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的里约奥运会上,中国运动员代表队以“番茄炒鸡蛋”式的服装搭配出现在了奥运会开幕式上,当时的央视解说员白岩松调侃道:“中国体育代表团‘鸡蛋炒西红柿’的入场服装还可以吧!毕竟很多中国人学会的炒第一道菜就是西红柿炒鸡蛋,还真有点代表特色!西红柿炒鸡蛋,中国人的国民菜!”但你是否知道,被誉为国民菜的西红柿炒鸡蛋仅仅不过百年历史。完全是外来物种的西红柿,和鸡蛋的相遇凭什么能够在神仙打架的中国菜里占据如此重要的位置?
2016年里约奥运会中国代表团
一、番茄是什么物种你是否也曾经纠结过番茄炒鸡蛋是先放西红柿还是先放鸡蛋?古人就没有这个纠结。如果你穿越回明朝之前的朝代,别说是番茄炒鸡蛋了,就连番茄他们也没见过。
中国古代关于番茄最早的记录出现在赵函的《植品》中,赵函指出番茄和向日葵是同时由西方传教士传入中国的。紧接着,明人王象晋的《群芳谱》中也有类似的记载,不过那时候的番茄还不叫番茄,王象晋称之为“番柿”:“一名六月柿,茎似蒿,高四五尺,叶似艾,花似榴。”就算你穿越到了清朝,也别高兴得太早,因为番茄虽然已经传入了中国,但也还只是在沿海地带零星地种植。
番茄有时也被人当成水果
清人陈元龙在《格致镜原》中提及过一种白而扁的茄子,可能是外来物种,因此当时的人呼为“番茄”。《古今图书集成》也提到过“番茄”,和陈元龙提到的属于同一东西,并不是现在我们看到的番茄。若不懂这一点,很有可能就张冠李戴,傻傻分不清了。
从明末清初番茄传入中国到清末这段时间里,番茄其实并不怎么流行,我们也只能在一些地方志中零星地看到一些关于番茄的记载,番茄虽然天生长得就很张扬,但在这个时期番茄却一直都很低调,或者换句话说,此时的番茄是不怎么受中国人待见的。别提作为菜品被端上饭桌了,此时的番茄更多的还是作为一种观赏作物。
此时的番茄不叫番茄,呼兰人称之为“洋柿”,府谷人呼之为“西梵柿”,古人在命名上就为番茄这种作物打上了外来品的印记。当然,番茄还有一些具有美好寓意的名字,比如在普洱它还有一个小名,叫“五子登科”,在湖南被称为“小金瓜”“喜报三元”,还有的地方称其为“状元红”,天生红红火火的番茄也终究还是入乡随俗了,任人遐想了!番茄并不是在每个地方都招人喜欢,有些地方的人就不喜欢番茄的味道,因此呼之为“臭柿”,这或许是番茄最受委屈的一个地方吧!
不管是洋柿,还是西梵柿,抑或是臭柿,古人都将番茄呼为“柿”,将它归在了果类或者花类,表明此时的古人对番茄还知之甚少,甚至有人将番茄视为有毒之物,敬而远之!
西班牙的番茄节
二、番茄和鸡蛋的邂逅进入民国之后,昔日“红艳可玩实不可食”的番茄终于被什么都敢吃的中国人端上了菜桌,广东的《恩平县志》就记载过番茄乃是“为制番菜必要品”。广东在中国近代历史上是接受外来物的前沿阵地,广东人嗜食番茄的习惯很有可能就是受到了洋人的影响。但是中国人毕竟还是中国人,与洋人将番茄腌制生吃不同,广东人多将番茄与“肉类煮熟作菜”。
无独有偶,同时期的其他地方也出现了诸多关于番茄吃法的记载,为我们展现了一幅鲜活的食谱地图。你是否在炎热的夏天吃过冰镇的糖拌番茄呢?一口下去,酸甜可口,整个夏天都冰甜了起来,而早在民国,台湾人就已经将番茄“蜜糖以充茶品”,而和台湾一海之隔的泉州等地,却有自己独特的吃法,这里的人们会将番茄和槟榔一起食用,据说这样可除瘴气、治口舌等疮。
口味喜咸的人并不将番茄作为甜品,而是“采实和盐、蒜、番椒、醴酒腌罐中”,“藏久取食亦佳品也”。不喜欢吃冷盘或者腌制食品的人,也有自己的方法。老舍就曾经在《西红柿》一文中抱怨:“番茄居然上了菜单,由英法大菜馆而渐渐侵入中国饭铺,连山东馆子也要报一报“番茄虾银(仁)!”似乎番茄天生就是个万能食材,以至于当时的人感叹道“生食炒熟调汤腌溃咸宜”,就连现在颇受欢迎的番茄酱在当时也早已问世。
番茄和鸡蛋的相遇,堪称上世纪最美好的邂逅发生了。番茄炒鸡蛋这道菜无流无派,南北皆有,老少咸宜,无论是从味蕾上还是视觉上,它都彻底征服了中国人。但是番茄炒鸡蛋这道菜具体是什么时候出现乃至于风靡全国的,因为年代久远已经无从考证。
但是从之前我们所述的逻辑来看,既然番茄是在清末民初的时候才被作为一种食品搬上饭桌的,那么番茄炒鸡蛋这道国民菜大概也是在这个时期或者稍晚一点才被发明出来。上个世纪40年代,昆明一家饭店的餐牌上,番茄炒鸡蛋赫然居首,成了当红招牌!
