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宝宝起名正文

第3086回:心念桑梓情系庙边,归翁家楼反哺家乡

【皇氏古建築大全】【黃劍博采风追影】

Huang_Jumbo Heritage List ©

第3086回:心念桑梓情系庙边,归翁家楼反哺家乡

第3086回:心念桑梓情系庙边,归翁家楼反哺家乡

©原创图片(本图文中的图片版权归Jumbo Huang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黃劍博采风追影"( Huang_Jumbo 或Jumboheritagelist )。本图志全部图片谢绝一切非完整性的截图转载!请自重,特别谢绝各种手工特意叠加商业网站水印的转载!

第3086回:心念桑梓情系庙边,归翁家楼反哺家乡

本作品保留一切权利。作品中图片不得直接或者间接用于以营利为目的一切商业行为,违者必究。本图文中部分章节文字内容可能局部来自公开网络或公有领域,仅供个人学习研究和欣赏而使用,没有明确商业用途。

第3086回:心念桑梓情系庙边,归翁家楼反哺家乡

目前保存最为完好的是沃文楼(又称关公楼),庭前树林婆娑,与楼同高的椰树见证了其沧桑的历史,其主体部分墙身,从二层起用精良的红砖砌筑。

第3086回:心念桑梓情系庙边,归翁家楼反哺家乡

沿着八字形台阶走上,门口采用爱奥尼亚柱是典型的古希腊建筑风格。顶部密封的大圆顶似古代战将的头盔,因此该大楼寓意为“关公楼”。大门的设计与装饰是沃文楼的一道亮丽风景线,这扇直径为3米的拱圆形柚木大门,

第3086回:心念桑梓情系庙边,归翁家楼反哺家乡

内嵌五彩进口玻璃,间缀为十字纹,做工精细,镶缀巧妙,晨光照射发出宝石般光泽,令大厅满屋生辉。随着这五彩玻璃大门的徐徐开启,仿佛也将你带入到那个历史年代:数十位能工巧匠正按照洋人画成的设计图纸,细致紧慎地镶嵌着刚从洋行购回的五彩玻璃,旁边大楼也正紧张施工,工人们围着翁家大老爷努力解读着洋人设计的建筑特色……岁月流逝,他们当年的辛勤与智慧留给我们丰富而绚丽的侨乡文化。

第3086回:心念桑梓情系庙边,归翁家楼反哺家乡

清脆的鸟声打破艳阳下树林的幽静,相忠楼前犬吠鸡鸣,是另一番乡村情趣的景象。相忠楼,别号“张飞楼”,与先前两楼不同之处是在阶梯平台大门口上方,设计成半圆筒体的建筑嵌在主楼内,三楼砌成圆形窗户,以大面积的玻璃装饰,

第3086回:心念桑梓情系庙边,归翁家楼反哺家乡

体现出翁家楼非常注重建筑立面造型设计,从而使三座主楼具有自身显著的外观,也使翁家楼有别於同时期台山地区建造的华侨西式别墅。楼顶设置一座西式立柱圆穹顶瞭望亭,远观之气势磅礴有如张飞怒目相视的威武之仪。

第3086回:心念桑梓情系庙边,归翁家楼反哺家乡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秋天的余辉给翁家楼镀上一层金色,旁边的民居升起袅袅炊烟,牧牛的老人正牵着牛徐徐归来,悠扬的笛子正唱着翁家楼的梦想……

第3086回:心念桑梓情系庙边,归翁家楼反哺家乡

用台山当地专家的话说,除了沾不了世界遗产的光,相较于开平立园,翁家楼并不逊色于它。

第3086回:心念桑梓情系庙边,归翁家楼反哺家乡

翁家楼之所以光而不亮,主要原因还是保护、开发和宣传等方面的力度不够。后世要呈现的,即是翁家楼楼主和翁家楼建设、使用过程中的故事;此外,文物部门在保护、管理和开发过程中遭遇的尴尬,也颇值得公之于众,以期引起关心台山的群众重视。

第3086回:心念桑梓情系庙边,归翁家楼反哺家乡

据台山市博物馆馆长蔡和添介绍,文物部门曾经找到一位居住在端芬镇庙边模范村的老者翁老伯,当地人公认,他算是当时最了解情况的老人了,可惜年事已高、意识模糊了,只能通过他此前的回忆得知一些翁家楼的情况。

