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封禅,自远古时代就有之,春秋时的管仲,认为在他之前有七十二代帝王曾进行过封禅,其中包括无怀氏、伏羲、神农氏、炎帝、黄帝、颛顼、帝喾、尧、舜、禹、汤、周成王等,最早的无怀氏,是比伏羲还早的古帝王,据传说姓风,名苍茫,“无怀氏,帝太昊之先。其抚世也,以道存生,以德安刑……当世之人甘其食,乐其俗,安其居而重其生”,有人考证无怀氏时代离今有七千多年了。齐桓公为春秋五霸之首,也想行封禅之事,但管仲不赞成,经管仲解释,齐桓公也觉得自己跟古帝王相比,功绩差得太远了,没有那么大福气,于是放弃了。直到了秦始皇时代,觉得自己功德盖过三皇五帝,才又重新举行封禅大典,后世帝王共有六位效法之。
祭天,古代帝王选在了五岳之首的东岳泰山
始皇帝首开皇帝封禅先河,汉武帝举行五次封禅何为封禅?封就是祭天,禅就是祭地。祭天,古代帝王选在了五岳之首的东岳泰山,祭地选在了泰山附近的梁父山。梁父山又称为“地神”,诸葛亮好为《梁父吟》,就是指的梁父山。古人认为,泰山与梁父山,是人类可以通过祭祀向天地做“汇报”的地方。秦始皇之前,封禅的目的,主要是用于祭祀天地,祭天告地其实是一种原始崇拜,表示对日月山川、风雨雷电的敬畏。秦始皇之后,封禅除了祭祀天地外,主要目的是为了标榜天子的伟大功绩,向天下臣民表示他的崇高地位来自“君权神授”。
秦始皇一扫六合,统一全国,自认为到功劳大得不得了,超过了三皇五帝,怎么能不举行封禅大典表示一下呢?但如何举行封禅仪式,儒生们却各执一词,不能统一思想。因为在秦始皇之前的封禅,离秦始皇时代已相隔很久远了,于是秦始皇干脆将儒生们轰下了山,自己决定封禅仪式的流程。于是他在泰山的南面上山,登到泰山顶上行封礼,在泰山的北面下山,到了山脚下了梁父山行禅礼,至于祭文和祭礼则秘而不宣,后人只看到了始皇帝立石颂德,却不清楚他是如何进行的。
始皇帝首开皇帝封禅先河
到了汉武帝时代,终于打败了匈奴,使西汉成为当时世界上与罗马帝国并列的最强大国家,于是汉武帝觉得自己也应该通过封禅大典向天下表示一下。因为汉武帝也不知道前代帝王如何举行封禅大典的,所以汉武帝也是自行决定封禅礼仪流程,和秦始皇不同的是,他先在梁父山行禅礼,再到泰山顶上行封礼,和其他帝王不同的是,汉武帝共五次封禅,创帝王封禅之冠。
光武帝再次封禅,唐朝三帝接连封禅按司马迁《史记·封禅书》和班固《白虎通义》中的说法,帝王封禅必须具备两大条件:一是“每世之隆,则封禅答焉,及衰而息”,也就是该帝王创建了太平盛世;二是“王者受命,易姓而起,必升封泰山”,也就是开创江山,打下天下。秦始皇一扫六合,打下了江山;汉武帝打败了匈奴,创建了盛世,所以是有条件封禅的。但有这两个的条件的帝王多了,也并不见得都举行封禅大典。比如刘邦开创了汉朝,汉文帝和汉景帝开创了“文景之治”,汉昭帝和汉宣帝开创了“昭宣之治”,就都没有封禅。
汉光武帝再次封禅
光武帝刘秀,从王莽手里重新夺回了汉室江山,并开创了“光武盛世”,同时具备了这两个条件,所以他也选择了举行封禅大典以示庆祝,但开创“明章之治”的汉明帝与汉章帝并没有举行封禅。三国是个乱世,虽然刘备将他的儿子起名刘封和刘禅,但他并没有统一全国,所以只是用儿子的名字暗示他想着有生之年兴复汉室,举行封禅大典罢了。晋武帝司马炎虽然统一了三国,开创了太康之治,有资格举行封禅大典,但他也没有选择封禅,大概他觉得自己的功绩主要来自于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父子,而且江山不是打下来的,而是篡夺来的,实在不好意思与前辈帝王相比吧。
