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八字和朱棣八字 朱元璋和朱棣谁残忍
点上面“赵氏宗亲” 加入世界赵氏家族!
赵氏宗亲微信公众号:zhaoshizongqin
无论您在哪里,只要您姓“赵”,请您先点击上面的蓝色字“赵氏宗亲” 再点击“关注”,即可加入世界赵氏家族大家庭,和世界各地宗亲交流。让我们携手同行,弘扬赵氏文化,传播赵氏正能量。这里是免费“查家谱、阅古迹、读资讯”一站式互动家族平台。
常回家看看
投稿
为繁荣、弘扬赵氏文化, 欢迎向《赵氏宗亲》微信号投稿。联系QQ359723925!
出品 | 赵氏宗亲(ID:zhaoshizongqin)
编辑 | 趙英雄
作者| 赵新春
在汝南县城东部,距离县城不远,有个村庄叫五里庙,邱天英《汝阳县志》称其为五里屯,最早是个驻军屯田的地方。之所以改称五里庙,根据地名来源的通例,大概是这里曾经建置过供奉一方神圣的庙宇。庙是何庙,《汝宁府志》《汝阳县志》《汝南县志》没有记载,自然我们也无法揣测。至于五里屯与驻马店赵姓的关系,还得从宋朝的一位官员说起。
赵德 父子与赵懿甫
赵德[讠垔],蔡州人,生年不详,原是上蔡人、奉国军节度使秦宗权的手下,在对战黄巢起义的战斗中因战功被封为申州刺史。公元887年冬,秦宗权称帝。第二年,赵德[讠垔]以山南东道七州之地投靠唐朝,被唐中央封为淮安郡王。赵德[讠垔]死后,其职务和地盘被儿子赵匡凝接掌。赵匡凝被朱全忠(即朱温)任命为荆襄节度使,弟弟赵匡明也被任命为荆南留后。当时唐朝政权衰微,各地籓镇不复听命,只有赵匡凝兄弟贡赋不绝,被唐中央封为楚王。赵匡凝忠于唐朝,引起了急于代唐自立的朱全忠的不满,便派大将杨师厚攻打赵匡凝兄弟。兵败后,赵匡凝兄弟逃亡。赵匡凝投奔扬州杨行密(后被杨行密儿子杨渥杀害)。赵匡明投奔四川王建。
宋朝时的五里屯是否叫五里屯,我们不得而知,其与赵姓发生联系是在宋朝第四任皇帝宋仁宗赵祯(就是戏曲《狸猫换太子》中被调包的皇帝)在位的庆历年间。据民国25年编撰的《西平县志·氏族志》载:“宋庆历间,赵懿甫官汝南节度使,遂家于汝南城东五里屯。”
了解唐朝历史的人都知道,节度使在唐朝很牛。曾经为当时世界第一帝国的唐朝,最终就毁在各地节度使的割据中。在今天驻马店的地盘上,虽然在裴度、李朔等大臣的努力下,雪夜行军,唐王朝灭掉了淮西节度使吴元济的分裂势力,但却无法帮助大唐走出藩镇割据带来的摇摇欲坠之窘境。
宋朝的节度使已没有了唐朝军政一体的荣光,大多情况下只是一个授予宗室、外戚、少数民族首领和文武大臣的荣誉性的虚衔。礼遇虽然优厚,但不赴本州府治理政事,也没什么实权。陕西人赵懿甫的汝南节度使属于哪种情况的任命,史书上没有记载。像《西平县志》记载的赵懿甫被任命为汝南节度使并迁居当地的情况,在宋代也并不多见,因此有人认为他可能是宋朝的宗室。
查阅宋朝宗室三家太祖系、太宗系、魏王系,并没有任何关于赵懿甫的记载。宋朝宗室族谱字辈没有懿字辈,甫字辈也只存在于宋太宗赵光义的后裔——宋朝第五任皇帝宋英宗仲字辈儿子另赐的八字中(宋太宗字辈:元允宗仲士不善汝崇必良友季同。英宗仲字辈诸子另赐八字:孝安居多姿甫丕绍)。