第3086回:心念桑梓情系庙边,归翁家楼反哺家乡

据说在广东台山端芬镇庙边模范村路边的翠竹绿树之间,掩映着五座欧式别墅风格的豪宅,它们的建筑造型及装饰互不相同,各具特色,加之周围环境优美静谧,

第3086回:心念桑梓情系庙边,归翁家楼反哺家乡

被当地专家称为“台山洋楼别墅建筑的典范”。但这五座豪宅自建成后,楼主就没有在里面居住过,90年来一直闲置,现在的大门上还挂着锁。

第3086回:心念桑梓情系庙边,归翁家楼反哺家乡

这五座豪宅被称为“翁家楼”,是当地旅港翁氏乡亲于1927年-1931年建成的别墅群,由冠名为玉书楼、沃文楼、相忠楼和两栋不曾置名的二层楼组成,其中玉书楼、沃文楼、相忠楼均为三层。整个别墅群占地面积共1500平方左右。“这些房子的建筑材料都是通过海运从国外进口的,但建成后也只是个摆设,没怎么住人,

第3086回:心念桑梓情系庙边,归翁家楼反哺家乡

因为家主们平时都在香港,只是在上世纪40年代躲避战乱时,他们带着家人回来躲过一段时间,之后再没有住过。”与同时期的洋楼相比,翁家楼具有明显的个性,五座豪宅完全抛弃传统的廊、房安排,首层为地下室生活区,二、三层是客厅和居室,而整体建筑采用钢筋混凝土和红砖砌筑,在当年并不多见。图为相忠楼的大门不是笔直正对,而是弧形向右,欧式风格浓郁。

第3086回:心念桑梓情系庙边,归翁家楼反哺家乡

翁老伯称,翁家楼最早由翁瑞正兄弟建造,而这个翁瑞正,曾与汪精某卫的老婆陈碧君,以及当时的大汉某奸陈公博是同学。

第3086回:心念桑梓情系庙边,归翁家楼反哺家乡

翁老伯说,翁瑞正曾经在美国留学,是从国内的北大毕业后去了美国留学的。他很有头脑,走之前从国内买了很多墨砚,到了美国便送给那边的乡亲。乡亲们觉得他会做人,因此都对他很好。学成归国后,翁瑞正利用自己的号召力发动乡亲捐钱,在端芬庙边建了一所学校,原来叫达德学校,现在改为庙边小学了。

第3086回:心念桑梓情系庙边,归翁家楼反哺家乡

翁瑞正是先建了自家豪宅还是先建了达德学校?当地人对这个问题还有争议,台山文物部门也表示有待考证,不过,最知情的翁老伯认为,翁瑞正是先建了学校,然后才建起自己家的房子。

第3086回:心念桑梓情系庙边,归翁家楼反哺家乡

翁瑞正在美国读了几年书,读完书他没有多作停留,第一时间就回国了。既然和汪伪晸权高层有那么近的关系,留美归来的翁瑞正,想必应该在晸治舞台上呼风唤雨吧?然而,翁老伯说,翁瑞正回国后没有在汪伪晸府任职,而是在国民群台山县晸府任管农业和田地的职位。

第3086回:心念桑梓情系庙边,归翁家楼反哺家乡

在“农业”局长任上,翁瑞正做得颇有成就,但做了不久,他就跑到香港去做生意了。翁老伯说,翁瑞正很有生意头脑,在香港和澳门都有生意,其中在澳门开了一个手电筒厂,在香港开了一家茶楼。也正是因为在香港、澳门做生意赚了钱,翁瑞正和三兄弟于1927年回家盖了留存至今的翁家楼。

第3086回:心念桑梓情系庙边,归翁家楼反哺家乡

据说,楼主翁瑞正有4个小孩。据翁老伯讲,翁瑞正的4个小孩和众孙,都是比较有成就的,其中大儿子的长子叫翁家灼,是香港著名的律师,曾任香港台山商会的会长。

第3086回:心念桑梓情系庙边,归翁家楼反哺家乡

当初,为了建这座宅子,翁家还惹上了一起纠纷。原来,翁氏兄弟原本住在端芬庙边模范村不远处的下南村,建房时,四兄弟看上了庙边的宝脉山,但宝脉山北有个坟墓,是陈姓人家的,陈家是斗山人,据称当时在香港很有势力。陈姓人家对翁氏兄弟在此建房子很有意见,极力阻挠。

