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阿呆爸
“给孩子取名2个字,派出所不准上户口。”
这两天,有个好朋友升级做爸爸了。他托我帮忙取名字时,特别嘱咐了这一句。
这个说法四年前阿呆出生时,我也听说了。
记得当时,因为对方说的实在是太斩钉截铁,有板有眼了,于是我特别查证了一下。
直接说结论吧,两个字:谣言。
1谣言不大,信的人很多
“给娃取名不能2个字”的谣言,有很多人相信。
在百度上随便一搜,可以看到很多人问下面这样的问题:
派出所不让起两个字的名字
小孩名字不让取单字
2019取名两个字不能上户口……
还有不少人这样说:
我们这里就不许,因为重名的太多。
我就遇到过。
我在微信朋友圈也问了一下,有没有听过这个说法。
有五六个人都表示听过。还有朋友说,正是因为听说了这个规定,所以才给孩子取了三个字的名字。
有一个朋友还明确说,当初2003年上户口时,就不允许姓名只有两个字。
听说过这个说法的朋友,有重庆的、有浙江的,有安徽的。如果我再多问问,估计全国各地都听过。
但是,我可以百分之百的保证:这是谣言。
具体的法律条文我就不引用了,但我敢保证在中国的法律里,没有任何一条规定说,取两个字不行。
事实上,取什么名字是你的权利,不仅两个字行,三个字四个字行,甚至五个字六个字也行。
2你可能误解了民警的好心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谣言呢?
我觉得,可能因为两个缘故。
第一,误解了民警的好心。
两个字容易重名。
我们可能都亲历过一个班有两个王伟、一个公司有三个李静,这样的场景?
一旦重名,考试、升学、工作、生活,都不方便。
所以,你去派出所上户口时,有些民警就会特别提醒说:两个字容易重名,建议换成三个字的。
这是一个建议、提醒,说不说在他,听不听在你。
但现实里,很多家长一看,这是代表国家权威,执法的人民警察在说话啊。
于是,一紧张,就把“建议”两个字给忽略了,或者干脆就理解成了“民警说:‘两个字不给上户口’,我得服从”。
但实际上呢?
这只不过是一个友情提醒罢了,并不是强制性的规定。
3遇到乱作为,试试打12345
当然,这个谣言,是不是完全就是因为误解而产生的呢?
未必。
因为还存在第二个可能:
办理姓名登记、上户口的机构乱作为。
经常能在媒体上看到这样的报道:
夫妻感情破裂,去民政局方办离婚,结果民政局搞限号、冷静期,还有的地方搞什么情人节只办结婚不办离婚。
这就是典型的乱作为。
上户口也很可能遇到类似的情况。
从法律上来说,派出所没有权力不给你上两个字的户口。
但在实际生活中,总有一些办理姓名登记、上户口的机构、个人,或者因为对政策的理解不到位,或者个人品质差,或者就是挟私仇打击报复,他就是不给你上。
遇到这样的情况,作为普通老百姓还真的没多大辙。
一般的类似的情况,我有一个建议:
很谦虚(也可以偷偷地)请教经办人的工号、部门信息,然后出门直接拨打当地的市长热线(一般是12345),或者上当地的网络问政平台投诉,实在不行就上论坛发发帖子了。
以我的生活经验(仅限于江苏浙江上海),如果不是大的疑难杂症,遇到明目张胆的违法违规行为,投诉了一般都会得到及时纠正,或者给你一个明确的解释。
4 取名“操尼玛”可以吗?
权利是相对的。
一方面,我们要知道,取什么名字,取几个字,那是公民的权利。
另一方面,也要明白,有这个权利,绝对不意味着,你想怎么来就怎么来。
一般说来,如果你给孩子取的名字,出现了下列情况,那十有八九是通不过的:
损害国家民族尊严,违背公序良俗,容易引发误解、含有字母符号,超出了六个字。
比如,你要是姓操、曹,取个“草尼玛”、“曹尼玛”。
虽然名字听起来够响亮,但显然是违背了社会的良善风俗,与我们提倡的核心价值观也不符。
那但凡派出所民警有点责任心,都不会给你上这个户口了。
再比如,你姓张,你取个“张三李四王二”的名字,刚好六个字,没问题。但如果再多一个字,变成七个字了,那根据规定就不行了。
当然,万事没有绝对,生活是五花八门的。
八十年代,在江西,就有人给孩子取了个带字母的名字“赵C”。
时过境迁,他要换二代身份证了,当地公安机关就不同意了,要求他必须把这个英文给改掉。
这事还闹上过法院,双方和解了,“赵C”改了名。2009年,此案还入选过全国十大影响性诉讼。
不过那时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今天你要想取个带字母的名字,那是行不通了。
5给娃取什么名字好?我的私家存货
最后,再说一说取两个字名字的事。
现在大家都流行取三个字,甚至四个字名字的情况下。取两个字,只要取的巧,其实正是反其道而行,重名的反而不会那么多了。
我家孩子单名一个“危”字,在江苏的新生儿系统里查,就一个重名的也没有。
我个人比较喜欢笔画简单,寓意深远,又文雅一点的名字。
这里分享一下我当年给孩子取名的备选,全是单字:
危,迈,禾,知,沉,信,弋,寂,愿,佑,让,序,驿、言。
这算是我的私家存货了。
可能因为上面这些字,实在是太常见了,虽然推荐过给很多生娃的朋友,但一次都没有成功过。
大家还是热衷于取个“梓轩”“梓豪”“若曦”之类的名字。
这些名字好在哪里?我一直没想明白。
最后,推测下来,很可能和这一代爹妈青春时看过的电视剧、言情小说有关。
毕竟港台剧里就有不少梓豪、子豪、若曦、若兮。
是不是这个道理?
原地址:https://chinesefood8.com/4168.html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