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宝宝起名正文

《悬崖之上》细节:于和伟的手抖,张译的绝望,张艺谋最后的温柔

进入五一假期,全国人民迎来了继春节之后上半年第二个久违的小长假。

每逢佳节,各大影片都会进入厮杀的白热化阶段,据专业数据统计汇报,5月1日结束后,仅仅一天,我国观影人数就达到了1157.58万,场次47.32,共计累积票房超4.4亿。

《悬崖之上》细节:于和伟的手抖,张译的绝望,张艺谋最后的温柔

如果说五一档中,有且只有一部“值得说说”的电影,那么一定是张艺谋的这部《悬崖之上》……

作为“国师”的又一力作,《悬崖之上》从宣传期起就站到了万众瞩目的位置,进入上映期,前3天保持着单日票房第二的成绩不动摇,自第4天起,以一骑绝尘的口碑强势逆袭成为票房第一,且一路保持这样的成绩,并在猫眼、淘票票均取得9.1的高分。

《悬崖之上》细节:于和伟的手抖,张译的绝望,张艺谋最后的温柔

接下来,我们就从演员到剧情,来聊聊《悬崖之上》这部片子,因何引爆了观众们的讨论欲……

一网上一个大V在评价《悬崖之上》时,用了这样一句话:这个阵容怎么说呢,真就是想看谁来谁。

看看这个主要演职人员表:于和伟、张译、倪大红、秦海璐、朱亚文……

堪称满足一切对演技有要求的观众。

影片故事发生的背景,是上世纪三十年代的哈尔滨,在特务组织与我党特工之间,展开了一场殊死较量,除了角色属性非常明显的4名共产党特工外,在敌人阵营中,还有属于我方的一名卧底,高级版“狼人杀”与“谁是卧底”就此上演。

《悬崖之上》细节:于和伟的手抖,张译的绝望,张艺谋最后的温柔

不得不说,在发掘演员方面,71岁的张艺谋依旧保持着相当“毒辣”的眼光。

看过电影的观众们,自然知道于和伟饰演的就是那名卧底,其实单看面相,于和伟与饰演特务科科长的倪大红二人,都属于亦正亦邪的一类,比起连头发丝都透露着正义之光的朱亚文,就身上的特质而言,前者两人很难一眼看出角色属性,因而给观众们留下了非常多的想象余地,故事感也就由此而生。

《悬崖之上》细节:于和伟的手抖,张译的绝望,张艺谋最后的温柔

当影片中身穿敌方制服的于和伟救下主角后转身的那一瞬间,相信不少影院中都响起了来自观众们的惊呼。

电影上映后,“倪大红于和伟演技”和“于和伟微表情”等词条陆续登上热搜,来自老戏骨们的飙戏,成为看惯小鲜肉们面瘫式表演的观众们一记“解腻”强心针。

当张译饰演的共产党特工最后面临枪决时,于和伟饰演的共产党卧底周乙站在一旁,因为身份限制,他不能够表现出任何的悲伤或愤慨。

《悬崖之上》细节:于和伟的手抖,张译的绝望,张艺谋最后的温柔

这段戏如果是更年轻一些的演员来演,可能会将表演重点,放在暗自紧握的拳手,或是暗自咬紧的牙关,当然,并不是说这些表演方式不够好,但对比起老戏骨的处理来,总归是稍逊一筹。

于和伟是怎么演的呢?

他选择了借抽烟来掩饰自己的情绪,因为无法坦然面对自己的同志被处决,这个处理是合适的,既能够掩饰内心情绪,也符合他作为特务科股长在围观枪决时的表现。

但最精妙的,是在枪声响起那一瞬间,于和伟手持打火机点烟的那一只手不受控地抖了一下。

《悬崖之上》细节:于和伟的手抖,张译的绝望,张艺谋最后的温柔

这一抖,可以解释为专心点烟时骤听枪声的条件反射,也可以解释为周乙在张宪臣死亡时所表现出的痛楚,正是这一个小动作,观众能够轻易感受到周乙此刻并不如他表现展现得那样泰然,也就完美地将外表看似镇定,内心却备受煎熬的我方卧底刻画了出来。

作为保证电影质量的关键一环,演员非常重要,而张艺谋在发掘演员这一点上,始终保持着高水平发挥。

早年发掘的巩俐、章子怡已是中国影史永远的“神话”,中期一手提携出的周冬雨,也成了电影界跳不过的一号人物,如今影后奖杯同样拿到手软,除了这些战绩斐然的演员外,倪妮、张慧雯、刘浩存,都是张艺谋提点过表现出色的演员。

《悬崖之上》里,刘浩存在结束了《一秒钟》的拍摄后再一次与张艺谋合作,紧张刺激的氛围下,刘浩存无疑是让人得以喘口气的存在,灵气与演技并存,光是看这张脸,就足够大家挪不开眼了。

《悬崖之上》细节:于和伟的手抖,张译的绝望,张艺谋最后的温柔

除了于和伟外,倪大红、张译、秦海璐的表演也都各自有精彩的瞬间,整个表演过程,堪称演技派的终极对决,在背景音乐与运镜的衬托下,整场电影都处于紧张的气氛里,演员们的每一个呼吸,每一个眼神,都被赋予了多重含义,与其说是看电影,不如说,观众们是花钱感受了一把刺激。