第3086回:心念桑梓情系庙边,归翁家楼反哺家乡

最后,还是由翁瑞正的岳父出面平息了此事。原来,翁瑞正的老岳父也姓陈,当时是香港台山商会的会长,人中有几分薄面。时间一跨到了21世纪。当初翁家兄弟好不容易争取到宝地建起豪宅,而今却只留下深蒿冷壁和青苔满阶。基于其特殊的价值和意义,翁家楼的保护被列入晸府议事日程。

第3086回:心念桑梓情系庙边,归翁家楼反哺家乡

然而,蔡和添馆长却告诉群众,目前台山文物部门只和翁瑞正的长孙翁家灼联系过,他已经70多岁了。翁家其他族人,有关部门一直没有联系上。据介绍,直到1949年,翁家老夫人才最后从这所房子里搬走。家里其他人有名有事业,此前早已搬离这处豪宅,只留老夫人在此留守。

第3086回:心念桑梓情系庙边,归翁家楼反哺家乡

外界所说的翁家楼,其实包含翁氏兄弟共建的好几幢楼。尽管建的时候颇费周折,但房子建完后也只是一个摆设,没怎么住,因为主人们主要的时间都是在香港,只是在1945年日本人占领香港后,他们带着家人回来躲过一段时间。据翁老伯称,翁家长孙翁家灼小时候还在庙边小学上过几年学,大学据说是在上海交大读的。学成回家后,他还组织过保卫家乡的抗日民团。那时候,由于家境比较好,翁家灼经常向穷苦的乡亲们舍米舍粥。

第3086回:心念桑梓情系庙边,归翁家楼反哺家乡

1949年之后的20多年间,这家人没有回来过台山。1978年之后,华侨晸策落实,房子归还给了这个家族,但他们没有接这个钥匙,因为不了解国内的大好形势,担心晸策会变。到现在,这个楼的大门仍是锁着的,去参观的人都是从后门进,不过我现在过去时,发现有一栋别墅的门是开的,客厅躺着一个人,他说是私宅,不能参观。

第3086回:心念桑梓情系庙边,归翁家楼反哺家乡

这个楼曾先后做过大队部、小学和民兵营,经历复杂。里面的摆设都已经没有了,好在它门窗的铁栏杆不错,到现在还没有被破坏,只是有些生锈。

第3086回:心念桑梓情系庙边,归翁家楼反哺家乡

晸府向房主归还房子后,尽管房主没有接钥匙,也没有打理过房子,但中途两次回来看过,而且现在也是由其亲戚代管,可见他们还是关心这个房子,毕竟,这是他们的祖屋!

第3086回:心念桑梓情系庙边,归翁家楼反哺家乡

蔡和添馆长透露,台山曾发起成立过一个工作小组,专门负责翁家楼的保护与开发事宜,也曾声势浩大地准备着手开发,可惜后来因为一些原因没有做成。台山市相关部门还曾带队去香港找过翁瑞正的长孙翁家灼,但那次因翁家灼没时间见面而无果。

第3086回:心念桑梓情系庙边,归翁家楼反哺家乡

翁家楼东北边有个庙边华侨中学,是一处很漂亮的近代建筑。西北边有一个原三合镇的侨圩,比开平赤坎镇小型一点,规模上相当于一个村委会那么大。据了解,在这一带,这样的侨圩非常多,与此同时,当地的农家菜也非常好吃。这附近还有一个村叫蓝田村,是台山比较有钱的一个村,游客去广海镇陆秀夫墓的时候,要经过这个村;遗憾的是,陆秀夫墓遗留下来的史迹比较单薄,但通过开发改造,还是可以成为一个不错的景点。

第3086回:心念桑梓情系庙边,归翁家楼反哺家乡

往南边走,华侨文物就更多了,离翁家楼3公里许就有一个平洲举人村,这个举人村保留了很多实物,特别是完整地保留了30多块旗杆石。目前,这些石块部分已被村民挪作他用。台山文物部门早在几年前就开始呼吁村民保护这些旗杆石。平洲举人村开发旅游的条件已经具备,该村还有意投资建一个功名园。该村另有一间很好的祠堂,最近听说又拿出100多万元建门楼。