赵懿甫得官在宋朝庆历年间,宋朝第五任皇帝宋英宗的后人自然不可能穿越到仁宗时代。赵懿甫是陕西人,如果西平赵氏族谱没有记错的话,他很可能是在对辽或西夏战争中立了功的天水赵人。在重文轻武的宋朝,他及其家族的不显,自然也在情理之中。
五里屯的驻马店赵姓
赵懿甫迁居汝南五里屯不到百年里,北宋因靖康之变灭亡,今天驻马店地区的土地沦为金国的国土,直到宋蒙联手灭掉金国。再度归宋。随着蒙古灭宋,这里又成为统一中国的元朝的土地。尽管战事频仍,到元朝时,从宋朝中期迁居蔡州五里屯的赵懿甫家族已发展成了一个庞大的家族,并有家族成员开始陆续外迁。民国《西平县志》记载:“(赵懿甫)十世至希贤(号龙华),由汝南迁蔡州(从记载的上下文看,应为上蔡)。”“元末至正间,希贤之后有名伊者(伊官盐运使司运判),由蔡迁居西平崇教保上里赵老庄。”《汝宁府志·节烈》中提及:“(赵好德妻)张携家避难抵华州,力作自给。”
从这些记载中我们可以看出,经过元末明初的家族外迁,五里屯赵氏已迁居上蔡白圭庙、西平崇教保(今专探乡),形成了汝阳(今汝南)赵好德家族。在这些迁移的家族中以西平赵氏最为壮大,赵好德家族最为出名。
据民国《西平县志·氏族志》记载,到民国初年,西平县赵氏已遍及西平县西部70多个村庄和接界的遂平县的30多个村庄,出现了专探赵、仪封赵、师灵镇牛场赵等书香门第和孝义家族。进入清朝,这个家族还先后出过一位进士、五位举人(仅西平)。至民国初年,这支赵懿甫后裔中还有赵国楹、赵麟绂、赵洪猷分别在外地做知县、知事或县长。这支五里屯赵氏的后人,在清代《汝宁府志》、民国《西平县志》单独列传或涉及的就有20多人。
《汝宁府志》说赵好德的妻子张氏在元朝末年曾举家迁到陕西华州,但随着明朝天下逐渐稳定,赵好德官越做越大,迁离五里屯的赵好德家族也逐步在汝宁府城(今汝南县城)西大约三十里的鹤庄定居下来。
赵好德字秉彝,元朝末年中乡举。眼见天下大乱,胸怀大志的赵好德抛家别妻,渡江在朱元璋手下供职。先后任陕州(今河南陕县)同知、安庆知府、户部侍郎、吏部尚书。《明史》记载:“帝嘉其典铨平,尝召与四辅官入内殿。坐论治道,命画史图像禁中。终陕西参政。”“洪武十年敕葬城西鹤庄。”(《重修汝南县志》)鹤庄今在何处,已不可考,宿鸭湖西边曾有河庄,不知是不是这里。《重修汝南县志》说“鹤庄在府城西三十里”,赵好德的儿子赵毅曾隐居在这里。赵好德祖孙三代逝后也埋在这里。就其位置距离推算,赵好德墓及鹤庄很可能在当年修筑宿鸭湖时被淹没于宿鸭湖下。
我们说赵好德家族在赵懿甫后裔中最为出名,是因为这个家族中除了赵好德、赵毅父子为朝廷征辟为官外,在明朝他家还出了三位进士、五位举人。赵好德的孙子赵宽与其子赵通还是父子进士,他的父亲赵志善(也有写作赵玉善)、祖父赵诚分别被朝廷赠官吏部尚书和开封府知府。明代著名思想家、理学家、文学家、河东学派创始人薛瑄在为赵宽写的《侍御赵君墓志铭》中说:“唯君先祖考四世,生仕没赠,皆显有名位。”赵宽兄弟以恭、宽、敏、信为名,除老大赵恭无名外,老二赵宽中进士,任监察御史;老三赵敏为永乐庚子科举人,官吏部郎中,随明英宗北狩,死于土木堡之变;老四赵信的儿子赵巡是景泰癸酉科举人,官至兴国知州。
