫,適子母弟為餘子,庶子為公行。”
適主(适主),◆1.指軍隊的主帥,正帥。○《三國志‧魏志‧武帝紀》:“軍無適主,一舉可滅。”◆2.泛指作主者。○[清][鄭燮]《贈國子學正侯嘉璠弟》詩:“讀書破萬卷,胸中無適主;便如暴富兒,頗為用錢苦。”◆3.指喪主。主持喪事的嫡長子。○[唐][柳宗元]《先太夫人河東縣太君歸祔志》:“又今無適主以葬,天地有窮,此冤無窮。”
適中(适中),◆亦作“適衷”。◆1.既不是太過,又不是不及。○[漢][董仲舒]《春秋繁露‧循天之道》:“高臺多陽,廣室多陰,遠天地之和也,故人弗為,適中而已矣。”○《北齊書‧杜弼傳》:“奚取於適衷,何貴乎得一。”○[宋][龔鼎臣]《東原錄》:“是知天下鉅細事,惟適中可以久而不廢。”○[明][胡應麟]《少室山房筆叢‧史書佔畢一》:“自[漢]而後,歷代史臣,壹規[班氏],詎皆聾聵,要在適衷。”○[王西彥]《古屋》第一部二:“他的身材適中。”◆2.謂地理位置不偏於哪一面。○[明][孫傳庭]《趣赴保任謝恩疏》:“即臣兼管[直省]屬地頗寬,駐扎衙門似宜適中,以便調度。”○[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如是我聞四》:“由所居至縣城,其地適中,過必憩息。”○[巴金]《第四病室》第四章:“他的茶館地點適中,又寬敞,所以生意好。”
適志(适志),◆猶言舒適自得。○《莊子‧齊物論》:“昔者[莊周]夢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適志與。”○[郭象]注:“自快得意,悅豫而行。”○《晉書‧文苑傳‧張翰》:“人生貴得適志,何能羈宦數千里,以要名爵乎?”[清][唐孫華]《九月十八日高詠堂小集》詩:“量力宜知止,適志在無營。”
適正(适正),◆指當繼位的嫡子。○《韓非子‧亡徵》:“輕其適正,庶子稱衡,太子未定,而主即世者,可亡也。”
適遠(适远),◆謂到遠地去。○[宋][陸游]《老學庵筆記》卷四:“古蓋謂適遠為陟,《書》曰:‘若陟遐必自邇。’猶今人言上路也。”
適緣(适缘),◆舒適的機緣。○[唐][王建]《照鏡》詩:“終日自纏繞,此身無適緣。”
適用(适用),◆謂適合使用。○《逸周書‧大戒》:“謀和適用,覆以觀之,上明仁義,援貢有備。”○《晉書‧職官志序》:“及[秦]變[周]官,[漢]遵[嬴]舊,或隨時適用,或因務遷革,霸王之典,義在於斯。”○[宋][曾鞏]《侍中制》:“從容應物,有適用之材,慷慨立朝,多據經之論。”○[清][張維屏]《讀書》詩:“文章不適用,梨棗災何窮!”[瞿秋白]《赤都心史》五:“工具破敗,不堪適用。”
適應(适应),◆1.恰巧應驗;偶然應驗。○[元][劉壎]《隱居通議‧造化》:“氣數災異之說,揆理不通,然亦有適應者。”◆2.適合。多指客觀環境或需要等。○[陳學昭]《工作着是美麗的》上卷三七:“儘管在思想上,她抗拒這地方的一切,但卻是最能適應環境的。”徐懷中《西線軼事》一:“她們完全適應了從早到晚整齊劃一的緊張生活。”
適音(适音),◆指中和適合的音樂。○《呂氏春秋‧適音》:“何謂適?衷音之適也……衷也者,適也。以適聽適,則和矣。”篇題一作“和樂”。
適意(适意),◆1.寬心,舒適。○《古詩十九首‧凜凜歲雲暮》:“眄睞以適意,引領遙相睎。”○[唐][樓穎]《東郊納涼》詩之三:“林間求適意,池上得清飆。”○[宋][陸游]《飲酒》詩:“人生適意即為之,醉死愁生君自擇。”○[朱自清]《槳聲燈影裏的秦淮河》:“因為茶舫裏的人臉太多了,覺得不大適意,終於聽不出所以然。”◆2.稱心,合意。○[晉][葛洪]《抱樸子‧行品》:“士有顏貌修麗,風表閑雅,望之溢目,接之適意……然心蔽神否,才無所堪。”○[宋][蘇軾]《上皇帝書》:“小不適意,則有飛揚跋扈之心。”○[夏仁虎]《舊京瑣記‧宮闈》:“[德宗]之幽居[瀛臺],因肝疾而怫鬱愈甚,小監偶不適意,輒罰令長跪。”○[郭沫若]《今昔集‧題畫記》:“由於心思的煥發,興趣的蔥蘢,便自然會得到比較適意的辭,比較適意的字,比較適意的風格。”
適逸(适逸),◆猶言節制逸樂。○《書‧多士》:“[有夏]不適逸。”○[俞樾]《群經平議‧尚書四》:“[有夏]不適逸者,適之言節也……言[夏桀]不自節其逸樂也。”
適以相成(适以相成),◆謂恰好可以相輔相成。○[老舍]《趙子曰》第二:“他們兩個好像廟門前立着的那對哼、哈二將,唯其不同,適以相成。”
適野謀(适野谋),◆典出《左傳‧襄公三十一年》:“[子產]之從政也,擇能而使之……[裨諶]能謀,謀於野則獲,謀於邑則否。○[鄭國]將有諸侯之事,[子產]乃問四國之為於[子羽],且使多為辭令。與[裨諶]乘以適野,使謀可否。”後以“適野謀”謂到郊野商議政事。○[清][魏源]《皇朝武功樂府‧王業艱》:“適野謀,畫地議,揭衣獵,雪沒髀。”
適野(适野),◆猶言前往野外。語出《左傳‧襄公三十一年》:“[子產]之從政也,擇能而使之……與[裨諶]乘以適野,使謀可否。”○[宋][邢居實]《秋風三疊》詩之三:“登高望遠不自聊,駕言適野兮誰與遊遨?”[清][謝重輝]《適野》詩:“適野聽鳴禽,輕裝冒朝旭。”
適要(适要),◆猶言恰到要處。○[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物色》:“莫不因方以借巧,即勢以會奇,善於適要,則雖舊彌新矣。”
適興(适兴),◆猶遣興。○《二刻拍案驚奇》:“偶與朋友輩適興閒步,容或有之,並無越禮之事。”○[清][陳夢雷]《涌泉寺》詩:“俗客少過偏適興,老僧靜對更忘言。”
適性任情(适性任情),◆謂順適性情。○[魯迅]《朝花夕拾‧<狗‧貓‧鼠>》:“它們適性任情,對就對,錯就錯,不說一句分辯話。”
適性(适性),◆稱心,合意。○[漢][劉向]《列仙傳‧安期先生》:“寥寥[安期],虛質高清,乘光適性,保氣延生。”○[宋][蘇轍]《寒食游南湖》詩之一:“適性逢樽酒,開懷挹友生。”徐志摩《我所知道的康橋》:“你能想象更適情更適性的消遣嗎?”