第3086回:心念桑梓情系庙边,归翁家楼反哺家乡

端芬镇翁家楼位于台山市端芬镇庙边模范村,由台山籍旅美国、香港翁氏乡亲请德国人设计图纸建造,占地面积1500平方米,建于1927年至1931年,包括玉书楼、沃文楼、相忠楼3幢西式别墅和2幢二层高的中西合璧式建筑。

第3086回:心念桑梓情系庙边,归翁家楼反哺家乡

翁家楼座西南向东北,背靠宝脉山面向新安小平原,钢筋混凝土平屋顶结构。别墅建筑楼前有石阶平台,墙身柱间辟有大玻璃窗,依然保留有外国制造的彩色玻璃,屋顶设款式各异的亭台楼阁,外观素雅的大色调与当地山水的自然景观十分协调。当地居民将玉书楼、沃文楼、相忠楼的建筑立面体型组合比喻为中国历史人物刘备、关羽、张飞的造型组合。

翁家楼造型独特、美观大方,具有较高的艺术和科学研究价值,是台山华侨别墅建筑的典范。(曹乃付,陈东辉,孙金诚)

第3086回:心念桑梓情系庙边,归翁家楼反哺家乡

在翁家楼前面是庙边小学,它是1926年建成的一座西式建筑,由当地翁姓华侨集资的。主体建筑是一座三层加二层方形穹顶钟楼的建筑和两翼是二层平顶的钢筋混领土建筑。在庙边学校边上还有一栋新的校舍,不过目前两座建筑都是人去楼空。

第3086回:心念桑梓情系庙边,归翁家楼反哺家乡

翁家楼是台山最漂亮的一个洋楼群,它是1927年-1931年间由旅港的翁氏乡亲建造的五栋豪宅。最靠近庙边小学的二栋2层的建筑没有起名,其他三栋分别是玉书楼、沃文楼和相忠楼,据说是取三国“刘、关、张”形象造型,可是我想象力比较差,硬是无法把这三楼和那三个人对号入座。

第3086回:心念桑梓情系庙边,归翁家楼反哺家乡

五栋楼中间那栋开放的空楼最为漂亮,对比旧的图片这栋楼的外墙已经修缮过了,但是感觉简单粗糙反而是一个败笔。它有三层,一层是地下室,爬上高高的楼梯是第二层,楼层的门窗都是不同样式,精致的玻璃七彩斑斓。隔壁的二栋外墙没有修饰,楼层还有人居住,反而感觉一种古朴的美感。

第3086回:心念桑梓情系庙边,归翁家楼反哺家乡

翁家楼位于端芬镇庙边村,是村中翁氏华侨所建。1927年,定居香港的翁家人请德国设计师出马,建成包括玉书楼、沃文楼和相忠楼在内的三栋西式别墅,还有两栋两层高的中西合璧式建筑,统称为翁家楼,现在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第3086回:心念桑梓情系庙边,归翁家楼反哺家乡

翁家楼隐于庙边村村口处的林间,虽在路边,却仍显幽深。五栋洋楼都是钢筋混凝土结构,玉书楼、沃文楼和相忠楼的立面被当地居民形象地比喻为刘备、关羽和张飞。

第3086回:心念桑梓情系庙边,归翁家楼反哺家乡

玉书楼之所以是刘备楼,是因为楼顶四角攒尖凉亭和下方“田”字型窗户组成一个“备”字。

沃文楼的并列形立面像一个“羽”字,三楼以上外墙采用红砖,又似关羽的红脸。通往二楼大门的八字形阶梯,又会让人联想到美髯公。

第3086回:心念桑梓情系庙边,归翁家楼反哺家乡

相忠楼大门弧形向右,正似“飞”字的右弯钩,故名张飞楼。楼顶那个拜占庭风格的圆顶凉亭,则像极了武将的头盔。

第3086回:心念桑梓情系庙边,归翁家楼反哺家乡

最美的当属玉书楼,建造者采用了各种形状的花窗,从方形、圆形、矩形,到六角形和榄形,从厅堂到卧室再到阳台,看似随意拼凑,可无论从楼外还是楼内看都极具美感,而且内部采光极佳。

