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母仉氏祖籍并州
千百年来,人们虽然对“孟母三迁”和“孟母断机”的故事传颂不衰,她的名字和事迹也被列为《列女传》之首,但是并没有人对这位光荣母亲的出处进行过任何探讨和研究。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一是由于长期以来封建社会“重男轻女”的思想作祟,另外也与缺乏相应的史料记载有关。令人高兴的是,在世人难以见到的“孟氏家族史料”中,果然存在揭开这一谜案的蛛丝马迹。
近日,承旅台孟氏宗亲昭岩先生赐赠“台湾孟氏宗亲会”所印《孟子世家族谱》一册,使我不顾酷暑,捧读不倦;挑灯批阅、爱不释手。据《孟子世家族谱·世谱》记载:“亚圣祖系出自鲁桓公允,允生庄公同,同有弟三:长庆父为孟孙氏,庆父四传庄子速,速七传激,字公宜,激娶仉(zhang,音掌)氏,魏公子(仉)启女,于周烈王四年(公元前372年)四月二日己酉生轲,字子车、又字子舆。”(台湾孟氏宗亲会《孟子世家族谱》)从以上记载可知:孟母仉氏乃“魏公子(仉)启”的女儿。“魏公子”即魏国公子仉启,关于仉启,无考。魏国即“三家分晋”之韩国、赵国、魏国。在此之前,晋国是西周王室的嫡系公国,疆域主要在山西境内。其强盛时,曾经几度与江淮地区的楚国发生战争,后来却被分裂为韩、赵、魏三国,据钱穆先生《先秦诸子系年》考证:《史记·楚世家》“简王八年(公元前424年),魏文侯、韩武子、赵桓子始列为诸侯。”在韩、赵、魏三国中,赵国疆域在山西晋中、晋北及河北中部一带;韩国疆域在山西晋东南地区和河南洛阳一带;魏国疆域西至晋南河东地区,北至晋中祁县、平遥及河南安阳一带,东至山东菏泽地区,南至河南漯河地区,是三家中势力最强大的侯国。
经笔者考察、考证,在古代与魏国接壤的山西榆次(今山西晋中市),果然有“孟母故宅”存在。据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修《太原府志》卷24“古迹”记载:“孟母故宅:在榆次县古城西南隅。盖孟子邹人,其母并人也。其地有三徙乡。”“孟母庙:一在(榆次)县城西南隅,(明·)弘治(1488-1505)年建,相传此地为孟母故宅;一在儒学东南隅。”“太谷县:孟母庙:东贾里。”“东贾里”在今山西太谷县东北三十华里范村镇西北。这里为什么建有“孟母庙”?因为在东贾村与范村镇之间,有一个非常引人注意的村名:“西仉村”,这是山西省境内独一无二的以“仉”(zhang,音掌)姓命名的村庄。而“仉”字正是“孟母仉氏”之姓。根据《礼记·祭法》有关“立庙祭祀”的礼法规定,既然榆次县城西南隅的“孟母故宅”为孟母曾经居住之所,则太谷县“东贾里”的“西仉村”应该就是孟母仉氏的原籍所在。
历史上早就有人对“孟母故宅”一事予以注意,据明·谈迁《枣林杂俎》822条记载:“孟母故宅:榆次县古城西南隅。盖孟子邹人,其母并人也。其地有三徙乡。”“邹城市孟子学术研究会”和“孟子宗亲联谊会”编《孟子与孟氏亲族》也有记载:“山西太原府榆次县的‘孟母故宅’,该县县志说:‘孟母,并人也。其地有三徙乡。“并州”是山西太原的别称。据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卷38“山西一”记载:“古曰冀州。舜分置十二州,此为并州。