適心(适心),◆謂使心情平和快樂。○《呂氏春秋‧適音》:“故適心之務,在於勝理。”
適賢(适贤),◆器重賢能之士。○[明][吳應箕]《曹沫論》:“昔者[藺相如]廷叱[秦王],完[趙]璧而歸之,可謂奇矣。吾謂[秦王]適賢,亦意不在璧耳。”
適物(适物),◆謂適應事物特性。○[晉][陸機]《演連珠》之四一:“臣聞適物之技,俯仰異用;應事之器,通塞異任。”○《晉書‧文苑傳‧李充》:“見形者眾,及道者尟,不覿千仞之門而逐適物之跡,逐跡逾篤,離本逾遠。”
適味(适味),◆猶調味。○《呂氏春秋‧重己》:“其為飲食酏醴也,足以適味充虛而已矣。”
適統(适统),◆猶正統。○《漢書‧翟義傳》:“厥害適統,不宗元緒者,辟不違親,辜不避戚。”○[顏師古]注:“其有害國之正統,不尊大緒者,當速加刑辟,不避親戚。適,讀曰嫡。”○《東周列國志》第一○三回:“傳國之義,適統為尊;覆宗之惡,陰謀為甚。”
適體(适体),◆謂適應身體的需求。○《周書‧柳虯傳》:“衣不過適體,食不過充饑。”○[唐][歐陽詹]《二公亭記》:“古者,創棟宇纔禦風雨,從時適體,未盡其要。”○[明][史槃]《夢磊記‧淑女鬧園》:“恣口足珍羞,適體多文繡。”◆补义条目■谓适应身体的需求。○余秋雨《文化苦旅·酒公墓》:“他一生没有这么兴奋过。央请隔壁大娘为他整治出一套干净适体的服装,立即翻山越岭,向县城赶去。”
適所(适所),◆得所,得到合理安置。○[清]揆敘《鷹坊歌》:“群飛眾動各適所,丹山鸞鳳常遊翔。”
適孫(适孙),◆指嫡出之長孫。○《儀禮‧喪服》:“何以期也?不敢降其適也。有適子者無適孫,孫婦亦如之。”○[鄭玄]注:“[周]之道,適子死則立適孫。是適孫將上為祖後者也。長子在,則皆為庶孫耳。”
適俗隨時(适俗随时),◆猶言順應時俗。○[唐][劉知幾]《史通‧雜說中》:“案[綽]文雖去彼淫麗,存茲典實,而陷於矯枉過正之失,乖夫適俗隨時之義。”
適俗(适俗),◆猶言適應世俗。○[晉][陶潛]《歸園田居》詩之一:“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定勢》:“正文明白,而常務反言者,適俗故也。”○[明][文徵明]《夏日簡履約》詩:“適俗無塵韻,還山有竹居。”
適順(适顺),◆謂符合順應。○[鄒魯]《中國同盟會》:“謹因緣舊制,略事變更,定為暫行章程,以求適順乎時勢。”
適適(适适),◆I分明,清楚。適,通“的”。○[晉][干寶]《搜神記》卷十六:“天明,母重啟[濟]:‘雖云夢不足怪,此何太適適?亦何惜不一驗之?’”[宋][陳造]《閑適》詩:“槁木山麓正適適,從來里舍議家丘。”◆II驚恐失色貌。○《莊子‧秋水》:“於是埳井之蛙聞之,適適然驚,規規然自失也。”○[陸德明]釋文:“適適、規規,皆驚視自失貌。”○[成玄英]疏:“適適,驚怖之容。”○[清][蒲松齡]《聊齋志异‧雲翠仙》:“一日,博黨款門訪[才],窺見女,適適驚。”○[何垠]注:“適音惕,驚貌。”○[清][潮聲]《記栗主殺賊事》:“偷兒聽之,適適然驚,以為彼暗伏多人,戒勿為聲響,將致余之死命。”
適室(适室),◆1.即正寢。舊式住宅的正屋。○《儀禮‧士喪禮》:“士喪禮,死于適室,幠用斂衾。”○[鄭玄]注:“適室,正寢之室也。”○[賈公彥]疏:“若對天子諸侯謂之路寢,卿大夫士謂之適室,亦謂之適寢,故下記云‘士處適寢’,摠而言之,皆謂之正寢。”○《禮記‧檀弓下》:“妻之昆弟為父後者死,哭之適室。”○[孔穎達]疏:“適室,正寢也。”○[晉][袁宏]《後漢紀‧安帝紀》:“諸侯薨于路寢,大夫卒于適室,死生有命,本無偏旁可避者。”◆2.指正妻。○《三國志‧魏志‧夏侯尚傳》:“[尚]有愛妾嬖幸,寵奪適室。”
適事(适事),◆謂女子出嫁服侍丈夫。○《東周列國志》第七一回:“妾承兄命,適事君王。”
適世(适世),◆謂適應世俗。○[晉][葛洪]《抱樸子‧博喻》:“用以適世者,樂而多危。”
