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2日,郑州市区一家店名带有“逍遥镇”的胡辣汤店内,餐品销售一空。 视觉中国供图
好好地卖着胡辣汤,突然就被人告到法院,河南焦作一些用着“逍遥镇胡辣汤”招牌的商户蒙了。
这是一种起源于河南周口西华县逍遥镇的风味小吃,也是广大河南人民的生活“必需品”。据统计,仅在河南省内就有3000多家带有“逍遥镇”字样的胡辣汤门店。
近日,焦作、周口等地一些商户突然被西华县逍遥镇胡辣汤协会起诉商标侵权,被要求支付3万-5万元赔偿,如果协商和解就赔偿5000元,或是每年缴纳1000元的会费加入逍遥镇协会,接受协会统一管理。
商户们完全不能接受。有的质疑,胡辣汤协会注册获得这个商标是在2003年,为什么到现在才起诉侵权?这是不是“养肥了猪再宰”呢?有的认为正是自己的本分经营,提升了逍遥镇胡辣汤的影响力,胡辣汤协会是用商标强行摊派会员费,“卸磨杀驴”。
西华县逍遥镇胡辣汤协会一负责人接受采访时表示,此前的发展是“放任式”,由于各种原因没有很好地规范化运作。起诉的初衷是为了更好地规范经营,通过法律途径维护“逍遥镇”的商标权益,使逍遥镇胡辣汤产业得到更好的发展,“加入协会之后,首先对技术不过硬的商户,我们会进行免费的重新培训,后期都是免费的,绝对不是‘割韭菜’。”
接到传票的商户对此显然不认同。他们有的当天就去更改营业执照,有的去掉“逍遥镇”招牌,也有的选择去掉偏旁部首,留下“肖遥镇”“逍遥真”等字样。逍遥镇不能任逍遥了,消息传来,没收到传票的商户,也连夜拆除“逍遥镇”字样。一则视频尤为牵动人心,开封一家逍遥镇胡辣汤店的年轻老板掩面哭泣,说这家店他家已经开了25年,如今摘掉招牌里的“镇”字,感觉失去了对家乡的思念。
一位店主把招牌换成了“逍停镇”,面对记者的镜头,他语气铿锵:“我以后跟逍遥镇没有啥牵连,他干他的,我干我的,我做我的小本买卖。他们消停,我也消停,大家都消停。”网友叫好,“世上再无逍遥镇胡辣汤”“以后都喝‘消停镇’”。
通常情况下,商标所有者遭遇侵权,索赔是理所当然的。逍遥镇胡辣汤协会的“维权”之所以引发舆论的一片反对,也与人们对商标的朴素认知有关。与可口可乐等通过商业经营打造的品牌不同,“逍遥镇胡辣汤”品牌的形成、标识度和影响力,更多是当地人共同传承的结果,源自一种反映共同饮食习俗的文化记忆。
逍遥镇胡辣汤究竟与别的胡辣汤有什么区别?恐怕很难有人说得清。水淀粉要勾多少,胡椒粉要放多少,木耳、黄花菜怎么配比……才算是正宗的“逍遥镇胡辣汤”呢?经营者一定是逍遥镇户籍的人,还是在逍遥镇学过手艺的人?这些都没有统一而明确的标准。
公众更担心,那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各地特色美食,如北京烤鸭、兰州拉面、沙县小吃,是否也会像胡辣汤一样,因商标纠纷而遭遇“不消停”。我国商标法明确规定,县级以上行政区划的地名或者公众知晓的外国地名,不得作为商标。但是,地名具有其他含义或者作为集体商标、证明商标组成部分的除外。逍遥镇作为镇一级显然不在此列。实际上,兰州牛肉拉面、沙县小吃也都曾因商标的注册和使用引发过巨大争议。
2007年,兰州市举办首届“中国兰州牛肉拉面节”期间,兰州市政府面向全国征集并确定“兰州牛肉拉面商标”图案。当年9月,作为兰州市商务局下属的社会团体,兰州商业联合会作为申报主体,向国家商标局提起了“兰州牛肉拉面”商标注册申请。2010年3月28日该商标被准予注册,并进行了公告。
商标申请之所以延宕3年,时任兰州市商务局局长曾解释说,“因为原则上商标中不能含有县级以上地名,兰州市方面曾多次到(原)国家商标局说明牛肉拉面与兰州的特殊关系,国家商标局最终同意在商标标识下加上表示地域的‘兰州’字样,这是对一方餐饮文化的肯定。”
2016年,商标评审委员会收到对该商标的异议,经审理后认定,该商标虽包含有“兰州”名称,但整体具有与“兰州”地名相区别的其他含义,该商标并没有违背商标法相关规定。但与此同时,争议商标整体缺乏显著性,不易被相关公众作为商标识别,构成商标法规定的“缺乏显著性标志不得核准为注册商标”。2017年11月,商评委作出裁定,对兰州牛肉拉面商标予以无效宣告。
兰州商业联合会对这一裁定结果不认可,将商评委起诉至北京知识产权法院,法院撤销了商评委作出的无效宣告裁定。2018年12月,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二审维持了这一判决。
兰州商业联合会2010年出台了《兰州牛肉拉面商标使用管理暂行办法》,负责受理、审核“兰州牛肉拉面”商标的使用申请,与申请人签订“兰州牛肉拉面”《商标授权使用协议》,颁发商标授权使用牌匾,申请单位每使用该商标两年需支付1万元,“但为了推动兰州牛肉拉面走出去发展,基本上属于免费授权使用”。据《北京青年报》2018年报道,当年全国“兰州牛肉拉面”馆(店)达到4万多家,使用“兰州牛肉拉面”商标的2000余家。