第3086回:心念桑梓情系庙边,归翁家楼反哺家乡

玉书楼也是游人唯一可随意进入的一栋。站在其楼顶天台,乡间景致尽收眼底。翁家楼建筑隐在密林中,幽深而灵动。

玉书楼曾被用作仓库、生产队办公室和牛棚,且闲置多年,但内部结构完好无损。无论是红毛泥墙面、铁艺门窗,还是地面上的彩釉砖和精美的花窗,都旧而不残。这些建筑材料当年都是由海外购置,施工也尽善尽美,方可屹立至今。

第3086回:心念桑梓情系庙边,归翁家楼反哺家乡

不过翁家楼虽凋零,但因除玉书楼外都有人居住,还不算破败。台山有许多放在别处都可大书特书的洋楼,在这里却于乡间寂寞,甚至年久失修。所幸当地晸府逐步推动洋楼保护,像洋楼聚集的浮月村,便是不收门票的好去处。

台山华侨修建洋楼往往中西合璧,既汲取西方建筑与文化精华,又不忘传统建筑之美。就如当年前仆后继走上留洋路的台山人,早早开眼看世界,不像同时代的许多中国人那样僵化守旧,而是形成了兼收并蓄的风格。

庙边模范村的翁家楼前面还有石砌的矮墙,有些被榕树根破坏,很有吴哥窟的感觉,门口的几株大树遮天蔽日,从翁家楼走下坡就可以看到落寂的《皇氏古建築大全》第31311:庙边学校,操场上有两株非常奇特的大树,枝繁叶茂,巨大的树冠像倒扣的铁锅盖在草坪上,我走到空无一人的教室参观。

第3086回:心念桑梓情系庙边,归翁家楼反哺家乡

屹立百年的学校,空置几十年的“豪宅”,令人感慨的侨乡一景。拐进小路,参天树木遮蔽天空,庙边学校的陈旧围墙就在右侧。前方不远处是一棵大榕树,围绕大榕树形成了一个小小的三角地带,庙边学校与翁家楼隔路相对。曾有人说,如果只是经过台山,又想见到最美的建筑,那么来庙边村就可以了,因为这里提供“一站式服务”——最美的旧时学校和最美的旧时洋楼,前者是庙边学校,后者是翁家楼。

第3086回:心念桑梓情系庙边,归翁家楼反哺家乡

1926年落成的庙边学校,高三层,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楼前是偌大的操场。从校门到教学楼,有一条近两百米的步道,校门两侧的方形雕花柱子,在空中以铁艺花饰相连,整体宛若欧洲城堡或庄园格局,非常大气。

作为广东省受保护建筑,庙边学校的校门前有石碑记载历史:1922年,庙边村开始筹建庙边学校。1924年,庙边村八户翁姓旅美华侨合力捐出半年工钱,解决了建校资金问题。1926年,学校落成使用。

第3086回:心念桑梓情系庙边,归翁家楼反哺家乡

这栋西方古典主义风格的建筑,顶端有穹顶钟楼,内部除教室外,还有礼堂和阅览室,地下室则充当储物室。

第3086回:心念桑梓情系庙边,归翁家楼反哺家乡

庙边学校里有三棵凤凰树,都长得低矮婆娑,开得灿烂非常。尤其在主楼前右侧,完全一团火红的一棵凤凰木枝条几乎是垂到地上,人拨开花枝走到树下就仿佛掀帘而入,名副其实的“垂花门”。里头的空间很大,数十人躲在里面遮阴乘凉基本没问题。现在人们把它作为天然车棚,停了几辆单车、摩托车在里头,估计世上再也找不到第二个这样的漂亮、浪漫的车棚了。

