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建城市“硅巷”百万方,南京距离“创新试验场”还有多远
澎湃新闻记者 陈卓
为推动城市创新和老城更新,南京市2018年起开始建设城市“硅巷”,即将毗邻高校院所的核心地段开发成开放互动、配置现代化的载体,吸引人才创业。
3年建设成效初显。5月8日,在南京城市硅巷建设推进会上,南京市科技局局长方靖介绍,南京建成超过100万方的硬件载体,产业集聚度超过70%,有效化解了老城区人口密集但建设空间有限的发展难题。
随着“硅谷”创造的半导体、IT等技术极大便利了信息、资源的交流,创新活动或许不必再受限于个别地区,如何让这些接近市场、现代开放的城市“硅巷”发挥作用,催生出下一个改变世界的产品,等待南京试验。
“硅巷”由来:一次城市中心的自救
“硅巷”的原型是美国纽约曼哈顿地区的一次“自救”。
公开资料显示,上世纪90年代中期,加州旧金山的“硅谷”吸引了众多科技企业,而作为美国传统经济金融中心的曼哈顿地区,则出现大批房地产商修建好的办公区域空置的情况。
政府意识到这一问题,召集开发商探讨后提出的解决办法是,通过减税、电费优惠以及开发开放互动的空间等政策引导等吸引科技人才回流。
当时硅谷的先驱者们发明出了互联网技术后,也正在寻求更多的应用场景。结合政策引导,一大批科技人才来到拥有人群和广阔市场的曼哈顿地区,尝试用互联网改革商业、金融、时尚、传媒及公共服务等传统行业。
和远离城市中心和政府干涉的硅谷相比,曼哈顿这些办公区域融入城市和人群,因此取名为“硅巷”。
2003年,“硅巷”开始在整个城市蔓延开来。2012年起,一系列精准施力的政策进一步促进了科技企业的发展。如,致力于短期人才培养的熨斗学校项目,被誉为“编程学习领域的哈佛商学院”,与传统的培训项目不同,该学校像教授创意写作一样教授编程课程,完全不需要任何经验。通过12周的全日制编程培训,结业学员将成为完全称职的Web程序员。
还有税收减免计划,基础设施数字化计划等等,包括为初创企业提供100%的税收减免,其中包括为初创企业新员工缴纳的所得税提供100%的退税;与IBM合作为初创企业汇集整个地区的相关创业信息,包括纽约所有的科技公司、初创企业、投资者、创业孵化器、工作间、活动及招聘信息,成为纽约市的在线创业服务中心。
如今,“硅巷”在纽约已没有明显的边界,科技初创企业落子全市五个行政区的各个角落,并延伸到了新泽西州。
南京为什么建城市“硅巷”
南京“城市硅巷”的举措肇始于2018年。时任江苏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张敬华上任后提出要发掘利用南京的科教资源,打造“创新名城”,其中,建设城市“硅巷”正是其营造创新生态的一个发力点。
《新华日报》2019年刊发的张敬华署名文章称,建设硅巷是创新载体提档升级的重要举措,也是主城转型发展的有效路径。
随着中国的经济动力从制造转向服务业,尤其是高素质人力资本密集型服务业,过去单纯侧重标准化生产的工业园区式载体,很难满足注重创意、互动的创新企业需要。而过去受限于土地空间有限,主城难以吸引制造业项目、GDP下滑,此时则以成熟的生活配套和市场空间迎来了新的机会。
与其他发力“硅巷”的城市相比,南京主城还有一个特别优势,即高校和科研院所资源丰富,一是有教授、高校学生等人才资源,二是,随着大学研究所扩建搬迁至地盘更大的郊区,这些老校区老院区也是一块亟待盘活的空间资源。
南京城市硅巷建设推进会暨南师大玄武科技园开园仪式现场。 南报融媒体记者 缪越 摄
5月8日推进会现场开园的南京师范大学玄武科技园,是南京首个由大学老校区整体改造而成的硅巷载体,率先采用“区政府+高校+运营企业”三方共建模式,一期1.1万平方米。