(应劭曰:地在两谷之间,故曰并州。)《周礼·职方》:正北曰并州,成王封叔虞于唐,此为晋地,战国时为赵地,亦兼韩、魏之疆……秦并天下,置太原、河东、上党、代、雁门、云中等郡,汉武置十三州,此亦为并州……”而“并州”之辖境则包括今日太原市境以及晋中地区各县。从以上太原地名使用变化的情况,可知“孟母为并(州)人”的说法,至晚在两千年前的汉代就已经流行。“仉”姓起源和山西“仉”姓据笔者考证,“仉”姓不是大姓,是一个自古以来人口很少的姓氏。为了弄清古代和现代山西“仉”姓的情况,笔者又进行了有关的考察:据《通志·氏族略》载:孟母之姓“仉”(zhang,音同掌)氏,是鲁国名门之一。关于“仉”姓的来源,《通志·氏族略·五》:“仉,音掌(zhang),梁州有仉启”;又清·张澍《姓韵》卷六十:“仉,孟子母仉氏。鲁有党姓,音掌,掌当是党氏之族。”
《姓韵》还记载了一则有关“仉”姓人物的故事:梁四公手下有一人名叫仉臂,五原(今山西朔州一带)人。魏·兴和二年,梁四公派雀敏、阳休二人前往聘请仉臂,与他谈话,所谈包括“三光、四气、五行、十二支、二十八宿、风云气候、金丹玉液、药性针道、六性五蕴、阴阳历数、韬略机权、飞伏孤虚、鬼神情状,始自经史,终于老释”等等。可谓天文、地理、人事、机谋无所不包。谈了十几天,双方互为主客,内容令人迷醉,前来观看的人们都是从头听到尾,入迷忘归。然而雀敏始终因为自己的言语、气势不能胜过仉臂而感到沮丧,终于生气得病而死亡。从以上记载可以看出:仉臂之机敏超过常人;古代仉姓,源出山西。
据《山西人口姓氏大全》提供的数字,一九九一年全国人口普查时,山西境内的“仉”姓人口有200人,其中:太原市4人,大同市48人,阳泉市8人,长治地区54人,晋城市3人,临汾市15人,运城地区23人,吕梁地区5人。可见“仉”姓在山西全省人口比例中,不足万分之—,真可谓“凤毛麟角”。由于考察方面的困难,现在山东省境内的“仉”姓人口数字不得而知。
“孟母仉氏”之所以从山西并州迁居到山东邹城,很可能与当时“晋、秦”和“晋、楚”之间或“韩、赵、魏”之间的战争动乱有关。东周末年,周王室衰微,诸侯之间以大吃小,以强凌弱,互相兼并,战乱频繁。“春秋无义战”成为这一时期的时代特点。春秋后期,暴虐的秦国势力逐渐强大,经常挑衅和欺凌黄河东岸的邻国晋国。在不很长的时间内,秦国和晋国之间就发生了十八次战争;晋国和入侵的楚国之间也发生了三次规模较大的战争;“三家分晋”以后,韩、赵、魏之间也经常发生战乱冲突,由于动乱频仍,百姓无法安居乐业,所以这一时期向东南方向的齐、鲁、吴、越等国逃避战乱的移民很多,孟子母亲仉氏家族或她的父亲“魏公子仉启”可能就是在这一时期由“并州”榆次迁徙到邹、鲁一带。“孟母三迁”的故事也随之播迁、落籍於山东邹、鲁大地。
生命崇高 母亲神圣
几千年来,由于“父系社会”的专制统治,妇女的社会地位非常低下,是孟母教育子女的崇高行为和伟大成就,为广大的妇女和母亲们赢得了备受人们尊敬的崇高荣誉和光荣地位。山东邹城孟庙内的“孟母祠“有一本描写科学家故事的书,在谈到“母亲”时,有以下一段文字:“孔子的母亲、孟子的母亲值几个师呢?对于女性来说,她的体力抵不上一个男子,但是她在培养孩子方面却有极重要的价值。她可以把孩子培养成孔子、孟子,培养成欧阳修、岳飞,培养成林肯、爱迪生,也可以把孩子教唆成江洋大盗!母亲是下金蛋的鸡,她的价值在于金蛋而不在于她的肉。将她等同于肉鹅是一个天大的错误!”
