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宝宝起名正文

古代名垂青史的才女兼美女历朝历代均层出不穷,谁是第一蕙心才女

中国古代名垂青史的才女兼美女历朝历代均层出不穷,其中名气最大的自然首推易安居士李清照,其他如咏絮的谢道韫、著书的班昭、善作断肠词的朱淑真等,莫不是倚马可待,才气不让须眉之辈。然若论心眼之千灵百巧,繁复细密,若论蕙质兰心,则应首推为情巧作“璇玑图”的苏蕙。

古代名垂青史的才女兼美女历朝历代均层出不穷,谁是第一蕙心才女

据《晋书·列女传》记载,苏蕙是始平(今陕西兴平)人,约生于前秦苻坚永兴元年(357),名蕙字若兰,善属文,是陈留县令苏道质的三姑娘。苏蕙从小天资聪慧,三岁学字。五岁学诗,七岁学画,九岁学绣,十二岁学织锦。及笄之年,已是姿容美艳的书香闺秀,提亲的人络绎不绝,其中不乏名门望族子弟,但所言皆属庸碌之辈,均被苏蕙婉拒。

苏蕙肤色细腻,明眸皓齿,举止娴雅,完全象一个江南女子一样秀美。她不管屋外纷飞的战火,一心沉醉于诗词歌赋之中,性情与当时热衷于玩枪弄刀的生活环境格格不入,她把自己的喜怒哀乐也就全部寄托在诗文之中。她的诗文辞句清雅,情感浓郁,表达方式往往又玄秘莫测,所以她的才华几乎就没人重视,她从未遇到过一个能与她谈诗论文的知音。由此一来,便形成了一种自怨自艾、孤芳自赏的心态,宛如一株空谷幽兰。

苏蕙十六岁那年,跟随父亲游览周原名刹阿育王寺,在寺西池畔看到有位英俊少年仰身搭弓射箭,弦响箭出,飞鸟应声落地;俯身射水,水面飘出带矢游鱼,真是箭不虚发。池岸有一出鞘宝剑,寒光闪亮,压着几卷经书。苏蕙顿生仰慕之情,攀谈中知此一少年即是窦滔。双方父母作主,窦滔与苏蕙遂于前秦建元十四年(374)结为夫妻。

根据《晋书·窦滔妻苏氏传》与李善少《江淹别赋》中的《织锦回文诗序》所言,可知窦滔在苻坚当政后,觉得文武才略有了施展的机会,入仕前秦,政绩显著,屡建战功,升任秦州刺史。后因被奸臣忌功嫉能,谗言陷害,被判罪徙放流沙(今新疆白龙滩沙漠一带),与妻苏蕙在阿育王寺北城门外海誓山盟,挥泪告别。可是窦滔到流沙后却结识了了善于歌舞的赵阳台,并纳赵阳台为妾。这令身为原配的苏蕙与赵阳台关系顿时紧张,两人在窦滔面前相互诋毁,结果是窦滔对苏蕙日渐不满。在苏蕙21岁时,窦滔获令镇守襄阳,从甘肃动身时也将赵阳台带在身边,对丈夫携小妾动身的苏蕙甚为不满,拒绝与夫君一同前往襄阳。这一举动使窦滔与苏蕙之间的感情关系落入冰点,随后窦滔断绝了与苏蕙的联系。

“及滔将镇襄阳, 邀苏氏同往, 苏氏忿之, 不与偕行”。窦滔对她总是敬重的,因此要奔赴襄阳的时候还想带着自己这位多才精明的贤妻,可是苏蕙拒绝了。因为真诚地爱过,认真地相信过,那个男人的背叛才显得如此不可忍受——虽然那是一个可以公开纳妾的时代,但毕竟曾经山盟海誓忠贞不渝,现在却坐拥另外一个女人邀请同行,让她情何以堪?