有网友评论道:“有多少人跟我一样,电影《悬崖之上》看完,发现自己紧张到把指甲咬秃了……”

更有人直接给出评价:张译和于和伟,基本代表了中年男演员的最高水准。

二我们再来说说剧情。

剧情除了靠演员来演绎外,还需要摄影与剪辑水平的衬托,《悬崖之上》开篇无废话,几位共产党特工跳伞,一个非常漂亮的俯拍旋转镜头,就展示出了“国师”导演的水平,用观众的话说,就是“我以为我来到了欧洲文艺片现场”。

影片用大量的黄色与蓝色来展现,用短镜头与长镜头的切换,远景与近景的交替,将上世纪三十年代萧瑟肃杀的中国东北勾勒了出来,尤其是天空不断飘洒的雪花,更容易将观众的紧张感勾出。

《悬崖之上》细节:于和伟的手抖,张译的绝望,张艺谋最后的温柔

此外,电影用了非常多的俯拍镜头,在这种表现形式下,观众不但容易了解剧情,且更容易代入上帝视角,尤其是张译饰演的张宪臣被追捕的那一场戏,高高的俯拍镜头下,是张宪臣在街头巷尾殊死搏命,整个过程像是一场猫鼠游戏,正义的一方逃不过被逮捕的命运,也无端带出了绝望的宿命感。

在讲故事方面,张艺谋将整个影片用章回体的形式表现出来,影片分为几个小节:暗号、行动、底牌、迷局、险棋、生死、前行。

这种总结式的表现形式,很容易让观众们在一开始认为自己掌握了全局,但进行到后半部分时,却总有出乎意料的剧情出现,这样的安排看似矛盾,但在观众回味剧情后,却发现最开始给出的总结词,反而是最合适的概括,这种奇妙的矛盾感更加突出了谍战片的“未知感”。

《悬崖之上》细节:于和伟的手抖,张译的绝望,张艺谋最后的温柔

作为一部高水准谍战电影,有人说,《悬崖之上》处处都在向华语最高水准谍战片《风声》看齐,的确,作为一部谍战电影,《悬崖之上》处处在意细节,几乎到了令人发指的程度,而且这种细节通常隐藏在最最普通的对话之中,需要反复咀嚼。

例如,当于和伟饰演的周乙与特务处另一名特务鲁明一起执行任务时,二人一起看到了不远处赶来的王郁(秦海璐饰)与楚良(朱亚文饰),鲁明这时候问周乙:“是不是那个姓张的?”

看似是最最普通不过的问题,但实际上却隐藏杀机。

特务处的人,每天干的都是伪装、隐藏、反追踪等工作,他们太清楚,哪怕是对于身边的人,都不能保持百分百的信任,更何况,先前叛变的谢子荣已经提供给他们“特务处有卧底”的情报。

《悬崖之上》细节:于和伟的手抖,张译的绝望,张艺谋最后的温柔

鲁明对身边的同事时刻保持警戒,即便是最日常的对话中,也不忘夹带自己试探的小心思,显然是个非常谨慎的人,然而,周乙(于和伟饰)却表现出个更高水平的谨慎。很显然,面对鲁明的问题,不管周乙说“是”还是“不是”,本身都非常可疑。

站在上帝视角,我们知道周乙绝对是认识张宪臣的,而对面来的楚良等二人中,明显没有张宪臣,站在周乙与鲁明的特务视角,二人没有事先看过张宪臣的照片,自然是分辨不出的,如果周乙在这个时候大意,说出是,那么根本没有足够的理由支撑他为何会认为楚良是张宪臣,说不是,那么更加会暴露他实则认识张宪臣。

《悬崖之上》细节:于和伟的手抖,张译的绝望,张艺谋最后的温柔

所以当周乙说“我哪儿知道,我又没看过照片”,就完全合理,非常完美地将一切怀疑粉碎。

看看,你以为当卧底只需要表表忠心就够?一定要在最无人注意到的角落时刻保持谨慎,才有可能躲过监视。

这种细节,在火车上王郁识破谢子荣改的暗号、张宪臣识破老冯的特务身份、楚良主动曝光小兰的身份等等地方,都显示出了编剧与导演的用心:

在最不起眼的地方保持谨慎,在最无人注意的地方安排细节,就是谍战片的灵魂。

与《风声》一样,《悬崖之上》尽管也有大量的牺牲与流血,但总归最后保留了一线光明,影片中“乌特拉”在俄语中的意思,意味着黎明,片中也多次强调“天亮”,也算是在残酷的故事脚本中,安排了比较明亮温情的部分。

尤其是结尾处张宪臣与王郁的两个孩子被找到,不少观众认为这是来自导演与编剧的温柔一笔,不管现实多么残酷,总归还是留有希望。

《悬崖之上》细节:于和伟的手抖,张译的绝望,张艺谋最后的温柔

最后,张艺谋堪称劳模的晚年,在经历了《长城》、《影》等口碑崩坏的电影后,终于迎来了《一秒钟》、《悬崖之上》等口碑逆袭的作品,“晚节不保”这个词,终于可以暂时离开这位奋战一生的中国第五代导演元老。

说了这么多,喜欢谍战片的观众们,不妨走进电影院去亲自感受这部《悬崖之上》。

作者:黑猫

原地址:https://chinesefood8.com/45763.html
点击阅读全文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