第3086回:心念桑梓情系庙边,归翁家楼反哺家乡

走入校内,正中是礼堂,有两根圆柱和圆拱组成的演讲台。这是一个完全西式的礼堂,一代代庙边学生,都曾在此听师长讲话,或许自己也曾站在台上演讲或表演。庙边学校刚刚落成时,名为达德学校。抗战时期,广州还有大学曾迁至庙边村,借用达德学校的校舍继续教学。经历数十年沧桑后,庙边学校也在撤并大潮中告别教育使命。在空置后,它曾被租给玩具厂使用。因为是台山近代华侨建筑的代表作之一,当地文化界曾呼吁保护,庙边村前几年也曾有重新规划、旅游开发的计划,但眼下的情况,似乎说明进展不力。

第3086回:心念桑梓情系庙边,归翁家楼反哺家乡

校舍的走廊堆满建筑垃圾和破损桌椅,空置的教室布满灰尘,虽然钢筋水泥结构无损,建筑还算不上破败,但仍让人心疼其命运。

当年的庙边学校,想必令人艳羡。除了大气精美的建筑之外,还有如此之大的操场可供学生活动。台山的旧时学堂多与圩市、村落相连,空间相对有限,罕有像庙边学校这般自成一体。校园内最显眼的当然是两棵巨大的凤凰树,

其中一棵更因枝叶过于繁茂,延伸至地上,宛若一座大帐篷。从枝叶间钻到树下,举头便是树冠构成的天幕,十分有趣。当年在此上学的孩童,少不了钻进来玩吧?若是凤凰花开时,这里必然是网红地。

第3086回:心念桑梓情系庙边,归翁家楼反哺家乡

已成危楼的育英学校,距离庙边学校仅仅一公里的育英学校,同样荒废良久。资料显示,1994年,育英学校就因招生不足而遭撤并,原有学生转入庙边学校就读。换言之,它荒废的时间比庙边学校更久,已有25年。

育英学校位于台山市三合镇新安圩。小小的新安圩,是台山众多圩集之一,一栋栋洋楼环绕广场,人气还挺足,丝毫不见萧索气息。可惜圩中最宏伟的建筑育英学校,却已成危楼。

第3086回:心念桑梓情系庙边,归翁家楼反哺家乡

育英学校的建筑风格中西合璧,立面中央部分是典型的西式风格,一楼有柱廊,二楼有拱廊,顶端有圆顶八角钟楼。两侧副楼则采用中式碉楼设计,顶端的檐顶呈钩型。在学校背后还有一座后楼,是名为“育英楼”的碉楼。之所以用三座碉楼拱卫学校,是出于安全考量。这在珠三角相当常见,但像育英学校这样做到浑然一体、毫不突兀,仍然少见。

育英学校的外立面已衰败不堪,“育英学校”四个字苍劲有力,可惜“英”字已磨损大半。顶端塔楼造型极美,可各种杂草与植物顽强生于其上,更显颓败。

第3086回:心念桑梓情系庙边,归翁家楼反哺家乡

这栋建于1926年的新式学校,是新安余氏所建。当年余氏族内有族老专门负责管理公款,公款多半由华侨捐献,还有余氏产业的租金等收入,很大部分都用于教育。数十年来,育英学校也教育出不少人才,不乏海外侨领。新安村委会的旧办公楼,当年就是育英学校建校时的“附带品”。它用剩余建校资金建成,用作阅览室,向村中识字者提供报刊书籍。这个小小村落,从未忽视文化的力量,而且在那个时代,它早已摒弃了所谓的传统教育,尽最大能力为村中孩童提供良好的新式教育。可惜的是,已荒废25年之久的育英学校,如今残破不堪,甚至还会继续颓败下去。何时,它才能不再荒废?

第3086回:心念桑梓情系庙边,归翁家楼反哺家乡

庙边学校与翁家楼,前者是庙边华侨反哺家乡的贡献,后者是庙边华侨自我奋斗的证明,都可算是台山华侨史的注脚。只是岁月流逝,它们如今的命运都是荒废状态,不知何时才能改变。

我返回到庙边村的菜市场,经过李璧学校基金楼,我当时就有一个疑问,既然翁家楼的五栋别墅是翁氏修建的,为何没有看到他们修建翁氏宗祖呢?

