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下旧闻考》里,乾隆君臣曾不无得意地感慨:皇城之内,前明悉为禁地,民间不得出入。我朝建极宅中,四聪悉达,东安、西安、地安三门以内,紫禁城以外,牵车列阓,集止齐民。
这是康乾盛世时市井繁荣的景象,“稽之古昔,前朝后市,规制允符”,讲究的是垂裳而治、与民同乐。也正是这一时期,皇宫大内的核心防卫范围缩小,尤其东部,从东皇城墙一带收缩到紫禁城东。景山之东的内皇城墙,向南延伸,同紫禁城外围防线衔接,在景山和东华门一带形成禁区,依然延续了明代的内皇城防卫体系。而能够进入景山、大高殿乃至西苑三海一带,就需要经过一道道门禁,要过各种“三座门”。
三座门是并排三个门楼组成的一道门禁,常用于宫禁的防卫,北京皇城有好几处三座门,东西长安街三座门,东安里门三座门,而景山、三海这一带,北上门两侧有三座门——北上东门、北上西门,还有北海金鳌玉蝀桥两端的东西五道“三座门”,甚至如今景山的正门万岁门曾经也是三座门形制。而进了皇城再想往景山近处走,首先要过的,是一道更为神秘的“三座门”。
这门史料里少有记载,地图里一般不标,老照片里基本见不着,但它的确就在那里,而且比一般的三座门都要早些。清朝一结束,它也很快退出了历史舞台,随着见过它的老一辈人,永远地消失在昔日时光里。幸运的是,还真寻到了那么两三幅老照片、一两张老地图,可以寻见它的踪迹。
最珍贵的一张是庚子年八国联军进北京后所拍,应是在景山东部向东南方俯拍,被朝廷弃于联军之手的残破的京师,一派肃杀之气。故宫东北角楼、景山东的内皇城墙拐角,北池子北口风神庙、长长的东皇城墙,以及再往东的市井人家,尽收眼底。就在筒子河沿线向北与景山前驰道相交之地,有一道“三座门”,两侧红墙延展,形成围合,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但细看,也已是门户洞开。此门相当关键,可就是不知道它的名字、来历、沿革,也不知具体何时拆除消失。庚子年时,法军坐着热气球也拍到过它,那算是北京最早的航拍,从北海向东,极远处依稀可见这道神秘门户。
分别绘于1861年、1875年、1901年和1908年的几幅清末地图上倒是标得清楚,这道三座门就在筒子河北端正上方的路口,您站在景山前街11号门前,往筒子河望,那消失的三座门位置就在眼前。此门上连景山东侧向东延伸的内皇城墙,下接筒子河外侧的所谓“河墙”,考其功用,应是明代内皇城墙的延续。这组成了紫禁城外的防线,神秘三座门便是这道防线在景山东边的一个咽喉节点。筒子河内侧的河墙,在乾隆年间营建紫禁城外侧围房时,做了后檐墙,如今故宫东北、西北角楼下的折角敞轩就是围房的巧妙改建。神武门两侧还分别恢复了21间围房,那里如今是网红打卡地,有角楼咖啡店、故宫文创街。
至于文字记载,在《京师坊巷志稿》中仅有一句:西沙滩迤西为三座门,又西北为景山东门。这沙滩的地名至今还在,西沙滩迤西,正是这门的位置。1933年的《北平地名典》中有“三座门”地名,“内六东安内,东通沙滩,西通南筒子河”。
在《寻觅旧京》一书中,看到一张标注为“景山东三座门”的1909年旧照。一位杂役打扮的中年人,推着运料独轮车,正从这三座门的南侧门洞出来,右侧就是中间门楼的南侧墙,透过门洞,可见景山及万春诸亭,以及景山东墙。和推车人同行的还有担筐的人。这座神秘三座门,在不久以后的岁月里,随着大清朝一并消失了,如今,唯有在图文的碎片里寻觅旧踪了。(李哲)
原地址:https://chinesefood8.com/42951.html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