適士(适士),◆上士。古代官階之一。其地位次於下大夫,高於中士。一般由大宗世嫡者擔任。○《禮記‧祭法》:“適士二廟一壇。”○[鄭玄]注:“適士,上士也。”○[孫希旦]集解:“愚謂適士,謂大宗世適為士者也。”○《周禮‧天官‧序官》“宰夫,下大夫四人,上士八人,中士十有六人,旅下士三十有二人”[清][孫詒讓]正義:“凡諸官上士,《王制》謂之元士,又謂之適士;中下士又謂之官師。”○[清][夏炘]《學禮管釋‧釋祔》:“禮,大夫三廟,適士二廟,三廟者上及曾祖,二廟者祖考而已。”一說,指諸侯所薦仕於天子之士和諸侯之士有功而王朝頒授爵命者。○[宋][張載]《正蒙‧王禘》:“適士,疑諸侯薦於天子之士及王朝爵命之通名。”○[清][王夫之]《張子正蒙注‧王禘》:“諸侯所薦仕於天子而受王命為士者,與諸侯之士有功而王命之者,皆曰適士。適士,對庶士之稱。”
適時應務(适时应务),◆適合時宜,順應世務。○《魏書‧良吏傳序》:“但廉平常跡,聲問難高;適時應務,招響必速。”
適時(适时),◆適合時宜。○[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諧隱》:“會義適時,頗益諷誡。”○[宋][曾鞏]《漢廣亭》詩:“太守樸鄙人,迂無適時術。”○[元][許衡]《讀<易>私言》:“剛健則有可久之義,得中則有適時之義。”○[峻青]《秋色賦‧瑞雪圖》:“今冬的雨雪來得既適時,又充分。”◆补证条目■适合时宜。○汉王充《论衡·定贤》:“准主而説,適時而行,無廷逆之郄,則無斥退之患。”
適生(适生),◆謂適時而生。○[漢][王充]《論衡‧講瑞》:“夫恆物有種類,瑞物無種適生,故曰德應,龜龍然也。”
適身(适身),◆謂順適身體。○[晉][葛洪]《神仙傳‧彭祖》:“夫冬溫夏涼,不失四時之和,所以適身也。”
適如其分(适如其分),◆猶言恰如其分。○[清][王夫之]《讀通鑒論‧唐高祖》:“權者,輕重適如其分之準也。”○[李大釗]《馬克思的中國民族革命論》:“鴉片遂適如其分以獲得了制御[中國]的主權。”
適如(适如),◆猶恰如。如:事情適如他所說的那樣,還比較順利。
適人(适人),◆I謂女子出嫁。○《儀禮‧喪服》:“﹝小功﹞大夫之妾為庶子適人者。”○[鄭玄]注:“君之庶子,女子子也。庶女子子在室大功,其嫁于大夫亦大功。”○[李如圭]集釋:“上文云適士,則此亦適士也。適士者小功,則嫁于大夫者大功。大功章:‘大夫之妾與女子之嫁者。’傳謂嫁于大夫,是也。○[鄭氏]曰:‘凡女行于大夫以上曰嫁,行于庶人曰適人。’蓋據此也。”○《文選‧潘岳<寡婦賦>》:“少喪父母,適人而所天又殞。”○[李善]注:“《家語》曰:‘女年十五,有適人之道。’適,謂往嫁也。”○[明][何景明]《長歌行贈旺兄》:“女長適人止近里,男大為農不出鄉。”○[郭沫若]《棠棣之花》第二幕:“家姐還不曾適人。”◆II敵人。適,通“敵”。○《墨子‧備高臨》:“敢問適人積土為高,以臨吾城……兵弩俱上,為之奈何?”[孫詒讓]間詁引[畢沅]曰:“適同敵。”○《史記‧田單列傳》:“夫始如處女,適人開戶;後如脫兔,適不及距。”○[司馬貞]索隱:“適音敵。若我如處女之弱,則敵人輕侮,開戶不為備也。”
適然(适然),◆1.偶然。○《韓非子‧顯學》:“故有術之君,不隨適然之善,而行必然之道。”○[宋][歐陽修]《瀧岡阡表》:“吾始一二見之,以為新免於喪適然耳,既而其後常然。”○《二刻拍案驚奇》卷三二:“兩處取名,適然相同。”○[清][周亮工]《書影》卷九:“人之賦形,有羊白,有兔缺,有六指,非適然而有,由星氣胎感致之。”◆2.當然。○[漢][賈誼]《治安策》:“至于俗流失,世壞敗,因恬而不知怪,慮不得于耳目,以為是適然耳。”○《漢書‧禮樂志》:“至于風俗流溢,恬而不怪,以為是適然耳。”○[顏師古]注:“言正當如此,非失道也。”
適情率意(适情率意),◆猶言放任情意。○[晉][葛洪]《抱樸子‧行品》:“適情率意,旁若無人。”
適情(适情),◆順適性情。○《淮南子‧人間訓》:“故直意適情,則堅強賊之。”○[宋][梅堯臣]《永叔內翰作五言以敘之》:“我輩唯適情,一葉未嘗摘。”○[明][謝榛]《四溟詩話》卷二:“詩,適情之具。”徐志摩《我所知道的康橋》:“你能想像更適情更適性的消遣嗎?”