第3086回:心念桑梓情系庙边,归翁家楼反哺家乡

我再继续徒步几百米,很快就找到了答案,因为我看到了残破的《皇氏古建築大全》第31312:茂裔翁公祠;祠堂右侧的外墙都裂开了,但它的石质门框和精美的雕塑与壁画,就已经告诉我们它曾经的辉煌。

第3086回:心念桑梓情系庙边,归翁家楼反哺家乡

在台山发布的《祠堂根深》中,就提到了翁氏的根源,早在600多年,新会翁氏族人迁居到台山市端芬镇庙边村,并在这里落地生根、开枝散叶。600多年来,庙边翁氏一族除个别因谋生移民海外之外,未曾迁居他地。因此,但凡台山市的翁氏,必定来自端芬庙边。

第3086回:心念桑梓情系庙边,归翁家楼反哺家乡

600多年前,翁氏一族从新会迁居到我市端芬镇庙边村生活。当时的庙边村另有其名,只因翁氏始祖初到此地之时,在一座古庙旁边暂住,因此将这片土地命名为“庙边村”。斗转星移,日月交替,200多年以后,庙边翁氏一族才有能力、有资格建起他们族内的第一间祠堂《皇氏古建築大全》第31313:伯淳翁公祠

第3086回:心念桑梓情系庙边,归翁家楼反哺家乡

伯淳翁公祠建于清朝顺年间(公元1644至1662年)。伯淳是四桂“处朴”世系的始祖,宋朝礼部郎中诰授朝议大夫。但由于没有得到妥善的保护,该庙边翁氏的第一间祠堂后两进已经倒塌,目前只剩下第一进。在伯淳翁公祠的左右两侧,庙边翁氏一族还先后建起了两座祠堂,分别是孔文翁公祠跟《皇氏古建築大全》第31314:孔璇翁公祠。可惜的是,这两座祠堂已变成了危房。

在庙边还有一间伯淳翁公祠的分祠,叫做《皇氏古建築大全》第31315:月明村处朴翁公祠。它处于庙边月明村,始建于清朝同治八年,距今大概有150年的历史。据村中老人所讲,原本采用的也是广东祠堂传统的三进式的建筑模式,但后来因为年久失修,后面的第二进、第三进都已经倒塌。

第3086回:心念桑梓情系庙边,归翁家楼反哺家乡

在最近的2008年,月明村的村民筹资,将后面已经倒塌的部分修复,不过修复以后的祠堂,它的面积只有原有面积的三分之二左右。村里的老人说,这家祠堂在最兴盛的时期,门槛的高度约60CM。这样的设计是因为,祠堂在最兴盛的时期曾经多次在这里举办分猪肉的活动,据说当时只有那些提着猪肉再跨过这么高的门槛的翁氏男丁,才有资格将猪肉拿回家。同时,读书特别聪明,或者是考取功名的男丁,还可以拿两份猪肉回家。

翁氏家族大,几乎每一个辈分都会有自己的支祠。比如,1919年建于庙边蓝田村侧的茂裔翁公祠,就是翁氏的其中一个支祠。这一座茂裔翁公祠的建筑风格跟此前介绍的祠堂都有所区别,有大量的西洋建筑特色包含在内,再加上这座祠堂多次另作他用,一再更名,没人介绍的话,旁人很难联想到这是一座已有近百年历史的祠堂。

第3086回:心念桑梓情系庙边,归翁家楼反哺家乡

庙边翁氏一族在此聚居600多年来,先后在庙边村建起了十多座祠堂,以此崇扬祖先的族训。但由于历史、人为等各种原因,目前庙边村存留的祠堂只有6座。对此,不少翁氏族人都表示可惜。为了让这些蕴含着丰富历史、文化价值的祠堂建筑能重新活化利用,目前庙边翁氏的宗亲已经行动起来,希望凭借宗族之力,重振氏族声威。(台山发布编辑部钟灵秀,梁逸斌)

2017年时我看到有族人去参观茂裔翁公祠,当时牌匾上还写着蓝田生产大队的字样,在翁氏祠堂中,茂裔翁公祠的匾额算是最精美的石匾了。匾额已经被蔓藤覆盖,右侧有一倾塌的外墙,走进去可以看到空荡的房间内有几根柱子顶着倾斜的清水砖墙,这座祠堂真是岌岌可危了。

第3086回:心念桑梓情系庙边,归翁家楼反哺家乡

黄剑博参考资料详见下回章节的注解。

原地址:https://chinesefood8.com/47589.html
点击阅读全文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