爱情理想破灭了,因此苏蕙宁愿忍受孤独地煎熬也不愿意接受妻妾同存的侮辱,虽然去了依然是正妻,依然有名分,依然维护体面,但是她选择了尊严地拒绝,她以为自己可以守卫着曾经被背叛过的理想和爱情,伤痕累累地支撑下去——很快,事实就证明这种典型的爱情理想主义式地选择是如何地错误。

两晋十六国期间,虽然民族大融合让女性的地位有所提高,但是依然处在一个男尊女卑的社会系统里,同时,由于战乱的频繁,很多妇女的命运更加悲惨,这个时候苏蕙选择了孤独自守,其实是自己找了一条慢性自绝之路。

“滔遂偕阳台之任, 断苏音问。”——窦滔跟小三到了襄阳,并跟她断绝音信。那个时候她才二十多岁,名门闺秀知书达理之人,失去了丈夫,一个人面对孤灯于日日夜夜,为了那份理想的坚持,不能退出亦不能再嫁,成了事实上的守活寡者。

苏蕙独自守在长安空闺中,日子稍长,便感到寂寞难耐。丈夫在身边时,不太能感觉出他的多少好处来,现在一离开,思念之情却是刻骨铭心,真是一日夫妻百日思啊!她不由得有些悔恨当初的负气了。悔恨之余,她便夜以继日地用吟诗作文来排遣孤寂的时光。一天,她心不在焉地把玩着一只精巧的小茶壶,壶身上绕着圈刻了一圈字——“可以清心也”,她玩着玩着,忽然发现这五个字不论从那个字开始读,都可以成一句颇有意趣的话。于是灵感顿至,她设想可以利用这种巧妙的文字现象,来构成一些奇特的诗。幸亏,她读书识字,也幸亏,她女工娴熟,这样寂寞苦守的日子,她至少可以记忆,可以把思念与痛苦化作文字宣泄在那条织锦里——《璇玑图》中差不多每一个字都要在顺念、倒念中能合于句子, 在纵横交叉点上或转折处的字都要作几个字用而均能谐调顺当, 又要考虑句子长短及押韵, 这当中的难度, 实无法估计——可也许只有这样,才能让她不用数麻钱地渡过无数个不眠之夜!

这时,她正有满腔的幽思和深情想有抒发,现在又找到了这种奇巧的表达方法,于是废寝忘食地进行构思。构思既成,她又费了好几个月的工夫,把诗织在锦缎上,这副锦缎长宽都是八寸,上面织有841个字,分成二十九行,每行也恰是二十九字,每个字纵横对齐;这些文字五彩相间,纵横反复都成章句,里面藏着无数首各种体裁的诗,诗意多为倾诉她的思念之情。苏蕙把这副锦缎命名为“璇玑图”,璇玑,原意是指天上的北斗星,之所以取名璇玑是指这副图上的文字,排列象天上的星辰一样玄妙而有致,知之者可识,不知者望之茫然。当然,其中也暗寓她对丈夫的恋情,就象星星一样深邃而不变。

“璇玑图”织好后,苏蕙派人送往襄阳交给窦滔。旁边的人见了这图,都不知其中有何含意,可对诗文不甚通解的窦滔,捧着“璇玑图”,细细体味,竟完全读懂了妻子的一片深情,这也许就是所谓的心有灵犀一点通吧!旁人询问其故,窦滔意味深长地说:“这是我家的语言,不是我家的人,莫能解之。”窦滔读到这些情意真挚悲切的诗文,良心发现,痛恨行为之不检,遣离情妇赵阳台归关中;具备车舆礼邀迎接苏蕙到襄阳。自此,夫妻恩爱日深,窦滔也渐渐跟着苏蕙学习诗词,两人常常一同流连于诗词的海洋中。

苏蕙的“璇玑图”轰动了那个混乱的时代,大家争相传抄,试以句读,解析诗体,然而能懂的人寥若晨星。“璇玑图”流传到后世,又不知令多少文人雅士伤透了脑筋。据武则天《织锦回文记》记载,唐时可以从中读诗二百余首。宋代高僧起宗,将其分解为十图,得诗3752首。到了明朝,经史学家康万民,苦研一生,撰下《“璇玑图”读法》一书,说明原图的字迹分为五色,用以区别三、五、七言诗体,后来传抄者都用墨书,无法分辨其体,给解读造成困难。康万民研究出了一套完整的阅读方法,分为正读、反读、起头读、逐步退一字读、倒数逐步退一字读、横读、斜读、四角读、中间辐射读、角读、相向读、相反读等十二种读法,可得五言、六言、七言诗四千二百零六首;每一首诗均悱恻幽怨,一往情深,真情流露,令人为之动颜。后人又推读出7,958 首。清乾隆年间,扶风县知事熊家振撰修的扶风县志,言其已读诗9958首。