適切(适切),◆適合貼切。○[夏丏尊][葉聖陶]《文心》十:“我們現在要描寫這條小溪,似乎只有‘明滅可見’四個字最為適切。”○[葉聖陶]《倪煥之》一:“但是與其說是想,還不如說朦朧的感覺來得適切。”○[駱賓基]《由於愛》:“仿佛沒有一句適切的表示這慶幸的會晤語句。”
適巧(适巧),◆猶恰巧。○[郭沫若]《洪波曲》第五章四:“在宣傳周開幕的頭一天,適巧籌備會趕印出了一種極小極小的小冊子。”
適母(适母),◆即嫡母。古代稱父之正妻。○《史記‧衛將軍驃騎列傳》“先母之子皆奴畜之,不以為兄弟數”[裴駰]集解引[漢][服虔]曰:“先母,適妻也。○[青]之適母。”○《三國志‧吳志‧駱統傳》:“[駱統]字[公緒]……事適母甚謹。”
適民(适民),◆指因罪而發配邊地的平民。○《漢書‧五行志中之上》:“[天漢]元年,發適民。”○[顏師古]注:“適讀曰謫。”
適路(适路),◆合於需要;對路。如:為適應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大學裏開設了適路對口的新專業。
適量(适量),◆謂數量適宜。○[翁偶虹]《北京話舊‧貨聲》:“冬季豌豆糕……用倆竹籤戳取於碟,論個不論塊,戳時口中念‘一對來,兩對來’,適量而止,灑以白糖及紅糖滷,亦別具風味。”
適歷(适历),◆1.謂分布稀疏均勻。○《說文‧秝部》:“秝,稀疏適秝也。”○[段玉裁]注:“凡均調謂之適歷。”○《周禮‧地官‧遂師》“大喪,使帥其屬以幄帟先,道野役;及窆,抱磿,共丘籠及蜃車之役”[漢][鄭玄]注:“磿者,適歷,執綍者名也。”○[賈公彥]疏:“謂天子千人,分布於六綍之上,謂之適歷者,分布稀疏得所,名為適歷也。”○[孫詒讓]正義引[惠士奇]曰:“磿當作秝。○《說文》:‘秝,稀疏適秝也。從二禾,讀若歷。’適者,適均。○《呂覽‧辨土篇》曰;‘稼疏而不適’,謂分布不均。故二禾相比,稀疏乃適也。然則執紼者千人,分布於六綍,如禾稼有行,勿使疏密,正其行,齊其力,巡行校錄,遂師執書數之,名曰抱秝。秝借為磿,歷、磿皆以秝得聲。○《漢書》議郎[耿育]疏曰:‘[太伯]見歷知適,逡循固讓。’[王充]謂[太王亶父]以[王季]當立,故易名為歷。歷者,適也。○[大伯]覺悟去而避之。合觀眾說,則適秝之義明矣。”◆2.古地名。○[春秋]時[晉]地。○《春秋‧昭公三十一年》:“[季孫意如]會[晉][荀躒]於[適歷]。”○[杜預]注:“[適歷],[晉]地。”
適理(适理),◆猶言適合道理。○[北齊][劉晝]《新論‧適才》:“商歌之雅,而雞鳴之鄙,雖美惡有殊,至於適理排難,其揆一也。”一本作“適道”。
適來(适来),◆1.猶往來。○《國語‧周語中》:“其適來班貢,不俟馨香嘉味。”○[韋昭]注:“適,往也。”◆2.猶剛才。○[晉][干寶]《搜神記》卷三:“南邊坐者語曰:‘適來飲他酒脯,寧無情乎?’”○《敦煌變文集‧伍子胥變文》:“適來鑒貌辨色,觀君與凡俗不同。”○[金][董解元]《西廂記諸宮調》卷一:“適來佳麗,是[崔相國]的女孩兒。”○[清][黃景仁]《三月十六日》詩:“轉笑適來呼吸頃,正襟危坐亦欺人。”◆3.猶近來。○[前蜀][貫休]《少年行》之三:“馬上黃金鞍,適來新賭得。”○《水滸傳》第八三回:“適來四個賊臣設計,教樞密[童貫]啟奏,將[宋江]等眾,要行陷害。”
適口(适口),◆適合口味。○《宋書‧孔琳之傳》:“所甘不過一味,而陳必方丈,適口之外,皆為悅目之費。”○[唐][杜甫]《病橘》詩:“紛然不適口,豈只存其皮。”○[明][焦竑]《玉堂叢語‧刺毀》:“[丘文莊]自製餅,軟膩適口。”○《孽海花》第七回:“我們並不叫局,不過借他船坐坐舒服些,用他菜吃吃適口些。”◆补证条目■适合口味。○《梅贻琦日记·1943年1月5日》:“其房舍颇幽静,酒饭亦单简适口。”
適可而止(适可而止),◆謂到了適當的程度就停止下來。○《論語‧鄉黨》“不撤薑食,不多食”[宋][朱熹]集注:“適可而止,無貪心也。”○《東周列國志》第七十回:“所以然者,由我王能恤民力,適可而止,去其醉飽過盈之心故也。”○[老舍]《四世同堂》二七:“她總以為兒媳婦的管法似乎太嚴厲,不合乎適可而止的中道。”
適可(适可),◆1.適合;適宜。○《漢書‧蒯通傳》:“故里母非談說之士也,束縕乞火非還婦之道也,然物有相感,事有適可。”○[明][李贄]《答李見羅先生書》:“及其飽悶已過,情景適可,則仍舊如前鎖門獨坐而讀我書也。”◆2.只能,僅僅可以。○《百喻經‧雇倩瓦師喻》:“此驢今者適可能破,假使百年,不能成一。”
適居其反(适居其反),◆見“適得其反”。
適景(适景),◆適合情景。○《二刻拍案驚奇》卷十二:“詞既新奇,調又適景;且才思敏捷,真天上人也。”
適間(适间),◆猶剛才。○《朱子語類》卷九:“便是適間說後世聖賢難做,動着便怨他粘手惹腳。”○[元][尚仲賢]《氣英布》第三摺:“俺主公因為足瘡未愈,適間甚多失禮。”○[清][和邦額]《夜譚隨錄‧邵廷銓》:“適間唐突,聊以相戲耳。”○[沈從文]《好管閑事的人》一:“少年一個人在編輯室中摹想適間的情形。”
適價(适价),◆合適的價格。○[翁偶虹]《北京話舊‧貨聲》:“購者取其樣品於手,適價亦不肯賣,待樣品取回,才能成交。”