番茄作为极具包容性的食材和随处可见的鸡蛋,这两者本身就十分具有邂逅的可能性。红与黄的搭配,自此就成为了几代中国人的共同记忆,初做这道菜时纠结于先放鸡蛋还是先放番茄,也成了无数中国人的童年回忆。
为什么简简单单的一道番茄炒鸡蛋能够霸占中国人的餐桌如此之久,笔者以为,除了酸甜可口的味道满足了我们的味蕾之外,做法简单也是最为重要的原因。2017年,一则美国留学生半夜给父母发信息询问如何做番茄炒鸡蛋的视频火爆全网,导演在选择番茄炒鸡蛋这个意象时,就是建立在“中国人学做菜一般都会从番茄炒鸡蛋开始”这个前提上,所以当我们看到这条视频时,才会备感亲切,内心直呼这不就是我嘛!
走出国门的番茄炒蛋
三、番茄在中国的传播番茄传入中国,一般都认为西方传教士在这其中发挥了重要的功用,但是自宋朝以来,海上丝绸之路就将我国与世界紧密联系在了一起,大批沿海地区的人们扬帆出海经商,番茄经由海上丝绸之路传入我国的可能性似乎更大些,更何况起初种植番茄的地方,也大都集中在南方沿海省份。
但也有人根据地方志等证据认为,番茄还可能是在荷兰人占领台湾之后传入中国的,也有的说是从俄罗斯传入中国的。无论是何种途径,番茄在整个中国的传播,大致呈现出零星种植到遍地开花、由沿海省份向内地延伸的趋势,这个趋势的出现和番茄被搬上餐桌的时间几乎是同步的。
新中国成立之后,番茄的种植才得到了大力提倡。也就是在新中国建立之后,番茄跨越了大半个中国,才算真正找到了它真正的归属地——新疆!新疆著名的红色产业,除了辣椒之外,就是番茄了。
原来番茄这种作物喜欢充足的日照和剧烈的温差,而新疆全年的日照时间可以达到2500小时以上,而剧烈的温差有时更是可以达到几十度以上,早穿棉袄午穿纱的气候,不仅哈密瓜喜欢,番茄也喜欢!如今新疆已经成为我国最大的番茄种植地,全球每四瓶番茄酱中就有一瓶来自新疆。而西北地区的番茄种植也直接影响到了西北菜的走向,原本粗犷豪迈的西北菜,搭配上酸甜可口、略带柔情的番茄,显得别有一番滋味。
文史君说番茄由一个舶来品成为了国民菜,由一个毒物成为了美食,背后体现的是国人对一个物种认识的深入与接受,这本身就受到了历史条件的限制。当番茄搭配上了鸡蛋,一场堪称伟大的邂逅就这样在某个时空发生了,红与黄的搭配,已经成为了国人舌尖上挥之不去的记忆。
参考文献刘玉霞:《番茄在中国的传播及其影响研究》,南京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
《番茄炒蛋:从舶来品到国民菜》,《发明与创新(大科技)》2017年第2期。
(作者:浩然文史·景苏)
本文为文史科普自媒体浩然文史原创作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文所用图片,除特别注明外均来自网络搜索,如有侵权烦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浩然文史是全博士团队文史科普自媒体,全网主流平台文史类优质作者。让专业的历史更有趣,让有趣的内容更有深度。古今中外,考古文博,更多内容请关注我们的同名公众号(id:haoranwenshi)
原地址:https://chinesefood8.com/42014.html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