《璇玑图》为一块八寸见方的手帕。原图以红黄、蓝、白、黑、紫。五色丝线织绣,容纳入百四一字,分二十九行排列而成。外围与内部井字图案,是红字,四角纵横皆六字黑色。上下两方纵六横十六和左右两方纵十三横六字各为蓝色字。井字中心,上下两方纵四.横五和左右两方纵五横四以及井内中心四角纵横各三为黄色。纵横回璇反复逆顺读皆成章句,可组成三、四、五、六、七言诗。每首诗语句节奏明快,对仗工整,韵律和谐。如诉如怨;情真意切。读之,伤感处催人泪下,愉快处使人破涕而笑,真可谓妙手天成,怪不得窦滔读后,“心有灵犀一点通”,痛改前非,至今仍被人们传为夫妻乖离而又破镜重圆的佳话。

古代名垂青史的才女兼美女历朝历代均层出不穷,谁是第一蕙心才女

“璇玑图”这八百四十一个字排成的“文字方阵”,竟然能衍化出数以千计的各种诗体的诗来,读法更是千奇百怪。今天我们要想彻底读懂,纵使花上几年工夫,也不是人人能做到的;而当初苏蕙仅用了几个月时间,不但构思好,还要织在锦缎上,靠的除了她的一腔深情外,也绝对少不了她的绝世才情。

这里仅选择几首从“璇玑图”中整理出来的诗,以体现苏蕙情意之一斑:

苏作兴感昭恨神,辜罪天离间旧新。

霜冰斋洁志清纯,望谁思想怀所亲!

这是一位被“新人”取代的“旧妇”唱出的幽怨和不平,但对于远方的夫君她依然怀着“霜冰”般纯洁的一片真情。

伤惨怀慕增忧心,堂空惟思咏和音;

藏摧悲声发曲秦,商弦激楚流清琴。

这首诗正读、反读皆可,描述了满怀悲思的人儿,独自坐在空寂的堂上抚琴,琴声时而呜咽如泉,时而激越如风,倾诉着抚琴人翻卷涨落的心声。

嗟叹怀所离径,遐旷路伤中情;

家无君房帏清,华饰容朗镜明。

葩纷光珠耀英,多思感谁为荣?

周风兴自后妃,楚樊厉节中闲。

长叹不能奋飞,双发歌我衮衣;

华观冶容为谁?宫羽同声相追。

凄怆的六言诗,诉说着女主人公在空寂的“房帏”中对镜梳妆时的几多哀叹,她纵然有着“葩纷”、“耀英”的容颜,但韶光易逝,夫君难回,这如花的年华,又“治容为谁?”

寒岁识凋松,真物知终始;

颜衰改华容,仁贤别行士。

这首可回读的五言诗,用岁寒后凋的松柏作比,吐露了她对夫君矢志不移的贞情;倒转来读,则表现得更加激扬蓬勃,感人至深。

谗佞奸凶,害我忠贞;

祸因所恃,滋极骄盈。

这里又对那位夺她夫君的赵阳台进行了痛斥,喻她为“谗佞”,苏蕙之所以被丈夫抛在长安,全因了那位赵阳台谗媚进言,恃宠邀情,怎不让苏蕙愤恨至极。

一幅副深情玄妙的“璇玑图”的意韵,决不是一篇短文章能讲得清楚的,若想领会其中奥妙,只有自己会心品味,方能渐至佳境。它实在是中国文字深奥、古奇、优美与艺术化的最佳诠释。

一幅“璇玑图”使才女苏蕙名声大噪,千古称奇。虽说当时南方因天时地利,才子才女多如过江之鲫,然而北国仅以一个才貌俱佳的苏蕙,就足以使他们黯然失色,真可谓是月明中天,群星失灿。

后来,历代不少有才之士纷纷想模仿“璇玑图”创作诗歌,以与苏蕙平分秋色;但最终除了作出一些“回文诗”外,仅有宋代大学士苏轼创造的一种“反复诗”,尚有一些“璇玑图”的意韵,全文排列如下:

雨     冷

藏    云    衬

山            红

远       望        花

水  流  春   老   吟  残   蕊

洼        斗        远

东             含

隐    叉    香

笋     吐

“反复诗”的字排成一菱形,外圈任取一字开始,左旋右旋,读之皆可,能得五言绝句三十首;圈内十字交叉的十三个字,顺读、横读、逆读,可得七言绝句四首;以中间的“老”字为枢纽,左右上下旋读,又可得诗若干首;若将所有二十九字任取一字随意回旋,取其压韵,还能得诗若干首。据说以这二十九字反复变化,可读出七、八十首诗来,可以说是神奇巧妙,与“璇玑图”异曲同工。然而,从气势上,变化的花样和难度上,它仍与“璇玑图”难以相提并论。苏蕙用一腔幽情创制的“璇玑图”真能称得上千古之绝唱!

尽管《璇玑图》这种文字游戏性的东西不会成为伟大的诗篇,但苏蕙的才情毕竟是令人惊叹的。宋代著名诗人黄庭坚有诗称赞说:

千诗织就回文锦,如此阳台暮雨何。只是英灵苏蕙子,更无悔过窦连波。

清代诗人王士正也有为苏若兰曾被窦连波遗弃鸣不平的诗《织锦巷》,诗句为:

慧绝璇玑手,当如弃置何?怜她苏蕙子,枉嫁窦连波。

苏蕙另著有文词五千余言,后经隋末丧乱,全部散落。

古代名垂青史的才女兼美女历朝历代均层出不穷,谁是第一蕙心才女

附1:织锦回文记

[唐]武则天

前秦荷坚时,秦州刺史,扶风窦滔妻苏氏,陈留令武功道质第三女也。名慧,字若兰。识知精明,仪容秀丽。谦默自守,不为显场。年十六归于窦氏,滔甚爱之;然苏性近于急颇伤嫉妨。滔字连波,右将军于真之孙朗之第二子也。风神秀伟,精通经史,允文允武,时论尚之,苻坚委以心普之任,备历显职,皆有政闻,迁秦州刺史。件旨,谪戍敦煌。会坚克晋襄阳,虑有危逼,藉滔才略,乃拜安南将军,留镇襄阳。初,滔有宠姬赵阳台,歌舞之妙,无出其右,滔置之别所。苏氏知之,求而获焉,苦加捶辱,滔深以为憾。阳台又专苏氏之短,谗毁交至,益恨焉。苏氏时年二十一,滔将镇襄阳,邀苏同往,苏氏忿之,不与偕行。滔携阳台之任,绝苏音问。苏氏悔恨自伤。因织锦为回文,五彩相宣,莹心耀目,纵横八寸,题诗二百余首,计八百余言,纵横反复皆成文章,其文点画无缺,才情之妙,超古迈今,名曰《璇玑图》。然读者不能悉通。苏氏笑曰:徘徊宛转,自成于章。非我佳人莫之能解,遂发苍头,至襄阳焉。滔省览锦云,感其妙绝,因渝阳台令谢怒;而具车徒,感礼邀迎苏氏,归于汉南,恩好愈重。苏氏著文词五千余言,属隋季丧乱,文章散落,追求不获,而锦字回文盛见传写,是近代闺怨之宗旨。属文之土,咸龟镜焉。联听政之暇,留心坟典,散帐之次,偶见斯图,因述若兰之多才,复美连波之悔过,遂制此记,以示将来也。

附2:

地方上出了这么一位卓越的女才子是很荣幸的,后人为了纪念她,把她在法门寺住过的小巷取名为“织锦巷”“修的台取名为“织锦台”;漂洗过丝线的渠池取名为“续坑”;在她送窦滔去流沙的法。门寺的北门外城墙上砖刻“西望续坑”四个大字,和“苏氏安机处”五个小字。并以青石一方上面刻“璇玑图回文“,嵌镶在北门照壁中间,供人玩味观赏。照壁上还刻有“武镇泰国”四个大字和“安南将军遗址”六个小字。