適會(适会),◆1.適應,融洽。○[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章句》:“隨變適會,莫有定準。”○[明][謝榛]《四溟詩話》卷二:“情景適會,與造物同其妙。”◆2.猶適逢。○[漢][司馬遷]《報任少卿書》:“僕懷欲陳之,而未有路,適會召問,即以此指推言[陵]之功。”○[宋][范質]《誡兒侄八百字》詩:“適會龍飛慶,玉澤天下流。”
適合(适合),◆1.猶符合。○《鬼谷子‧忤合》:“凡趨合倍反,計有適合。”○《元史‧劉正傳》:“[正]察其冤,遍閱吏牘,得[至元]五年[李介甫]關領課銀文契七紙,適合其數。”○[王西彥]《古屋》第一部二:“我的論調不適合你的脾胃。”◆2.猶言偶然相合。○[清][王筠]《菉友肊說》:“‘[郭]冠軍家’四字皆見母,故[元謙]以雙聲贊美之也,乃婢語本適然,初不知雙聲為何事。”◆3.猶適宜。○[柳青]《銅墻鐵壁》第一章:“他神色不動,鎮靜地叫民工們不要慌亂,一邊察看左近有沒有適合大家隱蔽的地場。”
適行(适行),◆謂適宜施行。○[漢][賈誼]《新書‧道德說》:“道有載物者,畢以順理適行。”
適過(适过),◆責備,譴責。○《史記‧吳王濞列傳》:“[盎]對曰:‘[吳][楚]相遺書,曰“[高帝]王子弟各有分地,今賊臣[晁錯]擅適過諸侯,削奪之地。”故以反為名,西共誅[晁錯],復故地而罷。’”[司馬貞]索隱:“適音直革反,又音宅。”
適歸(适归),◆往歸;歸向。○《詩‧小雅‧四月》:“亂離瘼矣,爰其適歸?”[毛]傳:“適,之也。”○[鄭玄]箋:“今政亂國,將有憂病者矣。曰此禍其所之歸乎?言憂病之禍,必自之歸為亂。”○《史記‧伯夷列傳》:“[神農][虞][夏]忽焉沒兮,我安適歸矣?”[唐][韓愈]《上賈滑州書》:“周流四方,無所適歸。”
適觀(适观),◆謂適於觀聽。○《史記‧李斯列傳》:“今棄擊甕叩缶而就《鄭》《衛》,退彈箏而取《昭》《虞》,若是者何也?快意當前,適觀而已矣。”
適分(适分),◆I謂適應分際。○[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明詩》:“然詩有恆裁,思無定位,隨性適分,鮮能通圓。”◆II猶適度。○[王西彥]《古屋》第二部三:“焦紅的晚霞以其鮮艷的色彩和多變的形態適分地鑲嵌着天邊。”
適度(适度),◆程度適當。○[蕭軍]《八月的鄉村》五:“[松原]還是未完畢的敬着軍禮,手臂適度的舉起着。”○[丁玲]《太陽照在桑幹河上》十一:“那個最惹人注意的,生得身材適度,氣宇軒昂的一個,做出一副很閑適的態度和他旁邊一個小孩開着玩笑。”
適丁(适丁),◆適逢,恰遇。○[唐][韓愈]《原鬼》:“故其作而接於民也無恆,故有動於民而為禍,亦有動於民而為福,亦有動於民而莫之為禍福,適丁民之有是時也,作《原鬼》。”○[宋][范成大]《河豚嘆》詩:“生死有定數,斷命烏可續。適丁是時者,未易一理局。”○[宋][范成大]《古風上知府秘書》之一:“時哉適丁是,邂逅真良圖。”
適等(适等),◆齊等,相等。○[漢][趙岐]《<孟子>篇敘》:“文章多少,擬其大數,不必適等。”○[宋][陳亮]《中興論》:“地形適等,無所參錯,攻守之道,無他奇變。”
適得其反(适得其反),◆謂恰恰得到相反的結果。○[清][魏源]《籌海篇‧議守上》:“今議防堵者,莫不曰:‘禦諸內河不若禦諸海口,禦諸海口不若禦諸外洋。’不知此適得其反也。”○[魯迅]《華蓋集‧這個與那個(二)》:“既然十之九不是好東西,則被捧而後,那結果便自然和捧者的希望適得其反了。”○[鄒韜奮]《<事業管理與職業修養>弁言》:“不知道重視幹部,愛護幹部,而對於一般同事卻要求全責備,在事實上也將適得其反。”亦作“適居其反”。○[李大釗]《唯物史觀在現代史學上的價值》:“這都是大錯特錯,唯物史觀及於人生的影響乃適居其反。”
適道(适道),◆歸從道統。○[宋]程顥《答橫渠張子厚先生書》:“人之情各有所蔽,故不能適道。”○[宋][岳珂]《桯史‧丹稜巽岩》:“可與共學未可與適道,可與適道未可與立,可與立未可與權。”○《紅樓夢》第一一五回:“那[甄寶玉]素來也知[賈寶玉]的為人,今日一見果然不差,‘只是可與我共學,不可與我適道’。”
適當其時(适当其时),◆謂恰巧遇上那個時機。○[宋][蔡夢弼]《草堂詩話》卷一:“[淮海][秦少游]論曰:[杜子美]之於詩,實積眾流之長,適當其時而已。”○[清][顧炎武]《日知錄‧惟元祀十有二月》:“若自[桐]歸[亳]以三祀之十二月者,則適當其時,而非有所取爾。”
適當(适当),◆I適逢,恰遇。○[南唐][劉崇遠]《金華子雜編》卷上:“[師範]適當依附于勤王,誠宜鼓扇恩信,完結民力,寬而有眾,才可合順。”○[宋][李綱]《與中書馮侍郎書》:“第某罪戾之跡,幸蒙赦宥,獲遂北歸,適當賊發之時,道路驚恐,崎嶇艱阻,不可名狀。”○[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四》:“誄詞安屬,顧我適當騎省之年。”◆II合適;妥當。○《三國志‧魏志‧鍾繇傳》:“昔[蕭何]鎮守[關中],足食成軍,亦適當耳。”○[宋][蘇軾]《十八大阿羅漢贊》之五:“高下適當,輕重得宜。”○[清][柯悟遲]《漏網喁魚集‧同治四年》:“五月,木棉極盛,陰晴適當。”○[洪深]《電影戲劇表演術》第六章一:“演員做戲,從做腳色入手,誠然是一個適當正確的方法。”