隋文帝杨坚实际上是最有资格封禅的,他将分裂的三四百年的华夏大地重新统一,又开创了“开皇之治”,但隋文帝是一个非常节俭的皇帝,没有举行这损耗国力的行动。李渊和李世民都是有资格举行封禅的,李世民也采取了行动想效仿汉武帝封禅,但遭到了魏征的强烈反对,魏征认为“大唐承接隋亡之后,户口没有恢复,国库还很空虚”,如果封禅必然“劳顿耗费”,封禅并不是利国利民之举,而是“崇尚虚名而实际对百姓有害的事”,在魏征的极力劝说下,开创贞观盛世但善于纳谏的李世民无奈地答应了。但没有封禅,对他来说一定是非常遗憾的事,因为他骨子里是非常想封禅的,而且除了魏征其他大臣都是同意封禅的。
李世民也采取了行动想效仿汉武帝封禅
李世民没有如意封禅,但他的儿孙却上了封禅的瘾。李治虽然在位时被皇后武则天夺去了不少话语权,但却举行了封禅大典,圆了李世民未了的封禅梦。武则天靠手段夺了大唐的江山,跑到嵩山举行了封禅大典,武则天是封禅的唯一女皇帝,也是在嵩山举行封禅的唯一皇帝。武则天之后,重新坐稳大唐江山并开创“开元盛世”的李隆基也到泰山进行了封禅,但封禅之后的李隆基却遭遇了“安史之乱”,使大唐从此走上了下坡路。
宋真宗最后一次封禅,后世帝王再无效法宋朝的皇帝实际上是没有资格封禅的,不管是北宋还是南宋,都只是个偏安的政权。宋朝的经济虽然发达,在几个皇帝的统治下可称为盛世,但一直受到了其他邻国的军事威胁。不管是辽国、西夏、金国还是蒙古,都曾对宋朝给以军事打击,丧权失地赔款的事情迭出。与宋朝并列的不只是这些大国,还有大理、吐蕃这些小国。宋朝在土地面积上,与汉、唐乃至宋以后的元、明、清根本没法比。
宋朝的皇帝实际上是没有资格封禅的,不管是北宋还是南宋
但宋真宗赵恒却坚持要封禅,为什么要封禅呢,既不是开创了天下,天下是他的大伯赵匡胤、父亲赵光义打下来的,也不是有什么盛世,那个所谓的“咸平之治”太虚了,很快被与辽国的一场战争遮住了光芒。宋辽之间由宋真宗直接参与指挥的这场战争,本来是取得胜利的,但胜利后的大宋却与辽国签下了城下之盟,每年赔辽国30万银绢。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澶渊之盟”,这个澶渊之盟,说起来和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国是“战胜国”却要割地差不多。为了掩饰这个耻辱,奸臣王钦若给他出了一个主意,靠封禅来“镇抚四海,夸示外邦”,宋真宗同意了王钦若的主意,一国君臣合谋制造“祥瑞”。为了堵住悠悠之口,宋真宗不惜向大臣行贿,而大臣们也心领神会,竟然鼓动了两万四千多人上表请求封禅,君臣齐心,封禅礼成。
宋真宗的封禅其实就是个“皇帝的新装”,几乎所有人知道,但所有人都不点破,成了历史上最大的封禅闹剧。宋真宗以后,后世的帝王们即便是开国,即便是盛世,也不再封禅。大概一是因为觉得没有秦皇汉武的功绩,二是觉得宋真宗封禅太不严肃了,不想再像他那样演戏闹笑话了。(陆弃)
原地址:https://chinesefood8.com/45073.html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