目前,城市硅巷建设空间全部在玄武区、秦淮区、鼓楼区三个主城区里靠近高校院所的核心地段。立足不同的资源禀赋,三区的发力方向有所区别,比如鼓楼区主要依托高校尤其是理工科类院校,玄武区同时也注重珠江路创业资源的挖掘,上世纪90年代珠江路是与中关村齐名的电子一条街,孵化孕育了不少大企业。
对于主城或者南京来说,硅巷的建设也有助于打造一个创新闭环——用主城“硅巷”吸引创业者,孵化创新企业,企业发展壮大后,可以搬到空间更大的产业园区。而位于产业园区的大企业反过来则可以带动上下游产业链的集聚,通过订单吸引创业者落地主城“硅巷”。
鸟瞰南师大玄武科技园。 南报融媒体记者 缪越 摄
南师大玄武科技园目前已吸纳近40家优质企业签约入驻。 南报融媒体记者 缪越 摄
城市“硅巷”如何发挥作用
南京城市硅巷3年建设,成效初显。
据南京市科技局局长方靖介绍,截至2020年底,全市备案硅巷面积达102.54万平方米,其中玄武区14家32.7万平方米,秦淮区11家38.69万平方米,鼓楼区7家381.15万平方米,硅巷内集聚高新技术企业154家,培育和引进科技型企业1180家。
玄武区珠江路创业大街INNO未来城内打造的以存量空间更新为主的创新科技产业集聚街区硅巷,吸引众多年轻人前来创业。 南报融媒体记者 崔晓 摄
作为一个正在摸索的新生事物,其现阶段也遇到一些问题,比如,各硅巷产业有待聚焦,园区的竞争力还停留在硬件载体阶段,软性服务方面有待探索,还未形成彼此互动、协同发展的产业集群等。
多位硅巷项目负责人介绍,硅巷空间有限,平均建筑面积几万方,如果不聚焦一到两个细分方向,难成气候,并且园区之间也容易发生内耗和冲突。
秦淮硅巷国际创新广场。 秦萱 供图
“其实纽约政府当时就要求各房地产商明确一个细分方向,现在上海也在通过政策引导产业聚焦,比如要求园区前期就明确好自己的产业细分方向,不符合该园区产业方向的落户企业给予零政策优惠等等,这样来也有利于运营方深耕某一产业,提供专业化服务。”上述负责人介绍。
独具特色的鼓楼区南铁院金川科技园,成为科技文化的“新地标”。 南报融媒体记者 张华 摄
南京市鼓楼区副区长冯泉向澎湃新闻表示,硅巷的核心竞争力一定不只是物理载体,而是配套政策、服务等。比如连续稳定的政策,挖掘与高校的合作机会,聚焦有发展前景的新产业,以及做好住房教育医疗等配套工程。鼓楼区硅巷今年单位产出全市第一,达到每平方米2500元。
产业聚焦之外,促进硅巷主体间的互动发展,也是重要发力点,玄武区政府人士介绍,玄武区组建硅巷和金融科技产业大联盟,希望通过一些定期举办活动等等方式,增进彼此理解互动和资源整合。
万谷集团董事长刘煊向澎湃新闻表示,目前,南京硅巷的载体建设充分利用了主城丰富的商业生活配套,初具规模。接下来会围绕产业来做实空间,让各载体间的产业定位更加细分、聚焦,打造差异化载体。万谷集团与鼓楼、玄武区政府合作了多个硅巷及都市产业园项目,负责园区投资改造、招商运营等。
“中科紫台”硅巷由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鼓楼区政府、倍格生态三方于2019年签约共建。南报融媒体记者 张华 摄
除了继续挖掘载体资源外,据南京市科技局局长方靖介绍,下一步要强化招商,通过引进或培育龙头企业招引上下游关联企业,推动产业集聚度,同时继续完善科技金融、人才公寓商业等生态配套服务。
责任编辑:李克诚
原地址:https://chinesefood8.com/45529.html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