適從(适从),◆猶依從。○《韓非子‧揚權》:“夫妻持政,子無適從。”○[唐][杜甫]《早發》詩:“賤子欲適從,疑誤此二柄。”○[宋][范成大]《鉤池口阻風迷失港道》詩:“回風打船失西東,柁癡櫓弱無適從。”○[清][黃軒祖]《游梁瑣記‧王天沖》:“[郭]悵悵莫知適從,姑繫馬樹下。”○[魯迅]《吶喊‧阿Q正傳》:“[阿Q]無可適從的站着。”
適稱(适称),◆猶相稱。○[金][王若虛]《瑞竹賦》:“人有是行,天有是應,二者適稱,足以據而為證也。”○[李國文]《月食》:“我一個窮山溝的老嬸子,在那明堂瓦舍的四合院裏住着,是有點不適稱。”
適長孫(适长孙),◆指嫡出長孫。○《史記‧殷本紀》:“[太甲],[成湯]適長孫也,是為[帝太甲]。”○《漢書‧齊哀王劉襄傳》:“推本言之,大王[高皇帝]適長孫也,當立。”○[顏師古]注:“適讀曰嫡。”
適長公主(适长公主),◆[漢]代稱天子的嫡女。○《史記‧劉敬叔孫通列傳》:“陛下誠能以適長公主妻之,厚奉遺之,彼知[漢]適女送厚,蠻夷必慕以為閼氏。”○《資治通鑒‧漢高帝八年》引此文,[胡三省]注曰:“適讀曰嫡。謂皇后所生也。”
適長(适长),◆指嫡出的長子。○[漢][班固]《白虎通‧姓名》:“適長稱伯,[伯禽]是也;庶長稱孟,以[魯]大夫[孟氏]。”○《漢書‧史丹傳》:“皇太子以適長立,積十餘年,名號繫於百姓,天下莫不歸心臣子。”○[顏師古]注:“適讀曰嫡。”○[章炳麟]《訄書‧序種姓上》:“宗法雖萌芽[夏][商]間,逮[周]始定,以適長承祀。”
適材適所(适材适所),◆謂辦事能力與所安排的工作位置或場所相當。○[郭沫若]《北伐途次》七:“本來是在麵坊裏住慣了的老馬又落到麵坊裏,也算得是適材適所。”○[郭沫若]《洪波曲》第十五章二:“[周公]這次把他挑選來作為撤退計劃的執行人,真要算是適材適所了。”
適變(适变),◆謂適應變化。○[唐][劉禹錫]《賀除虔王等表》:“弘愛人屈己之道,酌因時適變之宜。”○[宋][曾鞏]《救災議》:“疆內安輯,里無囂聲,豈不適變於可為之時,消患於無形之內乎?”[清][惲敬]《博婦》:“雖然二君子者,委蛇以適變,堅忍以藏用,期於復[漢][唐]之祚而已。”
適便(适便),◆猶言適合便利。○《管子‧禁藏》:“夫冬日之不濫,非愛冰也;夏日之不煬,非愛火也:為不適便於身便於體也。”○[尹知章]注:“冬之水,夏之火,皆於身體不適便。”
適備(适备),◆猶設備,設置軍備以禦敵。○《淮南子‧兵略訓》:“善用間諜,審錯規慮,設蔚施伏,隱匿其形,出於不意,敵人之兵無所適備,此謂知權。”
時適(时适),◆適時。○[漢][馬融]《長笛賦》:“取予時適,去就有方。”
失適,◆生病;身体不舒服。○《宋书·始安王休仁传》:“及吾前者積日失適,休仁出入殿省,諸衛主帥裁相悉者,無不和顔厚相撫勞。”○《晋书·隐逸传·戴逵》:“且年垂耳順,常抱羸疾,時或失適,轉至委篤。”
賞適(赏适),◆賞心適情。○《北史‧陽休之傳》:“簡率不樂煩職,典選稍久,非其所好,每謂人曰:‘此官實自清華,但煩劇,妨我賞適,真是樊籠矣。’”[明][袁中道]《吏部驗封司郎中中郎先生行狀》:“曹務清簡,蕭然無事,偕諸客文酒賞適。”
散適(散适),◆I謂走動散心。○[明][陶宗儀]《輟耕錄‧陰德延壽》:“踰期,無他故,復之[杭],舟阻風,偶泊向時贈錢處,登岸散適。”◆II閑適。○[唐][劉元淑]《夏雲賦》:“爾乃舍精飄揚,逐吹低舉,周遊散適,不常其所。”
三適(三适),◆1.謂好德、賢賢、有功。○[唐][李白]《為宋中丞自薦表》:“若三適稱美,必九錫光榮。”○[王琦]注:“古者諸侯貢士,一適謂之好德,再適謂之賢賢,三適謂之有功。”◆2.三件適意的事。○[唐][白居易]《三適贈道友》詩:“足適已忘履,身適已忘衣,況我心又適,兼忘是與非。”○[明][張九韶]《群書拾唾‧人倫禮用》:“[東坡]三適:日起理髮,午窗坐睡,夜臥濯足。”
榮適(荣适),◆榮耀安樂。○[唐][沈既濟]《枕中記》:“翁乃探囊中枕以授之,曰:‘子枕吾枕,當令子榮適如志。’”
取適(取适),◆尋求適意。○[南朝][宋][謝靈運]《山居賦》:“夏涼寒燠,隨時取適。”○[唐][岑參]《漁父》詩:“竿頭釣絲長丈餘,鼓枻乘流無定居。世人那得識深意,此翁取適非取魚。”○[唐][杜甫]《苦雨奉寄隴西公兼呈王徵士》詩:“式瞻北鄰居,取適南巷翁。”
清適(清适),◆1.清美。○[晉][陸雲]《請吳王引師友文學觀書問道又啟》:“臣前啟可與師友文學觀書論道,今又天時清適,正是講誦之日。”○《明詩紀事戊籤‧高叔嗣》引[明][陳束]《後岡集》:“故其篇什往往直舉胸情,刮抉浮華……有[應物]之沖淡,兼[曲江]之沈雅,體[王][孟]之清適,具[岑][高]之悲壯。”◆2.閑適舒暢。○[宋][范仲淹]《與戚寺丞書》:“自至琴署,諒敦清適。”○[元][黃鎮成]《城西紀事》詩:“今日稍清適,獨出城西村。”○[明][袁宏道]《論隱者异趣》:“姑尋世間一種幽閒清適之樂,以自徜徉度日。”
切適(切适),◆急切激越。○《淮南子‧說林訓》:“徵羽之操,不入鄙人之耳。抮和切適,舉坐而善。”○[高誘]注:“抮,轉也。轉其和更作急調激楚之音,非正樂,故舉坐而善之。”