苏蕙的丈夫窦滔死后埋葬于家乡——今扶风县周秦坡村南(北离法门寺五公里)。墓前有清乾隆时陕西巡抚毕沉题刻的“前秦安南将军窦滔墓”碑和墓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此墓是否为窦滔与苏若兰夫妇同穴葬,待考。不过他们的后裔仍存,至今周秦坡老庄还有十多户窦姓人家,过去每年清明节时,他们都要带上献祭食物和香表,团聚在窦滔墓前扫墓奠祖。窦滔苏若兰夫妇离合悲欢曲折的爱情故事影响十分深远。至今周原一带,甚至关中西部各县,男女青年结婚,女方要织许多三色以上的花手帕,赠送给新郎的亲友们,用意在于警惕男方不要三心二意,爱情要专,经常念念不忘夫妇恩情。此事已经形成了传统的地方礼俗。现在女方已不用土法织手帕了,多购买机织巾,以故扶风县毛巾厂织造的彩花小毛巾十分畅销。

才华文采出众的苏若兰织锦回文诗《璇玑图》在文学上影响也是很长久的。自她以后,千多年来,历代不少文人学士,也创制了许多回文诗词,如南朝齐的王融,唐代的藩孟阳、张荐,宋代的王安石、苏轼、李禺,明代的汤显祖、张芬,清代人张淮、邱琼山、谢默卿等,也都写过多首回文诗。但能象苏若兰的《璇玑图》能读出几千首的,目前还没有。不过,后人的回文诗词也有创新:有的诗词可随句倒读;有的词点破原句,倒读构成同体词;也有将诗句倒读后变成一诗词的,难度逐渐加深。后来的回文诗词不论有几多变新,苏若兰总是他们的启蒙老师。此举数首回文诗词如下:

苏轼《回文七言绝句一首》,诗云:

红笺短写空深恨,锦句新翻如断肠。风叶落残惊梦蝶,戍边回雁寄情郎。

倒读则为:

郎情寄雁回边戍,蝶梦惊残落叶风。肠断如翻新句锦,恨深空写短笺红。

苏轼有首随句倒读的《菩萨蛮》,二、四、六、八句是一、三、五、七句倒读:

柳庭风静人眠昼,昼眠人静风庭柳。香汗薄纱凉,凉纱薄汗香。手红水碗藕,藕碗水红手。郎笑藕丝长,长丝藕笑郎。

汤显祖在杂剧《邯郸记》中,描写崔氏人宫为奴,织锦时思念文夫卢生,织回文词《菩萨蛮》感悟皇帝,词曰:

梅题远色春归得,迟乡瘴岭过愁客。孤影雁回斜,峰寒逼翠纱。窗残抛锦室,织急还催织。锦官当夕情啼断望河明。

自尾部点破原句,仍然构成内容相同的《菩萨蛮》:

明河望断啼情夕,当官织锦催还急,织室锦抛残,窗纱翠逼寒。峰斜回雁影,孤客愁过岭。瘴乡迟得归,春色远题梅。

张芬以《寄怀素宙陆姊》一首七律,点破原句倒读变成了意思相同的《虞美人》词。诗云:

明窗半掩小庭幽,夜静灯残未得留。风冷结阴寒落叶,别离长望依高楼。迟迟月影移斜竹,叠叠诗余赋旅愁。将欲断肠随断梦,雁飞连阵几声秋。

倒读构成《虞美人》词一首:

秋声几度连飞雁,梦断随肠断。欲将愁旅赋余诗,叠叠竹斜称影月迟迟。楼高依望长离别,叶落寒阴结。冷风留得未残灯,静夜幽庭小掩半窗明。

回文诗范围扩大到词,又进入了对联领域,而且有不少趣闻。清代北京有座“天然居”酒楼,楼上高悬一副五言回文短联,文曰:

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

乾隆皇帝把这副对联回文成上半副对联,征邀下半副对联,纪晓岚对上了下联,文曰:

人过大佛寺,寺佛大过人。

有个无名的穷书生不服气,也对上了下联,文曰:

僧游云隐寺, 寺隐云游僧。

两则下联可同称佳妙,为人仰慕,流传于世,从此回文对联逐渐多了起来,至今仍然盛行。人们一谈到回文诗、词、对联的时候,很自然地就想起了千年前创始回文织锦《璇玑图》的才女苏蕙。

原地址:https://chinesefood8.com/46628.html
点击阅读全文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