赵懿甫十世孙赵希贤迁居的上蔡县白圭庙,以盛产蓍草和白龟而出名,是伏羲画卦的地方,从宋开始这里就建有伏羲殿、蓍草园、画卦亭。赵希贤迁居这里,大概也是看中了这里的人文。《西平县志·氏族志》说赵希贤的后人赵伊“卒后仍葬上蔡白圭庙东徐赵庄”,说明白圭庙这个地方也有赵伊的族人。清代《上蔡县志·选举》记载明朝上蔡赵姓有功名的人有:洪武年间以人才被征辟任顺天通判赵彬,以贡生为刑科给事中赵济,永乐六年以贡生任同知的赵友明,中嘉靖丁酉科举人的赵兰和崇祯十六年骂贼而死的生员赵应运。因为古籍中没记载这些人物的具体事迹,他们中有没有赵懿甫的后人,我们已无从得知。明朝杨勋《蓍草台记》说:“洪武初……设守台户赵伯成、丁住见、彭得辛,相继领其事。”守台户往往是就近招募,文中的蓍草台守台户赵伯成应该是赵懿甫白圭庙支裔的人。
明清移民到驻马店的赵氏
在驻马店民间说起自己家族的根在哪里,会有不少人骄傲地告诉你,山西洪洞大槐树。近年来有民俗爱好者根据《明史》《明实录》《日知录之余》等正史笔记史料的记载和各地家谱、碑文的记录,认为明朝山西洪洞大槐树移民姓氏有800多个,分布全国18个省(市)500多个县(市),其中河南有106个县(市)。元朝末年,地处中原的汝宁府为兵争之地,战火频仍,人物凋敝。明朝何麟《真阳县志》收录的罗山人赵时中的《新修真阳县城池记》说:“洪武四年,(真阳县)以民寡不足编县,省入汝阳县。”当时,汝宁府其他县的情况也大体与此类似,因此汝宁府也是明初重要的移民迁入地。
今天的洪洞县是洪洞县与赵城县合并而成的。赵城是赵姓的始祖造父的封地,所以洪洞大槐树与赵姓关系也更加密切。现在虽然仍有不少人称其家族来自山西洪洞大槐树下,但由于战火的焚炙和“文革”的“破四旧”,现在大多数家族的族谱已被毁,我们很难了解当时迁入今天驻马店地区赵姓情况。通过地方志里零散记录和网络上一些外地赵姓人家的寻族信息,或许能管窥一些明清赵姓人家迁入驻马店的情况。
荐辟是古代朝廷获取人才的方式之一。道光版《晋江县志》说:“明洪武初,人才多由荐辟,得贤之盛,轶于前代。”田文静《河南通志·选举·荐辟》中记载明朝洪武年间通过荐辟做官的驻马店人有三位,即汝阳人赵好德、遂平人赵希哲、上蔡人赵彬。能够通过举荐入官,都是有名望的本地人,所以这三个人应该都是在明朝以前家就在本地的当地人,不在移民之列。
据清光绪年间湖北兴山水月寺天水堂《赵氏宗谱》记载:“鼻祖赵奇系宋朝延龙种呈祥之后,祖居中州河南汝宁府确山县筲箕窊赵家台,明代万历年间奇公携双妻叶氏、幸氏迁于湖北宜昌府兴山县,落居于水月寺。”虽然这支赵氏迁居确山的时间不详,既称“祖居”,想必应在明初或以前。
有人统计过,在中原地区,家谱碑文反映为洪洞大槐树迁豫者约在95%以上。在驻马店也有不少人会称自己的祖先来自山西洪洞大槐树,但具体到驻马店赵姓,或许有来自山西,但大多数似乎来自于湖北、山东或本省的其他地区。这在明朝中晚期及清朝尤其明显。如清代湖北恩施州赵龙后裔编撰的《赵氏谱书》记载:“(龙)公父赵维,居黄州麻城孝感赵家湾,后公与其弟虎公迁河南汝宁县(应为汝宁府汝阳县),明成化二年(即1446年),子德俊率其公与子辗湖南至湖北柳州城,即今恩施。”赵虎则留居汝阳。