七科適(七科适),◆[西漢]戰時徵派到邊疆去服兵役的七種人。○《史記‧大宛列傳》:“益發戍甲卒十八萬,[酒泉]、[張掖]北,置[居延]、[休屠]以衛[酒泉],而發天下七科適,及載糒給貳師。”○[張守節]正義引[張晏]曰:“吏有罪一,亡命二,贅婿三,賈人四,故有市籍五,父母有市籍六,大父母有籍七:凡七科。”○《漢書‧武帝紀》:“發天下七科謫及勇敢士,遣貳師將軍[李廣利]將六萬騎、步兵七萬人出朔方。”
平適(平适),◆安康順適。○[宋][蘇軾]《與王敏仲》之十八:“道眼所照,知已平適,但治行迫遽,亦少勞神矣。”
妙適(妙适),◆悠然閑適的心情。○[唐][王勃]《青苔賦》:“契山客之奇情,諧野人之妙適。”
馬適(马适),◆複姓。○《漢書‧王莽傳下》:“[鉅鹿]男子[馬適求]等謀舉[燕][趙]兵以誅[莽],大司空[王丹]發覺以聞。”○[顏師古]注:“[馬適],姓也。○[求],名也。”
利適(利适),◆鋒利而適用。○《管子‧兵法》:“利適,器之至也。”○[尹知章]注:“兵刃利而適者,其器得宜之至。”
立適(立适),◆見“立嫡”。
來適,◆来到。○《史记·孔子世家》:“齊景公與晏嬰來適魯,景公問孔子曰:‘昔秦穆公國小處辟,其霸何也?’”○《三国志·魏志·东夷传》:“辰韓在馬韓之東,其耆老傳世,自言古之亡人避秦役來適韓國,馬韓割其東界地與之。”○《晋书·艺术传·佛图澄》:“佛圖澄,天竺人也。本姓帛氏。少學道,妙通玄術。永嘉四年,來適洛陽。”○《旧唐书·西戎传·康国》:“男子年二十,卽遠之旁國,來適中夏,利之所在,無所不到。”
科適(科适),◆見“科謫”。
酒適(酒适),◆謂酒後之快意。○《宋書‧隱逸傳‧陶潛》:“[潛]不解音聲,而畜素琴一張,無弦,每有酒適,輒撫弄以寄其意。”
靜適(静适),◆恬靜舒暢;安靜舒適。○[老舍]《黑白李》:“臉上有點極靜適的笑意,好像是又買着一冊善本的舊書。”○[歐陽予倩]《桃花扇》第一幕:“陳設頗整齊雅致……令人覺得幽麗而靜適。”
節適(节适),◆謂有節制而適度。○《晏子春秋‧問上二六》:“百官節適,關市省征,山林陂澤不專其利,領民治民勿使煩亂。”○[張純一]校注:“節適,官無冗設。”○[唐][柳宗元]《寄許京兆孟容書》:“是以當食不知辛酸節適,洗沐盥漱,動逾歲時。”
寄適(寄适),◆寄托閑適的心情。○[宋][蘇轍]《望嵩樓》詩:“遊心四山外,寄適杯酒中。”
禍適(祸适),◆責其罪過;譴責。○《詩‧商頌‧殷武》:“歲事來辟,勿予禍適。”○[毛]傳:“適,過也。”○[鄭玄]箋:“勿罪過,與之禍適。”○[王引之]《經義述聞‧毛詩下》:“禍讀為過,《廣雅》曰:‘謫、過,責也。’謫與適通。勿予過謫,言不施譴責也……禍與過古字通。○《荀子‧成相篇》說刑曰:‘罪禍有律,莫得輕重。’即罪過字。○《漢書‧公孫宏傳》:‘諸常與[宏]有隙,雖陽與善,後竟報其過。’《史記》過作禍。”
歡適(欢适),◆歡樂愜意。○《宋書‧范曄傳》:“上嘗宴飲歡適,謂[曄]曰:‘我欲歌,卿可彈。’”[唐][白居易]《詠懷》:“先務身安閒,次要心歡適。”○[宋][蘇軾]《臂痛謁告作三絕句示四君子》之一:“公退清閒如致仕,酒餘歡適似還鄉。”
和適(和适),◆1.猶和順;柔順。○《文選‧宋玉<神女賦>序》:“性和適,宜侍旁。”○[呂延濟]注:“言性靈和適,心腸調順,宜侍君旁。”○[宋][周煇]《清波雜志》卷七:“爾脩態橫生,芳性和適。”◆2.協調;調和;舒適。○《淮南子‧本經訓》“明照于日月,與造化者相雌雄”[漢][高誘]注:“雌雄,猶和適也。”○[隋][杜臺卿]《玉燭寶典‧孟夏》引《灌佛經》:“春夏之際,殃罪悉畢,萬物並生,毒氣未行,時節和適。”○[明][宋濂]《贈高麗張尚書還國序》:“酒觴流行,伎樂交作,酣暢和適,禮意有加焉。”
何適(何适),◆到哪兒去。○[漢][袁康]《越絕書‧荊平王內傳》:“王以[奢]為無罪,赦而蓄之,其子又何適乎?”[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姑妄聽之四》:“問[朱]何適,[朱]告以北上。”
合適(合适),◆適宜。謂符合主觀或客觀的要求。○[老舍]《駱駝祥子》七:“況且吃住都合適,工作又不累,把身體養得好好的也不是吃虧的事。”○[曹禺]《日出》第一幕:“要是[方先生]看着不合適,告訴我,我把我的屋子讓給他。”○[知俠]《鐵道游擊隊》第四章:“可是我這次來,沒有帶它,因為只有游擊隊才有那種東西,到這裏就有些不合適了。”
過適(过适),◆見“過謫”。
更適(更适),◆改嫁。○《南史‧孝義傳上‧徐元妻許氏》:“先是,[新蔡][徐元]妻[許]二十一喪夫,子[甄]年三歲,父[攬]愍其年少,以更適同縣[張買]。”◆补证条目■改嫁。○明沈德符《野获编·吏部一·老人渔色》:“時陽城民白好禮者病亡,其妻李氏,國色也。王夙慕其艷,托諸生田大狩等,誘以爲妾……李氏誓不更適,又力逼之,以刀刎死。”
改適(改适),◆改嫁。適,嫁。○《北齊書‧陸法和傳》:“[越姥]因爾改適,生子數人。”○[宋][陳鵠]《耆舊續聞》卷六:“﹝[施逵]﹞離家之日,度此去必無生還,乃囑其妻,令改適。”○《警世通言‧鈍秀才一朝交泰》:“小姐守志至今,誓不改適。”○[清][劉大櫆]《贈通奉大夫程君傳》:“彼婦人失儷改適者多矣,況男子乎!”
