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宝宝起名正文

博兴村名来历(一)“以宗族姓氏命名”,看有没有您村

博兴县位于黄河下游南岸,地处黄河平原与泰沂山冲积平原交接地带。这里人文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然而元朝末年连年战乱,导致人烟稀少。明朝建立后,采取移民垦荒屯田的政策,从山西省洪洞县和河北省枣强县大规模强制性迁徙人口至博兴。自洪武元年始两年间,全县新立村 302个。村名命名方式也大多以简便直观,不假思索的人文因素与地理因素而产生。因此,博兴县村名千奇百怪,五花八门,妙趣横生,丰富多彩。

中国封建社会是一个宗族社会,这种重血缘、重宗族的习俗也体现在以姓氏命名村庄,用这种方式祈求族姓代代相传。

据调查,博兴县村落中以姓氏命名的村庄约占40%,其中庞家镇最为突出,有54个自然村中,就有51个村含有姓氏。

村名以庄、家、寨等为基础,前面冠以姓氏:如刘寨、焦集、张庄、安家、邢家、吴家、晋家、牛家、巩庄、黎寨、宋家、李井、范庙、范王、郭家、祁家、王厨、郝家、胡楼、杨集等。有的置中间:如高庙李家、高庙邢家、小马家,三兴祁家等。有的置后,如东高、西高、赤李、栾王、赤张、皂李、李刘、官赵、北杨、兴张、兴马等。这类村庄多是一家一户迁到此地居家生活,当时并没有村名,后来人口繁衍增多形成村落,为纪念本祖先人,使家族得以延续,遂以姓氏为村名。

有的两姓家族共居一村,或一姓家族早在此居住,另一姓家族后迁入居住,为体现团结共处经两姓合议,以双方姓氏为村名。如湖滨镇的鲁刘、姜韩,陈户镇的相陈、王孟、王孙,纯化镇的周刘,吕艺镇的许李,乔庄镇的牟王、贾王、刘王和曹王等。还有的以三姓氏为村名的。如博昌办事处的伏栾村,原村名为栾齐杨,因为栾姓于1369年由河北省枣强迁此建村,后齐、杨姓相继迁入,经三姓合议,便以三家之姓而命名村名,后因村名不雅,更名栾家庄子。1936年因区划更名伏栾。

在多姓杂居的村落,通常以人口多、显势大家族姓氏命名村名,更突显家族习俗在村的影响之大。如庞家镇的庞家村,元初王姓立村,称小王家庄。明洪武二年(1369年),庞姓迁入,因人丁兴旺,家大势力强,遂更名庞家庄。如庞家镇的栾李,在元末时,贾姓迁此建村,因地处高岗取村名贾岗崖。明洪武二年(1369年)李姓迁入,因贾姓绝嗣遂更名李家庄,后因隶属北栾乡所辖,更名栾李庄。有的因约定俗成不再改动,如庞家镇的胡楼村,原为张胡二姓同时迁来立村,因张姓在村中建一宗庙,故名张家庙,因以打绳耿业,故取村名绳耿,后来因胡姓在村盖起了楼房,建筑精美、四乡闻名,遂更名胡家楼。后胡姓绝嗣,但仍沿称胡楼。再如庞家镇的绳耿,耿姓迁此建村,因以打绳为业,故取村名绳耿。后张、郑、姜、李等到姓迁入。清初,耿姓迁徒,但仍沿称绳耿。

有的村名是为了纪念本族先人,使得家族得以延续,便以先人的姓名命村。如陈户镇的赤官,原名于际安官庄,因于际官一家由河北省枣强县迁此建村,经官府批准开荒种地,故名于际安官庄,后因隶属赤云乡所辖,更名赤官庄。庞家镇的高二青,原名官庄,因有一县官路过此地,夜宿身亡,故取名官庄。明永乐初年,高二青去世,子孙为作纪念先族,遂更名高二青庄。还有象陈户镇的纪魏,原村名为刘万通屋子。高官村原村名叫王湘宇官庄。乔庄镇的王平村。吕艺镇的王浩。庞家镇安家村,曾名叫安玉池官庄。城东办事处的董杨村曾名杨老十庄等,都是以本族先人姓名而命村的。(未完待续,感谢山东省民间艺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群众文化协会会员、山东博兴庞家人祁海民先生整理。)

原地址:https://chinesefood8.com/6788.html
点击阅读全文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