山东藤县赵坤后裔编著的《赵氏族谱》记载,其祖上为山西潞安府泽州高平县米山镇人。“始祖长兄赵汉后迁河南汝宁府西平县施令店居住”。迁居时间在明朝前期,族谱所说的“施令店”应为“师灵店”,音近字误。
在明朝这些迁入驻马店的赵姓家族中,以赵贤家族无疑是最著名的一支。明王世贞为赵贤撰写的《赠资政大夫南京吏部尚书南图赵公墓表》说:“公故世为济宁之南图里人,属岁侵,捃拾亡所得,乃奉其母刘,携息弟而转徙汝阳。行游至董村,爱其土稍沃而民风庞茂,因家焉。”董村就是现在的董会村,因修筑宿鸭湖迁出分为前后两个董会。
赵贤,字良弼,号汝泉。嘉靖年间(1556年),进士及第,授户部郎中。历官顺德知府、荆州知府、湖广参政、浙江按察使、副都御史、云南布政使,山东巡抚,吏部侍郎,南京吏部尚书。朝廷“追赠其先二世俱上卿”,“举丈夫子五人,诸孙十余人,有贵为崇之中常侍者”。赵贤的儿子赵寿祖中万历八年(1580年)进士,先后任刑部郎中安庆知府、山东副使、参政、按察使、四川布政使,所任皆有惠政和建树。当时汝宁府和汝阳县专门为他家立有“三朝制命”牌坊,以示旌表纪念。此外在明清的汝南县城与赵贤家族有关的牌坊还有:天中人杰坊(为乙卯科张自立、赵寿祖等建)、教弟成名坊(为赵贤立)、世德光昭坊(为赵贤祖赵兴、父赵学立)、天中犀彦坊(为赵贤、刘黄裳立)等。
明末清初及其整个清代,为躲避战乱和黄河水患或出于生计,各家族迁徙更加频繁。据不完全统计,这期间迁居驻马店地区赵姓人家有:明朝末年山东枣庄一支赵姓人家迁居新蔡县;清顺治年间赵本泰(字开三)兄弟两人由黄河北南迁,一支落户襄城,另一支落户正阳;祖上来自于山西洪洞,先定居确山县刘店,乾隆年间赵建业一支分出,定居确山县城西中店赵氏;乾隆年间(1782年)山西闻喜县礼元镇行村赵维璠一支迁居泌阳西关;咸丰年间麻城中驿赵氏八世赵泰迁汝宁府;湖北麻城香山赵氏,宋英宗八世孙、宋太宗十一世赵华甫后裔赵明远清朝中后期迁居正阳县皮店乡;咸丰年间,滑县赵氏迁居上蔡邵店、无量寺等地。
现在驻马店地区带赵的村庄各县区都有,人数很多,分布庞杂,想了解每个家族的来源和世系,是件非常困难的事情。虽然驻马店不少赵姓人家会笼统地说出自家来自山西洪洞大槐树或其他地方,但他们大多是经历了二次、三次、乃至多次迁徙,才定居到驻马店。他们认大槐树为故乡,寻索家族的根源,其实只是想给自己和后人一个家、一个根的念想。
关注赵氏宗亲,十万宗亲等你来
这有
古往与今来
族谱与祖训
名人与古迹
这里
弘扬赵氏文化
传承赵氏精神
"阅读原文"查看更多
世界赵氏宗亲联谊会官方QQ群628324668
原地址:https://chinesefood8.com/413379.html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上一篇:免费测八字的 在线测八字算命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