二適(二适),◆I再嫁。○[漢][班昭]《女誡》:“夫有再娶之義,婦無二適之文,故曰夫者天也。”◆II亦作“二嫡”。兩個正妻。○《新唐書‧儒學傳下‧韋公肅》:“古諸侯一娶九女,故廟無二嫡,自[秦]以來有再娶,前娶後繼,皆嫡也,兩祔無嫌。”
調適(调适),◆1.協調。○《淮南子‧詮言訓》:“陽氣起於東北,盡於西南;陰氣起於西南,盡於東北。陰陽之始,皆調適相似。”○[明][王世貞]《藝苑卮言》卷二:“[李少卿]三章,清和調適,怨而不怒。”○[章炳麟]《文學說例》:“溝分畛域,無使兩傷,在文辭則務合體要,在口說則務動聽聞,庶幾調適上遂乎!”[蔡元培]《國文之將來》:“專重形式的美術,在乎支配均齊,節奏調適。”◆2.合適,適合。○[北魏][賈思勰]《齊民要術‧塗瓮》:“火盛喜破,微則難熱,務令調適乃佳。”○[郭沫若]《十批判書‧孔墨的批判》:“在主觀的努力與客觀的世運相調適的時候,他是主張順應的。”◆3.猶調理;調養。○《舊唐書‧李玨傳》:“當四體平和之,長宜調適,以順寒暄之節。”
得適(得适),◆猶得宜。○[晉][袁宏]《後漢紀‧章帝紀上》:“及后女弟隨[沘陽主]入[長樂宮],進止得適,人事修備,奉事太后,下及侍御貢御問遺,皆得其歡心。太后異之,上可意焉,遂入掖庭。”◆补证条目■犹得宜。○汉贾谊《新书·道术》:“剛柔得適謂之和,反和爲乖。”
從適(从适),◆猶言順心適意,隨遇而安。○[明][皇甫沖]《於岩石上眺東西兩湖》詩:“從適得所遣,何為苦拘迫。”◆补义条目■出嫁。○汉赵晔《吴越春秋·王僚使公子光传》:“妾獨與母居三十年,自守貞明,不願從適,何宜饋飯而與丈夫?”○汉班固《白虎通·嫁娶》:“姪娣年雖少,猶從適人者,明人者。明人君無再娶之義也。”
出適(出适),◆出嫁。○《太平廣記》卷三二四引[晉][戴祚]《甄异錄‧秦樹》:“承未出適,我亦未婚,欲結大義,能相顧否?”[宋][范仲淹]《與中舍書》:“得書,知尊候萬福,兼知九姐出適,深喜深喜。”○[明][沈榜]《宛署雜記‧人物》:“[徐氏],家都城[鳴玉坊],係[寬河衛]已故指揮[徐亮]女,幼尚清凈,誓不出適。”
不適(不适),◆1.不往;不至。○《書‧盤庚上》:“[盤庚]遷於[殷],民不適有居,籲眾慼,出矢言。”○[孔]傳:“適,之也。”◆2.不合;不調。○《管子‧任法》:“凡為主而不得用其法,不適其意,顧臣而行。”○《後漢書‧章帝紀》:“去秋雨澤不適,今時復旱,如炎如焚。”◆3.身體不舒服。○[唐][韓愈]《唐故河南令張君墓志銘》:“不得已就官,數月大不適,即以病辭免。”○[清][王韜]《淞隱漫錄‧笙村靈夢記》:“﹝[王笥生]﹞偶患不適,思覓一逭暑之處。”○[萬里鵬]《關於X》詩:“有同學說,我討厭它,見了就腦袋發脹全身不適。”◆4.指不愜意,不愉快。○[唐][李商隱]《樂游原》詩:“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宋][陳與義]《晚步》詩:“畎畝意不適,出門聊散憂。”◆5.不得,不招致。○《韓非子‧說林下》:“[崇侯]、[惡來]知不適[紂]之誅也,而不見[武王]之滅之也。”○[王先慎]集解:“《書大傳》一注:‘適,得也。’”◆6.不敷,不足。○《漢書‧循吏傳‧黃霸》:“又發騎士詣北軍,馬不適士。”○[顏師古]注引[孟康]曰:“[關西]人謂補滿為適。馬少士多,不相補滿也。”
本適(本适),◆嫡妻,正室。○[漢][班固]《白虎通‧嫁娶》:“不更聘大國者,不忘本適也。”
百適(百适),◆見“百謫”。
安適(安适),◆安樂舒服;安靜舒適。○[唐][趙璘]《因話錄》卷三:“大家昨夜小不安適,使人往候。”○[明][方孝孺]《答許廷慎》:“足下本安適無所苦,而駸駸焉欲抉發奇秘與造化爭也。”○[清][陳康祺]《郎潛紀聞》卷二:“又按《左傳》稱[公叔文子]老矣,輦而如公。蓋以人挽輿尤覺安適也。”○[艾蕪]《人生哲學的一課》:“這安適的小天地,正合我的意,正能寄托我彷徨的心。”
原地址:https://chinesefood8.com/3966.html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