在中国古代妇女当中,贤良聪慧的母亲有千千万万,但是经过“淘沙漉金”的严格筛选,却只有“炼石补天”和“抟土造人”的女娲,“三迁教子”的孟母,以及“刺字示儿”的岳母三人,才堪称为真正值得大书特书地歌颂和赞美的“中华民族的伟大母亲”!千百年来,人们写下不少诗文篇章,歌颂和赞美孟母的佳行懿德和光辉风范:汉·刘向《孟母颂》曰:“孟子之母,教化别分。处子择义,使从大伦。子学不进,断机示焉,子遂成德,为当世冠。”又有晋·左贵嫔《孟母赞》曰:“邹母善导,三徙成教。邻止庠序,佾豆是教。断机激子,广以坟奥。聪达知礼,敷述圣道。”明·刘浚《三迁教子》诗曰:“孟氏三迁宅已荒,至今犹说断机堂。丝成交匹勤方得,身入芝兰久自香。俎豆容仪非贾衔,经纶事业岂寻常。母贤子圣谁能似,故里千秋尚有光。”明·廖森《三迁教子》诗曰:“今古谁知孟母贤,殷勤教子地三迁。养蒙肯使为屠贩,学礼宁教戏豆笾。
一旦功夫私有淑,万年道统果能传。看来作圣皆由此,尽说天生未必然!”明·邹贤《谒亚圣庙》诗曰:“新庙岩岩碧汉边,一龛香火散轻烟。七篇仁义扶名教,万古斯文得正传。心在辟邪兼翼正,气惟善养更知言。抠衣此日趋庭拜,重叹三迁母氏贤!”
孟母去世后埋葬于邹城城北25里马鞍山麓“孟母林”,元仁宗·延佑三年(1316年)追封孟父为“邾国公”,孟母为“邾国宣献夫人”。“孟母墓”前立有元代教授张须撰写的《孟母墓碑》并建有“享堂”,碑题“启圣邹国公端范宣献夫人神位”,现在,“孟母林”古木参天,翠绿蓊荫,景色十分美丽宜人。在世传孟母的迁徙之处山东省邹城县凫村、庙户营等地,都建有“三迁祠”、“断机堂”等建筑;“孟庙”内也建有“家庙”专门奉祀孟子父母。世传为孟母“祈蚕”之所的山东省阳谷县东北四十里有“孟母庙”;山东省沂水县孟社村有“孟母祠”;相传孟子迎养其母到齐,曾经居住的山东临淄县城南淄河西岸“仉行村”村口立有“仉行村”村名碑等等,虽然如此,“孟母”的籍贯和家世却一直是一个不解之谜。
“木有本,水有源。”与前面所述的“孟母遗迹”相比,本文考证最新发现的山西榆次县城的“孟母故宅”和太谷县范村镇东贾里西仉村“孟母庙”等,更应该成为人们纪念“孟母”这位伟大母亲的光荣圣地。她将是黄河中游“中华民族历史文化摇篮”古代山西文明历史上的又—个光辉亮点。
我之所以在这里大声地赞美“孟母”、歌颂“母亲”,更是因为:男人是他们的母亲塑造成的。推动世界的手是摇摇篮的手。母亲,只有母亲,才是创造历史的真正动力。母亲是家庭的脉搏,没有了她,就好像没有了心跳。母亲对孩子最神圣的爱,不是她围着孩子团团转、准备满足他的一切要求的时候,而是她把孩子毅然带到最高的标准面前,他不做到最好绝不罢休的时候。
母亲不是让人去依靠的人,而是创造机会让人独立的人,国民的命运,与其说是操在掌权者手中,倒不如说是握在母亲的手中。因此,我们必须努力启发母亲——人类的教育者,遗憾的是,真正理解这一意义的人却很少。左右国民命运的是母亲的教育。那些正在和已经堕落的母亲,正在把子女送入牢狱和教养院。让我们发自内心地尊重妇女,热爱母亲!让全社会的母亲们都来学习孟母,造福儿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地建设好未来社会,维护和缔造中华民族的伟大文明!
作者:孟繁仁,曾任山西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山西省古典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管理科学院终身研究员等职。
原地址:https://chinesefood8.com/43737.html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