沙县小吃则经历过与胡辣汤类似的商标“维权”与“打假”。据报道,1997年起,沙县政府成立了沙县小吃业发展领导小组,在接下来的3年间,又一口气成立了沙县小吃同业公会、沙县小吃办和沙县小吃业发展服务中心。为了鼓励人人外出开店,从当年开始,学做小吃不仅免费,甚至报名参加培训的还能得到几百元钱。2004年,沙县小吃进军上海时,每开一家门店,县里就给1000元补贴;2007年,沙县小吃北上攻占北京市场时,县里对前100家北京门店给予每家3000元补贴。
2006年到2014年间,沙县小吃同业公会申请了多个“沙县小吃”“沙县小吃SHAXIANSNACKS”商标,多数被驳回或处于等待审查阶段,只有“沙县小吃同业公会”的商标获批。2011年1月1日,当地的沙县小吃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沙县小吃同业公会发布了《关于规范使用沙县小吃同业公会集体商标的通告》,要求广大的沙县小吃店业主统一按规范使用该集体商标,同时,沙县小吃同业公会设立在各地的联络处开始在各地“高调维权”。
沙县小吃同业公会表示,市场上各类打着“沙县小吃”名号的,诸如“沙县特色小吃”“福建沙县小吃”等与其商标接近的名字很多,大部分都存在商标侵权现象,一些环境差、服务差的店,影响了“沙县小吃”的品牌形象。各联络处不仅向各地工商部门提交侵权投诉材料,还商请沙县所在的福建三明市工商局发去相关函件,请求当地提供协助。
直到2016年,由沙县小吃同业公会申请的集体商标“沙县小吃”及图形集体商标获批注册。也就是说该商标以团体、协会或者其他组织名义注册,供该组织成员在商事活动中使用,以表明使用者在该组织中的成员资格。依托集体商标,沙县小吃集团完成了沙县小吃视觉识别系统,完成了门店装修、餐具和服装设计,形成一整套“沙县小吃”品牌视觉形象。
但据媒体报道,或因商标注册“耽误”了太久的时间,沙县小吃个体户的零散、割据现象也进一步加剧。尽管集团方面曾承诺不仅不收取或收取很少的商标许可费,还会帮助经营者拓展包括融资、装修培训等增值服务,但早已在市场中站稳脚跟并习惯单打独斗的“小老板”,大多不愿被收编,有媒体甚至直接用“沙县小吃招安难”来评价当时的局面。
对地方政府来说,无论申请统一的商标还是申请地理标志产品,都体现了特色品牌的保护意识。但针对散落在全国各地大街小巷的中小经营者,通过“打假”来要求他们规范化经营,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不过,逍遥镇胡辣汤显然希望重走沙县小吃蹚出的路。今年6月,西华逍遥胡辣汤制作技艺被列入文化和旅游部确定的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当地媒体在报道中称,西华县近年出台了《关于促进逍遥胡辣汤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成立正科级规格的胡辣汤产业发展中心,顶层设计体系标准、机制运行、市场监管等,还起草行业标准,整合各胡辣汤经营户进行规范化经营。意见还特别提到,要注重胡辣汤知识产权保护,县政府2013年注册了“逍遥胡辣汤”商标,使西华拥有了推广正宗的“逍遥胡辣汤”的品牌优势。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黄森在硕士学位论文中公布了一组调研数据,截至2019年,全国共有4521家带有“逍遥镇”字号的胡辣汤店,位于河南省内的就占到了其中的76.37%,除陕西拥有12.40%外,其余省份的逍遥镇胡辣汤店并不多。显然,“逍遥镇胡辣汤”的名气还没有像“沙县小吃”“兰州牛肉拉面”一样遍地开花,外地的经营者也很难感受到西华县对于产业的扶持和利好,面对突如其来的“维权”,商户们宁可舍弃“逍遥”的名号,祈求“消停”。
在铺天盖地的反对声浪下,11月21日晚,西华县胡辣汤产业发展中心发布情况说明称,为了提升规范熬汤工艺与品质、保护注册的“逍遥镇”品牌,维护逍遥镇胡辣汤形象,今年4月,“逍遥镇胡辣汤协会”委托第三方公司开展了品牌保护工作,在与焦作等地经营户对接中,因沟通不充分、方法简单急切、服务培训流程操作性不强等原因,部分经营户不能理解支持,情感上更是难以接受,进而引发网友关注。目前,当地已责令“逍遥镇胡辣汤协会”暂停目前正在开展的工作。
嗯,在想当然的“逍遥”之前,还是先消停吧。
刘言 来源:中国青年报
来源:中国青年报
原地址:https://chinesefood8.com/39832.html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上一篇:农村墓碑上的讳是什么意思?
下一篇:为什么商业起名忌用多音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