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以女娲补天的神话开篇,还反复强调“说起根由虽近荒唐”、“然朝代年纪、地舆邦国却反失落无考”、“其中只不过是几个异样女子,或情或痴,或小才微善,亦无班姑、蔡女之德能”等等,奋力表明“毫不干涉时世”。著书人为什么要这样做呢?这与清代的文化苛政酷政——文字狱有直接的关系。
清朝统治者为了压制反清思想的传播,严密地控制思想文化领域。其中重要的措施就是开展文字狱,让知识分子不能也不敢议论朝政时事,否则轻则惹祸上身,重则丢掉性命,甚至是株连无数。
从康熙朝到乾隆朝,文字狱持续不断,且愈演愈烈。康熙帝在位六十年文字狱不超过十起,雍正帝在位仅十二年就有近二十起,到了乾隆朝达到了一百三十起以上。涉及对象不仅有汉族地主和知识分子,还有官员和普通百姓,因文字狱而被杀、充军和流放的人不计其数。
一个被开棺戮尸的瞎子
明亡清初之时,浙江湖州有一个叫庄廷鑨的人,他家境富裕,却是个盲人。但他有些眼盲志不盲,受到“左丘失明,厥有《国语》的”鼓舞,也想作一部传世史作。无奈受先天条件限制,且才学并不出众,不会自撰文章。于是他“另辟蹊径”,从别人手里买来了一本名为《列朝诸臣传》的书稿,并招徕了江南一些通晓史事的才子进行了编纂和补充,重新起名为《明史辑略》进行了刊刻。
庄廷鑨买来的《列朝诸臣传》的作者是明熹宗天启朝的内阁首辅、浙江乌程的朱国桢,他同时编写的还有一本《皇明史略》,并进行了刊行,《列朝诸臣传》并未刊行。所以一心想著书立说的庄富豪就把买来的《列朝诸臣传》,掺杂《皇明史略》的一些内容,并补写了崇祯朝和南明史事,形成了这本《明史辑略》。
在叙及南明史事时,该书仍然尊奉明朝年号而不承认清朝的正统,在涉及建州女真方面也直呼努尔哈赤其名,写明将李成梁杀死努尔哈赤的父祖,斥骂降清的尚可喜、耿仲明为“尚贼”“耿贼”,写清军入关时则用了“夷寇”的字眼等,这些都是清廷极为忌讳的事情。
最初,这本书刊刻之后,并未召来什么非议祸端。后来,一个叫吴之荣的小官告将此书告发至北京,辅政大臣鳌拜要求严查。结果,与庄富豪《明史辑略》有关连的人便大祸临头了。
康熙二年(1663年)五月二十六,与《明史辑略》相关的七十余人,包括写序的、校对的,甚至包括卖书的、买书的、刻字印刷的以及当地官吏全部被处死,有的凌迟、有的杖毙、有的绞死,惨不忍睹。已死多年的“主犯”庄廷鑨依照大逆罪被剖棺戮尸,另外还有数百人受到牵连发配充军。
学生为老师出书,害了老师也害了自己
清康熙年间,安徽桐城有一名才学很高的人叫戴名世,在古文经学方面造诣很高,对历史研究也识知深广。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戴名世进入京师国子监。戴名世有一个学生叫尤云鹗,对其非常崇拜仰慕,采用募捐的方式,将戴名世平时所写百余篇的文章进行了筛检,拣选出二十多篇编辑了一本名为《南山集偶钞》的书进行刊行。
此书刊行之后,很快风行江南各省,文人士子以能得此书一睹为荣,其影响大过于其他同类私家著作。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五十七岁的戴名世考中进士第一,殿试一甲二名,被授翰林院编修之职。在任编修之前,作为才子名士的戴名世是有几分傲气的,对那些不懂装懂附庸风雅的官僚贵族的结交之意很反感,这些人对他当然心怀不满。
如今戴名世当了官,这些人同僚们当然要借机惩治戴名世了,他们就盯上了《南山集偶钞》。戴名世的文章不过是以一个史学家的角度,对明朝的兴衰进行了比较合乎历史的分析,并未有非议妄议之说,最多是夹杂有些许对故国的眷恋之情。但是,那些对他心怀不满之人,便借题发挥。康熙五十年(1711年,都察院左都御史赵申乔上奏章参劾了戴名世,奏章中说:
查翰林院编修戴名世,恃才放荡。中举前为诸生时,就私刻文集,其中多有是非颠倒狂悖不经的言论。如今他身沐皇恩,入于朝臣之列,尚不追悔前非,焚削书板,实在罪该万死,希望万岁下旨严加议处,借以儆戒此等狂妄不谨之徒。
其中指出的私刻文集当然指的就是《南山集偶钞》。康熙帝接到赵申乔的奏章后,龙颜不悦,命刑部严查审明,许多人被牵涉其中。而此时,正好发生了江南科场案,之后又把太子允礽、朋党之争等因素搅了进来,多种情形交织,涉及人更多,境况变得更为复杂。
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二月初七,刑部上奏,戴名世等私刻《南山集》,依照大清律例应凌迟处死。康熙帝考虑牵连的人实在太多,横加杀戮,舆论压力太大。再加上一个多月之后还是他的六十寿辰,大开杀戒毕竟不妥不祥。
思虑再三,康熙最后下旨,戴名世从宽免凌迟,即刻处斩。为书作序的名家汪灏、方苞等处绞刑,出书的尤云鹗、方正玉发配宁古塔。其他涉及的人入旗为奴。康熙帝对此案虽采取了谨慎的态度,但是受株连获罪的人仍有几百人之多,成为一次规模很大,影响很广的文字狱。
广为流传的“清风案”
“清风不识字,何事乱翻书”的“清风案”是流传广泛的文字狱案。其实,它是有好几种说法。
其一是为翰林院庶吉士徐骏的诗。有一次,由于疏忽,徐骏在奏章里把“陛下”的“陛”字写为“狴”字,被革职。之后,一些与其有过节的人又在其诗集里捕风捉影找到了“清风不识字,何事乱翻书”、“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的句子,徐骏被斩立决。
其二为《清稗类钞》所记载:胤稹微服出访游,在一家书店里翻阅书籍,当时“微风拂拂,吹书页上下不已”,一书生见状顺口吟诵了一句:“清风不识字,何必来翻书”,立刻诏杀之。
其三为出自徐述夔《一柱楼编年诗集》。徐述夔才情出色,乾隆年间曾考中举人。他夏天晒书时,风吹书页,随口道“清风不识字,何必乱翻书”。徐述夔死后被举报,乾隆帝大怒,下令将徐述夔及其子徐怀祖剖棺戮尸、孙子和校编诗集的人都处斩,江苏藩司等一批官员也被革职。
除上述几个极为残暴恶劣的文字狱案之外,还有一些可笑且可悲的文字狱案。在雍正年间,江西考官查嗣庭有一年出的试题是“维民所止”。随即有人密告雍正,说其有影射陛下断头之意:“维”字是去了头 的“雍”字,“止”字是去了头的“正”字。“雍正”变成了“维止”,岂不意味头陛下断头之意吗?雍正大怒把查嗣庭下狱问罪。
査嗣庭解释道“我出的试题乃是《诗经.商颂.玄鸟》里的话“邦畿千里,维民所止”,意思是“国都附近的里十地,实是百姓安居乐业的场所”。我这是歌颂皇上的圣德,怎么反倒说我是反逆之意?”。雍正验证查嗣庭所言属实,但为了顾全自己的颜面,还是将查戮尸枭首示众,其长子坐死,家属充军。
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多为稻粱谋。文字狱使得文人生活在恐惧之中,无人敢吟诗作对,一时间朝野内外变得万马齐喑。雍正十一年,雍正帝重开博学鸿词科,下诏征举士人,应者寥寥,只得作罢。人才凋零,文治废弛,以至于此,可见文字狱的消极影响之深。
《红楼梦》的创作时期正好是文字狱最盛行的乾隆初期,所以曹公不得不小心再小心、谨慎再谨慎,避免招来无妄之灾。即便如此,《红楼梦》还是命运叵测,曾遭毁禁。直到乾隆末期,清廷统治日益腐败,各地起义渐起,当朝者无暇顾及文字上的吹毛求疵,文字狱才被放松,《红楼梦》才得以刊刻。否则,后世势必要与这样一部史诗级经典之作无缘了,这岂不是旷世之憾!
作者:温暖前行,本文为少读红楼原创作品。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少读红楼,为你讲述不一样的名著故事。
原地址:https://chinesefood8.com/46062.html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